四代戰鬥機殲-10「巴鐵」一口氣訂24架,完勝美國F16

雲淡風輕alon 發佈 2024-03-02T10:33:26.862958+00:00

作為中國航空工業和中國空軍的第一款「爭氣機」,殲-10戰機首飛二十五年來,已先後發展出多個型號,先後承擔了多次重大軍事任務,成為空軍的藍天中堅。

3月23日,是殲-10型戰鬥機首飛二十五周年紀念日。作為中國航空工業和中國空軍的第一款「爭氣機」,殲-10戰機首飛二十五年來,已先後發展出多個型號,先後承擔了多次重大軍事任務,成為空軍的藍天中堅。

1998年3月23日對中國空軍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就是在這一天,我國獨立研發的先進戰鬥機殲-10成功實現了首飛,中國也一步跨入了能夠獨立研製四代戰鬥機的先進國家行列,如今殲-10戰鬥機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枝繁葉茂的大系列,並且成為共和國堅實的天空之盾。回過頭再看那段崢嶸歲月,不禁讓人輕聲說上一句:「殲-10,生日快樂!」

從1986年開始,經過12年的研製製造,殲十最終在1998年3月23日在試飛員雷強的駕駛下完成了首飛,懷揣著中國航空人對於先進戰機希冀的殲十,如同一個孩子呱呱墜地。殲-10戰鬥機可以算是我國真正擺脫蘇式戰鬥機設計思路的一個標誌,因為殲-10從目標需求到氣動設計再到機身航電和武器配套,全部是由我們自己獨立完成的,該機也是我國航空工業部門走上獨立研發先進戰鬥機的起點。

殲-10戰鬥機採用了單座單發、單垂尾、無尾大三角下單翼的氣動布局設計,發動機進氣口設在機腹下方,這一點類似於美國的F-16戰鬥機,但殲-10還配備了一對大型全動式鴨翼,通過鴨翼在主翼上部形成有利的渦流,從而提升飛機的敏捷性,這一設計讓殲-10成為四代戰鬥機中格鬥性能最佳的型號之一,即便是以敏捷著稱的美國F-16和殲-10相比也撈不到絲毫便宜。

且殲-10還在我國戰鬥機研製上首次使用了翼身融合技術,在減小飛機風阻的同時,還增大了機體內部容積,以便於飛機可以攜帶更多的燃料,具備更大的作戰航程。

殲-10在研發過程中經歷過多次改變,最為明顯的就是它進氣道的改變,可以說進氣道的改變見證了殲-10的發展歷程。在研製之初,殲-10採用了皮托管式進氣道,是同獅式戰鬥機一樣,但這一進氣道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戰機的超音速飛行能力,因而後來放棄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採用了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可以改善戰機在各種飛行狀態下的進氣效率,同時也能夠大幅度的提升戰機的機動性能。這也是殲-10後來所採用的進氣道。

在之後的改進型發展中採用了DSI進氣道,這種進氣道相較於之前的二維有所提成,變成了三維,使得殲-10的超音速作戰能力得到了質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進氣道還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這在信息化發展程度高的今天,是很有必要的。

​後來殲10原型機首飛,標誌著經過研製全線長期奮戰與協同攻堅,工程取得重大突破。這一天,也標誌著中國真正開始擁有獨立自主研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戰機的能力,成為中國航空發展史上的重要一天。

​如今殲-10不僅僅是中國空軍的支柱武器,也開始對外出口,其中被網友親切地稱呼為「巴鐵」的巴基斯坦已經採購了24架,並且正在逐步交付中。巴基斯坦使用的是殲-10C的出口型號殲-10CE,該機安裝了國產「太行」發動機和國產相控陣雷達,是100%的國產戰鬥機。

​經過25年的努力,殲-10系列戰鬥機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枝繁葉茂的大家族,同時也具備了世界一流戰鬥機對抗的性能,而隨著殲-20、殲-35等先進戰鬥機的出現和量產,中國戰鬥機的技術水平已經真正站在世界之巔,即便是美國和我們相比,也沒有優勢可言。殲-10的研製成功為我們打開了四代機技術的大門,同時它也是一座紀念碑,永遠在新中國航空發展史上熠熠生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