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丨2022年宜賓一產實現提質進位,各縣(區)都如何「貢獻」?

宜賓發佈 發佈 2024-03-02T19:12:19.028218+00:00

3月24日,宜賓召開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會上獲悉,2022年,宜賓市第一產業增加值396億元、上升至全省第五位,實現提質進位。「三農」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背後推動力何在?

3月24日,宜賓召開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會上獲悉,2022年,宜賓市第一產業增加值396億元、上升至全省第五位,實現提質進位。

「三農」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背後推動力何在?會上,各縣(區)圍繞耕地保護、發展村集體經濟、推進農業提質增效、高水平打造「天府糧倉」等內容進行交流發言,總結成績與經驗,謀劃以更加有力的舉措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守牢耕地紅線,推進農業發展提質增效

記者從會上獲悉,2022年,宜賓市各縣(區)加強耕地保護建設,確保糧食安全,共治理撂荒耕地6.7萬畝、優化改造低效種植園地7.9萬畝、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淨擴種9萬畝,推動糧食播種面積穩步增加,並新建成高標準農田23.4萬畝。

「我們率先在全市設立2200萬元耕地保護專項補貼資金,並通過抓耕地質量、抓效益提升、抓問題整改,守牢耕地紅線。」南溪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該區持續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8.28萬畝,占全區耕地面積的近78%,完成耕地流出整改10820畝,為全市耕地流出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去年,敘州區通過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溝渠等措施,打造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高標準農田62萬畝、占全市三分之一,年均糧食增產5000噸,均居全市第一。

會上,多個縣(區)都提到去年實施了糧經複合增效工程,推進農業發展提質增效。

敘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該區大力發展以「糧食、水果、蔬菜、畜禽」為核心的糧經複合農業,建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探索推廣「畜禽-沼氣-水稻-再生稻-魚蝦」等高產高效栽培模式,建成糧食綠色高產高效示範基地2萬畝、稻田綜合種養基地15萬畝、釀酒專用糧10萬畝,「實現土地高效利用,畝均收入超萬元。」

目前已規劃發展6萬畝,今年產量有望突破1萬噸——這是興文縣相關負責人給出的當地發展稻蝦產業的情況。當前,興文縣以稻蝦為主導產業,創新「蝦田改造」標準,同時推行「平田養蝦」技術,探索『一季稻多季蝦」種養循環模式,去年實現畝產稻穀約600公斤、小龍蝦約200公斤,畝均產值超過1.5萬元。

科技賦能,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去年,各縣(區)加強科技應用力度,不斷提升糧食穩產增收能力。

「我們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大農機新技術、新農具引進、示範和推廣力度。」江安縣相關負責人說,去年全縣實現機耕75.05萬畝、機播32.43萬畝、機收37.18萬畝次,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居全市第一,「同時,我們積極開展種業科研,加快推進農業新技術應用,不斷激發農民務農種糧活力。」

去年,筠連縣實現畜牧總產值30.6億元,肉牛存出欄量居全省農業縣(區)第二位、川南第一位。

「我們加大科技投入,聘請國家級和行業創新團隊專家、大學教授,並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為畜牧業全鏈條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和科技支撐。」筠連縣相關負責人說。

屏山縣大力推動科技下鄉和新型農民培訓,邀請高校及科研院所專家開展技能培訓100多次,覆蓋5萬餘人次。「相關科技投入有效推動了茶葉、水果等特色產業由數量增長向數量效益並重轉變。」屏山縣相關負責人說。

當前,三江新區正在大力推進萬畝高標準糧經複合、水旱輪作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引進人工智慧無人機駕駛拖拉機、無人採摘機器人等設備,並全面推廣」中稻-再生稻」等綜合種養模式。三江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項目完工後,糧食畝產達到550公斤左右,畝均綜合產值達1萬元以上。

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加快經營方式現代化

宜賓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宜賓市大力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家庭農場1897個,市級龍頭企業20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成功創建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7個、居全省第一位,「大力助推了農業現代化發展。」

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進培育方面,截至目前,高縣建立培育對象庫340戶,累計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9家,成立鎮級企業34家,縣級以上龍頭企業累計58家,新增個體工商戶987戶。「我們還積極探索實體化運營路徑、經營主體培育機制和企業運營模式。」高縣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鎮級公司實現營收523.61萬元,預計2023年營收將突破1000萬元。

為激發產業發展新活力,珙縣精準篩選升規、轉企、註冊培育對象,建立名錄庫,制定精準服務培育措施。翠屏區則依託搭建現代農業園區、鄉村振興示範區等改革載體平台,創新契約型、股權型利益聯結機制,投入1195萬元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570家,不斷壯大經營主體發展。

去年,長寧縣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38元,居全市第二位。「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依靠資產租賃、入股企業、依託旅遊地標、加強產銷服務、發展訂單等七個方面的努力。」長寧縣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要優化和推廣七種發展模式不斷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

來源丨川觀新聞

記者丨寧寧

編輯丨牟曦

編審丨盧欣然

監製丨鄧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