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春節」就沒了,曾兩次廢除你是否了解?

果果趣聞庫 發佈 2024-03-03T01:40:11.655362+00:00

以前就有春節,你知道嗎?我們都知道春節即大年初一,但是古代由於曆法的不同,也導致了以前「春節」的日期一直在變化。

以前就有春節,你知道嗎?那麼都叫什麼呢?

先秦時期通常稱過年為「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

兩漢時期稱為歲旦、「正旦」、「正日」等。

魏晉南北朝時期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

唐宋元明時期稱為「元旦」、「」、「歲日」、「新正」、「新元」等。

清朝時期稱為「元旦」、「元日」。

不同時期使用的日曆不同,「春節」日期的也不同

我們都知道春節即大年初一,但是古代由於曆法的不同,也導致了以前「春節」的日期一直在變化。

夏朝使用夏曆,夏曆是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的。

商朝使用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

周朝使用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

秦朝使用顓頊曆,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

漢武帝時期下令造新曆,也就是《太初曆》,規定孟喜月為正月的。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春節」的日期都是夏曆的正月初一。

春節不叫「春節」,你知道嗎?

春節,百節之首、四季以春為先,是中華民族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但是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次曾廢止,你是否了解?袁世凱一次、蔣介石一次,但以蔣介石那次最為嚴厲,幾近廢除。

1912年,孫中山任臨時總統,為了與世界接軌,宣布要廢除陰曆(舊曆)而採用陽曆(公曆)。這意味著此前所有的傳統節日都將大相逕庭,原本大年初一也被挪到了陽曆1月1日,也就是今天的元旦,而農曆新年則被廢除。

消息一出,各方震驚。申報有文章稱,雖然政府明文廢止了能力,但農民安排農事、商人清算帳目,乃至民間婚喪嫁娶、集市廟會,無一不是遵照農曆。於是,來年的大年初一,爆竹、年畫、燈籠、對聯一樣不少。大年夜只聽鑼鼓喧天,街邊玩轉盤放賭運的,直到天明方才上床睡覺。還有人專門掛出對聯,笑話道,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陰陽合,你過你的,我過我的。

這尷尬的局面還沒多久,袁世凱就被任為總統,時任民國政府內務總長朱啟潛建議將陰曆元旦定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農曆新年這才被官方保留,並稱為春節。然而,好景不長,1927年,南京政權建立,有人員專門組織了廢除舊例運動委員會,稱中華民族在不新不舊間蒙羞。國民政府為深入改革決心,再次下令廢除春節。各機關、團體、學校及民眾當天不許放假慶祝。儘管如此,春節期間仍有不少商店關門,有的商店甚至公然在大門口張貼春聯。

民間偷偷過年,政府就一度施法。1929年春節,湖南警察廳長陳少華曾在大街上部署警衛,以至於除夕街道一片安靜,被稱作數百年來破天荒的頭一遭。有趣的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自己卻偷偷過年。本來,1928年元旦,蔣乙過了新年,但到了除夕,他又說,今天是除夕,我們得闔家度歲啊,於是就邀來一眾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守歲。可以說,上至官員,下至百姓,沒有誰是不偷偷過春節的。

唯一不同的是,由於政府的這招移花接木,民間又多出來一個元旦,每逢陽曆1月1日,也要張燈結彩過大年,裝模作樣地喜慶一下。1934年2月13日,在一片輿論聲中,政府對於民間過春節開始明確表示不加干涉。

官方稱作農曆新年,在法理上應當廢除,但考慮到民情,還是予以保留。於是,這場廢除農曆新年的運動就以給新年換了個新名字而告終。在中國的城市中,敢在城市名稱前加大字的,除了上海就是武漢了。那麼武漢的大從何而來呢?關注微信公眾號左右視頻回復大武漢為您揭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