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援地|我的「小白楊」情緣

山水溫宿 發佈 2024-03-03T02:33:39.792985+00:00

在小白楊戍邊文化紀念館前,《小白楊》歌曲原型程富勝和母親合影。劉君健 攝□劉君健「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乾兒壯,守望著北疆……」對白楊樹的初步認知要感謝這首《小白楊》。在激昂振奮旋律感召下,五湖四海的年輕人奔赴邊疆。

在小白楊戍邊文化紀念館前,《小白楊》歌曲原型程富勝和母親合影。劉君健 攝

□劉君健

「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乾兒壯,守望著北疆……」對白楊樹的初步認知要感謝這首《小白楊》。在激昂振奮旋律感召下,五湖四海的年輕人奔赴邊疆。彼時年少的我,對於萬里之外的西北邊陲還沒有具象的概念,沒想到工作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與新疆,與「小白楊」結下不解之緣。

2019年3月2日,我前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開啟援疆工作。在乘車駛往駐地的途中,高大矗立的白楊樹始終如影相伴,沖天的樹冠與遠處綿延的雪山構成了一幅壯美畫卷。

交談中,我得知《小白楊》這首歌的原型人物是位在察布查爾土生土長的錫伯族戰士,他叫程富勝,帶著母親的囑託在戈壁荒灘的哨所堅守了17年。

與程富勝的相識,源於援疆項目之一的小白楊戍邊文化紀念館。當年正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將程富勝所代表的小白楊愛國戍邊精神讓更多人熟知,由鹽城援疆斥資打造的小白楊戍邊文化紀念館在國慶節前竣工。紀念館坐落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西南方向的扎庫齊牛錄鄉,正是程富勝家的所在地。

9月底的扎庫齊牛錄鄉秋高氣爽,坐落在中心小街旁的小白楊戍邊文化紀念館與程富勝的家相距不遠,借著實地採訪的機會,我終於見到了程富勝,61歲的他已退休,長期的戶外勞作讓他顯得十分黝黑,但身姿挺拔。

1980年,22歲的程富勝參軍入伍來到塔斯提邊防哨所。當時,戈壁灘上的塔斯提哨所條件極為艱苦,不通電,還嚴重缺水,用程富勝的話來說便是「方圓幾百里,看不到一點綠」。一次回家探親,母親富吉梅得知此事後,便從自家後院挖來10餘棵楊樹苗交到兒子手上,並囑咐他一定要將樹苗養大。

「樹紮根了,人心就會定,人走了,樹還在,證明你守過邊防,無愧於國家。」牢記母親的囑託,程富勝用軍大衣將樹苗裹好返回哨所。

為了讓樹苗成活,程富勝和戰友們趕著牛車從十幾公里外取水,還將平時的洗漱用水省下用於澆灌。可是,在烈日暴曬、風沙摧殘之下,楊樹苗還是一棵接著一棵枯死,就在大家幾乎放棄時,一棵最矮的樹苗竟然戰勝了重重磨難,抽出了綠葉……

日子一天天過去,這棵種在哨所旁的楊樹苗在戰士們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1984年,詞作家樑上泉在新疆採風時,聽說了小白楊的故事,深受觸動,隨即一氣呵成將《小白楊》的歌詞寫出。

那天下午,程富勝和我聊了很久。他告訴我,當地人視白楊樹為家庭中的「一員」,幾乎每家每戶院裡院外、田間地頭都要種上幾棵。

小白楊戍邊文化紀念館開放在即,得知我帶了相機,程富勝問我能不能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個特殊時刻,去紀念館幫他和母親拍一張合影,我欣然應允。

一路上,老程用輪椅推著母親,小聲地唱起那首母子倆最熟悉的《小白楊》,84歲的老母親用顫抖的手指敲擊輪椅扶手,為兒子打著節拍。在紀念館廣場的國旗下,老程整了整自己的衣領,彎下腰貼近母親,我按下快門,留住這珍貴的瞬間。

2022年5月18日,我離開新疆快1年了。程富勝通過微信發來問候,我猛然間想起那張還留在儲存卡里的合影,帶著愧疚之情發送過去。

微信那頭,老程沉默了一陣,告訴我這是他和母親的最後一張合影。

常常想起鹽城援疆駐地院子裡的那一排白楊樹,在炎熱的夏季,有它撐起一把大傘,帶來一絲清涼;在狂風大作的日子,它立起高大的屏障,抵禦風沙襲擾;更多時候,它像一位老友在小聲呢喃,讓我們伴著枝葉的摩挲聲沉沉睡去……

不久前的一次聚會上,一位朋友問我什麼東西最能代表新疆?

「白楊!」我脫口而出。

「小白楊」在我援疆經歷中烙下了最深印跡,從天山腳下到黃海之濱,我一遍遍講述著程富勝愛國戍邊的往事,講述著戈壁灘上「小白楊」的故事……

(作者系江蘇省第九、十批援疆幹部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巴莎·鐵格斯整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