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不退,走路不穩,因為一隻小鸚鵡,女士住進了ICU

紫牛新聞 發佈 2024-03-03T04:25:45.176432+00:00

近日,51歲的孫女士因高熱、重症肺炎難以消退被送至南京市第一醫院,這麼危險的經歷原因是和她養了只鸚鵡有關。孫女士身體一直很好,突然出現出現畏寒寒戰,當時未測體溫,伴四肢乏力,走路不穩,測體溫為39.9℃,乏力症狀較前加重,且有言語混亂。

近日,51歲的孫女士因高熱、重症肺炎難以消退被送至南京市第一醫院,這麼危險的經歷原因是和她養了只鸚鵡有關。

孫女士身體一直很好,突然出現出現畏寒寒戰,當時未測體溫,伴四肢乏力,走路不穩,測體溫為39.9℃,乏力症狀較前加重,且有言語混亂。家屬將她送到當地醫院進行治療,效果不佳,仍有高熱、言語錯亂,家屬焦急萬分,將她送到南京市第一醫院呼吸內科進行治療。入院後,醫生予布洛芬退熱、抗感染治療後,孫女士體溫可下降,但數小時後體溫再次上升。

孫女士被轉入呼吸內科重症病房進行治療。入室時,患者表情淡漠,呼吸頻快,血氣分析示I型呼吸衰竭,氧合指數僅200mmHg。胸部CT可見右肺多肺葉浸潤,診斷為重症肺炎。

到底元兇是誰?管床住院醫師於芬芳第一時間詢問病史,原來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高淳的大集上家裡的小孩通過套圈套來一隻白色虎皮鸚鵡,活潑的小鳥一下成了全家的寵物,孫阿姨就成了飼養員。誰知道半月後,孫阿姨住院了。呼吸內科副主任譚焰、副主任醫師陳玉寶結合患者的病史、影像學,初步判斷不典型病原體,尤其是鸚鵡熱衣原體感染可能性極大。

該院呼吸內科已成功搶救重症鸚鵡熱衣原體10餘例,醫生給予多西環素抗感染,住院醫師張靜、主治醫師常立功在第一時間給患者做了電子支氣管鏡檢查,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做NGS,患者入院第二天熱峰就從40℃降到38.8℃,表情淡漠、言語錯亂均糾正,患者重新恢復了笑容,同時NGS結果回報「鸚鵡熱衣原體」。

南京市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譚焰表示,鸚鵡熱又稱為「鳥疫」,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由攜帶鸚鵡熱衣原體的鳥類及禽類傳染給人,最初發現本病多見於玩賞鸚鵡者,故命名為鸚鵡熱。需要引起大家警惕。一般混於塵埃中的衣原體或感染性氣溶膠可經由呼吸道引起吸入性感染;而接觸帶菌鳥或禽類及其污染的分泌、排泄物等,則可經有破損皮膚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種途徑獲得感染。

鸚鵡熱衣原體侵入人體後,潛伏期一般為7-15天,短者3天,最長可達45天。臨床表現常見為高熱、寒戰、劇烈頭痛、肌痛、乾咳、呼吸困難和胃腸道反應,易有肺外器官的受累。頻繁密切接觸鳥與禽類的人群,為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的高危人群。要遠離鸚鵡熱:1,人們平時要儘量做到不要接觸活鳥和活禽,注意保持飼養鳥禽的環境衛生,在清潔糞便時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2,接觸鳥與禽類的人群平時加強鍛鍊,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強自身免疫功能;3,食用禽類時要徹底煮熟;4,接觸鳥禽後出現發熱等症狀,應立即就醫,同時把飼養接觸鳥禽的情況告知醫生,以便準確診斷,及時治療。

通訊員 章琛 高琳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于丹丹

校對 盛媛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