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滅亡時究竟有多慘?和靖康之恥相比,它也不遑多讓

文史風雲鑑 發佈 2024-03-03T08:45:25.051443+00:00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金軍攻破了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擄宋徽宗、宋欽宗以及宋朝大批宗室成員、後宮妃嬪以及百姓北上,並掠奪了大批金銀財寶,文書典籍。

文章篇幅較長,內容比較干。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金軍攻破了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擄宋徽宗、宋欽宗以及宋朝大批宗室成員、後宮妃嬪以及百姓北上,並掠奪了大批金銀財寶,文書典籍。

這就是靖康之變,靖康之變成為了宋朝的巨大恥辱,岳飛就曾寫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但在當時,無論是宋朝人還是金國人都不會想到,百年之後,金朝的滅亡將比這還要慘,而且將會在同一個地方上演慘劇。

那麼,為什麼曾經不可一世,縱橫中原的金朝會落到最後那個地步呢?金朝是怎麼滅亡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段金朝衰亡史。

我們印象中的金朝實際上代表的只是金朝早期的形象,當時的女真鐵騎滅遼國,敗西夏,征蒙古,攻南宋,確實相當威風。

但實際上,女真人早在入主中原之初就已經開始腐化,並且由於其繼承制度模糊,金朝的早期政局極為混亂,尤其是金太宗完顏晟死後,金朝很快發生了激烈內鬥。與此同時,金朝對外也是戰火不熄,直到1164年隆興和議簽訂後,金朝才算穩定下來。

而金朝真正穩定繁榮的日子,其實也只有隆興和議後的大約四十年時間,這段時期被稱為「世章之治」,中原百姓總算能喘口氣了。

然而到金章宗統治後期,也就是13世紀初開始,由於金章宗本人沉迷享樂,女真統治集團腐化墮落和金朝戰略失誤等因素,金朝已經由盛轉衰,逐漸走向了末路。

而此時金朝最大的戰略失誤,就是未能遏制住鐵木真的崛起。此前蒙古諸部在金朝的平衡政策下四分五裂,但金章宗卻未能延續這一政策,乃至坐視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此後金朝不得不面對一個統一的「大蒙古國」。

而到金章宗去世之後,金朝更是江河日下。成吉思汗不久後就對金朝發起了全線進攻,金朝主力在野狐嶺之戰、懷來之戰兩場決戰中均被蒙軍擊敗。

此後金朝的戰略形勢急劇惡化,蒙古人已經縱橫於長城以北,再無阻礙,金朝對蒙古的遏制策略徹底失敗。

更諷刺的是,蒙古人就如同當年的金朝人一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突破了金朝的邊境防禦,圍攻金朝首都——此時金朝都城已經遷到了中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而金朝人也如同當年的宋朝一樣,在首都被圍後當即屈膝求和。

他們獻出了公主和500童男、500童女,以及大量金銀財寶,向蒙古求和,和當初宋朝統治者面對金朝進攻時的表現如出一轍,算是來了一波經典復刻。

而成吉思汗倒也守信用,真撤軍了,滿載而歸,當然這也可能跟蒙古大軍需要休整有關。但此時的金朝統治者似乎感染了「宋朝病毒」一般,全盤繼承了「靖康之變」時期宋朝統治者的懦弱。

金宣宗在成吉思汗撤軍之後依然惶惶不可終日,害怕再次被蒙古軍包圍,於是他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又來了一波經典復刻——南遷汴京!

汴京,這是當年北宋的都城啊!金軍當年圍攻這裡,造成了宋朝的奇恥大辱,如今自己卻也被敵人趕到了這裡。

當然,此時南宋名義上的都城也是汴京,只不過汴京不在手上,所以暫時在杭州待著,因此叫「臨安」。不知道金宣宗南遷的時候有沒有想到當年北宋君臣在汴京遭遇的恥辱。

當然,跟北宋末年一樣,儘管大廈將傾,但此時金朝還是有不少忠臣良將的。左丞相徒單鎰以及太學生趙昉等一大批人堅決反對遷都,苦苦勸說,認為一旦遷都,不但會讓成吉思汗找到南下的藉口,還會導致人心不穩,金朝會迅速失去北方的大片土地,與東北老家的聯絡也很可能會被成吉思汗切斷。而且躲得了一時,躲得了一世嗎?如果北邊都淪陷了,那汴京遲早也會被蒙軍包圍。

但金宣宗不管那麼多,反正能躲多久是多久。他決心已定,最終還是遷都了。於是成吉思汗以金朝遷都為由大舉南下,全面入侵金朝。金朝遷都跟成吉思汗有什麼關係呢?

成吉思汗的理由是:「你們遷都是為了躲避我,那證明你們還是把我看作敵人,對和約沒有誠意!」實際上成吉思汗本來就要打金朝,只不過金宣宗的遷都行為讓他看穿了金朝的軟弱,所以提前發動攻勢罷了。

之後果然如趙昉等人所料,金宣宗南遷導致人心大失,北方的大批將領和官吏紛紛投降蒙古。中都也守不住了,僅僅一年後就被蒙軍攻陷。之後金朝內部更是烽煙四起,領土急劇縮水。然而此時金宣宗君臣卻躲在汴京醉生夢死,全然不把國事放在心上,頗有南宋當年「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風範。

當然,如果金宣宗僅僅做了以上幾件件蠢事的話,那後面金朝的形勢還不至於那麼差,也不會那麼快滅亡。

但問題在於,金宣宗不但懦弱,在戰略決策上也是個絕對的白痴。他一邊抵禦蒙古,一邊還和西夏斷交,同時又南下入侵南宋,執行所謂的「取償於宋」策略。也就是說之前被蒙古奪取的土地,他要在宋朝這裡找補回來。

這種愚蠢的策略直接導致金朝陷入了四面皆敵的窘境,南宋本來還沒打算進攻金朝,這下不得不打了。

《金史·宣宗紀》中對此就有很好的概括:「南開宋釁,西啟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補患。」

也就是說此時金朝和蒙古、西夏、南宋都在交戰,四面受敵,即便取得部分勝利,也根本彌補不了損失。

金朝就這麼在金宣宗的一系列愚蠢操作下急轉直下,到1224年他去世的時候,金朝已經是風雨飄搖。太子完顏守緒繼位,這就是金哀宗。金哀宗算是一位勵精圖治的皇帝,他任用完顏陳和尚、完顏合達等名將抗擊蒙古,並試圖改善和西夏、南宋的關係。

但此時金朝大勢已去,蒙古已經建立了對金朝的絕對優勢,別說金哀宗了,就算金太祖、金太宗重生,恐怕也無力回天了。而金朝的首都汴京,也離那個慘烈的結局越來越近。

1227年,蒙古滅亡西夏,金朝危在旦夕。只不過成吉思汗在滅西夏前突然去世,這就導致蒙古內部陷入了汗位爭奪之中,對外擴張暫時停止,金朝也就得以喘息。

事實上,如果打開整個大蒙古國的歷史,就能發現,每次大汗去世之後,蒙古都會陷入一段時間的混亂和內鬥,從而暫停對外擴張。只不過,金朝已經熬不到蒙古下一個大汗去世的時候了。

1229年,窩闊台被選為新的蒙古大汗,隨即繼續對金朝發動攻勢,要完成成吉思汗的遺志,徹底滅亡金朝。而金朝在這段時間有所恢復,甚至在大昌原之戰中擊敗了蒙古軍的前鋒。但隨著窩闊台率領蒙古主力親征,戰局最終還是一邊倒了。

1232年,蒙、金兩軍主力決戰於三峰山。蒙軍兵力4萬,金軍號稱二十萬大軍,但實際上戰局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金朝衰落如此,這二十萬大軍有多少水分可想而知。

最終金軍被打得一敗塗地,從此失去了和蒙軍野戰的能力,亡國已成必然。

三峰山之戰後不久,蒙軍就團團圍困住了汴京,金朝的國祚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汴京本就是座大城市,人口眾多,再加上蒙古入侵後許多難民也逃入了汴京,人口更是劇增。

結果汴京城內的衛生條件急劇惡化,爆發了大瘟疫。並且由於人口太多,很快就出現了糧食短缺的情況。在瘟疫和饑荒的雙重折磨下,城內運出的死者達九十餘萬人,許多金朝宗室和大臣也死於非命。

儘管金軍頑強抵抗了近一年,但在蒙軍的長期圍攻下還是堅持不住了。到了年底,金哀宗逃出汴京。皇帝跑了,城內士氣一落千丈。一個月後,汴京最終淪陷。蒙軍在汴京展開了殘酷的屠城,上到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慘遭屠戮,昔日繁華的汴京化為人間地獄。

不得不說,這屬實比「靖康之變」還慘了。畢竟「靖康之變」中金軍其實從沒有占領過整個汴京,汴京實際上是到宗澤去世後才最終淪陷的,因此在「靖康之變」中汴京其實還並沒有遭到毀滅性破壞。但這裡就不同了,蒙軍可以說徹底摧毀了汴京的元氣。

但後面還有更慘的,金哀宗先是逃到歸德,也就是河南商丘一帶。但隨著蒙軍四面攻來,歸德也待不下去了,金哀宗又逃到了蔡州——這裡曾經是宋金對抗的前線,而此時即將成為金國最後的歸宿。

前往蔡州時,金哀宗的隨行部眾已經逃離大半,只剩下二三百人跟隨,依仗也不剩多少了,可以說落魄到了極點,就連蔡州百姓在見到金哀宗這個樣子後都忍不住哭泣。

金哀宗試圖在這裡重整旗鼓,但此時金朝大勢已去,領土已經被蒙軍切割成一個個小塊,也沒有人能再來救援蔡州了。

金哀宗在絕望之際派人出使南宋,試圖說服南宋君臣聯金抗蒙,但為時已晚。南宋君臣的反應也很簡單:現在才想起來聯合,早幹嘛去了?此時金朝的國力已經衰弱到不足以牽制蒙古的地步了。因此南宋最終也出兵進攻蔡州,試圖分一杯羹。

1233年十一月,宋蒙聯軍合圍蔡州,金朝迎來了最後的時刻。不得不說,金哀宗儘管之前也有許多錯誤操作,但對蔡州的防禦部署還是比較到位的,讓蔡州在宋蒙雙方的聯合圍攻下撐了兩個多月時間。

但到了1234年正月,金朝還是撐不住了。蔡州城內糧食耗盡,城防也是搖搖欲墜,各個城門都傳來急報。金哀宗明白末日已經來臨,便召集群臣,將皇位傳給完顏承麟,隨後自殺。完顏承麟帶大臣們大哭一番,但此時城池已經被宋蒙聯軍攻破,金軍正在與宋蒙聯軍進行最後的巷戰。

因此完顏承麟也顧不上悲傷,他率軍奮力突圍,試圖出城東山再起。但這終究是徒勞無功,關於他的最後結局,史書的記載就是死於亂軍之中。而民間也有許多流傳的版本,諸如被一刀砍成兩半,身中數十箭而死,被蒙軍俘虜後酷刑折磨而死等等。

但無論如何,雖然金朝最後的滅亡比北宋滅亡更慘。但金朝的這最後兩個皇帝,在這國家滅亡的時刻,一個自殺,一個戰死,至少比宋朝的那兩個皇帝——宋徽宗、宋欽宗要有骨氣得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