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太極拳(七):楊露禪真的來陳家溝偷拳了?

京武功夫如是說 發佈 2024-03-03T11:25:58.641269+00:00

楊露禪,名福魁,生於1799年,卒於1872年,河北永年縣人。楊露禪出生在直隸廣平府城南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時失學,隨父種田,稍大時幫忙打短工,當小販。

第十四回 楊露禪學藝


楊露禪,名福魁,生於1799年,卒於1872年,河北永年縣人。楊露禪幼時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學習太極拳,後返鄉授拳,因他能避開並制服強硬之力,時人又稱他的拳為「沾綿拳」「軟拳」「化拳」。


楊露禪出生在直隸(現河北)廣平府城南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時失學,隨父種田,稍大時幫忙打短工,當小販。


楊露禪自幼喜歡武術,始學洪拳且下過一些功夫。一天,楊露禪經過永年城西街太和堂藥店時,碰巧有地痞無賴去太和堂尋釁,因該藥店系河南懷慶府溫縣陳家溝陳氏所開,買賣興隆、資本充實,這些人想要敲詐外鄉人,結果被藥店夥計很輕鬆地收拾了。


楊露禪是尚武之人,很注意這場格鬥,見藥店夥計們拳路新穎,輕靈玄妙,技擊中顯出很大優越性,於是決心到太和堂拜師學藝。


楊露禪初在太和堂藥店做工,敏捷勤快,很得到太和堂掌柜王昶的賞識。太和堂的經營模式相當於今天的公司,東家相當於董事長,掌柜的相當於總經理。太和堂由陳家溝陳氏出資興辦,掌柜的由東家聘任,每年經營狀況由東家監管,如若盈利,東家與掌柜的二一添作五,各分一半,如果賠了,全部由東家承擔,掌柜的不用承擔經濟責任。至於下一年掌柜的續聘問題,那得由東家說了算,若東家認為掌柜不能勝任,則會另擇人選。當時太和堂東家是陳德瑚,隔三差五會去太和堂例行視察工作。


楊露禪


這一年陳德瑚到太和堂巡視時,發現了聰明伶俐的少年楊露禪,因陳德瑚當時膝下無子,遂產生了愛憐之心。這一切沒有逃過太和堂掌柜王昶的眼睛,他暗中前去廣平府南門外八里地的閆門寨村,找楊露禪的父親商量。勸說他讓楊露禪過繼給陳德瑚做義子,到陳家溝去,不單是生活條件好,如果陳家族長允許,也可以學習陳氏家族的祖傳武藝太極拳。


當時,楊露禪家境貧困,其父素聞陳德瑚大名,也知道懷慶府陳家溝的陳氏家族與廣平府東街的武氏家族都是知名大戶,陳德瑚與武家行二的武汝清還是同科進士,陳武兩家關係甚密,又見掌柜王昶態度誠懇,便同意兒子到陳家溝去。


陳德瑚「喜得貴子」,自然是滿心高興,誇讚王昶辦事有方。在辦理了契約手續後,帶著楊露禪回到了八百里外的陳家溝。


楊露禪學拳處——溫縣陳家溝陳德瑚故居


按照陳家溝陳氏的規矩,太極拳只在陳家溝陳氏家族內傳承,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楊露禪來到了陳家溝陳德瑚家,陳家是個大戶,一連三座四合院全是陳德瑚的家產,後院還有個很大的演武場,著名太極拳家陳長興就在這個演武場教授陳家子弟習練太極拳。


楊露禪初到陳家溝,陳氏家人與他不熟,陳德瑚規定楊露禪只能在前院活動,不得隨意到後院走動,這算是對楊露禪這個外鄉人的防範吧。


起初,楊露禪以為後院住有內眷,一直不敢越雷池半步。在陳家一住半年並未發現陳家練拳,心中存有疑惑,始覺不讓去後院有些蹊蹺。為了求得真相,一天夜裡楊露禪悄悄爬到前院樹上,向後院張望,只見後院演武場內陳家子弟正在月光下練拳,心中暗喜。


自此以後,楊露禪一得機會就爬到樹上看拳,然後默默練習。經過一段時間「偷拳」之後,因其比較下功夫,拳術進步很快。和陳氏子弟玩耍時,無意中發勁將一個子弟推了個嘴啃泥,這事引起了陳家的注意。陳長興親自讓楊露禪說明緣由,並讓他表演一番太極拳。陳長興見楊露禪學拳心切,為人誠實,且已有陳氏拳術的真味,便破例收他為弟子。


楊露禪拜師學藝,十分勤奮,功夫見長。陳德瑚也因收義子沖喜,夫人開懷,喜得貴子陳備三。他心中喜悅,對愛子寵愛有加,勝過關愛楊露禪。時間長久,楊露禪感到義父愛莫能分,對自己非如從前愛撫,加之年歲有長,事理漸明,就向義父陳德瑚提出:想家了,想回廣平府省親。


楊露禪故居


進士出身的陳德瑚立即明白,楊露禪是覺得自己冷落他了,想離開陳家溝。於是,陳德瑚就說:「露禪啊,一晃兒的時間,你離開家也一二十年啦,太極拳學得也差不多啦,回家去看看,開個拳館,靠教拳傳藝可以安身立命。陳家大門永遠對你敞開,隨時歡迎你回來。」楊露禪感激萬分,向陳德瑚拜了再拜,感謝陳德瑚收養教育之恩,說自己一定會回來看望義父的。


楊露禪出了陳家溝,感覺就像掙脫了藩籬一樣,一下子輕鬆許多,直奔老家直隸廣平府城外的閆門寨村。閆門寨村也是冀南平原上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卻因楊露禪而聲名遠揚,如今的閆門寨村屬邯鄲縣姚寨鄉管轄,村里至今還完整保留著當年楊家的祖宅遺址,太極拳一代宗師楊露禪及其子孫共11 人均安眠於此,村內至今保留有楊露禪出生和少年居住過的舊居。


楊露禪學拳處楊露禪紀念碑


鑑於太和堂藥店在廣平府的影響,楊露禪回鄉的消息立即傳開,一位家世顯赫的武學名家風聞而至,直接前來拜會切磋,這位就是在廣平府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武家三少武禹襄。武禹襄雖說小楊露禪13歲,卻正是風華正茂之時,共兩位兄長均是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家境殷實,又有祖傳洪拳教授,功夫十分了得,在廣平府稱雄武林,無人能敵。


楊露禪自恃有太極拳功夫,對素昧平生的武禹襄來訪,並不以為然,欣然接招。行家一搭手,便知有沒有。楊露禪與武禹襄過招,才知其功夫果然了得,非在己之下。這該如何是好呢?只有再去學習。於是,楊露禪二下陳家溝,再次學習太極拳。


光陰荏苒,三四年的時間過去,楊露禪再次提出回鄉省親。陳德瑚的態度是來了歡迎,去不阻攔,好來好去,都是笑臉。楊露禪重返廣平府。


武禹襄自幼習武,文武兼修,日不錯午,天天習練,功夫也是更上層樓。聽說楊露禪回鄉,大喜不已,立即前往拜訪切磋。這是楊露禪與武禹襄之間的第二次比武了,楊露禪感到自己還是稍遜風騷。為了能夠穩定自己在廣平府的武林地位,決定三下陳家溝,再學太極功。


楊露禪先後在陳家溝學藝20餘年,練得拳路嫻熟,功夫純真,成了陳門弟子中的佼佼者。師父陳長興檢驗了楊露禪的功夫,稟明陳德瑚後,欣然地對楊露禪說:「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露禪啊,你雖然學習時間長,但畢竟不是專門練拳,還有很多家務活需要操持。前兩次,你是回鄉省親,偶爾與當地武林高手切磋受挫,也在情理之中。現在你已把拳學到手了,可以出師了。我相信在廣平府的地界上,無人能勝過你了。開館收徒,就放心地去干吧!」


楊露禪心中萬分感激,感謝義父自幼養育教誨之恩!感謝恩師多年傳拳授藝之大德!楊露禪重返故里,從此開館收徒,以授拳為業。


第十五回 武禹襄學藝


武河清,字禹襄,號廉泉,生於1812年,逝於 1880年,清代直隸廣平府人。武禹襄的曾祖武靜遠曾以武庠生身份被朝廷授予衛千總官職;其祖父武大勇,20歲時遊學於武庠;其父武烈,是縣裡選拔的廩生;長兄武澄清,中進士,官河南舞陽縣縣令;次兄汝清,中進士,官居刑部四川司員外郎。伯仲三人受家傳洪拳影響,均好拳習武。


武禹襄出身望族,博覽群書,有文炳然。雖未能以科名顯,然以才幹和志向為當道所器重,頻受邀,均以老母在堂辭卻。


當年,廣平府南門外閆門寨村人楊露禪被太和堂東家陳德瑚收養,前往河南溫縣陳家溝的事情,大家都知曉,明白楊露禪到了陳府必定學習太極拳。所以,當武禹襄得知楊露禪回鄉時,便去找楊露禪切磋武藝,兩次挫敗了楊露禪,逼迫楊露禪再返陳家溝閉門修藝。武禹襄大展雄風,拔盡頭籌,而楊露禪只好背井離鄉,再回師門。楊露禪三下陳家溝,潛心學技獲得真傳,果然技藝精湛。武禹襄第三次與楊露禪比武切磋時,明顯感到楊露禪的太極功夫非同一般,遠超自己。於是,向楊露禪表示,願拜其為師,學習太極拳。然而,楊露禪辛苦20餘年,方得成效,豈肯輕易傳人?武禹襄跟從楊露禪學習太極拳大架功夫套路,僅得皮毛,只了解了個大概,心有不甘。此時太平軍在南方鬧得沸沸揚揚,攻城略地,舉國震動。武禹襄稟明想去河南舞陽探望在那裡當知縣的長兄武澄清,其母應允。


武禹襄


咸豐五年,武禹襄奉母命往河南舞陽縣探望長兄武澄清。武澄清,字霽字,號秋瀛,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舉,選樂亭縣教諭。咸豐二年中進士,咸豐四年九月補河南舞陽知縣。探視途中,武禹襄奔赴陳家溝,找到楊露禪師父陳長興,要求學習太極拳。此時,陳長興已年屆八旬,無力再教授拳法。武禹襄找到陳家溝道光二十年與次兄武汝清同榜進士出身的太和堂東家陳德瑚,請求幫忙推薦太極拳老師。陳德瑚舉薦了陳有本族侄陳清平。


陳清平,陳家溝陳氏第十五世,太極拳第七代傳人。幼年師承族叔陳有本習練太極拳小架,對太極拳奧秘深有領悟,青年時已名揚鄉里,深得太極拳一代宗師陳長興、陳有本讚譽。後因家庭經商,遷至離陳家溝四五里地的趙堡鎮。陳清平家境富庶,每天除經營商鋪,習練拳械外,還利用閒暇向村里青少年傳授些太極拳功夫。天長日久,學藝者眾多,遂在鎮裡開辦武館,正式授徒,號稱有弟子八百,趙堡鎮一帶皆其所傳。


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東街武禹襄故居


武禹襄興致勃勃找到了位於趙堡鎮上的陳清平府邸,尋求拜師學藝,卻不料陳府上下表情沮喪,細細打聽,方知陳清平因得罪他人,遭到誣陷,稱其暗中私通反賊白蓮教,獲罪入獄。


武禹襄打探清楚,就想幫助陳清平洗脫冤獄。於是,徑直前往舞陽縣探望長兄武澄清。見到武澄清後,武禹襄講述了尋訪陳清平的經過,武澄清也是愛武之人,積極設法營救陳清平。經過武澄清的斡旋調停,溫縣縣衙也同意了釋放陳清平,陳清平得知緣由,萬分感激。


陳清平暗想,自己雖說家財萬貫,弟子八百,但在身系大牢之時,眾人卻束手無策,眼見師父蒙受不白之冤,無力營救,如若不是武禹襄挺身而出,自己依然身陷囹圄,備受折磨。古語講,禮下於人,必有所求。陳清平感謝之後,就直奔主題,問武禹襄有何想法。武禹襄直接說想學習太極拳。陳清平摸了一下武禹襄的功底,知道也是上乘功夫,武林高手。於是,讓武禹襄住進自己家中,單獨傳授克敵制勝絕技,一連40餘天,傾囊相授,令武禹襄感激不已。臨行前,陳清平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太極拳論交付武禹襄,以示感謝,並叮囑說,我有很多弟子尚未傳授,今托與你,希望光大武學,但是不許透露在此得到秘籍,以防引起其他弟子的不滿。武禹襄點頭答應,拜別陳清平,徑直回廣平府而去。


回家後,武禹襄召集兩個外甥李亦畲、李承綸從其學拳,舅甥三人一起研究太極拳法,武禹襄對外聲稱長兄武澄清從河南舞陽縣鹽店得到一篇王宗岳的《太極拳論》,轉交給自己,細細研究,很受啟發。一晃四年時間,武禹襄將自己跟隨陳清平所學的太極拳小架結合自家的洪拳和在楊露禪處所學的太極拳大架,有機融合,形成了一套獨具風格的太極拳術。


武禹襄拳式既不同於陳式太極拳的老架和新架,也不同於楊式的大架和小架,在繼承中有發展,自成一派。其特點是:身法嚴謹,姿勢緊湊,動作舒緩,步法嚴格,分清虛實,胸部、腹部的進退旋轉始終保持中正,用動作的虛實轉換和「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出手不過足尖,後人稱為「武式太極拳」。


武禹襄根據心得寫有《十三勢行功要解》《太極拳解》《太極拳論要解》《十三勢說略》《四字秘訣》


《打手撒放》《身法八要》等著名拳論。


武式太極拳於民國初年傳入北京,後傳入南京、上海等地。1963年曾整理出版《武式太極拳》一書。


第十六回 楊露禪傳藝


武禹襄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他在家裡與兩個外甥苦心研究對練了4年,太極拳功夫如日中天,又找到了楊露禪,切磋武藝。楊露禪以開館授徒謀生,武禹襄家大業大,吃喝不愁,練武藝僅是為了掙回自己的武林地位,二人目的不同。武禹襄輸了,大不了可以再學習。楊露禪輸了,無法廣招門徒飯碗可就丟了。所以,楊露禪不想輕易比武。但迫於武禹襄緊盯不放,無奈之下,只好答應第四次比武。


武禹襄把陳清平教給自己的攻防絕技瞭然於心,熟練掌握,準備決一雌雄。楊露禪平日教拳,忙忙碌碌,興家立業,這次比武,讓楊露禪深感壓力重大。


這一次,武禹襄可是不一般,他對太極拳的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掌握得非常嫻熟,進退顧盼定運用自如,楊露禪感覺自己拿將不住,甘拜下風。武禹襄揚眉吐氣,楊露禪唉聲嘆氣,因為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雖然是秘密比武,但很快會傳遍僅九里十三步城牆內的廣平府,風聲一旦傳出,誰還會跟一個比武輸了的拳師學習武術?武禹襄也知道楊露禪的為難之處,就對他說:「楊館長,你開拳館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掙錢嗎?我給你介紹個地方,去北京城教拳,肯定能發達。」楊露禪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可是北京城舉目無親,怎麼能站得住腳呢?武禹襄笑著說:「我家二哥在北京做官,可以請他幫忙推薦。」


楊露禪


就這樣,在刑部四川司員外郎武汝清的引薦下,楊露禪離開廣平府,赴北京教拳。在北京城裡,有一張姓富豪,開小店出身,人稱小鋪張,後來暴發致富,張公館雇有拳師數人,教一班富家子弟學武練拳。一次,楊露禪到張府赴宴,小鋪張見楊露禪身材瘦小便有些看不起,問道:「楊先生,你的綿拳能不能打人?」楊露禪說:「我這綿拳除了銅人、鐵人、石頭人不能打,父母生的有血有肉的都能打!」小鋪張又說:「你能不能與在座的各位比試一下呢?」楊露禪說:「好!我與各位師傅切磋一下。」


上場之後,楊露禪略一抬手,對方立即跌出幾丈開外。另一拳師見狀不服氣,撲了過來,只一招也跌了出去。其餘拳師不敢再比。小鋪張大驚,馬上吩咐重擺酒席,請楊露禪上座。楊露禪見小鋪張如此勢利,憤然離席,揚長而去。這事很快傳播開來,北京各門派的代表人物一一找上門來切磋技藝,無不鎩羽而歸。


1864 年,同治、光緒二帝帝師翁同龢在觀看楊露禪武藝後大加讚賞:「楊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猶太極渾圓一體也,」並書贈對聯「手捧太極震寰宇,胸懷絕技壓群英」。此後楊露禪帶著兩個兒子楊班侯和楊健侯長期在端王載漪府中教拳。


當時清朝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熱兵器時代的到來使武術脫離了戰場,其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審美娛樂等功能開始與防身自衛一併受到人們重視。這種變化在楊露禪那些徒弟們身上表現最為明顯,都是些王公大臣、貝勒貝子,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不耐艱苦。為了適應這般練拳人的需要,楊露禪將自己所學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功架簡化,刪改了一些發力、跳躍和難度較大的動作,讓拳法柔和易練,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後經其子修改為中架子,又經其孫楊澄甫一再修訂,遂定型為楊式大架子。由於練法工正簡易,形成為現代最流行的楊式太極拳。


楊式大架子的特點是舒展簡潔、動作和順、剛柔內含,輕靈沉穩,速度緩慢均勻,鍛鍊步驟由松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能自然地表現出氣魄大、形象美的獨特風格。


為了普及推廣太極拳,1963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了《楊式太極拳》一書,介紹了著名拳師楊澄甫的技術套路和演練心得。


作者簡介:嚴雙軍,河南省溫縣人,溫縣政協副主席。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焦作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太極拳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出版發行長篇小說、紀實文學、太極拳著作20餘部。

PS:本平台收錄的各武術前輩及武友的言論,只為個人學習,因個別圖文資料來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見諒。尊重原創作者版權,期望各友留言點評告知。溫馨提示:網絡文章要結合自身的體徵,是否適合自己,要辯證地看,不盲從。祝各位武運昌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