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分手詩:《那一晚》中的那一晚,發生了什麼?

觀景說史 發佈 2024-03-03T11:32:30.605005+00:00

1920年,徐志摩在英國留學期間,認識了遊歷歐洲的林徽因,兩人一見如故,交往甚密,很快就擦出了火花。當時徐志摩已經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然而17歲的花季少女卻被才華出眾23歲的徐志摩所吸引。

1920年,徐志摩在英國留學期間,認識了遊歷歐洲的林徽因,兩人一見如故,交往甚密,很快就擦出了火花。

當時徐志摩已經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然而17歲的花季少女卻被才華出眾23歲的徐志摩所吸引。

為了追求林徽因,徐志摩為林徽因寫了很多像《月夜聽琴》、《清風吹斷春朝夢》等詩歌,激發了徐志摩的新詩創作。

後來徐志摩為了追求林徽因,更是和妻子張幼儀離婚,做個萬人唾罵的負心漢。然而,林徽因始終還是保持著一點點理智,她選擇了離開。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出生於浙江杭州一個名望世家中,祖父林孝恂進士出身。父親林長民是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書法家。

林徽因是家裡的長女,從小聰慧過人,被家人視為掌上明珠,5歲時就開始跟大姑母讀書識字,8歲時移居上海,並進入虹口愛國小學學習。

因林長民要在北京發展的原因,林家在1914舉家搬遷到了北京,住在前王公廠,沒多久林家又搬到御溝河邊織女橋西。後來林徽因還進入英國教會辦的培華女子中學讀書。

1920年春,林徽因跟隨父親林長民到歐洲遊歷,在此期間,林徽因在英國與父親的弟子徐志摩認識,兩人開始了一段浪漫的「愛情」。

當時的徐志摩正在英國留學,他是林長民的弟子,聽說老師來了英國就去拜訪,沒想到卻意外結識了年僅17歲年輕漂亮的林徽因。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硤石一個富商家庭。父親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實業家,是遠近聞名的硤石首富。

徐志摩是徐家長孫獨子,自小過著舒適優渥的生活,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先後在杭州一中、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北京大學讀書。

1918年8月開始赴美國烏斯特的克拉克大學留學,聰明好學的他僅用10個月的時間就畢業了,獲得學士學位,之後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就讀,並在1919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1920年,在美國待了兩年的徐志摩,受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放棄了繼續在哥倫比亞攻讀博士學位,橫渡大西洋到英國倫敦的徐志摩卻發現羅素的生活發生了意外的變更,他無法跟隨羅素從學。

無奈下的徐志摩只能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修了半年,正在他鬱悶之時,林長民攜女兒林徽因來到了英國倫敦,徐志摩在林長民的介紹下認識了英國作家高斯華綏·狄更生。

徐志摩在狄更生的推薦下,以特別生的資格進入康橋大學皇家學院,研究政治經濟學。

正是在劍橋大學兩年時間受到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下,徐志摩開始了創作新詩,並為林徽因寫了諸多的詩歌。

徐志摩在認識林徽因時,已經是一個有婦之夫,而且還有了一個兩歲的兒子。

1915年,由當時政界的風雲人物張君勱為自己年僅15歲的妹妹張幼儀提親,18歲的徐志摩在父親的包辦下,把從未見過面的新娘娶進了門。

兩人根本就沒有任何感情可言,婚後徐志摩就沒有正眼看過張幼儀一眼,他除了履行婚姻的義務外,對張幼儀是不理不睬,並在1918年妻子生下長子後,沒多久就去了美國留學。

徐志摩在倫敦結識林徽因後,兩人的戀情很快就傳到了正在巴黎讀書的張君勱耳中,寫信給徐志摩要求他把張幼儀接到國外去團聚。

當時張幼儀的哥哥只不過是想讓妹妹跟著徐志摩,免得他做出什麼出格的事,但沒想到他的好心,反而把張幼儀給害慘了。

1920年冬,張幼儀出國與丈夫團聚,當時他們住在沙士頓。當時徐志摩為了追求林徽因對張幼儀更加是不理不睬。

在張幼儀再次懷孕兩個月後,徐志摩提出了離婚的要求,見張幼儀沒有答應,他便一走了之,將張幼儀一人丟在沙士頓。由於臨產期越來越近,她只好去巴黎投奔哥哥,後又到德國柏林待產。

1922年2月24日,張幼儀在柏林生下次子,她對徐志摩對自己的生死不聞不問而徹底死了心,於是答應了徐志摩離婚的請求,兩人正式在柏林簽字離婚。

林徽因在英國與徐志摩的那一段浪漫的「愛情」,後來她終歸是恢復機智,並沒有不顧一切地與一個有婦之夫一起瘋,而是選擇了在1921年跟隨父親一起回國。

林徽因回國後,與梁思成相識,雖然梁思成沒有徐志摩那麼浪漫,但他可是多才多藝,為人又幽默風趣,兩個優秀的人相互所吸引,便很快相戀了。

而這個時候的徐志摩則還是對林徽因念念不忘,他對林徽因窮追不捨,為了追求林徽因他選擇了回國。在1923年,梁啓超特意給徐志摩寫了一封勸誡信,建議他放棄對林徽因的追求。

然而已經走火入魔的徐志摩卻給老師梁啓超回信時說:「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惟一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當梁思成與林徽因熱戀之時,徐志摩利用梁啓超弟子和林長民朋友的身份來找林徽因,剛開始梁思成還熱情相待,但之後他就不樂意了,還特意在門上貼了「情人不願受干擾」的紙條,這才讓徐志摩不太好意思常去。

後來,梁思成與林徽因成了親,而徐志摩則與陸小曼結合在了一起。

林徽因與徐志摩之間的這段往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關於林徽因是否曾經愛過徐志摩,我們可以看看林徽因在1931年寫的一首詩《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藍的天上托著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牽著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鎖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飄,細弱的桅杆常在風濤里搖。

到如今太陽只在我背後徘徊,層層的陰影留守在我周圍。

到如今我還記著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淚、白茫茫的江邊!

到如今我還想念你岸上的耕種:紅花兒黃花兒朵朵的生動。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頂層,蜜一般釀出那記憶的滋潤。

那一天我要跨上帶羽翼的箭,望著你花園裡射一個滿弦。

那一天你要聽到鳥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靜候著你的讚賞。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亂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闖入當年的邊境!

《那一晚》可以說林徽因對一段隱秘情感的真實、細膩的追憶,這是她為數不多的詩作中藝術質量上乘的作品。但1932年陳夢家在主編《新月詩選》時並未收錄這首詩。

在《那一晚》中的「那一晚你的手牽著我的手」,可以看出兩人的關係絕非一般,要不然怎麼可能手牽手呢?

在「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中,思想是她們的感情無以為繼走到了盡頭,只能各走各的路。

寫在最後:

在《那一晚》發表後,徐志摩也創作了《你去》一詩給予回應,開篇以「你去,我也走,我們在此分手」來回應,詩的結尾「有那顆不夜的明珠,我愛你!

從徐志摩的回應來看,徐志摩是很愛林徽因的,但因為最終得不到,只能選擇離去,做一個默默守護的人,只要愛的人幸福就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