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沿街取」,瞄準在途場景,星巴克第三空間講出新故事?

咖門 發佈 2024-03-03T21:21:05.175162+00:00

這幾天,星巴克攜手高德推出的「沿街取」服務,在行業里刷屏了。繼到店、到家之後,星巴克再次拓展「第三空間」邊界,開創「在途」這一全新消費場景。在國內尚屬首創的「沿街取」,到底是什麼新服務?對行業有什麼意義?我在上海體驗了一番。

這幾天,星巴克攜手高德推出的「沿街取」服務,在行業里刷屏了。


繼到店、到家之後,星巴克再次拓展「第三空間」邊界,開創「在途」這一全新消費場景。


在國內尚屬首創的「沿街取」,到底是什麼新服務?對行業有什麼意義?我在上海體驗了一番。


瞄準咖啡在途場景

星巴克「沿街取」在業內刷屏


3月中的上海,小雨還有一絲清冷,坐在網約車上,我打算親自體驗一下星巴克最近熱門的新服務「沿街取」。


打開高德地圖,視覺C位,又加了醒目標識的「沿街取」服務,很容易找到,我選擇了途中將要經過的星巴克上海一家門店,下單了2杯本月新品星巴克山茶花花漾拿鐵。



我發現,「沿街取」服務的菜單,使用的是啡快原版,熟客可以很快找到想點的產品,能最大化縮短點單時間。


下單成功後,門店取餐點位的實景照片,就可以在高德上展示出來。但看著上海擁堵的車流,這麼複雜的路況,能順暢地拿到咖啡嗎?


在等待十幾分鐘後,我相繼收到了訂單更新的實時語音播報,不一會兒,就遠遠看到了店門口的綠色圍裙身影。



車輛停穩後,星巴克門店夥伴遞上咖啡,還加上一句簡單的問候:「行車還順利嗎?這是您的咖啡,一路順風。」


我一瞬間就體會到這項服務帶來的心理能量:對於匆忙的都市人來說,路上買咖啡不用下車了,一個小小的便利、一句不經意的關懷,也讓人念念不忘。


從此次全程絲滑的體驗看,這是星巴克和高德瞄準了「在途」這一剛需空白市場,分別整合各自行業優勢:高德的實時路況計算+星巴克門店網絡和營運能力,打通了線上線下各種鏈路痛點,共創了新的咖啡渠道。


公開資料顯示,「沿街取」服務已在北京、上海的約150家星巴克門店正式上線。預計未來一年內,全國將有超過1000家星巴克門店提供「沿街取」服務。



第一次聽說沿街取服務的時候,我聯想到了快餐品牌的汽車餐廳,但親身體驗後發現,星巴克的沿街取服務,因為有了線上實時信息更新,相較傳統的汽車餐廳(Drive-thru),不僅無需下車,對分秒必爭的早高峰,體驗會更流暢、更節省時間。


最重要的,運營成本相對較低,無需對門店進行大規模改造,可以說是一個具有引領意義的創新舉措。


第三空間是星巴克的品牌基因,「沿街取」服務,更像是星巴克圍繞「第三空間」講出的新故事,這又對行業意味著什麼?

客制化更進一步

我看到第三空間的新延伸


此次的沿街取服務,讓我想到了星巴克的「極致客制化」。


咖門2022萬有飲力年度大會現場,星巴克中國數字創新副總裁張凌雲在演講中,介紹了星巴克的一個重要服務:堅持「客制化」。


客制化首先是體現在產品上:


比如星巴克堅持保留中杯、大杯、超大杯的杯型選項,因為在調研中,「每一種杯型都有固定的客群」



在星巴克的點單選項中,相比於飲品的糖度、冰度、小料等選項之外,星巴克都把客制化做到了極致。


以一杯燕麥拿鐵舉例,除了能選3種杯型之外,飲品的溫度從「冰」到「特別熱」,有6個選項,奶泡根據數量也有4種選項;而在咖啡濃縮液,以及咖啡的萃取方式上,又分別有3種不同的選擇。


星巴克的每一款飲品都有不同的定製方案,可以說在客制化上,細化到了「頭髮絲」,照顧到每一個顧客的細微需求。


值得一提的,還有美式的「留位服務」,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標準、多、更多的留位,這樣就可以選擇加一點牛奶、燕麥奶或是脫脂牛奶,顧客還可以加糖漿,而就連糖漿,都有6個風味選擇。


客制化也體現在店型上:


在國內飲品行業的店型探索上,星巴克一直走在前面。



大家耳熟能詳的,有成為地標的烘焙工坊門店、保護傳統非遺手工藝,助力鄉村媽媽的非遺門店、環保主題的綠色門店、照顧聽障夥伴的手語店,以及150多家讓「毛孩子」也能一起進店的寵物友好店。


還有酒坊、焙烤坊等主打不同品類的創新門店,每一種店型都是空間上的「客制化」,深度打通細分品類人群。


此次的「沿街取」服務,則是場景上的客制化,是第三空間的新延伸。


一杯有溫度的咖啡,一直是星巴克致力追求的,這其中包含了堂食時夥伴真誠的笑容、舒適的空間,也包含了專星送人性化的外賣服務,以及啡快總能戳中人心的口令。


而當消費者沒有辦法到達門店,也沒有時間等待外賣的時候,一杯咖啡在堂食、外賣、外帶三大場景之外,沿街取服務,將「第三空間」再次拓展邊界,進一步延伸到了「在途場景」



「就算在交通擁堵、停車難的大城市,或是在分秒必爭的通勤時段也不例外,星巴克願意為顧客『多走一步』。」星巴克中國數字創新副總裁張凌雲表示。


沿街取服務,是星巴克「以顧客為中心」理念的再次體現,這聽起來一點都不酷,似乎大家都知道。


很明顯,在到店和到家兩大場景之外,在途場景是一個剛需,卻又空白的市場,星巴克以絕對的規模和運營能力,已經搶占了先機。

「沿街取」服務

讓一杯咖啡的信任壁壘更高了


今年,隨著平價咖啡的崛起,行業對咖啡的討論,似乎越來越在意價格。


事實上,咖啡除了滿足剛需,更多時候還承擔著美好的生活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及一種心理療愈功能。


對一杯咖啡的評價,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價格,更多要看到背後的包含的無形的、不可或缺的體驗和服務。


就拿此次沿街取服務來說,試想一下,在分秒必爭的早高峰,或是一次緊急商務談判途中,無需下車無需等待,熱情的星巴克夥伴,會把製作好的咖啡,專程送到車上,這對快節奏高壓力的打工人來說,又多了一份獨屬於星巴克的安全感。



沿街取服務,讓一杯咖啡的信任壁壘更高了,正如咖門一貫傳達的,咖啡館不應該是一個冰冷的機器組合,而應該通過服務傳遞溫情、產品表達有趣,時時與顧客交流。


在門店的運營中,星巴克的信任壁壘體現得更多:


比如很多年輕的媽媽,接到孩子後會把小孩放在星巴克寫作業;比如很多社區店,成為了顧客的「好鄰居」;又如對很多出差在外的人來說,星巴克的那一抹綠,是一種在陌生城市的「安全感」。


這些生活日常和咖啡有關,也超越了咖啡本身。這也是星巴克最重視的部分:「人與人之間的聯結」。


一杯咖啡,當顧客的潛在需求為社會屬性、場景屬性時,咖啡成為一個載體。潛在需求是咖啡本身、咖啡則成為剛需,需求不同,因此願為潛在需求支付的消費成本也就不一樣了。


當消費者無法評價一種產品時,就必須選擇自己信任的產品。而一旦某種商品擁有了這種信任,它也就擁有了商業上的信任壁壘。


而這種消費中的信任,是成為一家優秀企業的重要基石,也是商業社會中重要的心理長城。


如何打造一杯,讓消費者依賴的、有「信任壁壘」的咖啡,或許是咖啡品牌們在產品創新之外,也應該考慮的事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