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的合作,已經打開了上限,西伯利亞的黑土地,再荒著就可惜了

孤煙暮蟬 發佈 2024-03-04T00:23:43.331023+00:00

從傳統的能源、航空航天、互聯互通等大項目的合作,到科技創新、跨境電商等新興領域的合作,只花了十年時間,刻板印象里「中俄政熱經冷」的局面已經徹底改變。

2012年,中俄貿易額是880億美元;2022年中俄貿易額已經達到了1900億美元。

從傳統的能源、航空航天、互聯互通等大項目的合作,到科技創新、跨境電商等新興領域的合作,只花了十年時間,刻板印象里「中俄政熱經冷」的局面已經徹底改變。

中俄如今的貿易規模兌現合作潛力了嗎?應該說中俄經濟合作的上限依然很大。

在這次中國領導人訪問俄羅斯期間,中俄多個聯合聲明中又發現了一條:要發展中俄「東北-遠東」地區互利合作,要為投資者及其投資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其中「「東北-遠東」地區互利合作」,這一點,信息量很大。

在俄烏衝突發生之前,俄羅斯的戰略一直是偏向歐洲和西方的。從政治、文化上來說,俄羅斯一直渴望融入西方。從經濟領域來看,靠近歐洲的俄羅斯西部無論從人口數量、資源投入、產業鏈布局都遠超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

但在俄烏衝突發生之後,俄羅斯融入歐洲的戰略顯然是受阻了。無論俄烏戰爭的結果如何,在可預見的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內,西歐、北歐,尤其是和俄羅斯接壤的東歐國家,他們都會儘可能減少與俄羅斯的經貿往來。俄羅斯必須要往東看,開發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對俄羅斯來說勢在必行。與中國合作,是俄羅斯振興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最佳捷徑。

對我們中國來說,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也同樣是一片廣袤的藍海。「「東北-遠東」地區互利合作」,我們真的是期盼了很久了。話又說回來,「東北-遠東」地區互利合作,中俄各自的優勢和問題是什麼?

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可以說是地廣人稀,一個城市才幾十萬人,城市周邊零星分布的城鎮、鄉村的人口更少。以「貝加爾阿楠」這位up主展現的俄羅斯遠東城市為例,城市裡形成不了規模化的產業,很多俄羅斯人的收入也就勉強支撐生活開支;在鄉村生活的父母種地,給城市裡生活的子女送土豆和蔬菜當主食。

製造業要形成規模效應是需要相當大的人口基數的,而且還講究產業配套,不然成本也下不來。對俄羅斯自身的製造業來說,地廣人稀的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沒有什麼太大投資價值。

而我們中國恰恰人口眾多。

以東北三省為例,大量年輕人跑去北京、跑到全國各地發展,本質上說明東北地區的人口壓力、經濟資源需求的壓力要大於東北地區產業的產出能力。東北地區經濟不好,實際上是曾經作為中國重工業龍頭的東北地區,在產業結構上、在中國經濟內循環中的供需關係已經嚴重失衡。俄羅斯地廣人稀,中國人多地少,互利合作,中俄雙方就形成了對各自問題的天然互補。

中國人跑去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做點什麼呢?

全世界各地其實都有中國商人組團賣中國商品,在「貝加爾阿楠」的視頻里也可以看到在貝加爾湖附近的一個俄羅斯城市裡,幾十萬人口就有一個超大規模的中國小商品城。不過,要達成「「東北-遠東」地區互利合作」這樣中俄經貿戰略合作的高度,很顯然要在俄羅斯當地進行投資,要在俄羅斯當地進行生產,要在自身獲得利益的同時,帶動俄羅斯的經濟發展。

在地廣人稀、人口基數匱乏的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要搞勞動密集型的製造產業是不現實的。當地人口本來就少,中國人也不可能大量跑去俄羅斯進工廠工作。除了在俄羅斯遠東沿海港口城市,可以建一些工廠、發展製造業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發展中小規模的,對土地和自然資源要求多,對勞動力數量要求少的產業。

比方說:農業、畜牧養殖業、以及附帶配套的運輸業、甚至是周邊的旅遊業等一些服務產業。

為了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守住糧食安全。我們中國的農村,最近幾年在整改「進出平衡」問題。雖然大家都能理解糧食自主的重要性,但從經濟角度來說,種糧食哪有種經濟作物賺錢呢?

實際上中國可耕作土地面積里,能搞超大面積農場的並不多,投入產出比上划不來。加上國內市場對肉蛋奶產品需求一直在快速上升,我們中國實際上每年都在進口大量的農產品。

去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自己種,能不能改善和緩解國內的需求和矛盾?基於俄羅斯遠東地區大面積平原、草場的基礎自然條件,在充分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去俄羅斯投資農業加強中國國內的農產品供應,從邏輯上這是可行的。

在「貝加爾阿楠」的視頻里,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大片的好山好水好風光。發展旅遊業,吸引希望親近大自然的中國遊客,不僅能給中小規模的中國人投資的農莊帶來收入,也能促進中俄人文文化的交流。最後說說「「東北-遠東」地區互利合作」中的利益分配問題。

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地廣人稀,中國人跑去進行大而強的產業投資不太現實,能調動去俄羅斯投資產業的人數也很有限。相比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俄羅斯人民,中國老百姓是有點錢的。很多人的存款,或許在中國投資連個水花都打不起來,但去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進行投資,卻可以成為一個小產業的業主,完成從打工者轉變為恆產擁有者這樣的轉變。

小而美的個人中小產業投資,中國投資者更多的是親戚帶親戚,老鄉帶老鄉,中國投資者的訴求必然包含一部分利益要回流中國家鄉。而對俄羅斯來說,當然更希望看到中國投資者能把激活當地的經濟活力,能進行更大規模的投資。

利益分配要管理好、處理好。就像中俄聯合聲明中說的:「要為投資者及其投資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更重要的是制度安排,比方說簽證問題、入籍問題、中國投資者當地置產的問題等等,這些事情如果處理好,兩國就會對彼此產生政治疑慮。

總之,中俄要發展「東北-遠東」地區互利合作,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決定。希望在未來,中俄在經貿領域的合作關係,能達成、甚至能超越美國和加拿大那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