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遺囑人群年輕化,「虛擬財產」保護要跟上

光明網 發佈 2024-03-04T05:52:19.920548+00:00

作者:趙志疆3月21日,《2022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對25萬份遺囑進行大數據分析,首次公布了未婚不婚人群遺囑、涉虛擬財產遺囑、中青年人群遺囑等一批廣受關注的遺囑數據。

作者:趙志疆

3月21日,《2022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對25萬份遺囑進行大數據分析,首次公布了未婚不婚人群遺囑、涉虛擬財產遺囑、中青年人群遺囑等一批廣受關注的遺囑數據。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遺囑是老年人或危重患者的專屬敘事,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交代後事」。隨著社會的發展,這樣的觀念正在發生改變。《白皮書》顯示,從2017年開始,60歲以下立遺囑的人數逐年上升,至2022年,60歲以下訂立遺囑的人群中,30-39歲年齡段人數的比例為29.74%。不僅如此,在中華遺囑庫「微信遺囑」小程序留言的,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其中,20-29歲之間的人群占比35.9%,20歲以下的人群占比26.57%,他們中有不少人是在讀學生。

法國思想家蒙田說過,「誰教會人死亡,誰就教會人生活。」每個人都向死而生,這是無可迴避的自然規律,也是無需逃避的生命話題。只有正確地認識並看待死亡,才會更加珍惜和敬畏生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提前寫下遺囑,並不是有什麼「想不開」,而是用一種成熟豁達的態度傳遞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恰如一位「90後」所言:「有人可能覺得這麼年輕就立遺囑,想得太早了。但我認為一點都不早,它會讓每一個人更加正視自己的人生,更深地體會到人生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虛擬財產」是年輕人在遺囑中較為關注的內容。根據《白皮書》,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華遺囑庫共計收到458份遺囑內容涉及「虛擬財產」,類型包括QQ、虛擬貨幣、支付寶、微信帳號、網路遊戲帳號等。如果說年輕人立遺囑,顯示出了他們樂觀豁達的一面,那麼越來越多年輕人關心自己的「虛擬財產」,體現出的則是細緻和嚴謹——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虛擬財產」在公共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甚至已成為個人的重要財富載體。關心「虛擬財產」的使用權和繼承權,顯然並不多餘。

儘管年輕人在遺囑中普遍關注「虛擬財產」,但想要順利繼承「虛擬財產」並不容易。根據《民法典》規定,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即只要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均屬於遺產。然而,根據《繼承法》相關規定,私密性的網絡財產屬於用戶隱私,不可以繼承。現實中,社交媒體帳號、自媒體帳戶等確實具有一定的隱私性質,與此同時,某些優質帳號本身也有巨大的商業價值,QQ靚號之類稀缺資源,也有一定的財產屬性。這些帳號雖然是「虛擬財產」的一部分,但是否涉及用戶隱私,能否被繼承,並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

由於法律規範的不完善,「虛擬財產」的繼承很容易引起爭議乃至糾紛。哪些「虛擬財產」屬於物質遺產,哪些只是單純的精神遺產?不同類型的「虛擬遺產」,是否應該進行區別處理?網絡帳號本身,是否屬於可以被繼承的遺產?這些問題仍有待進一步明確和細化。釐清「虛擬財產」的法律概念和屬性,不僅可以將網絡平台的利益訴求規範在法律框架內,而且有助於確保遺囑順利執行,從而引導更多人通過立遺囑的方式傳遞生命教育,規劃人生安排。(趙志疆)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