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網痛惜的「馬格之死」,扯下了極端父權的遮羞布

貓叔聊熱點 發佈 2024-03-04T06:09:51.664418+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寫作有溫度,熱點有態度。點擊「關注」,每天一篇,貓叔陪你聊熱點!01這兩天,幾乎所有看過這篇人物專訪的人,都在罵作家馬原。覺得是他的自私和內心扭曲,「害死」了自己的兒子。更讓人生氣的是,他對兒子去世的態度。

寫作有溫度,熱點有態度。點擊「關注」,每天一篇,貓叔陪你聊熱點!

01

這兩天,幾乎所有看過這篇人物專訪的人,都在罵作家馬原。

覺得是他的自私和內心扭曲,「害死」了自己的兒子。

更讓人生氣的是,他對兒子去世的態度。

他從來沒有後悔和歉意,而是「他走了我不難過,難過的是這麼好的孩子不能再陪我」。

甚至,他認為兒子有病是「該走的」:

馬格沒出意外,沒去醫院,沒有傷痛,他就突然走了。

你看,這是一個父親該說的話嗎?

前幾年,很多人認識馬格,是在一檔王聖志的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中。

當時已經10歲的馬格,瘦瘦的,運動稍微劇烈一點,旁人就會聽到他嘣嘣嘣的心跳,有時臉色還會發青,胸骨還有明顯凸起。

這些都是心臟問題的典型症狀。

他的媽媽,也是馬原的第二任妻子李小花說,馬格在出生的時候,醫生就說他的心臟好像沒有癒合。

年紀小的時候還沒什麼異樣,等馬格上了一年級,在一次全校體檢中,醫生發現她的心率超過了130次/分鐘。

如果這事發生在其他父母身上,怕早就帶孩子去醫院做全身檢查了。

但小花想帶馬格去醫院,卻被馬原制止了。

他覺得這種先天性的病是「治不好」的,既然治不好,為什麼又要去傷身呢?

直到馬原和前任生的大兒子馬大灣,在南京拍戲,馬格去找哥哥玩。哥哥看出了異樣,帶他去醫院檢查,才被診斷為心臟二尖瓣膜閉鎖不全,需要做微創手術。

但馬原還是不同意,無論小花和朋友怎麼勸,他依然態度很堅決:

心臟怎麼能動?不能動的除了心臟,還有腦。

就這樣,馬格帶著隱疾,和他生活在他認為的世外桃源里。

那是一座在西雙版納南糯山,占地超過2000平方米的城堡里,馬原給這裡取名叫「九路馬堡」。

這裡一共有11幢建築,最醒目的那座四層紅色的圓形磚樓,像極了舊時土司的碉樓。

這裡的環境很清新,這裡的陽光很明媚,這裡的溪水很清甜,加上依山而建的各式城堡,宛如進入了小時候的童話世界。

這也是馬原,作為一個和余華、格非齊名,先鋒派作家的伊甸園。更是他親手想為馬格打造的完美世界。

02

可就在2022年6月1日,兒童節這天早上,13歲的馬格卻突然倒在了自家的衛生間。

因為這裡距離市中心的醫院太遠,救護車到的時候,已經過去了1個多小時,馬格再也沒能醒來。

一周後,馬原在自己的朋友圈,公布了這個噩耗,但措辭卻是:

馬格沒出任何意外,沒有任何痛苦。是上天突然接走他。

如同一年後的3月22日,他在人物專訪《城堡里的馬原》裡,當記者小心翼翼提起馬格因心臟病去世時,突然打斷記者地話,說的那樣:

為什麼一定要歸結到是心臟病?我從來不這麼想。他就是壽數到了,他該走就走了。

不聊這些,沒有意義。

這時,也許所有人才明白,馬格的死,也許不是死於心臟病,而是死於極端的父權。

看似為周圍人創造了一個極樂淨土,讓無數人羨慕與嚮往。

實則所有的核心都是圍著自己轉,錢是我的、地是我的、房子是我的,最後連妻子和孩子的人生都是我的。

他不能為任何人犧牲一點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會為此改變他的任何一點想法或生活方式。

因為在這個家裡,什麼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包括,馬格的命。

03

馬原有多父權?

我想,關注過他社交帳號的人都清楚。

他最喜歡發的,就是他和小花的日常。

可能這在他眼裡,算磕糖。但在他人眼裡,這就是一個傳統女性在「父權」下的卑微日常。

小花並不是馬原的第一任妻子。

小花是地地道道的海南人,退役運動員,和馬原相識在深圳的一處售房部。

當時馬原去買房,小花恰好在這裡賣房。

後來馬原承認,自己第一次見到小花時就喜歡上了,感覺看著順眼,很舒服。

但他和小花,整整差了29歲。

小花也被這個高大的客人吸引了,覺得他很親切,只要年紀沒有自己父母大就行了。

兩人交往很順利,相識半年後,就在上海結婚了。

馬原早些年是著名的作家,留下過《岡底斯的誘惑》、《拉薩河女神》等載入當代文學史的小說。

但「下海」後,就做起了房地產和影視劇等,成了時代的弄潮兒,也賺了不少錢。後來,為了陪大兒子,被余秋雨介紹到大學去教書。

2008年,他被查出肺部長了一個6公分多大小的腫瘤,好在,第一次穿刺顯示「未見癌細胞」。原本還應該做第二次,第三次,接著是手術的。

如果是惡行的話,就要做化療。

但他果斷終止了。

那時,正是他和小花結婚沒多久,不久後又有了馬格。

他思想上也和常人不同,覺得「水是生命的基礎」,自己的病都是因為「水」,所以他堅信「換水療法」,把家從上海搬到了海南。

幸運地是病情沒有惡化。

後來,在一次朋友邀請他去西雙版納南糯山有完後,他徹底被這裡的壞境和氣候迷住了,決定移居到此。

當年他來回跑了8次南糯山,買了一塊地,平整成可以修房子的樣子。第二年,就帶著小花和3歲的馬格來了。

04

剛來的時候,城堡還沒有修好,用了五六年的時間才建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

從農村出來的小花,在這裡養了雞鴨魚,城堡的後山上還有他們的茶樹。清晨的院子裡,常常會被霧氣包圍,宛如仙境一般。

在很多人眼裡,一個作家帶著家人,隱居深山,過著自給自足,神仙眷侶一般的日子,那完全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如果沒有馬格的離世,也許還真是。

但馬格走了,也撕下了馬原虛偽父權的面紗。

在他的社交帳號里,有一個叫「九叔訓老婆」的專欄。

不看內容,看標題就知道,一個「訓」字代表了所有。

在視頻里,馬原和小花對坐著。

看似是馬原對小花「亂網購東西」的一種說理,其實裡面充次著一個高知男子對一個家庭婦女的俯視。

馬原動不動就拿著手指對小花指指點點,嘴裡全是道理,手上卻全是責備。

他說,這種亂買東西是一種「病態心理」。

他說,支付軟體是一種害人的東西。

他說,小花買的大多都是三無產品和偽冒產品。

甚至,最後把這種行為上升為了對自然界的一種破壞。

「說不過他」的小花,只能投降、認錯,表示以後買東西都會向「領導」請示。

這樣的內容,還有很多。

但看了這一個,我就真正明白,馬格到底為何而死了?

他的病是因,但他的父母才是果。

05

雖然,我不願對小花說這樣的話,但我只想通過這樣的事去避免更多類似的悲劇。

馬格的死,馬原要負主要責任,但小花也是幫凶。

當然,看過這篇人物專訪的人都清楚,小花在知道馬格病了之後,是一心想要帶他去醫院檢查和做後續治療的。

但他拗不過馬原,也沒有這個家的話語權。

馬原又因為所謂的「換水」療法看似很有用,覺得自己易於常人的思想沒有問題,所以一再阻止馬格去看病。

除了看病,還有馬格上學。

他曾在馬格去世後不久,在社交媒體上說:

由於爸爸的身體原因,他讀小學的時間大概只有約三年。不過他學習成績很好。

明明需要讀六年的小學,卻在馬原的自以為是中,被他縮短到了三年。

什麼樣的自以為是呢?

說好聽點是「自我規劃」,說難聽點就是「極端父權」的表現。

馬格曾和媽媽透露過自己的想法,他很想去學校,因為在那裡可以認識很多的同學。

但當時南糯山沒有小學,要上學只能去西雙版納的景洪市區,來回要一個小時。

最好的辦法就是,他們一家搬到市區居住。

但馬原不願意,他就喜歡這裡,為此小花還專門叫來了自己的父親,讓他在市區照顧馬格上學。

後來,南糯山山腳修了小學,小花就第一時間把馬格轉了過來,每天車接車送。

連馬原自己都回憶說,馬格很喜歡一有空的時候,就抱著球坐上公交車去學校找同學打球。

但只上了半年,馬原因為身體不好,要去上海看病,小花必須陪著,就讓馬格停學了。

再後來,又因為各種原因,馬格上學總是斷斷續續。

在馬格去世前不久,他的班主任還建議他參加中考,即便沒怎麼來上學,也想讓他保住一個考試的機會。

但馬原好像對馬格的人生有另一種規劃。

他無所謂馬格讀多少書,因為他並不喜歡馬格做律師、老師、醫生等職業。

他說自己預感,馬格從小就有非常高的語言天賦,以後也許會像他一樣寫作,空閒時間弄弄茶,就能養活自己。

可小花又記得,馬格告訴過她,自己並不想做茶農。因為幫媽媽采了一次春茶後,真的太辛苦。

很多時候,在王聖志的紀錄片中,不上學的馬格都是在發呆,他總是無所事事地等太陽落山。

讓人覺得,孤獨又可憐。

但馬原給馬格的物質生活,卻是很多人羨慕不已的。


06

馬原總會對好友驕傲地說,馬格是個心底很純粹近乎完美的孩子。

可他從來沒想過,馬格真正想要什麼?

小花對於馬格來說,是他的母親,卻成不了他的救世主。

她雖然在馬格上學和馬格就醫這兩件事上,與馬原發生過長達5年的爭執,但最終還是以妥協收場。

直到現在,我都無力去責備她什麼,因為我知道,有些女人就只能寄居著活。

但作為一個父母,我又想說點什麼,如果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能保護,又怎麼對得起這份信任?

可惜,在孩子與丈夫之間,小花最終做了選擇。

直到馬格去世後,她才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後悔的事,是沒有堅持讓馬格在山下住。

這樣孩子不但有學上,甚至對他的病也會有好處,就連倒下時120也會來得快一些。

要知道,西雙版納本來就是高海拔地區,南糯山又再次把海拔拉高了。

但當時馬原因為城堡里要建造一堵木牆,沒有同意。

現在馬格走了,小花更不願在山上住了,因為住在這裡她就是一個免費保姆:

剛上山那幾年,馬原忙著建房、寫作、招待一撥接一撥的朋友,生病後他需要照顧,大部分家務一直壓在小花身上。

馬原喜歡的雞飛爭食的美景,背後是需要她打掃的遍地雞糞,魚塘上的落葉要她清理,馬原日常喝的茶葉,需要她找人除草、自己爬山採摘後製作。來訪朋友多的時候,她每周都得開著皮卡下山採購食物和日用品。

從馬原發布的生活視頻里,你也能看到,他喜歡的那些東西,都是小花做出來給他喜歡的。

就連現在,他身體越來越不好了,碗筷擺在面前,他也會讓小花幫他盛湯送到手邊。

所以,在評論區,有人罵馬原是「周國平」,為了讓一出生眼部就患惡性腫瘤的女兒妞妞,能夠完美,果斷放棄治療,導致妞妞很快與世長辭。

還有人罵馬原是顧城,作品很美,人卻扭曲邪惡。因為情人的出走,在異國的荒島上,砍死了妻子,自己也上吊身亡。

如今看來,文人沒有錯,這一切歸納起來,就是極端的父權在作祟。

馬原不同意馬格去醫院,自己卻因糖尿病,天天打胰島素;

馬原覺得西醫無用,只妥協過讓馬格去給中醫調養,但他的三次病危都是西醫治的;

馬原堅信馬格的病是天生的、治不好的,自己卻又在身體不好的時候,往返上海去醫院看病;

馬原覺得馬格上學無用,卻忘了自己當年還是工人的時候,也是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

所以,對於網友們說,是馬原害死了馬格,這兩個字我連引號都不想打。

雖然現實很殘忍,真相也很痛。

但馬原好像依然沒有反思,依然我行我素,依然再用餘生左右著小花。

小花失去唯一的兒子很痛,甚至有了出家的想法,但馬原為了把她留在身邊,只好讓朋友告訴她可以在佛經里找答案。

文章的最後,這樣寫道:

小花慢慢試著去接受佛家的說法:這是命,是劫。什麼都是虛的,不是實的。

有時她覺得這像自我欺騙,但如果不這樣,她沒辦法支撐下去。

太痛苦了!

原創不易,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轉發與留言,是貓叔最大的動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