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與你共醉泉州花事

泉州網 發佈 2024-03-04T06:16:25.800062+00:00

■本期執行 張博一座城市的花事如何,不僅與當地風土息息相關,也和這裡的生活呼吸與共;不僅關乎這座城市的市政工程或市民情趣,也關乎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民間信仰或飲食習慣。一句話就是:你看的是漂亮的花,賞的是花叢中的韻,品的是花韻中的事。

■本期執行 張博

一座城市的花事如何,不僅與當地風土息息相關,也和這裡的生活呼吸與共;不僅關乎這座城市的市政工程或市民情趣,也關乎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民間信仰或飲食習慣。一句話就是:你看的是漂亮的花,賞的是花叢中的韻,品的是花韻中的事。

泉州素有「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的美譽,泉州人與花的緣分委實不淺。在這裡,有承載著海絲之城歷史記憶的刺桐花、含笑花;有「素馨茉莉向炎天」的蟳埔「簪花圍」;有民間習俗里,各種各樣帶有兒時回憶的民俗花:有大年三十「過年飯」、初九「敬天公」用的報春花;有結婚必備的粗糠花;七月初七「七娘媽花」......甚至,制茶、調香、入饌等等,泉州人都要用到花。花,裝點了泉州人生活的點點滴滴。

兒時記憶:

逢年過節的那些花兒

用花的語言,講述泉州人的的生活習慣和民風民俗,是一件浪漫的事。

賴麗琴是老泉州人,從父親那輩起,她們家就種植有大片的花樹。從小與花打交道的她,愛花知花,更因為花,選擇開了一家花店,結交了一大批懂花的朋友。

「閩南人節日多,用花的場合也多,現在像百合、水仙花、菊花、鬱金香等都常用,以前民俗活動中的傳統用花,如報春花、粗糠花、胭脂花等,如今倒是少用到了。」

報春花會用在除夕夜的「過年飯」、農曆正月初九的「敬天公」儀式上,甚至結婚儀式上。

粗糠花,又叫千日紅,結婚的時候,新人置辦「盤擔」,就會用到粗糠花。出盤擔和收盤擔是泉州傳統婚禮中的重要習俗。新婚夫婦會將粗糠花串掛在七娘燈下,連同地瓜藤、豬尾巴、春牛圖等物品,一起綁在新婚房的門楣上,寄託對新婚生活的美好祝願。七月初七乞巧節,閩南人供奉「七娘媽」,祈求孩子平安健康,也會用到粗糠花。粗糠花也被稱為「七娘媽花」。「其實除了粗糠花外,胭脂花、含笑花,七月初七也都有用到。」賴麗琴說,「我們家以前就種植過一大片粗糠花,現在也少種了,因為用得少。」

胭脂花一般都在七月初開,花期只有半個月,是一種紫色小花,從根莖到葉片,再到花與成熟的果實,都帶有各自的清香。作為常用觀賞草木的一種,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都有一叢「晚飯花」。在泉州人年樂的印象里,兒時的老家,幾乎家家房前屋後都會種胭脂花。它無須刻意侍弄,只需有一株,就會一年年繁茂起來。「花期一到,它一到傍晚就會開花。入夜,小小的花卻香氣濃郁。除此,胭脂花的顏色也用來染指甲,又因為形似喇叭,經常被小時候的我們拿來當成耳環使用,所以也叫『耳釘花』,可以說胭脂花是我們兒時花事裡的當家花旦。」

古時的泉州,每到陽春三月,女子的髮簪邊都會用新鮮的含笑花作為點綴,借含笑的香氣,襯托人的美。「含笑花香氣非常濃郁,是蟳埔女簪花圍的常用花。」賴麗琴告訴記者,「以前在舊城區,各家各戶庭院裡都能看到含笑花,還有人將它串成花串挽發盤髻,也有阿嬤把含笑花苞串成花環在街上叫賣。」

海絲印記:

素馨花漫古泉州

說起蟳埔簪花圍,就不得不提素馨花。素馨花在泉州,有著濃厚的海絲印記。如果你走進豐澤圖書館,就能看到一幅三層樓高的《素馨花開》主題壁畫。該壁畫由當代藝術家吳達新創作,靈感就來源於蟳埔女頭上的簪花圍。

1999年,泉州歌劇團推出一部史詩性大型歌劇《素馨花》。該劇通過元世祖時期波斯女奴賽玉妲與晉安號水手唐海生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再現古代泉州「東方第一大港」的繁華景象。

素馨花古時名叫耶悉茗花,源於古波斯語yasmin的音譯。與茉莉花同科,枝葉綿軟如垂柳,也被稱為「大花茉莉」。入夜滿城如雪,觸處皆香,歐洲人也把它推為「花香之王」。

蟳埔簪花圍所用的花,種類很多,包括茉莉花、玉蘭花、梔子花、含笑花。「她們所戴之花,隨季節而變化,但以素馨花最為有名。」蟳埔社區老人協會會長黃榮輝告訴記者,「這是有一個歷史典故的。」傳說元朝滅宋,阿拉伯人蒲壽庚歸順元朝。其兄蒲壽晟隱居在東海雲鹿村,開闢了他的私家花園——雲鹿花園。其從故鄉阿拉伯移植來各種名花,其中就有素馨花。元末明初,蒲壽庚後裔為避反蒲之禍,故改姓為卜,在雲鹿村種花賣花為生,並將素馨花賣給蟳埔女。「如今雲鹿花園早已不復存在,之前種植的大片花卉也已不存,但云鹿村的村民還是保留種花的習慣,大家種植梔子花、玉蘭花、菊花、月季花,粗糠花、素馨花等。村民們每天載著鮮花到蟳埔市場售賣。也有很多人特意跑到村里來買,蟳埔女所用的鮮花一直都是來自這裡。」

1342年,也就是元順帝時,非洲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來到泉州,他親眼看見「城內每戶必有花園及空地,房屋即在其中央」。愛花的宋元泉州人,廣泛種植從阿拉伯引進的素馨花。

「繁盛閩南粵,潛藏霜雪天」,何等壯觀,何等詩意。

浪漫情懷:

或種或買皆花事

「舊時泉州,素馨花、粗糠花種植還是挺多的。近年來,伴隨著引進的花卉種類繁多,需求量降低,自然種的人就少了,但特定的日子裡,人們還是會去買來用。」賴麗琴說。

而關於泉州市花,人們大多知道是刺桐花。但其實,泉州市花曾經還有一種,那就是含笑花。據以往的新聞報導,當年考慮到刺桐花不宜盆栽且花期較短,而含笑花寓意歡快且為泉州人所喜愛並廣泛種植,最終在刺桐花之外,曾增選含笑花為市花。

每年3至5月是含笑花的花期,由於其花微垂半開,宛如美人抿嘴含笑,故得其名。又因濃郁厚重的花香似熟透的香蕉味,也被稱為「香蕉花」。自宋朝起,含笑花就廣泛種植於福建一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駕幸瓊林苑》就有記載移植於閩的南花含笑。在福建任轉運使,曾寫過《詠泉州刺桐》的北宋大臣丁謂晚年也曾詠過含笑:「草解忘憂憂底事,花名含笑笑何人?」可見它在宋代福建地區的流行。如今的含笑花雖然沒有像刺桐花那樣成片成林,但在泉州的東湖公園、芳草園、中山公園、豐澤街道、開元寺等地,依然能看得到它的身影。

據介紹,宋元時期的泉州,花卉種植一度非常盛行。這除了本身自然條件優越外,與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頻繁有關。清代晉江人蔡永蒹所著《西山雜誌》曾記載過一則關於泉州花市的故事:泉州之豐州, 出現了花卉專業戶花琳。他栽培的異卉奇花由富商李富安運銷交州,「花卉炫雅, 一盆之值百金也。蕃舶之易珠、帽,盆卉更貴重,奇缺,花琳富閩中矣!」琳之子花世昌還「拓海興田,遍植名花」,擴大經營。後元代徵收花稅,嚴重打擊了當地花卉業。

「現在泉州的花卉種植大多是綠化苗,像桂花、茶花、羅漢松等等,永春、德化有繡球花的種植基地。如今,泉州街頭公園的花木種類非常繁多,泉州人的日常用花也不再限於傳統的那些。」賴麗琴告訴記者。

但不管是種,是買,泉州人愛花的事實都不容置疑,泉州人的浪漫情懷都不曾改變。

那麼,在這個春天,就讓我們共赴一場泉城花事吧。

素馨花

木犀科素馨屬,別稱「大花茉莉」。素馨花和茉莉都是芬芳四溢的香花,它們在形態上接近,而又各有差異。素馨花苞若針,茉莉花蕾如球;素馨枝條柔長垂墜,茉莉枝葉剛勁挺立,它們都傳自阿拉伯。素馨花的自然花期在5到10月份,南方部分地區從2月份就可能開花。

含笑花

木蘭科含笑屬,含蕾不盡開,故稱「含笑花」,花期3月到5月,花的香味似香蕉,因此又有香蕉花的名稱。花瓣可拌入茶葉製成花茶,亦可提取芳香油供藥用。

胭脂花

屬於紫茉莉科,花朵可染指甲,也被民間稱為「胭脂花」。五月開花,七月結果,主要有紫色、白色、粉色和黃色等,還有很多混色的品種。花朵比較像喇叭,有的地方也叫它「喇叭花」,開花時間一般是下午4點後,到第2天的上午10點,所以才會叫它「洗澡花」「夜飯花」等。其果實成熟後表面具有斑紋褶皺,在形態上近似土質地雷,因此也有將它稱作「地雷花」。

報春花

報春花屬,種類多達500多種,花色繁多,常見的紫色、黃色、粉色、紅色、橙色、奶油色、藍紫色、棕色、洋紅色等。花期主要是集中在11月到來年的4月,所以在春節前後特別受歡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