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什麼不要二胎?原因笑死我了

新東方 發佈 2024-03-04T08:23:58.917825+00:00

電視劇《覺醒年代》出圈後,那個站在教育部門口,一手叉腰、一手扶著「不幹了」木牌子的魯迅,被年輕人反覆刷屏。哈哈哈哈,誰能想到嚴肅的「反封建鬥士」,竟然還有這麼讓人意想不到的一面~不愧是訊哥~

內容來源:新東方教育服務


電視劇《覺醒年代》出圈後,那個站在教育部門口,一手叉腰、一手扶著「不幹了」木牌子的魯迅,被年輕人反覆刷屏。


哈哈哈哈,誰能想到嚴肅的「反封建鬥士」,竟然還有這麼讓人意想不到的一面~不愧是訊哥~




其實深入了解魯迅,你會發現,他絕不只是我們從語文課本中了解的樣子。


比如可能是隱藏舞王,雜文家唐弢曾回憶魯迅的「紹興迴旋」:「每次魯迅來我家,總是一進門就輕快的在地板上轉圈,打旋子。」



比如最近節目《文學館之夜》裡嘉賓們談到,早在上世紀初的時候,魯迅就已經將科幻引入中國:


將凡爾納的小說改編成章回本並配了詩詞,使其完全中國化,並在自己的雜文中提倡發展科幻小說。


果然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呀~


「我自己總覺得我的靈魂有毒。」

《致李秉中》,1925年


而在所有魯迅打破大家對他刻板印象的標籤中,最特別的:可能當屬親昵地叫著兒子「小乖姑」的「寵兒狂魔」了。


1

從「丁克」到「曬娃狂魔」


魯迅一生只有一個兒子,他本無意求子。


「我是意外降臨於人世的。原因是母親和父親避孕失敗。」周海嬰在回憶錄《魯迅與我70年》的開篇中寫道。


1929年9月,在他將出世時,許廣平一度出現難產的跡象。當醫生為此徵求魯迅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魯迅果斷選擇了留大人,幸好大人孩子都平安無恙。


而年近半百得獨生子後,魯迅也一下子變成了曬娃狂魔。


1930年3月23日,魯迅舉著6個月大的海嬰,在上海留影


有段時間,只要有朋友來,魯迅必把兒子抱出來給人看,像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


甚至有時候海嬰睡著了,魯迅也照樣把孩子抱出來看,海嬰被吵醒哇哇大哭,魯迅又要哄他睡。


這張照片正是拍攝於海嬰一歲,

上面是魯迅的親筆題字:

海嬰與魯迅,一歲與五十。


不僅如此,在和朋友與家人的來往書信中,魯迅也經常給對方寄海嬰的照片:


「內人和孩子也好,兩三日前寄去海嬰小傢伙的照片,已收到了吧?」


「照片托內山老闆寄上,去年九月滿三歲時拍的,但這是最新的照片,此後還未拍過。」


「敬稟者,日前寄上海嬰照片一張,想已收到。」


信中也事無巨細地聊海嬰的種種日常,生病、玩耍、飲食、胖瘦,上學,拆玩具....


你看,這是不是很像如今的朋友圈曬娃。


海嬰的作文也被他用來「曬」

2


鐵漢也有柔情


魯迅工作繁重,開夜車是日常生活的常態。可儘管如此,他並未疏於對海嬰的照顧和陪伴,「既已生之,必須育之,倘何言哉。」


為了哄小海嬰睡覺,魯迅自編歌謠哄他睡覺。因為海嬰出生時渾身通紅,魯迅就戲稱他為「小紅象」,並且編了一首關於小紅象的打油詩:


小紅,小象,小紅象。

小象,小紅,小象紅。

小象,小紅,小紅象。

小紅,小象,小紅紅。


海嬰小的時候,就是枕著父親這首童謠入睡的。


等他再大一些,魯迅就給他講故事,魯迅曾寫道:「(孩子)每晚必須聽故事,講狗熊如何生活,蘿蔔如何長大,等等。頗為費去不少工夫耳。


後來在回憶錄《我與魯迅七十年》中,海嬰也記錄了很多父親對自己的陪伴:


「我幼年很幸運,凡有適合兒童觀看的電影,父親總是讓我跟他去觀看,或者也可以說是由他專門陪著我去觀看。有時也讓母親領著我和幾個堂姊去看《米老鼠》一類的卡通片。


記得和父親一同看過的電影,有《人猿泰山》《泰山之子》《仲夏夜之夢》以及世界風光之類的紀錄片。」


1934年6月15日《字林西報》第16版廣告


有時魯迅在工作的時候海嬰跑來玩,不論多忙,魯迅都會放下筆來回應幾句,讓他繼續留著或者之後再叫許廣平領他出去玩。


有時,海嬰在魯迅身邊玩得差不多的時候,許廣平會叫海嬰走開,免得誤了魯迅工作。


而魯迅常常說:「不要緊的,讓他多玩一歇罷」,或者「他玩得正高興,不肯走的,讓他在那裡,橫豎我不做什麼。」





不過柔情的魯迅,也常常被孩子打敗,甚至被搞得心生委屈和頭疼不已。


海嬰小時候不肯好好吃飯,魯迅在給好友蕭軍的信里說起這件事:


「這時我也往往只好對他說幾句好話,以息事寧人。我對別人就從來沒有這樣屈服過。」


對孩子又愛又拿他沒辦法,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魯迅和我們現在的父母一樣——


孩子放假在家立馬頭疼:「幼稚園放假兩星期,全家已在發愁矣。」


天天祈禱孩子開學:「幸而再一禮拜,幼稚園也要開學了,要不然,真是不得了。」


吐槽孩子惹事:「出去,就惹禍,我已經受了三家鄰居的警告。」


氣上頭還會「抱怨」,表示堅決不要二胎:「我對海嬰這小傢伙討厭的吵鬧領教夠了,已在罷工中,不想再有出品了。」


哈哈哈哈沒想到,對敵人毫不妥協的魯迅,竟然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敗下陣來」。


3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魯迅曾寫過一篇雜文《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其中提到「如何愛孩子」,第一就是理解。


因為「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


海嬰小時候喜歡拿起筆來亂塗亂畫,要知道魯迅是很珍惜一切用具的:


即便是小小一張紙也不肯拋棄;即便是包東西回來的紙張,也必攤開折好積存起來;還有包紮的繩子,他也會一束一束地卷好,放起,需要時可以用。


不過,如果是海嬰來索取紙張,他是最喜歡的,就算給他亂塗,也是滿心願意的。


有時許廣平覺得浪費可惜,認為不能任由他隨便糟蹋。但相比責怪孩子無知,魯迅更珍惜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求知心情,對海嬰總是多方滿足。


關於理解的例子還有很多,瞿秋白夫婦曾經送給海嬰一套玩具,他學會了幾百種拼法,還能自己發揮想像,拼出新的花樣。


然而,正是調皮搗蛋年紀的他還是個玩具破壞者,經常把能拆的都拆了,原因只是想看看內部結構,而且他也覺得自己有把握能夠復原。


有一次,他把父親給他買的留聲機也拆開了,甚至還把父親給母親買的縫紉機都拆了。


對於「拆家大王海嬰」,魯迅不粗暴斥責,也絲毫不覺得這是「玩物喪志」,反而覺得「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理解孩子的破壞力和好奇心,並時不時在一旁鼓勵。



4

既不「放養」也不「溺愛」


看起來,魯迅對海嬰的包容和「儘可能滿足」,既接近「放養式」帶娃,又有「溺愛」的嫌疑。


當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還有一批文人編造謠言,引「父子無恩」的舊說,諷刺魯迅對其幼子的慈父之愛。


魯迅怎麼回應呢?他專門寫了一首詩《答客誚》: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大意是:冷酷無情未必就是真正的好漢,疼愛孩子的為什麼不是大丈夫!你可知道山中的猛虎興風狂嘯,尚且頻頻回頭看(牽掛)它心愛的小老虎。


其實魯迅並不放養也不寵溺(有時還會和兒子搶好吃的),他一直在儘量創造機會讓海嬰自由地成長;


把他當成獨立的個體,當成自己的朋友,希望海嬰逐漸成為一個「敢說、敢笑、敢罵、敢打」的人。


正如他所說:「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這也是魯迅為父之道的獨特之處。


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中記過這樣一件事。


魯迅家裡請客,海嬰吃了魚丸就說不新鮮,許廣平不信,別的人也都不信,許先生又給海嬰一個,海嬰一吃,他又說是不好的。


別人都不當回事,只有魯迅先生在意了,他把海嬰碟里的拿來嘗嘗,果然不是新鮮的。魯迅和大家說:「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對於孩子的未來,魯迅也是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給出自己的指導。


後來,周海嬰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無線電專業,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


1960年起一直在國家廣電總局工作,成為一位無線電專家。他也熱愛攝影,雖然沒有成為專職攝影師,但是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攝影作。




周海嬰在父親愛意與陪伴中成長,享受了那個年代少有的平等的父子關係,父親對他的影響,也在潛移默化中伴隨了一生。


在《我與魯迅七十年》中,周海嬰寫道:「七十年來,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與我父親聯繫在一起的。」


魯迅給了兒子這世界上最好的父愛:尊重、平等、愛護……


難怪詩人柳亞子說:「近代對於兒童教育最偉大的人物,我第一個推崇魯迅先生。」


陳丹青《笑談大先生》125頁插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