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秒成了全網笑柄?她只說了三個字就被「刪」,真可笑

毒舌電影 發佈 2024-03-04T09:37:12.575740+00:00

楊紫瓊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源於那晚她站在奧斯卡的頒獎台上,慷慨激昂的那段獲獎感言:「女士們,不要相信任何人告訴你,已經過了巔峰期。」

始料未及。


楊紫瓊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源於那晚她站在奧斯卡的頒獎台上,慷慨激昂的那段獲獎感言:


「女士們,不要相信任何人告訴你,已經過了巔峰期。」



她估計怎麼都想不到。


在現場獲得尖叫、掌聲的一句話,在韓國SBS電視台轉播時,「女士們」這三個字會被刪減掉了。


刪減的理由是:這句話不應該只「針對女性」


這一句「多餘」的解釋,也惹惱了網友。



不得不說,SBS這一操作實在顯得欲蓋彌彰,甚至,在對於「女權」二字,多少有些談虎色變。


這邊,楊紫瓊聽到催促自己發言的音樂,可以面帶微笑地說出:shut up,please。



那邊,用另一種方法讓她「閉了嘴」。


真是諷刺。


但,港真。


像這樣的頒獎典禮在轉播時遇到「刪減」,也都成為一種常態了。


為什麼刪改?


都改了什麼?


這麼不敢被觀眾看到?



01

寸土寸金


轉播時的刪減、修改,可以說是電視台的技術「常態」。


就拿香港的金像獎來說,亞視與TVB之間轉播權的爭奪風波向來都有。


但,TVB自恃是香港電視台的收視老大,為了追求本台的收視率與黃金檔寸土寸金的廣告位,轉播時間卡得嚴絲合縫。


所以,在轉播金像獎時,幾次三番刪減掉了一些他們認為「不重要」的小獎頒布流程。


高層解釋道,因為頒獎時間太長,不得已而為之。


如果真的就是小獎,也就勉強可以算了。


但,2004年第23屆香港金像獎,在劉德華因《大隻佬》電影獲得這一年的最佳男演員,也在轉播時為了壓縮時間而將他的一段深情告白刪減。



你再看,這屆影帝是怎麼知道自己參演的作品獲得最佳電影的?


只能站在後台,通過監控器得知《大隻佬》獲獎。


也多虧是劉德華脾氣好。



為了節省時間,愣是把金像獎砍得七零八落,演員精心準備的獲獎感言也就只能在記者採訪時,說上個一兩句。



TVB不止一次這樣幹了。


28屆金像獎,《天水圍的日與夜》讓鮑起靜獲得這一年的最佳女主角,由於鮑起靜屬於亞視電視台的藝人,所以,當她站在頒獎台上發表獲獎感言時,提到了一句「感謝亞視的同事」,在TVB轉播時被刪除。


就連爾冬陞都忍不下這口氣。



除此之外,蕭芳芳獲得終身成就獎的頒獎現場,也被剪地七零八落。


王家衛在蕭芳芳上台頒獎前,就已經提醒在場的嘉賓,因為蕭芳芳的耳患,助聽器承受不了台底下太響的掌聲,讓大家儘量不要拍掌,只要揮手、或是晃動螢光棒就可以。


但這一段,TVB並沒有播出。


所以,就出現了王家衛致辭介紹蕭芳芳時,鏡頭一轉,出現了台下嘉賓晃螢光棒的奇怪場面。



更可笑的是在這一段,TVB還自帶「罐頭掌聲」。


蕭芳芳出場時看到台下嘉賓的揮手時,說到:原來為我安排的無聲鼓掌是這樣的。


可在轉播時,觀眾還是聽到有掌聲。


這種「狗尾續貂」的方式,不僅讓觀眾看著就匪夷所思,還將本來好意的安排,變得莫名其妙。


當然了。


時至今日轉播的刪減,並非完全因為時長;而對於這些大型頒獎現場的轉播平台,也並非只有當時一家獨大的情形了。


所以,對於頒獎現場的「修改」,又有了另一種意義了。


02

影影綽綽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奧斯卡其實是「延時」直播的。


Sir說的不是其他國家或地區動輒延遲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所謂「直播」,而是本土,其實自2004年起,便已經開始有5秒鐘的延遲了。


為什麼?


方便刪減,方便消音。


最初的出發點其實還算是「好」的。


源於2004年CBC轉播超級碗節目,珍妮·傑克遜與賈斯汀·汀布萊克演出時,意外走光露點。


從而造成了嚴重的播出事故,於是那一年,負責轉播奧斯卡的ABC電視台就做出決定,延遲5秒播出。



別小瞧了這5秒,對於有經驗的製作人來說,這5秒就是救命稻草,他可以在台上出現事故時切換鏡頭,也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使用其他信號代替。


但大概是5秒對電視台來說也屬實緊張了些吧。


第二年,在奧斯卡頒獎的兩天前,ABC舉行非正式新聞發布會通知,並通知延遲時間從5秒改為7秒。


並承諾,「只有那些非政治性的褻瀆言論才會被審查」



有用嗎?


一個近在眼前的例子。


去年,第94屆奧斯卡讓觀眾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些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的獎項。


而是威廉·史密斯掌摑克里斯·洛克的這一瞬間。


誰也無法預估這一次打人事件居然來得如此突然,前一秒,大家還有說有笑,洛克開著威廉·史密斯妻子光頭造型的玩笑。


下一秒,卻是讓全球的幾億觀眾看著洛克被挨一記耳光。



所有人還沒有反應過來,這難道是節目組安排的「趣味環節」?


就聽著威廉·史密斯走下台坐在台下罵罵咧咧:不要從你臭嘴裡說出我老婆的名字。


此時,在場的嘉賓才恍然大悟。


這是真的打人了。


而這一段,ABC在轉播的時候,特地切斷了15秒的聲音,為觀眾留下了「震驚」時刻。



這種感覺就像是,威廉·史密斯打人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可ABC只要聽不見,就可以裝作「不知道」。


而更讓人難堪的是,在掌摑事件發生後的幾分鐘。


威廉·史密斯就因為出演的《國王理察》獲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也是他人生第一次拿到小金人。


當威廉·史密斯站在台上說出第一句話:「理察·威廉士(《國王理察》裡的角色)是他家庭的堅強捍衛者」,全場起立向這位「打人者」致敬。


卻沒有人站出來,對他打人事件報以憤怒、不忿的態度。



其後,金凱瑞談起這件事時。


說道:「我對全場起立歡呼鼓掌感到噁心,好萊塢全體都是軟骨頭。」



Sir今天不想具體談這件事的是非曲折,只是想問,到底是誰有權力規定,哪些言論是「褻瀆性」的,「可刪除」的?


又有那些是可以留下來的?


就像在ABC決定延遲直播時間後。


奧斯卡製片人吉爾·蓋茨曾不滿地說:「言論自由和順其自然是民主的一部分,任憑晚會上可能發生任何時,也是只有社會的一部分。我不喜歡這個決定。」


「順其自然」該是什麼樣子的?


繼續舉例。


1973年,第45屆奧斯卡。


馬龍·白蘭度因《教父》獲得這一年的最佳男主角,在宣布獲獎時,他並沒出面。而是一名叫薩欽·小羽毛的美國印第安女性上台替他發言。


她拒絕了遞來的小金人,而開始為美國電影行業對印度安人形象的不公、污衊、刻板化發聲,抗議電影業不公平對待原住民。


這個言論合適嗎?


對當年的主流人群來說,這無疑是「不合適」的。


她的發言不僅引起了在場部分嘉賓的噓聲,並在其後的幾年裡遭到嘲笑、歧視與人身攻擊。



1974年,第46屆的奧斯卡。


主持人大衛尼文在有請伊莉莎白·泰勒上場揭曉最佳影片時,突然一位裸男,伸手比「耶」,跑上了舞台。


這個行為合適嗎?


當然不合適。


但如果你稍加了解的話就會知道,這名裸奔的男子叫羅伯,是一名攝影師、概念藝術家,也是一位同志權益運動者。


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表達著抗爭。



70年代接連兩年的奧斯卡「失誤」,你現在再回頭看,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還是覺得小羽毛「不合時宜」,「言論不當」?


還是覺得羅伯「有傷風化」,足以封殺?


Sir卻覺得,幸好當年沒有「刪改」的技術,這才使得這樣的畫面被留了下來,通過這樣的畫面,我們可以看到一代人是如何為了自己權利,而「放蕩不羈愛自由」的。


有意思的是50年後,也就是2022年6月。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向小羽毛道歉。


並稱她當初的演講「是一個強有力的聲明,繼續提醒我們尊重的必要性,與人類尊嚴的重要性。


但如果,我是說如果,這段頒獎畫面當年就被刪減了呢?


我們是否還會有這樣一次反思?


03

看見的,看不見的


回到楊紫瓊「被刪減」事件。


還記得SBS是怎麼解釋的嗎——「我們認為『不要讓任何人告訴你,你已經過了你的黃金時期』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女性,所以我們刪除了這個詞。」


真是如此嗎?


Sir覺得,這是典型的,以正確之名,來掩蓋爭議。


意思是,當一件事可以預料地會引起輿論上的熱度,事先以各種更宏大更正確的方式消解它或者掩蓋它。


楊紫瓊的發言有問題嗎?


當然沒問題。


作為一個在好萊塢摸爬滾打多年的演員來說,她能得到這個獎,當然是有賴於環境的變化,所以她要在發言中強調亞裔,強調女性。


就像下面這張「無心插柳」的照片:


楊紫瓊手捧小金人後與「勞模姐」傑西卡·查斯坦、哈瑞·貝瑞的這張「三色」影后合影。


這意味著這項重要的獎項打破了白人壟斷,從而,真正達到了影視最高榮譽的公平。



可以說,像是奧斯卡、金球獎等等這種等級的頒獎典禮,它不單單是在檢驗著這一年的全球電影成果,它也是一個將個體言論、訴求、象徵放大的平台。


但與此同時。


這樣的言論對很多國家和地區來說,大概是存在著一定輿論風險的,也就是說,強調女性的覺醒,對於一個由男性主控的社會來說,是危險的。


於是今年奧斯卡頒發女主角的時候。


一方面,在鏡頭給到頒獎嘉賓傑西卡·查斯坦和哈瑞·貝瑞時,馬來西亞的電視台給她們身上打了碼。



另一方面,在楊紫瓊發言時,韓國的電視台刪除了她關於「女性」的表述。


理由幾乎相似。


前者聲稱是為了「照顧」更多的觀眾,後者聲稱是為了「避免」性別對立,都是為了「更多人好」。


明知是欲蓋彌彰。


可他們知道,網絡輿論從來都是一時之浪,幾年後,甚至幾個月後,幾天後,都鮮少有人再提及這件事,之後人們看到的,也都只是他們所呈現的「真相」。


而這種遺忘,也會逐漸成為習慣。


不信?你看現在還有人會為直播延時而憤憤不平嗎?還有人會覺得電影只有導演才能決定刪剪而不該是門外漢嗎?甚至於有時候「不直播」,「不討論」,也成了理所應當。


「對」與「錯」,「該」與「不該」,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不斷重塑。


Sir無法想像。


有朝一日,我們不符合當下的表述,都會被以各種理由肢解得支離破碎,從而形成一種「正確」的記憶,流傳下去,逐漸形成後世的記憶,以此來證明,在這個時代,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不僅是歪曲了個人的觀點,也是抹殺了這個社會的真實。


不過即便如此,Sir至今仍保留著一絲樂觀。


沒錯,這個時代是自由的,也是束縛的;是各有主張的,也是散漫凌亂的;是平等的,也是階級固化的。


但。


就像楊紫瓊發言被刪事件中,依然有不少人提出抗議一樣。


網絡熱點可以冷卻。


但人們在網絡上留下的聲音,留下的痕跡不可能被抹去。


只要有人發聲。


它就會是「有聲」的,而非默片。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