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藍莓上市,大果售價170元/公斤,第三代水果憑啥就它名利雙收

依農看天下 發佈 2024-03-04T10:31:54.282296+00:00

#春耕進行時#近日,掌上春城報導,春季水果已扎堆上市,在昆明部分農貿市場和商超,藍莓成為當地春季水果中售價最高的一個品類,最高達到了170元/公斤。

近日,掌上春城報導,春季水果已扎堆上市,在昆明部分農貿市場和商超,藍莓成為當地春季水果中售價最高的一個品類,最高達到了170元/公斤。

據悉,藍莓、枇杷、桑葚、西梅等水果正在雲南昆明農貿市場和商超扎堆上市,眾多春季水果中藍莓的售價頗高,每公斤的售價普遍在60——170元之間,其中昆明某超市一盒230克的18mm雲南超大果品牌藍莓售價為39.9元,折算下來每公斤售價高達170元。

對於藍莓高昂的售價,商家表示並不愁賣,雖有消費者望「莓」興嘆,但也有消費者掏錢嘗鮮。

如果大家以為170元/公斤就已是高價,那就有點低估藍莓的「實力」了。

同樣是雲南,早前,春城晚報報導,雲南澄江種植的超大果藍莓,春節期間每公斤的批發價就已高達340元到360元之間。

另外,現階段也不只雲南產藍莓,更不是只有昆明農貿市場和商超里的藍莓才貴。

當前我國北方青島、日照、大連等地也有藍莓上市,各地市場、商超優質藍莓每公斤的售價基本都在100元左右。

線下市場、商超的售價貴也就罷了,各電商平台上藍莓的售價同樣不低,不同規格品質較好的藍莓每公斤售價基本在100——200元之間。

一小把藍莓就得幾十塊錢,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真貴啊。

想便宜點,得再等等。

現階段以及早前春節期間藍莓價格之所以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藍莓上市量較少。

我國南北地區藍莓大量上市的時間在每年的4——9月份,屆時藍莓價格會有大幅度的下降。

不過按過往經驗,即便在藍莓的集中上市期,與國內其它大部分水果相比,藍莓的售價也不低,高品質藍莓的售價仍要在50元/公斤以上,就算普通藍莓價格也得十多元一斤。

藍莓是「第三代水果」,雖算是水果圈的新興成員,但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開始育種研究,21世紀後開始商品化種植,2006年以後開始迅速擴張,即便按商品化種植時間算,藍莓在我國也已經發展了二十多年了。

按諸多水果案例和過往經驗來看,藍莓價格早就該被「打下來」了。

如今藍莓價格依然堅挺,多少讓人意外。

2011年我買砂糖橘的時候,15元/斤,十多年的時間,廣西老表已經把砂糖橘擴種到「10元3斤」。

2010年左右,國內陽光玫瑰的發展才剛剛起步,彼時售價一度高達500元/斤,同樣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售價5元/斤的陽光玫瑰,2019市場上就已出現,當下更是常見。

另外,拋開價格再看一點稀奇,國內水果產業早年間就大力提倡發展「第三代水果」,藍莓和覆盆子、余甘、沙棘、刺梨、桑葚、鈣果、酸棗等產業發展幾乎同時起步。

而當下不誇張的講,國內「第三代水果」中除了藍莓實現了真正的名利雙收,其它要麼是曇花一現、要么正苦苦探尋產業出路,更有甚者已經被說成了「種植騙局」。

發展多年價格依然堅挺,眾多「第三代水果」唯它名利雙收,藍莓憑啥?

接下來咱聊一聊。

種植難度是水果價格長久堅挺基礎保障

在農業生產端,從種植角度講,存有一個相當矛盾的問題,到底「易種」還是「難種」的作物算是好作物?

角度不同,問題的答案不同,從能讓價格長久堅挺的角度來說,「難種」的作物才算是好作物。

畢竟「易種」和「高價」、「長時間內維持價格」之間存在不可解決的矛盾。

而「難種」的作物,提高了生產端的門檻,能夠避免短時間內該作物種植規模的瘋狂擴張,依賴供需平衡甚至是供不應求,維持價格的長久堅挺。

藍莓就是一個「難種」的作物,並且「難種」體現在兩個方面。

藍莓,杜鵑花科越橘屬多年生落葉或常綠灌木植物,野生種群主要分布在亞洲、北美洲、歐洲北部,我國東北地區也是野生藍莓的起源中心之一。

你猜為啥,世界藍莓產業化發展不足百年,我國藍莓產業發展不足三十年?原因之一就是難種。

藍莓生長對土質要求頗高,喜酸性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藍莓抗寒能力強,但也正因如此,開花結果需要一定的需冷量;藍莓喜濕怕澇尤其是花期,水澇會嚴重影響其產量和品質;藍莓對外界多變的氣候環境應變能力差,易受氣候災害的影響;藍莓自花授粉難,藍莓單一品種內自授粉結實率低,需栽培花期相近的品種和人工輔助授粉;藍莓採收極其費工......

以上這些是種植的「難」,非專業人員很難將其種好。

此外,還有錢上的「難」,種植藍莓投資很大,改土成本、種苗成本、設施成本、管理成本等等,讓普通農民在發展種植藍莓前多了斟酌思量。

好吃是檢驗水果的唯一真理

當下我國水果產業發展仍以鮮食為主,所以好吃是檢驗水果的唯一真理,也是因為「好吃」藍莓才能名利雙收。

和覆盆子、余甘、沙棘、刺梨、桑葚等其它「第三代水果」相比,藍莓更符合國人口味,「最好吃」當仁不讓。

這裡聲明一下,我只是說其它「第三代水果」當前「不行」並不代表它們以後不行。

藍莓的好吃是有原因的,雖然我國藍莓育種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但此之前藍莓育種並非空白,且已經有了諸多優良品質的栽培品種。

早在19世紀初期,美國就已經開始藍莓育種工作,且育種的重點方向就是發展鮮食藍莓,早就讓味道不佳的野生藍莓變成好吃的栽培藍莓了。

所以待其它「第三代水果」育出好吃品種後或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完善後,它們或也能行。

零碎的優勢錦上添花

除了「難種」和「好吃」外,藍莓還有一些錦上添花的零碎優勢。

比如名頭上,藍莓是「對視力好的頭號水果」、「果蔬抗氧化之王」、「水果中的皇后」,還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果品」之一,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人類最佳營養價值十大產品」之一。

雖然這些名頭榮譽中一部分經不起深究,但奈何藍莓好吃,消費者認可就好。

再比如用途上,藍莓除鮮食外,也有專用和兼用的加工品種,加工產業發展的有模有樣,消費者對藍莓的果乾、果汁、果酒等認可度也相當高。

藍莓的「零碎優勢」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太多了。

最後,願農民人從藍莓產業發展上能體會更多的內容,消費者再多等等,雖然藍莓「難種」、「好吃」、「零碎優勢多」,但它有降價空間。

喜歡有關三農,農業、農民、農村、植物科普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讚頭條號@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搬運!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