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的未來命門, 忽現一個分量極重的「第三方」?

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 發佈 2024-03-04T14:25:37.859754+00:00

導讀:近日,中俄發布聯合聲明,再次提出加強能源合作,並推進一條年運輸量達500億立方的中蒙俄天然氣管道。

導讀:

近日,中俄發布聯合聲明,再次提出加強能源合作,並推進一條年運輸量達500億立方的中蒙俄天然氣管道(即「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計劃)。在中國天然氣需求量逐年增加,而俄羅斯天然氣的最大進口方歐洲選擇對俄能源「脫鉤」背景下,這條管道無疑將對兩國未來的天然氣進口/出口安全影響巨大。然而,中俄天然氣管道的建設方案,最終卻出現了一個關鍵過境國,即蒙古國。蒙古為何積極爭取管道過境本國?對中俄來說,管道過境第三國具有哪些安全風險和合作收益?

中俄輸氣管道路線規劃有過境蒙古和從阿爾泰直接入境中國兩個選擇。蒙古從20年前氣就積極爭取管道過境本國,由於俄蒙當時均處於政治和經濟轉型的動盪期,合作並未達成。多年以來,蒙古不放棄在有利時機與中俄協商推動項目落地。對於蒙古來說,

管道過境不僅可以增加其過境費用收入,還可以幫助其創造就業機會、緩解能源短缺、加強環境保護。而對於俄羅斯而言,過境蒙古建設成本較低,也可以通過經濟合作穩住俄蒙關係,避免蒙古過度導向西方。

從區域合作的視角看

,中蒙俄天然氣管道項目倘若落地,將是中蒙俄經濟走廊最大的投資項目,並成為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風向標」。

需要指出,天然氣管道過境第三國,並非沒有潛在的安全風險。2005年以來俄烏之間爆發天然氣爭端,兩國漸行漸遠乃至最後兵戎相見,就是值得重視的前車之鑑。

然而,蒙古的中立國地位、中蒙與俄蒙關係近年來的穩定性,大大減低了項目風險。對中國而言,項目事關中國未來30年的能源安全,需要認真研判合作風險和線路規劃、融資、定價等合作方案。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特編發此文,供讀者參考。本文原刊於《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僅代表作者觀點。

烏克蘭危機背景下中蒙俄

天然氣管道合作的利益考量及前景分析

文|祁治業、范麗君

來源|《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

圖源:網際網路

從2014年3月起,俄羅斯遭到美歐連續經濟制裁,同年5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協議簽訂。這條管道在俄境內稱「西伯利亞力量」。俄羅斯在天然氣出口「向東轉」的同時,也開始愈加重視其遠東地區發展。2015年9月,俄創辦「東方經濟論壇」並成為一年一度的國際性會議。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隨即遭到美歐更為嚴厲的制裁,歐盟決心與俄天然氣「脫鉤」,徹底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在此背景下,普京總統親自推動的經過蒙古國的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2」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放眼未來30年,這條管道可能成為中蒙俄三國乃至整個東北亞地區能源合作的轉折點。

1 中蒙俄天然氣管道合作的背景

(一)中蒙俄三國的能源狀況

中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2018年中國超過日本和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2021年再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國。過去多年來,澳大利亞一直是中國最大的LNG供應國,但自從2018年美國發動貿易戰以來,澳大利亞緊隨美國主動惡化對華關係,加劇了中國改善天然氣供應來源結構的緊迫感,減少對不穩定、不可靠供應國的依賴性勢在必行。儘管2021年11月中美兩國企業簽訂了LNG 供應大單,但隨著美國持續惡化對華關係、全方位打壓和遏制中國,美國對華天然氣供應將面臨諸多政治干擾,充滿不確定性。因此,俄羅斯管道天然氣自然成為澳大利亞和美國LNG的最佳替代,而且也將成為成本最低的進口天然氣。

中蒙能源合作有一定基礎,蒙古國生產的煤炭主要銷往中國。根據蒙古國海關總局統計,2021年該國92%的煤炭出口到了中國,蒙對華出口占蒙出口總額的82.7%。2020年以來,蒙古國礦產品出口受到較大影響,為拓展出口渠道,2022年2月蒙古國政府開始研究通過朝鮮羅津港出口煤炭的可能性。同時,蒙古國成品油一直依賴進口,2021年從俄羅斯進口總額的一半以上為石油產品,從中國進口部分汽油和柴油,則是對俄羅斯相關產品的緊急替代和補充。另外,蒙古國目前使用的LNG也主要從俄羅斯進口。2022年2月以後,蒙古國燃料儲備只夠維持30~40天。蒙古國自產電力主要依靠火電(以烏蘭巴托為主),還從俄羅斯進口一部分電力,蒙古國西部和南部地區的電力需求則大部分從中國進口。2021年,蒙俄貿易額占蒙外貿總額的12.9%,蒙自俄進口額占蒙進口總額的28.6%。據蒙古國官員透露,該國平均每年從中俄兩國購買125萬噸石油產品,花費約10億美元,占蒙進口總額的25%~30%。因此過去20年來,蒙古國一直期望中俄油氣管道能夠在其境內通過,這將有助於緩解該國的能源短缺問題。

俄羅斯是世界公認的能源出口大國。烏克蘭危機升級前,歐盟(27國)天然氣進口量的40%、石油進口量的27%、煤炭進口量的46%來自於俄羅斯。2021年,俄羅斯向歐洲(包括土耳其)出口天然氣1780億立方米,而對華天然氣出口尚不足對歐出口量的1/4,並且對歐出口天然氣的利潤要高得多(約500~600美元/千立方米)。俄羅斯在對華LNG供應國中位列第五,排在澳大利亞、卡達、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後。2022年2月4日普京總統訪華期間,中俄兩國簽署了新的油氣協議,未來俄對華天然氣供應有望從每年380億立方米增加到480億立方米。但是,即便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的「西伯利亞力量」和「西伯利亞力量-2」兩條管道均全負荷運行,一年也僅能輸送大約1000億~1200億立方米天然氣。估計最快到2030年俄對華天然氣出口才能達到烏克蘭危機升級前向歐洲的供氣量。

(二)中蒙俄天然氣管道的由來

對俄羅斯輸華天然氣管道過境蒙古國問題的討論由來已久,從1999年12月俄蒙兩國達成初步意向到2019年12月正式提上日程,中間相隔整整20年(見表1)。

中蒙俄天然氣管道項目經歷過一番波折,與俄蒙兩國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在葉爾欽執政末期,該管道項目設想被首次提出,當時俄蒙都處於政治改革和經濟轉型的動盪期,兩國關係較為疏遠,同時葉爾欽時代的俄羅斯在外交上並不重視蒙古國,雙方缺乏戰略互信,只能算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進入21世紀後俄蒙關係發生明顯變化,俄羅斯改變了對蒙政策,兩國關係迅速升溫,2009年8月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同時應該看到,從2001年「9·11」事件到2012年,蒙古國一直試圖加入北約「朋友圈」,俄羅斯對蒙古國仍不夠「放心」。

2014年3月因「克里米亞事件」俄羅斯遭到美歐圍堵和制裁,俄轉向中國尋求穩定的天然氣出口市場。2014年5月21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與中石油簽署了一項為期30年、合同價值4000億美元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供氣協議,預計項目建成後俄羅斯每年對華輸氣380億立方米,30年可達1萬億立方米,供氣基地是俄恰揚金油氣田和科維克塔油氣田。蒙古國當時認為修建過境蒙古的天然氣管道的時機已到,但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於同年9月向普京總統提議「中俄天然氣管道過境蒙古國」時,俄方並未同意,而是決定這條天然氣管道直接從黑河入境中國。畢竟這是中俄之間的首條輸氣管道,事關兩國能源安全,也是奠定兩國合作基礎的旗艦項目,安全穩定運行且順利開局是首要目標。

2019年12月5日普京總統同意啟動「中俄天然氣管道過境蒙古國項目」,一是因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已順利建成,「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可提上日程;二是因為同年9月俄蒙兩國已建立起無限期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普京將俄蒙關係稱為「兄弟關係」,說明兩國已逐步找回蘇聯時期的親密友誼。由此可見,只有蒙古國心甘情願靠向俄羅斯,俄方才放心讓天然氣管道通過蒙古國領土,保證未來不至於出現烏克蘭那樣的「背後插刀」行為。反過來,該項目最終得到普京首肯,也是意在給蒙古國一點「甜頭」,實現多贏。

綜上可見,20年來蒙古國一直試圖抓住有利時機,與中俄兩國積極協商,推動中俄天然氣管道過境蒙古國項目落地。蒙古國歷任總統持續推動該倡議,該國歷屆政府(總理)也將該項目列入重點工作日程和外交目標。在蒙俄雙方的共同努力下,2020~2021年「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完成了經濟和技術可行性研究報告。2022年俄蒙在此方面的合作重點是解決蒙古國境內的征地及籌資事宜。從目前蒙古國發布的消息看,「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的路線大致與「烏蘭烏德—烏蘭巴托—扎門烏德」鐵路相平行,放棄了先前計劃的「阿爾泰」線路。可以預見,該項目如順利實施,將成為中蒙俄經濟走廊最大的投資項目,也將帶動整個東北亞地區的能源合作。

2 俄蒙兩國的利益考量

蒙古國積極爭取「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過境,一是希望用上俄羅斯天然氣,解決能源短缺困境,同時緩解烏蘭巴托的空氣污染,實現綠色發展;二是為蒙古國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復甦,同時可收取穩定的過境費。而俄羅斯的利益考量則是擴大出口市場,以中蒙兩國為跳板拓展整個東北亞市場,同時將俄蒙進行利益綁定,防止蒙古國倒向美日等其他大國。

(一)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的戰略互換

蒙古國用政治利益與俄羅斯交換了經濟利益。蒙古國以靠近歐亞經濟聯盟換來了俄羅斯最終同意讓「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過境蒙古國,算是各取所需。

自2012年3月蒙古國獲得北約「和平夥伴關係國」地位以來,蒙方認為它同時面臨來自中俄兩大鄰國極力拉攏的壓力:「中國勸說蒙古國加入上海合作組織,俄羅斯也在拉攏蒙古國加入歐亞經濟聯盟」。按照俄羅斯的預期,蒙古國應該在2016年加入歐亞經濟聯盟,結果蒙古國既未加入上合組織,也未加入歐亞經濟聯盟。對蒙古國來說,兩邊都不能得罪,只能選擇中立。

2012年6月~2016年6月,蒙古國民主黨執政並占有議會多數席位,民主黨與時任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民主黨創始人之一)在外交上都有親美「基因」。額勒貝格道爾吉在其國內發起「讓蒙古國成為永久中立國」倡議,並於2015年9月29日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講時首次向全世界正式宣布:蒙古國將實行「永久中立」政策。額勒貝格道爾吉此舉意在對外宣示,蒙古國無意捲入大國博弈,或受制於中俄美任何一方,避免選邊站,同時對大國戰略競爭保持距離。從2015年10月起,額勒貝格道爾吉在議會推動「永久中立法案」立法進程,並得到執政黨民主黨的支持。

但是蒙古國這一願景並未持續多久。在2016年6月29日舉行的蒙古國議會選舉中,人民黨以壓倒性優勢獲得議會多數席位並於7月上台執政。同年11月17日,在人民黨主導的議會中,有近80%的議員投票支持撤回由時任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提交的《蒙古國永久中立法》草案,理由是:「因全球安全形勢和蒙古國外交環境發生變化,有必要對永久中立問題進行詳細研究,使其能夠反映新一屆政府的意見,而且大多數國會議員都贊成起草人撤回該法案。」從此以後,「永久中立」一事被束之高閣。由此可見,傳統上親俄的人民黨並不贊成「永久中立」政策,而且此後的兩任總統均奉行親俄路線,故蒙古國更傾向於依靠俄羅斯獲得安全保障。

2017年7月額勒貝格道爾吉卸任,新任總統巴特圖勒嘎雖出自民主黨,但其在外交上卻表現出明顯的親俄立場。同年9月蒙古國新一屆國家安全委員會撤銷了「永久中立」倡議。巴特圖勒嘎還主動加強了蒙俄關係,在其四年總統任期內,俄羅斯趁勢恢復並進一步擴大了對蒙的影響力。在2020年6月舉行的議會選舉中,人民黨再次以絕對優勢獲得連任,並將持續執政到2024年。巴特圖勒嘎在2021年6月卸任後,人民黨主席呼日勒蘇赫當選新一任總統,並將執政到2027年。此人與普京總統關係密切。由此可見,2016年以來蒙古國在外交上迅速靠近俄羅斯,為蒙方爭取「天然氣管道過境蒙古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

蒙古國對上海合作組織的態度同樣經歷過一番搖擺。2017年6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後,蒙古國再次掀起「是否應成為上合正式成員國」的討論。蒙各界對此眾說紛紜,支持者和反對者各執一詞。2018年5月22日,時任總統巴特圖勒嘎在蒙古國經濟論壇上發言時表示:「在不久的將來,蒙古國需要與歐亞經濟聯盟締結自由貿易協定,與上合組織的合作也將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並朝著更加積極的參與邁進。這將為蒙古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的關係創造一個非常有利的環境,並為多年來討論未決的區域基礎設施項目的實施鋪平道路。」他的此番講話被視為蒙古國有意加入歐亞經濟聯盟和上合組織。巴特圖勒嘎在2018年6月9~10日出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時又對媒體透露:「蒙古國議會已就『是否加入上合組織』問題舉行了閉門會議,但是議員們對上合的組織結構、發展歷史、現狀和未來目標等方面仍認識不足。不管是蒙古國政府,還是我作為國家元首,我們的職責都是通過外交努力爭取鄰國對我國商品降低關稅或者取消關稅,為蒙古國產品出口創造機會。」從這一表態來看,獲取經濟利益是蒙古國最優先的政治考量。

2019年9月普京總統訪問蒙古國,兩國簽署了永久友好和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將俄蒙關係從「戰略夥伴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體現出蒙古國進一步靠近俄羅斯的戰略傾向。蒙古國最終決定與歐亞經濟聯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俄羅斯也在「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過境蒙古國一事上開了綠燈。

從近10年來蒙古國政治外交轉向可以看出蒙俄之間的政治博弈和利益交換。由於蒙古國在政治、安全、軍事和經濟等方面均有求於俄羅斯,導致其在戰略層面更在乎俄羅斯的顧慮和利益。而俄羅斯則希望通過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促使蒙古國靠向歐亞經濟聯盟,既可以形成俄蒙兩國經濟利益的捆綁,也擴大了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利益,避免蒙古國全面倒向西方,成為美國和北約的「棋子」。俄羅斯不論從經濟利益還是國家安全出發,都絕不能讓蒙古國成為美國向西伯利亞和俄遠東附近地區滲透的跳板。

(二)實現擴大出口與國內發展的雙贏

蒙古國靠向歐亞經濟聯盟和俄羅斯讓「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過境蒙古國都是為了擴大出口市場,同時該管道的建設也將帶動兩國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

(1)蒙古國靠向歐亞經濟聯盟對俄蒙兩國是雙贏

首先,對俄羅斯來說,「拉蒙入盟」有助於擴大歐亞經濟聯盟的影響力和市場覆蓋範圍。歐亞經濟聯盟是俄主導的地區經濟組織,其前身是2010年成立的「俄白哈關稅同盟」。該聯盟的長遠目標是建立類似於歐盟的經濟共同體,形成一個擁有1.8億人口的統一市場;短期目標是在2025年前實現歐亞經濟一體化,聯盟內部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自由流動,並推行協調一致的經濟政策。目前,歐亞經濟聯盟有五個成員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和三個觀察員國(摩爾多瓦、烏茲別克斯坦和古巴);除古巴外,其餘國家都是獨立國協成員國,未來蒙古國和塔吉克斯坦也有望加入該聯盟。俄羅斯有意通過歐亞經濟聯盟再次整合部分原蘇聯國家,形成共同的戰略空間和經濟圈,以防其地緣政治空間被美歐擠壓,蒙古國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成員。

其次,對蒙古國來說,靠向歐亞經濟聯盟可以擴大其出口市場並降低關稅。根據蒙古國家統計局2021年的數據(見表2),在2005~2021年的蒙俄雙邊貿易總額中,蒙古國從俄羅斯的進口額占其進口總額的94.7%,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為扭轉這種局面,蒙古國需要擴大對俄出口。但蒙古國大部分石油產品、日用消費品和技術設備等均來自俄羅斯,而出口至俄羅斯的產品卻極少,這導致蒙古國在對俄貿易中一直處於劣勢。再者,蒙古國公司進入俄羅斯市場時面臨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等諸多障礙,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辦法就是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亞經濟聯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從經濟規模看,上述八國2019年的GDP總量大約為2.03萬億美元,與同期的義大利(2萬億美元)大致相當,高於澳大利亞(1.39萬億美元)、韓國(1.65萬億美元)和加拿大(1.74萬億美元),但低於法國(2.73萬億美元)、印度(2.83萬億美元)、英國(2.88萬億美元)、德國(3.89萬億美元)和日本(5.12萬億美元)等中等強國,而同年中國的GDP總量達到14.28萬億美元。從雙邊貿易規模看,2005~2021年蒙古國與上述八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約為237億美元,其中,蒙古國出口額為12.6億美元,進口額為224.3億美元(見表2);而同期中蒙兩國貿易總額約為889.7億美元,其中蒙古國對華出口額為653.4億美元,自華進口額為236.3億美元(見圖1)。由此可見,不論是從經濟體量還是從貿易規模上比較,歐亞經濟聯盟相關國家合在一起都無法與中國相比。但蒙古國深知在經濟上過度依賴一個國家會使其失去戰略主動性,靠近歐亞經濟聯盟可使蒙古國多一些選擇。

蒙古國「礦業興國」戰略和過度依賴一國市場的經濟結構,使蒙古國經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減少碳排放承諾的落實,中國對蒙古國煤炭的需求將逐步減少。長遠來看,這將影響蒙古國以資源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前景,迫使其謀求減少對一國的經濟依賴,轉向更加多元化的經濟結構和出口市場。歐亞經濟聯盟為蒙古國提供了一個相當於義大利的市場規模,符合蒙古國開拓更多國外市場的長遠需求。

再次,歐亞經濟聯盟將為各國貿易往來和人員流動提供便利。按照世界銀行2021年的統計數據,蒙古國2019年的GDP總量約為139.97億美元,與同期的亞美尼亞(137億美元)相當,遠超吉爾吉斯斯坦(89億美元)。吉爾吉斯斯坦2015年加入歐亞經濟聯盟後,與哈薩克斯坦之間的八個邊境口岸取消了海關檢查,所有貨物均自由通行,對外採用歐亞經濟聯盟的統一關稅和質檢標準,促進了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同時,吉爾吉斯斯坦的學歷文憑被歐亞經濟聯盟各成員國承認,勞務人員可加入當地工會並享受與各成員國公民相同的權利和待遇,工齡計入社保體系,其子女可就地接受教育。作為吉爾吉斯斯坦第一大貿易夥伴和務工人員的主要接收國,俄羅斯已取消了本國勞動力市場對吉工人的各種限制。這些優厚的待遇也是吸引蒙古國加入歐亞經濟聯盟的動力之一,畢竟這意味著蒙古國未來將融入一個類似於原蘇聯的市場空間。

(2)天然氣管道將助推俄蒙兩國管道沿線的發展

首先,對俄羅斯來說,「西伯利亞力量-2」將帶動管道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該管道建成後,除向中國出口更多天然氣外,還可以將管道沿線的天然氣產量(主要是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納入進來,使其進入流通渠道。根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消息,「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的起點是北極地區的亞馬爾半島博瓦涅科沃氣田和哈拉薩維氣田,這也是俄羅斯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資源基地。但是,從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新烏連戈伊鎮以南的管線走向並不與現有的通往秋明州蘇爾古特和更遠的新西伯利亞方向的天然氣管線並行,而是需要新建管道,幾乎呈直線南下至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目前該路線上沒有現成的天然氣管網,這條總長大約2594公里的管道將穿過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伊爾庫茨克、布里亞特和外貝加爾地區,然後經貝加爾湖附近,穿過蒙古國邊界,途經烏蘭巴托,最終從二連浩特進入中國。

據估計,該管道工程的建設成本和複雜程度與「西伯利亞力量」管道不相上下。「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的建設估計需要至少六年時間。該項目將由俄氣下屬的子公司托木斯克天然氣運輸公司(Gazprom Transgaz Tomsk)運營,預計將於2030年投入使用,其天然氣出口能力將比「西伯利亞力量」管道高出1.3倍以上。根據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梅連季耶夫能源系統研究所專家的測算,2020~2030年貝加爾湖地區的潛在天然氣需求量為70億~80億立方米,其中伊爾庫茨克地區為40億~45億立方米,布里亞特地區為10億~15億立方米,外貝加爾地區為10億~15億立方米。過去由於缺乏天然氣主幹管網等基礎設施,這些地區經濟發展受到很大影響,「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的建成將為上述地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其次,對蒙古國來說,管道建成後,不僅可收取管道過境費,還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按照蒙古國政府的樂觀估計,該項目建成後每年將輸送500億立方米天然氣,蒙古國可獲得約10億美元的過境費。這對於人口規模大約為346萬的蒙古國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益,相當於人均新增290美元/年的收入。蒙古國政府預計該管道將於2024年開工建設,2028年建成,在項目建設期間將創造一萬多個工作崗位,正式竣工投產通氣後仍需要1000多人全程負責運營維護等,其中大多數為蒙古國工人。而且,如果天然氣領域創造一個崗位,在其他相關領域就會隨之產生4~6個崗位。

另外,「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將使蒙古國用上清潔能源。該管道投入使用後,蒙古國未來也可將俄羅斯天然氣用於發電、汽車和民用等領域,必將大力改善本國的空氣污染問題。按照蒙方路線規劃,管道將穿越蒙古國六省22縣,管道沿線的蘇赫巴托爾市、達爾汗市、烏蘭巴托市、喬伊爾市和賽音山達市等幾個大城市將是主要的用氣地區,它們每年對天然氣的總需求量估計為4億~6億立方米,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也將使這些城市的空氣污染減少90%以上。預計在管道開通初期,蒙古國每年天然氣消費量大約為5億立方米,最終將達到10億立方米,未來蒙古國對天然氣的潛在年需求量將達到20億~25億立方米。

蒙古國引入天然氣也有助於實現綠色發展目標。2020年5月13日,該國議會通過了人民黨政府制定的《蒙古國2050年發展願景》,其目標是到2050年消除貧困,創造更綠色的經濟,促進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維護生態系統平衡,並且提出要讓蒙古國到2050年時在社會經濟增長方面成為「亞洲領先國家」和東北亞地區的綠色能源基地。

(三)穩定能源供應同時兼顧戰略安全

首先,對俄羅斯來說,「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將促進俄天然氣銷售市場的多元化,同時可有效對沖歐洲管道的禁運風險。目前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主要向西進入其國內市場或出口到歐洲,但從長遠來看,西方市場對俄天然氣的消費量將逐漸減少。2019 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超過95%的天然氣出口到西方市場,出口到東方市場的不到5%,因此它曾計劃將這一比例調整為西方70%、東方30%。但是,由於歐洲能源轉型並受俄烏衝突影響,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量已經開始下降。相比之下,中國等亞太國家預計將成為全球天然氣需求的主要增長區。因此,俄羅斯必然大幅提升向東亞市場的天然氣出口比例。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後,歐洲對俄迅速推出制裁措施,德國叫停了「北溪-2」天然氣管道,未來俄羅斯向歐洲供氣將大幅縮水甚至面臨禁運。2022年2月4日普京總統訪華出席冬奧會開幕式時,中俄簽訂的15份協議中有3份是油氣合同。未來失去歐洲市場半壁江山的俄羅斯將更加依賴中國市場。對於「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俄方認為,由於過境蒙古國的管道大大縮短了在中國境內的運輸距離,將使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更容易與中石油達成協議。

其次,對蒙古國來說,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有助於蒙古國能源結構的多樣化。蒙古國的能源結構長期以煤炭和石油為主,該國本身就是產煤大國,雖然也出產石油但卻沒有本國的煉油廠,該國90%的成品油(汽油和柴油)從俄羅斯進口。由於在能源方面嚴重依賴俄羅斯,俄方只要提高燃油價格或斷供,蒙古國就會陷入困境。2021年7月30日俄能源部向政府提議,由於俄國內汽油價格屢創新高,應禁止汽油出口,於是俄聯邦政府決定在2021年9月1日前暫時限制95號和98號汽油的出口。為此,蒙古國緊急從中國進口汽油,以確保燃料供應和儲備。另外,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必然優先滿足本國的燃油需求,受此影響,蒙古國的燃料價格上漲,燃油儲備出現短缺,甚至再次面臨部分型號汽油柴油斷供問題。可以說,「俄羅斯咳嗽,蒙古國就要打噴嚏」,進口燃油價格左右著蒙古國民眾的麵包價格。

所以,為實現燃油自主,蒙古國從2018年6月開始利用印度貸款在東戈壁省阿拉坦西列縣建設本國首家煉油廠,預計2024年6月建成投產,屆時將能滿足蒙古國石油產品總消費量的85%左右,可替代大部分進口柴油和汽油。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和實現燃料自給自足是蒙古國幾十年以來的夙願,而「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將允許蒙古國以天然氣替代部分燃油,同時也可以搭上俄羅斯對華供氣的「順風車」,實現蒙古國的穩定用氣。待「西伯利亞力量-2」通氣後,俄羅斯還計劃沿天然氣管道再建一條石油管道,屆時蒙古國還可以順便搭車。可以預見,到2030年左右,蒙古國自產的煤炭、成品油、水電、火電、光伏發電再加上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將共同構成一個可靠的多元化能源結構。

簡而言之,過去20年來俄蒙兩國都十分清楚,如果僅僅是為了滿足俄羅斯布里亞特、外貝加爾地區和蒙古國的用氣需求而專門建造一條天然氣管線,在商業上性價比不高,而且管道建設費用也只能由俄蒙兩國來承擔。但是,如果有穩定天然氣需求的外部大型買家(比如中國、韓國、日本等經濟強國)參與,則管道通過這些地區才有利可圖。因此,在共同利益驅動下,近兩年俄蒙積極推動「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項目。

3 中蒙俄互利共贏前景分析

中蒙俄天然氣管道的成功與否,將是中蒙俄經濟走廊乃至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風向標。雖然中俄天然氣管道經過第三國有利也有弊,但是,若該項目順利實施,中蒙俄三方均可獲利,這一項目也將成為三國合作共贏的標誌性工程並帶來一系列積極的示範效應。

(一)能源安全角度的考量

天然氣管道過境第三國存在潛在風險,這是不爭的事實。近年來國際天然氣糾紛屢見不鮮。例如,俄烏「鬥氣」和俄白天然氣糾紛,導致位於下游消費市場的歐洲國家遭受「氣荒」;2021年10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指責摩爾多瓦拖欠天然氣費用並威脅停供天然氣,等等。蒙古國國內政局變化對天然氣管道的潛在影響也不容小覷。過去30年來,蒙古國對外政策和投資環境常因總統換屆選舉、執政黨輪換和政府更迭而頻繁變動;蒙古國一些政黨素有親美親西方的傳統,不排除這些政黨上台後倒向美國及西方,進而殃及天然氣管道的穩定運營。上述問題或許也是中蒙俄天然氣管道合作的現實顧慮。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同樣認為,天然氣管道過境第三國面臨著潛在風險,畢竟2005年以來俄烏之間由天然氣爭端最終演變為「親兄弟」分道揚鑣甚至大打出手的悲劇還歷歷在目。俄羅斯出口歐洲的天然氣80%經由烏克蘭、20%經由白俄羅斯過境,甚至連俄鐵桿盟友白俄羅斯也曾在2010年因過境費問題威脅俄羅斯要暫停提供石油和天然氣過境服務。但也應該認識到,俄羅斯最終同意蒙古國提出的過境建議,說明俄方認為它完全有能力駕馭未來的各種風險。

對中國來說,「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的主要作用是拓寬能源供應渠道。由於美國已將中國視為頭號競爭對手,中國越發展,來自美國的競爭與遏制壓力就越大,中美關係就越複雜。2020年中國40%的天然氣來自進口,2021年進口天然氣達到45%(即對外依存度)。隨著中國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煤改氣」政策的推動,天然氣消費量將大幅提升,進口天然氣的比重也將逐年增加,因此需要進一步拓寬天然氣進口渠道,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在此背景下,接受來自亞馬爾半島的俄羅斯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是更為理想和相對安全的替代選擇。

2022年俄蒙兩國已完成「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的可行性研究。2023年俄蒙雙方將開始與中國就具體問題協商談判。中方需要研究如何消除管道過境第三國所帶來的安全風險以及如何保障中方利益。這種顧慮也會影響中國對蒙古國提出的建設「東北亞超級電網」項目(包括俄、中、蒙、日、韓、朝的能源網)的考慮。

當然,雖然歷史的教訓不能輕易忘記,但我們還應面向未來,從長遠眼光看待中蒙俄天然氣管道問題。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中國的影響力也逐漸顯現,對自身對外影響力和對全局的把控能力應有充分自信。近年來中俄關係、中蒙關係和俄蒙關係的變化,為中俄天然氣管道過境蒙古國創造了有利條件。如圖1所示,在中蒙貿易中,2005~2021年蒙古國一直保持著巨大的貿易順差,而且在蒙古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只有中蒙貿易能讓蒙古國保持順差,使蒙方有利可圖,蒙對其他國家的貿易則均為逆差。由此可見,中國是蒙古國主要的外貿收入來源,蒙古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較高,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優勢幾乎無可替代。因此,以經貿關係為中蒙關係的「壓艙石」,中國有信心可以抵禦和對沖未來「第三方」的任何企圖和威脅,防止蒙古國的「烏克蘭化」。

但是中俄蒙三國即便在管道走向上達成共識,還要在輸氣價格和過境費方面進行艱難的談判。天然氣管道建設事關中國未來30年能源進口安全,對此需認真調研,謹慎對待。

(二)經濟方面的考量

首先,管道線路問題。自2015年中俄簽訂「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供氣協議以來,截至目前還未見兩國官方正式宣布就具體線路達成協議。以前該項目的可選方案有兩個:一是「阿爾泰」線路。這種走向的好處是管道不經過第三國,可減少潛在運營風險,而且在中國境內部分只需在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區(中俄邊境)新建一段短距離的連接管道,就可對接「西氣東輸」管道。這種走向的弊端是管道需穿過阿爾泰山,這裡地質條件差(高山、寬闊的河流、地震活躍帶等),要經過自然生態保護區,施工成本高、利潤小,而且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民眾以環保為名進行過多次抗議活動。二是過境蒙古國的「西伯利亞力量-2」。這一走向的好處是管道經過平原地帶,障礙少,建設成本低,而且可帶動俄蒙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弊端是管道經過第三國,存在政治、經濟、安全等方面的摩擦問題。從目前進展來看,俄方明顯傾向於選擇「過境蒙古國的線路」,而不是「阿爾泰」線路。

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路線規劃,虛線部分為計劃中的路線。圖源:網際網路

至於技術上,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已經證明,高寒地區油氣管道技術並不是障礙,俄羅斯擁有所需的一切工程經驗,而且它比蒙古國更有經濟能力實施該項目。況且管道在蒙古國境內穿越的地形是相對平坦的沙漠和草原,建設成本更低。在管道建設上,俄羅斯或許會照搬它與波蘭在「亞馬爾—歐洲」管道上的合作模式,由俄方承建蒙古國段管道,然後以此為條件與蒙方談判降低過境費。

俄蒙兩國已經完成「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的可行性研究。2020年8月俄蒙雙方簽署了「保密協議」,開始管道的勘察設計工作。2021年4月12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批准項目技術經濟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了基本技術和工藝參數,包括管道的最佳路線、管道長度、直徑、運行壓力、加壓站數量以及項目總成本等。

2022年1月,俄蒙完成了詳細的投資和運營成本可行性報告,開始與中石油協商。2022年9月15日,俄總統普京在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期間舉行的第六次「中蒙俄三國元首峰會」上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正在與蒙古國、中國的合作夥伴敲定該天然氣管道的建設細節。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在烏茲別克斯坦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也稱,俄中兩國將很快就通過「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每年輸送500億立方米天然氣簽署協議,該管道可取代「北溪-2」天然氣管道。

其次,融資問題。實際上該管道項目存在的最大困難還是資金來源問題。在項目融資方面大致上有三個方向:(1)利用國際金融機構的第三方資金,比如絲路基金、亞投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2)利用中俄貸款,比如以礦產換貸款計劃等;(3)蒙古國本國資金,比如正在建設的博格德汗鐵路就得到來自俄羅斯、日本的政府貸款和蒙古國家預算資金的共同支持。在這三種融資渠道中,前兩種涉及償還貸款能力問題,第三種則取決於蒙古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復甦前景。截至2022年10月底,蒙古國外債總額仍高達334億美元,2023年到期需償還外債為40億美元。2022年11月11日,蒙古國議會(執政黨人民黨擁有絕對多數席位)通過了政府提交的2023年國家預算案(見表3),預算總赤字為14 257億蒙圖(約合人民幣29.9億元)。反對黨蒙古民主黨認為,2023年對蒙古國人民來說將是艱難的一年。由此可見,蒙古國自身無力支持「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融資,項目資金將主要依賴中俄兩國。

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的國際金融環境惡化,對中蒙俄天然氣管道融資造成一定影響。首先俄羅斯遭到西方多番嚴厲制裁,多家大銀行被排除在SWIFT之外,俄羅斯對外貿易結算和跨境資金往來受到嚴重影響。受此影響,蒙古國從俄羅斯進口燃油時以美元轉帳支付遭遇困難。可以預見,未來幾年俄羅斯和蒙古國在經濟貿易方面將進一步轉向中國。中國可藉此機會加強「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與俄羅斯SPFS系統、伊朗SEPAM系統以及歐洲SEPA系統的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弱化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地位。

再次,天然氣定價問題。這實際上涉及俄方準備在哪裡交氣,是在俄蒙邊境(如恰克圖或阿勒坦布拉格)交氣,還是在中蒙邊境(如扎門烏德)交氣?以目前蒙古國官方消息來看,蒙古國不具備管道建設的技術能力,俄羅斯必將參與蒙古國境內的管道建設。它們是否允許中方參與管道蒙古段的建設尚不得而知,一種可行的方案是將蒙古國境內段約970公里的管道分為三段,中蒙俄三國按持股比例各建一段。這種合作方式是「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經過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境內時採用的方式。此外,俄羅斯是否允許中國參與俄油氣田的開發,中方是以產品分成方式還是以合資方式,亦或仍然採用互相在對方公司持股的方式參與開發,還是中國僅作為天然氣買方參與合作?這些問題仍懸而未決。

目前俄羅斯的處境與2014年中俄簽訂「東線天然氣管道協議」時十分相似。「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的天然氣價格問題,中俄雙方可參考東線管道方式定價。更為理想的方式是,中方爭取「共同鋪設管道、共同開發氣田、共同銷售的上中下游一體化合作方案」。俄方或許仍堅持壟斷性經營,甚至以俄蒙兩國為一方與中方談判,不需要中國對蒙古國段管道建設進行投資,但要求中方提供管道建設預付款。

4 結語

綜上所述,「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是俄羅斯繼「西伯利亞力量」管道成功運營之後規劃的第二條對華輸氣線路。俄羅斯希望藉此把西伯利亞油氣出口到東北亞地區,在繁榮西伯利亞和遠東經濟的同時,擴大對東北亞經濟圈的合作,同時實現能源出口多元化的發展戰略。該管道線路的走向受到蒙古國的高度重視,蒙方希望新管道能夠穿越蒙古國,在帶來過境費的同時也能解決其國內油氣短缺問題,為此蒙古國一直保持與中俄兩國的磋商。經過額勒貝格道爾吉、巴特圖勒嘎和呼日勒蘇赫三任總統以及歷屆政府總理的持續推動,最終在2019年12月得到普京總統的首肯。普京總統責成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研究天然氣管道過境蒙古國的可行性。

目前來看,經過蒙古國的「西伯利亞力量-2」輸氣管道,可以說是2015年提出的「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阿爾泰」線路)的替代方案。該管道建成後將貫通俄西伯利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地區的天然氣外輸通道,有利於俄蒙兩國管道沿線區域的經濟發展。同時,俄羅斯的戰略目標不僅局限於中蒙俄三方,而是希望將韓國、日本甚至朝鮮都納入未來的東北亞能源圈之內。但俄烏衝突爆發後,日韓追隨美國制裁俄羅斯及包括普京總統在內的高層官員,使俄羅斯與日韓的關係受到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10年,中蒙俄三國可率先依託連接三國的天然氣管道打造三國能源走廊,為全面構建東北亞能源圈奠定基礎。當然,在這一過程中,管道建設各方的討價還價及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在所難免,這也充分考驗著中俄兩國的戰略定力和外交智慧,管道建設前景充滿挑戰也值得期待。

*文章原刊於《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23年第1期。

FIN

康燦雄: 很可惜, 東亞不存在美國期望的「遏華聯盟」

美國兩度出兵伊拉克, 為何結局反差巨大?

「港口空箱堆積」? 當下國人的憂慮, 遮蔽了一個更要緊的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