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豆》結局:鞏俐燒的那把大火,是對身邊三個男人的徹底絕望

黎筱羊 發佈 2024-03-04T16:24:08.191551+00:00

文|筱羊為了寫《菊豆》的書評,我特意去查了當時拍這部電影時,男女主角的年齡。這部電影上映時間是1990年,65年出生的鞏俐25歲,正是作為一個大青衣最好的年華;男主角李保田46年生人,當時已經四十四歲了。

文|筱羊

為了寫《菊豆》的書評,我特意去查了當時拍這部電影時,男女主角的年齡。

這部電影上映時間是1990年,65年出生的鞏俐25歲,正是作為一個大青衣最好的年華;男主角李保田46年生人,當時已經四十四歲了。

也難怪電影中把天青的年齡設置到四十歲,其實在原著中,天青的年齡比菊豆的年齡要小,原著中,天青16歲,菊豆20歲。

不過電影是電影,小說是小說,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尤其是在結尾的處理上:

原著中,天青並非被天白所害,而是自己了結了一生,蒼老的菊豆用一句「我那苦命的漢子呦……」,給自己和天青的這段不倫戀畫上了句號。

電影中的結局顯然要比原著中處理得更激進,天白不恥於自己是母親和「兄長」苟且所生,用一根木棍將天青溺死於染池之中;而菊豆也用一把大火,將自己以及所有的一切皆化為灰燼。

曾經,我看這部片子,以為這是張藝謀導演的拍攝手法,用極其濃墨重彩的色彩來彰顯生命的殘酷和悲壯;但這次重溫電影,突然有了一點不一樣的感觸,鞏俐燒起的那把大火,除了控訴封建倫理下女性的悲哀外,也是用生命對禮教做出的無聲的抗議,她代表著一代女性的成長和覺醒已然拉開了序幕。

菊豆的第一個男人——楊金山,一個殘暴、變態到極致的「小丑'

影片的篇幅有限,沒有上演迎娶菊豆的場景,一開篇,就是山巒疊嶂下,一個封閉、憋仄的四合院,這是楊金山的染坊,後來也成了埋葬所有人的墳墓。

楊金山作為染坊的主人,既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也是封建宗族思想的擁躉者。他用二十畝水澆地的錢,娶了如花似玉的菊豆,並不只為貪戀女色和美色,最重要的目的,是讓菊豆為他生兒子,來延續楊家的香火以及繼承他的萬貫家財。

影片中的楊金山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丑,他自私貪婪、變態殘暴。面對老實忠厚、任勞任怨的天青,自始至終都把他當作家中的牲畜一樣對待。

他寧肯花重金為自己納妾,也不肯為年近四十的天青娶妻,為了極盡所能的壓榨他的勞動價值,不斷地給天青洗腦,說要不是自己當初好心收養了天青,他不可能活到今天。

自私和貪婪相結合,會孵出太多損人卻不自知的」毒念「,而最終的結果也會把自己埋葬。

在楊金山娶菊豆之前,他已經折磨死了兩房媳婦,村里人都知道楊金山的暴虐,卻任由著他胡作非為,甚至把菊豆每晚的慘叫,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

楊金山不肯接受自己生理殘缺的事實,便將所有的過錯都推給菊豆,施暴讓楊金山嘗到了十足的快樂,在他看來,身旁的菊豆和豬圈的豬、牲口棚的牲口沒什麼區別。

女人殺豬似的抽搐和叫喚,便是替他向不公平的日月鳴冤了。尋死覓活的女人轉嫁了他的絕望,他喜歡揍她,專揀她料不到的地方和料不到的時機揍她。她眼神飄忽戰戰兢兢地在他眼前走過,使他體味到自己的強壯,短時間忘掉那種種的不堪和不行。

不得不說,劉恆老師寫得太好了,把家暴男猥瑣、醜陋的變態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這下我們也應該明白了,為何現實生活中越是家暴的男人,活得越窩囊、越不堪。

楊金山的扭曲、變態、偏見、殘暴,將菊豆推向了天青的懷抱。

菊豆的第二個男人——楊天青,一個深受封建倫理道德束縛的男人

上文講到,楊金山不肯為楊天青娶妻,還給他洗腦,說自己對他有養育之恩,是他的再生父母。

這本是楊金山為了更好的駕馭這個「養子」,讓他為自己所用的手段,但簡單又淳樸的楊天青卻把「報恩」視作了人生信仰。

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在楊天青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以至於他心甘情願地承受著楊金山壓迫和剝削,毫無反抗之心。

影片中,楊天青在第一眼看到菊豆時,就被她美麗哀怨的眼神吸引,作為一個正值壯年的男人,他內心的欲望被點燃了。

楊天青利用整理牛棚之便,給自己「偷窺」菊豆開了一道牆孔,而就是這小小的洞孔,打開了菊豆和天青長達二十年的「嬸侄」畸戀。

被楊金山凌辱到無法偷生的菊豆,不甘心就這樣毫無聲息的死去,她想要自救,而這個能救她的人,唯有生活在一個屋檐下,並對自己的身體垂涎已久的侄兒——天青。

所以,當菊豆發現那洞孔後,並沒有害羞怯懦,而是主動把自己傷痕累累的身體暴露在天青的視線里。

菊豆勾引了天青,天青起初也是拒絕的,在他的思想意識里,倫理孝道始終是占了上風。可最終,情感洪流和生理欲望還是戰勝了他內心的怯懦,和菊豆成就了夫妻。

那一刻,菊豆是滿足的,不單是身體上的滿足,更是心靈上的滿足,她以為自己找到了靠山,找了能夠救自己出苦海的人。

可實際上呢?想要被拯救的菊豆,未來要面臨的卻是巨大的危機以及意想不到的麻煩。

菊豆瞞過楊金山,生下了天青的孩子天白,後來被已經中風的楊金山知曉,楊金山幾度嘗試要大家同歸於盡,菊豆懇求天青帶著自己和孩子三人遠走高飛,可天青顧慮重重,始終不敢邁出楊家大院;

菊豆又想讓天青了結了楊金山性命,可天青卻想掙下好名聲,帶著楊金山洗澡、曬太陽,擦屎餵飯,被鄉鄰們交口稱讚。

如果說菊豆是當時所處時代女性的一個特例,那麼楊天青便是時代環境下普通的、常見的一類人群的代表。他的性格特點明顯具有膽怯、懦弱、虛偽、腐朽的一面。

被天青悉心照顧逐漸恢復的楊金山,卻並不感念天青的仁義和孝道,反而藉助天白來報復天青和菊豆。

正是因為天青的優柔寡斷,才給了楊金山報復的機會,天白後來一系列殘暴、乖張的行為,都和當年楊金山的灌輸、教唆不無關係。

楊天青的懦弱,把自己和菊豆推向了悲劇的深淵。

菊豆和天青的兒子——天白,典型的封建衛道士

楊金山意外身亡,天青卻誤以為是菊豆下的手,上前就給了她一巴掌,此時菊豆才看清,天青身上的頑固和愚孝,早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曾經在楊金山中風、癱瘓後,她滿心歡喜要和天青開始新生活,可天青卻畏縮不前,並以「孝子」之道善待楊金山。

現在楊金山死了,天青懷疑是菊豆害死楊金山,自始至終,天青從不認同菊豆和他是同一類人。

菊豆以為自己反抗的對象只是楊金山,可到頭來,她才發現,自己反抗的是整個封建倫理道德,在楊天青身上,菊豆看到了楊金山那套封建宗法的烙印,這讓她不寒而慄。

菊豆對跟過的兩個男人徹底絕望。

而她和天青的孩子天白,自幼目睹了既是父親,又是兄長的楊天青與自己母親菊豆的畸戀,成長過程中又不斷受到楊金山的影響,他成了楊金山的化身,渾身充滿著暴虐、邪惡和陰毒。

時代的悲催導致了老一代人的思想扭曲,老一代人的思想扭曲又接著摧殘年輕人的三觀,在封建道德束縛下成長起來的天白,成了隱埋在菊豆和天青之間的利劍。

影片的最後,已經老邁的菊豆和天青,想在生命的最後回味一下兩人曾經的溫存,卻被地窖的濕氣悶在了裡面,天白救出了母親菊豆,親手為菊豆穿上褲子,昏迷的菊豆口中還在一遍遍喊著「天青」的名字;

天白回到地窖背出天青,本以為他良心發現,會放過天青,卻不想,在菊豆的一聲聲力竭聲嘶的吶喊中,天白毫不猶豫地朝垂死掙扎的天青身上砸去,血色瞬間染紅了池塘。

徹底絕望的菊豆,用火把點燃了染坊,在鮮艷的火光中,菊豆的愛情、生命、熱情、生機一同被燃盡,她內心的不安和絕望以及無奈和束手無策,連同著對封建禮法的對抗被一起埋葬。

寫在最後

無論是看原著《伏羲伏羲》,還是看電影《菊豆》,都會有一種深深的疲憊感,因為它太消耗情緒了。

縱觀菊豆,她這一生都是在求索,從開始無奈地接納命運的安排,嫁給了五十歲的楊金山;到後來在情感和自我拯救的驅使下,大膽的和侄子天青走到了一起,而這也開啟了她一生的掙扎和反抗之路;

更加殘酷的是,數年後,菊豆的兒子成長為一個封建衛道士,手刃了親生父親楊天青,也逼死了母親菊豆。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這個故事太過久遠也太過愚昧,是封建專制下的悲劇,在當代不可能發生;但我要說,即便是到了今天,宗教禮法的影響也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深遠,而人性經過上百年的磨礪,實際上也並沒有進步多少。

就正如劉恆老師在小說的註解中寫道:

橫行的儒家理論在溫文爾雅的外表下,潛伏著深度的身心畏縮,即便在它搖搖欲墜的時刻,人類仍舊無法懷疑它無處不在的有效性和權威性。

菊豆對抗的就是這牢不可破的千年封建制度,她的敗局其實早已註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