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最後一戰:爭奪國會大廈多慘烈,蘇軍老兵:野蠻到從未見過

探史筆記 發佈 2024-03-04T16:46:58.005825+00:00

蘇德最後一戰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在1945年4月16日至5月8日,蘇聯攻打柏林的戰役。柏林戰役的慘烈,在人類歷史上不敢說絕後,但肯定是空前。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蘇德最後一戰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在1945年4月16日至5月8日,蘇聯攻打柏林的戰役。

柏林戰役的慘烈,在人類歷史上不敢說絕後,但肯定是空前。蘇聯雖然取得了最後勝利,但也付出傷亡三十多萬人的代價。

1945年5月2日,柏林衛戍司令魏德林宣布投降。5月8日德國統帥部代表凱特爾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柏林戰役的結束,標誌著二戰的終結和納粹德國的徹底失敗。

一、戰前形勢

隨著盟軍在諾曼第的登陸成功,納粹德國的節節敗退,攻打柏林被盟軍提上了議事日程。

誰能攻克德國的政治經濟中心柏林,日後必會為占領它的國家帶來巨大的政治利益。

史達林覺得蘇聯有充足的理由先於美英盟軍占領柏林,因為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蘇軍的犧牲是最大的,也是消滅德軍主力最多的。

早在1944年11月,蘇軍最高統帥部就基本確定了柏林戰役的作戰意圖。然而,在英美盟軍一方,對柏林問題卻有著不小的分歧。

向來對蘇聯不信任的邱吉爾出於政治需要,強烈要求由英美軍隊占領柏林,而美軍司令也是歐洲最高司令艾森豪深知此戰的殘酷性,對潛在的巨大傷亡充滿疑懼。

據說美軍司令部對攻打柏林進行過沙盤推演,得出的結論是傷亡會達到十萬以上。以艾森豪順水推舟,決定遵守與蘇聯已經達成的協議,由蘇軍執行攻打柏林的戰役。

而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對於攻擊柏林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理由,那就是關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秘密。

早在1937年,納粹德國就在研製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英國人通過情報系統了解到德國人的計劃,也開始研究。美國人則在1939年開始了秘密研究。

1941年底,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開始合作研究,他們打算搶在德國人之前研製成功。而在當時,蘇聯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史達林通過秘密渠道得知英美的研究進程很快,心急如焚。

但蘇聯當時缺少製作這種武器所必需的鈾,美國又不肯賣給蘇聯。如果能攻占柏林,那麼德國原子能研究機構里的設備、原材料和科學家就能供蘇聯使用,蘇聯就可以在研製方面趕上英美,所以史達林對攻占柏林的決心很大。

二、蘇軍劍指柏林

柏林從普魯士王國時期,直到德意志第三帝國,一直都是德國首都

從1933年到1945年,柏林成為納粹德國的心臟。只要攻占柏林,至少從心理上足以摧垮德軍的鬥志,迫使德國投降。

1945年3月底,蘇聯總參謀部將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司令朱可夫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司令科涅夫召回莫斯科,共同商討柏林戰役的相關問題。

史達林非常擔心英美盟軍違反協定,因為他知道英國人一直在說服美國人占領柏林。他對兩位司令員施加壓力,指出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攻占柏林。

兩位司令員自是不敢怠慢,分別向史達林保證,他們的部隊一定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4月2日,蘇聯總參謀部將柏林戰役的最終計劃呈送給蘇聯最高統帥部。

在最終計劃里,柏林戰役的總目標是:在遠程航空兵的支援下,使用3個方面軍的兵力,對德軍實施強大的突擊,占領柏林。

史達林批准了柏林戰役的總計劃,蘇軍開始為柏林戰役做準備。

為了迷惑德軍,蘇軍費了不少心思,大量設置假目標,包括坦克模型和火炮模型,讓德軍高層無法判斷蘇軍的主攻方向。

蘇軍還對德軍的防守情況進行周密偵察,這些情報最終都匯入情報部門,供蘇軍的將官們參考。

1945年4月15日,蘇軍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參與進攻的3個方面軍一共擁有兵員25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四萬多門,坦克和自行火炮六千多輛,各式飛機七千五百多架。

三、德軍的應對

就在蘇聯人加緊備戰的時候,納粹德國卻在遭受連續的失敗。在西線,美英盟軍包圍了魯爾區,掃蕩著萊茵河與易北河之間的德軍。在東線,除了少數幾個據點,奧得—尼斯河以東的德軍集團全部被消滅。在南線,蘇軍也已經逼近維爾納。

面對如此惡劣的形勢,納粹高層大多數官員覺得德國最好的出路,是向美英盟軍投降,以免柏林落入蘇聯人之手。然而希特勒不願意投降,那樣他將難逃被審判、被處死的命運。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德國元首打算繼續戰鬥下去,直到最後一刻。而他手下的將領們,卻根本沒有認真執行抵抗美英盟軍的命令。要麼完全不抵抗,要麼就象徵性地抵抗一下就投降。使得美英盟軍的行進輕鬆地像在旅遊。

只有對蘇軍,德軍才是認真在抵抗。德軍願意拼死保衛柏林,已經不是為了勝利,而是希望能夠把蘇軍擋在奧得—尼斯河以東,讓美英盟軍來占領柏林。

至於德軍為何能接受美英盟軍,卻不願意接受蘇軍,除了歷史恩怨外,更重要是意識形態的對立。

在構築保衛柏林的防線時,德軍充分利用奧得—尼斯河這一天然屏障。在該處構築出梯次配置的三道防禦地帶,工事極為堅固。

在市區,德軍將城中各個大型建築都改造成堅固的火力支撐點,在通往市中心的街道上還設有街壘,十字路口和廣場上都配了火炮,埋伏了坦克,還修築了400多個鋼筋混凝土工事。

由於德軍的精銳部隊已經所剩無幾,守衛柏林的部隊,大多數都是十幾歲的小孩子或年近花甲的老人,普遍缺乏訓練和裝備。

希特勒為了提高官兵們的抵抗意志,甚至制定了種種嚴苛的戰場紀律。

四、突破外圍

4月16日凌晨,蘇軍下達了攻擊令。很快,白俄第1方面軍就突破了德軍的第一道防禦。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也在同時發起進攻,並且迅速渡過尼斯河。

4月17日晨,朱可夫集中了幾乎所有炮火,德軍終於經受不住蘇軍暴風雨般炮彈的攻擊,開始向市區方向退卻。蘇軍終於攻占了施勞弗高地,並開始向柏林城挺進。

從4月16日至21日,儘管德軍拼命抵抗,造成蘇軍巨大的傷亡,但是蘇軍仍然突破了德軍防線。第1白俄羅斯方面軍擊潰德軍第9集團軍主力16個師,殲敵7.8萬人。德軍為抵禦蘇軍而修築的奧得河防線全部崩潰。

五、柏林巷戰

此時的柏林城中,魏德林手上的防守部隊已經不到12萬人,幾乎沒有空中支援,僅有幾十輛坦克和少量的火炮。

到了1945年4月26日,直接攻擊柏林城的蘇軍共有近50萬人,上萬門火炮和迫擊炮,15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空中也是蘇軍的天下。

單純從兵力和兵器來說,蘇軍遠遠超過德軍,而且很多部隊具有城市攻堅戰的經驗。德軍經過柏林外圍戰的打擊,已成強弩之末。通信設施也遭到蘇軍極大破壞,因此德軍彼此之間無法保持有效聯繫,也就無法協同作戰,共同防禦。

按照蘇聯最高統帥部的安排,攻打柏林市區的任務將由兩個方面軍協同完成。史達林私下裡在兩軍之間製造競爭氣氛,藉此激勵儘快攻克柏林。

1945年4月26日,蘇軍發動總攻,德軍依託每一幢樓房向蘇軍射擊,阻擋蘇軍的進攻。

在城市巷戰中,蘇軍的坦克強擊群經常遭到埋伏在碎石堆里的德軍襲擊。而且德軍士兵採用游擊戰術來對付蘇軍坦克,只要一擊得手,就迅速遁入房屋深處或地下通道。

蘇軍為了克制德軍的游擊戰,直接用火炮轟擊前進道路上的建築物,把臨街的房子全部炸毀,然後再推進。

碰到入口狹窄的地下室或地下通道,還會使用火焰噴射器。在一些建築內,來不及拔槍的雙方士兵甚至會上演肉搏戰。

德軍充分利用城市下面的下水道、地鐵線路、地下管道和排水溝進行機動靈活的偷襲,狙擊手也會時常發射冷槍。在德軍的抵抗下,蘇軍坦克部隊和步兵遭到巨大傷亡。

不過,由於蘇軍具有巨大的兵力和武器優勢,德軍的抵抗據點最終被一一拔除

蘇軍為了減少傷亡,空投了大量傳單對德軍發動宣傳攻勢甚至一些傳單還是「安全通行證」,拿著這種傳單的投降者,不僅可以免死,甚至可以減少刑期。戰後蘇聯宣稱,他們的宣傳攻勢取得了「顯著效果」。

4月27日,柏林城區的攻防戰逐漸向市中心一帶轉移,德軍人員持續減少,陣地也不斷縮小。當天夜裡,蘇軍已把柏林市中心所在地—蒂爾加滕沙洲團團包圍。

德國主要機關,包括帝國辦公廳和國會大廈,以及德國元首希特勒,都在這個沙洲里

蒂爾加滕沙洲四面環水,蘇軍靠著強大的炮火壓制,利用各種方式渡河,很快便攻入蒂爾加滕沙洲。

六、爭奪國會大廈

朱可夫將進攻國會大夏的任務交給第3突擊集團軍,因為攻擊一個大樓不需要所有部隊都出動,所以第79步兵軍承擔了攻擊任務。

此時的國會大廈已經孤立,德軍對大廈進行了全方位改造,門窗都被封死,只留下一些孔洞進行觀察和射擊,大廈外面的空地上則布滿縱橫交錯的各種壕溝。

蘇軍先是用火箭炮和自行火炮對國會大廈進行了30分鐘的狂轟濫炸,大廈牆面上瞬時千瘡百孔,躲在牆壁後面的德軍士兵也被炸得血肉橫飛。

趁著德軍火力被壓制,蘇軍兩個突擊營避開德軍正面火力,藉助障礙物的掩護潛入大廈前的壕溝里隱藏起來,準備隨時衝鋒。

炮擊結束後,這兩支突擊營乘著德軍尚未組織起有效攻擊網的空隙,一舉沖入國會大廈。

進入國會大廈的蘇軍與德軍官兵立刻展開殊死搏鬥。

他們在房間裡、走廊上、樓梯口上演殘酷的肉搏戰。包括匕首、刺刀、火焰噴射器和重機槍在內的所有類型武器,都被派上用場。

殺紅眼的德軍士兵甚至拿起反坦克火箭彈朝著蘇軍發射。火箭彈所到之處,蘇軍士兵馬上化做肉雨。如果蘇軍繳獲反坦克火箭彈,他們則會立馬還擊,讓對方也嘗嘗同樣的滋味。

硝煙瀰漫中,不斷有士兵從樓梯上或破損的樓板跌落到下方,摔在堅硬的地面上死去。

戰後蘇聯老兵回憶起那次戰役依然心有餘悸,聲稱親眼目睹雙方像野蠻人一樣,進行赤手空拳的群毆,有的德國士兵在失去戰鬥力之後還會自爆。這顛覆了德軍以往的形象。

為了加強火力,蘇軍甚至把迫擊炮也帶進國會大廈,對著一切可能藏匿德軍的地方掃射。

蘇軍在付出極大傷亡後,終於將大廈下面幾層的德軍肅清,但是上面幾層的德軍卻拒不投降,由於他們居高臨上,蘇軍的攻擊很困難。

急於拿下的蘇軍又派出兩個突擊營支援國會大廈。隨著德軍士兵的持續傷亡,抵抗越來越弱,蘇軍一層一層肅清殘敵,朝著國會大廈的頂部行進。

終於在22點30分,中士米寧率先摸到頂層,將一面紅旗插在被炸開一條裂縫的水泥雕塑中。

國會大廈的陷落,標誌著柏林攻堅戰進入尾聲,雖然還有零星的抵抗,但已無關大局。

就在蘇軍攻擊國會大廈的同一天,隱藏在總理府地堡中的希特勒,在大廈將傾之際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和新婚妻子一起自殺身亡。

結語

5月2日,柏林衛戍司令魏德林下令停止抵抗,並向蘇軍遞交投降令。長達半個多月的柏林戰役,終於落下帷幕。

此戰結果標誌著蘇德戰爭和歐洲戰爭的終結。

也許我們只看乾巴巴的數字,很難體會戰爭的殘酷,可那麼多鮮活的年輕生命頃刻間化為烏有,他們是誰的親人,又是誰的愛人?

回顧歷史,也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在了解戰爭的本質後更加珍愛和平。

願世間永無戰爭!

參考資料

兵人. 帝國的毀滅:柏林戰役[M]. 哈爾濱出版社, 2016.

李克毅. 驚心動魄的柏林戰役[J]. 歷史教學問題, 1987(5)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