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星造型師Law Roach出發,誰在執掌潮流權力?

iweekly 發佈 2024-03-04T17:08:25.791654+00:00

年僅 21 歲的 Luca Wowczyna 已經有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曾與 Eartheater、Maisie Williams、Tohji 和 Yeule 等人合作。

Law Roach 與 Zendaya 在 2022 年奧斯卡頒獎典禮後派對

作為好萊塢知名度最高的名人造型師,Law Roach 的無預警退休在時尚界一石激起千層浪。

他在自己的Instagram上分享了這一消息,並配文說:「我的杯子是空的……感謝多年來支持我和我的職業生涯的所有人。每一個以他們的形象信任我的人,我都非常感謝你們。如果這項業務只是關於服裝,我會在我的餘生中堅持這件事,但不幸的是它並非如此!政治、謊言和錯誤的敘述終於讓我失望了!你贏了……我出局。」

Law Roach的退休聲明

白人精英主義(White supremacist elitism) 盛行的時尚產業,Law Roach作為那個少數的有色人種酷兒,以非凡的時尚感知力,用接連不斷的紅毯造型驚艷世人。從Zendaya的大膽率性到Hunter Schafer的先鋒前衛,Law Roach可以說是這些時尚偶像形象背後的公認的最大推動力,因為在信息愈發公開和透明化的當下,公眾對於時尚的塑造或許已經有了較為清楚的認知。

Law Roach宣布退休後的36個小時內,以模特身份出現在Boss 2023春季成衣秀場

WEB 3.0時代時尚的民主化進程

可以大膽地說:社交媒體的影響已經重塑了時尚界,將權力從傳統的潮流引領者,如雜誌編輯和設計師,部分轉移到名人造型師和以及其他社交媒體有影響力者身上。由於能夠在全球範圍內與受眾建立聯繫,社交媒體催生了一批新的潮流引領者,他們能夠以過去無法想像的方式塑造和主導時尚潮流。

時間倒回網際網路前——Grace Coddington在任《Vogue》創意總監的三十年,彼時的Coddington以她對時尚的獨特見解和創造令人難忘的時尚拍攝的能力而聞名。她與主編Anna Wintour緊密合作,一起定義了雜誌的審美,塑造了行業的發展方向。儘管當時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有限,但Coddington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紙張的範圍。她獨特的風格和創新的理念使她成為了設計師、攝影師和其他行業的創意人所追捧的潮流引領者。

Anna Wintour 和 Grace Coddington

來到Web 3.0時代,人們通過雜誌和T台來確定最新趨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天,社交媒體創造了一個平台,擁有大量追隨者的個人或許可以主宰某種時尚的方向。這些潮流引領者通常是名人造型師和影響者,他們通過分享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時尚感建立了大量的受眾。

上:由Law Roach造型的跨性別女演員Hunter Schafer出席名利場派對

下:Law Roach和Zendaya,Anya Taylor-Joy

在網際網路的加持下,Law Roach的一大成功因素在於他懂得如何製造話題,他更願意稱自己是形象建築師(image architect)而不是造型師。早期時他故意讓Zendaya與其他明星撞衫,利用Zendaya本身的身材優勢,從時尚媒體的討論中獲得熱度。奧斯卡紅毯上,他為Hunter Schafer打造的羽毛造型也獲得了極高的討論度。Roach對社交媒體的力量有著敏銳的認識。

Lotta Volkova

提到社交媒體,另一位不得不提的範例是Lotta Volkova。她並不是一位「明星造型師」,但她對社交媒體的經營和對時尚的把控力絕對算得上是「操盤者」。當甜美少女成為Miu Miu的固化形象,Lotta Volkova用離經叛道的獨特混搭激發了Miu Miu的新活力和品牌多元性。觀覽Lotta Volkova的Instagram頁面(現因Balenciaga爭議事件已設置為私密狀態),各式各樣的meme梗圖夾雜著造型和攝影中。強烈的個人風格讓Volkova從幕後走到了台前,獲得了極高的公眾討論度。

Lotta Volkova的Instagram頁面

在一個影像蒙太奇時代,造型成為了一種規則。除了產品本身的設計,人們也更加看重搭配的方式,由此造型師的勢力得到了加強和鞏固。向名人造型師和影響者轉變為潮流引領者的另一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交媒體的這種可及性(Accessibility)——這也促成了時尚的民主化

在90年代,像Naomi Campbell、Cindy Crawford和Kate Moss這樣的超級名模是最終的潮流引領者。她們標誌性的T台走秀、社論和廣告活動塑造了時尚產業,影響了一代年輕女性。她們是令人嚮往的人物,擁有迷人的生活方式和毫不費力的美麗,她們的風格被她們的粉絲所模仿。

Christy Turlington,Naomi Campbell 和 Kate Moss

然而,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和時尚的民主化,引領潮流的概念已經轉向IT女孩——年輕、時尚的女性在社交媒體上建立了大量的追隨者,並利用她們的影響力來塑造時尚和文化。與超模不同的是,IT女孩不僅僅關注時尚—她們是具有不同興趣和激情的多維人物。

上:Bella Hadid引發潮流的工裝褲穿搭

下:時尚博主易夢玲

社交媒體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已經重塑了時尚產業,並將權力劃分到時尚的每一個環節,無論是設計師,造型師還是模特,這是行業內散發的積極信號。時尚的民主化為影響力和創造力的產生提供了新的機會。語言學中有一名詞「heteroglossia」,中文譯為「眾聲喧譁」,指的是語言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方言、標準語以及各種不同社會意識的語言,如社會集團、職業、體裁、性別以及幾代人的語言。而在時尚領域,潮流的百花齊放預示著時尚和文化的新時代更加包容、多元,並代表了更多的聲音和觀點。

誰是潮流的幕後助推者?各個領域時尚權力的劃分

我們選取了時尚界的造型師、雜誌主編、創意總監,以及美容領域的和亞文化領域的5位代表人物,提供時尚權力分散的範例。

#01傳統媒介

代表人物:Ib Kamara

Dazed主編

Off-White 藝術與形象總監

Stella McCartney,Burberry & Dior 造型工作

Ibrahim Kamara是一位英國造型師,他通過為Stella McCartney、Burberry和Dior等品牌設計的作品,以其獨特的造型和藝術指導挑戰傳統的男裝和男性氣質。他目前擔任Dazed的主編和Off-White的藝術和形象總監。

滑動查看 Ib Kamara的造型和創意指導作品

#02名人造型

代表人物:

Briana Andalore

Julia Fox御用造型師

Franziska Fox (Julia Fox 的服裝品牌)聯合創始人

家具設計師@ob.ject

如果簡單認為Kanye是Julia Fox先鋒前衛形象轉變的操縱者就太不尊重Briana Andalore和Fox本人的敏銳時尚眼光了。作為Julia Fox高中就熟識的摯友,Briana的創意力量不容小覷。從她的作品還可以看到Club Kids的根源。

滑動查看 Briana 的造型作品

#03

名人造型

代表人物:

Mimi Cuttrell

合作客戶包括Gigi Hadid, Bella Hadid,

Ariana Grande, Ava Max & Normani

Mimi Cuttrell是一位時尚造型師,因其紅毯和街頭風格的造型而廣為人知。她的客戶包括Gigi Hadid、Bella Hadid、Ariana Grande、Lily Rose Depp、Iris Law和Normani。火爆的「貝拉風」穿搭就出自她之手。

By Far 合作鞋履

滑動查看 Mimi 的造型作品

#04時「妝」勢力

代表人物:

Isamaya Ffrench

Dazed Beauty創意總監

Off-White美妝總監

Burberry全球美妝總監

前Byredo創意總監

合作:Tom Ford, Christian Louboutin, Vivienne Westwood,

Thom Browne,Givenchy,Iris Van Herpen, Balmain,Dion Lee,Dilara Findikouglu

廣泛涉獵美妝和創意領域,Ffrench 在劍橋長大,18 歲時搬到倫敦,在切爾西藝術學院學習 3D 設計,並繼續進入中央聖馬丁學院學習產品和工業設計。她的職業生涯始於兒童派對上的面部彩繪,並將興趣轉化為技能。無眉風、外星審美、特效面部穿孔美學的始作俑者。

Thom Browne AW23

Burberry Beauty

Vivienne Westwood

Vivienne Westwood SS23

滑動查看 Isamaya 的妝容作品

#05亞文化

代表人物:

Luca Wowczyna

造型師

創意指導

合作:Yeule,Eartheater,Dorian Electra

亞文化音樂聽Hyperpop和另類獨立,Luca Wowczyna則負責其中形象的打造。年僅 21 歲的 Luca Wowczyna 已經有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曾與 Eartheater、Maisie Williams、Tohji 和 Yeule 等人合作。同時祂也是銳舞組織 Gutterring 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祂在倫敦最酷的地下圈子中尋找靈感,並迅速贏得了獨立另類音樂界首選造型師的美譽。

Eartheater

Yeule

Yeule

Dorian Electra

滑動查看 Luca 的造型作品

撰文 Tokio

編輯 小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