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君子之交」,坦蕩而不簡單!「不結盟」到底有什麼好處?

蔣曉峯terry 發佈 2024-03-04T17:35:14.075585+00:00

聯合聲明中說,「不是類似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該種國家關係模式,具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性質。中俄關係成熟、穩定、自主、堅韌,不受外部影響,展示出生機活力」。

外交部長秦剛說,中俄關係「是光明坦蕩的君子之交,與那些封閉排他、自私狹隘的集團政治形成鮮明對比」。

從對比中理解今天的中俄關係。中國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這種關係從字面理解好像很普通、很平淡,和看到的濃烈、豐富的互動不吻合。事實上,中俄關係的君子之交,是一種雙方在相處過程中形成的智慧。

聯合聲明中說,「不是類似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該種國家關係模式,具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性質。中俄關係成熟、穩定、自主、堅韌,不受外部影響,展示出生機活力」。

中國與俄羅斯互為最大鄰國,邊境線有4300多公里。中國是人口最多的經濟大國,俄羅斯是面積最大的軍事強國,兩個體量如此之大的「大塊頭」怎麼相處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只有唯一結果的必答題,就是必須處理好,絕對不能做親痛仇快的事。聯合聲明說到中俄之間的兩個「需要」:俄羅斯需要繁榮穩定的中國,中國需要強大成功的俄羅斯,在不結盟的前提下,這兩個需要顯得更加光明、坦蕩。

其實,中俄不結盟是一個老話題,早在2001年7月16日,兩國就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外交理念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而且條約經過兩國立法機構的批准,具有法律效力。

但這次的新意在於加了前面的表述,就是中俄關係「不是類似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這種國家關係模式」。在俄烏衝突背景下,這是在告訴所有人,中國沒有援助或站隊俄羅斯。與此同時,聲明也提到,「中俄視彼此為優先合作夥伴,始終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成為當今大國關係的典範」。兩國認為,這種不結盟才是大國關係的典範,值得其它國家仿效,而不是動輒通過結盟、集團,放大自身力量,實現對弱小國家的打壓和強迫就範。

不結盟到底有什麼好處?

不結盟本身已經是中國的外交原則之一。退一萬步講,如果中俄像中蘇那樣結盟,從收益和包袱上來計算,負擔無疑會更重。中國和平外交理念里「以和為貴」,不會到處樹敵,朋友遠遠多過對手或敵人,這就意味著中國不太可能捲入戰爭衝突而需要一個同盟國來出兵援助。

從另一個角度說,當中國的同盟國樹敵的時候,中國也只能同仇敵愾,把它的敵人也「過繼」到自己這一邊。事實上,那個同盟國的敵人很可能是中方的夥伴或朋友,而在同盟關係下,沒有選擇,要被迫斬斷、犧牲這種關係。如果結盟,中俄之間誰更可能被對方拖下水,答案其實很清楚。

結盟意味著中國要替那個同盟國肩負起撐腰的義務,在俄烏衝突下,即便中國保持清醒,堅守原則,沒有提供武器給俄羅斯,也根本擋不住西方政客們的嘴。美國大喇叭剛剛還在說中國提供「致命援助」,就算布林肯在最新的聽證會上承認「中國沒有越線」,大喇叭播出去的噪音卻無法回收。只要有人能從渲染「中俄同盟」當中獲利,對於中國向俄提供致命援助的噪音就永遠不會停息。

從美國角度來說,把中俄視為聯盟,捆綁對付的話,還能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而西方用自己的聯盟對抗中俄聯盟,也就更加名正言順,在軍火商、說客、政客看來,實在是求之不得。而中國還不能任性,說我還不擔這虛名了,就此向俄方提供武器。從這個角度說,中方對很多事情很早就有了預判,做了最合適的安排。

中方表述中俄關係時說的一句話是,「走過70多年的風風雨雨」,並沒有說70年一路坦途,「風風雨雨」代表曾經有過坎坷、教訓,但風雨過後,中俄關係更成熟、更睿智。

相信此時此刻,普京也意識到,君子之交的俄中關係才是最有發展潛力,也是最有利於俄羅斯的相處之道。不結盟讓中國在處理國際關係上有了更大靈活、中立、客觀,遊刃有餘。假設中俄是結盟關係,面對烏克蘭危機,中方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都與勸和促談不沾邊了,中國獨一無二的大國信用,也會受到極大消解。結盟,或許是中國外交最大的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