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平縣:標準化集群化「蔬」寫富農主題曲

南方plus客戶端 發佈 2024-03-04T17:42:47.650151+00:00

一排排綠色的藤蔓間,一串串如葡萄似的綠果子點綴其中,鮮翠欲滴。不過,這些綠果子可不是葡萄,而是青口蜜小番茄。眼下,正是青口蜜成熟的季節,在潮州市饒平縣樟溪鎮潮農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農戶們正忙著採摘、挑揀、稱重。「這批青口蜜是『訂單種植』,已全數被周邊城市的商超收購。

一排排綠色的藤蔓間,一串串如葡萄似的綠果子點綴其中,鮮翠欲滴。不過,這些綠果子可不是葡萄,而是青口蜜小番茄。眼下,正是青口蜜成熟的季節,在潮州市饒平縣樟溪鎮潮農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農戶們正忙著採摘、挑揀、稱重。「這批青口蜜是『訂單種植』,已全數被周邊城市的商超收購。」合作社副總經理陳振平說。

潮農種養專業合作社引進青口蜜小番茄等品種進行試種,長勢良好。

種植青口蜜小番茄,是樟溪鎮在高質量發展蔬菜產業上的一次新嘗試。依託華南農業大學的技術支撐優勢,該鎮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探索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努力補齊技術、人才和產業鏈發展三大短板,讓蔬菜種植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使鎮域產業振興煥發新活力。緊扣「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樟溪鎮持續推進蔬菜產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發展,在推動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的路子上邁出新步伐。

技術突破

青椒採收期延長產量翻倍

如今蔬菜產業已成為樟溪鎮的主導產業之一,但在2019年前,鎮裡的農業發展卻並非這般好光景。「我們是農業大鎮,卻不是農業強鎮。」樟溪鎮人大專職副主席吳曉捷一句話點出關鍵。

當時,受制於產業基礎與產業技術,加上當地年輕人外出,在家務農的多是老年人,勞動力嚴重不足,鎮裡的農業種植仍是以稻穀為主,荔枝、龍眼、茶葉都有人種植,卻沒能形成規模。儘管鎮委、鎮政府早已清醒地認識到「鄉村欲振興,產業須先行」,卻苦於沒有發展方向和技術支撐。

與此同時,樟溪鎮也注意到,與饒平毗鄰的福建詔安,是南方最大的青椒生產基地。他們思索著,能否將青椒作為產業振興的突破口。

華南農業大學姜峰教授團隊的到來,給樟溪鎮注入了信心。「福建詔安的青椒種植產業轉移是必然趨勢。樟溪地廣人稀,土壤肥沃,發展青椒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雖然耕地多、地力足,但樟溪仍有不少土地閒置或撂荒。為了讓種植地塊成方連片,幹部們挨家挨戶對農戶做思想工作,終於整合村里部分閒置土地和部分撂荒土地共200畝,作為示範田來打造。

示範田中的80畝,由樟溪鎮與華南農業大學共建牛哥驛站,建設為高品質青椒示範園,分別種植黃皮椒、燈籠椒、螺絲椒、線椒4個品種;另外的120畝,則試驗稻田、青椒輪作。

陳振平正是在此時負責起青椒種植試驗示範的具體實施,成為牛哥驛站的負責人。在此之前,他曾在姜峰的建議下舉家遷往詔安,用了近三年時間邊實踐邊學習種植青椒。在專家的指導下,陳振平學會了青椒病蟲害防治、肥料運用、健康種植。

「青椒產業最大的技術瓶頸是土傳病害。正是這個病害,導致青椒產業的持續性產地轉移。」陳振平說,為解決這個問題,華南農業大學派出了以王磊博士為首的四人組成的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進行全程指導。專家們化驗了土壤並專門制定了針對根腐病、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案,幫助青椒產業突破瓶頸。

經過幾個月的悉心栽培,樟溪鎮的青椒採收期比詔安的青椒延長了兩個月,產量實現了翻倍。「實踐證明,健康種植比傳統種植更能大幅增產。」陳振平說。

聯農帶農

蔬菜熱賣多個省份

青椒種植突破瓶頸實現增收,吸引了鎮裡及周邊村民的關注,外地的大型種植戶、經銷商紛紛前來洽談合作。

在樟溪鎮委、鎮政府的引導下,陳振平趁熱打鐵,成立了潮農種養合作社,建起蔬菜大棚,並搭建了物流渠道。「希望通過合作社的帶動,讓更多人投身到青椒種植這個富民產業中來。」

藉助「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潮農種養合作社一方面以整合撂荒地、租賃土地的方式,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另一方面,與農戶進行合作,或是聯合經營,或是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將基地建到各個村里,向農戶推廣健康種植理念及稻菜輪作技術,同時引進西葫蘆等更多蔬菜品種。從合作之時起,合作社就向農戶遞出了「定心丸」——只要是按照科學方法種植的蔬菜,合作社全數收購。

青椒「整裝待發」,將從樟溪運往河南、陝西、福建等省份以及省內的廣州、深圳、汕頭等城市。

如今,潮農種養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的合作基地已達2000多畝,涵蓋了饒平縣包括樟溪鎮在內的7個鎮,帶動超過500名農戶。2022年,合作社累計銷售蔬菜超過1250萬斤,主要銷往河南、福建等省份以及省內廣州、深圳、汕頭等城市的農貿市場和蔬菜銷售平台。

今年30歲的農戶田松兒正是由合作社帶動的農戶之一。看中農業發展前景的他,2021年10月結束了10多年的打工生活回到樟溪,經陳振平啟發,與朋友合資,在下院村開闢100多畝種植基地,種植菜椒、螺絲椒、西葫蘆、黃瓜等蔬菜。在合作社的技術指導下,田松兒種植的蔬菜品質得到了保障,至去年端午節前結束採收時,平均畝產達1.7萬多斤,運營收入達400多萬元。

讓田松兒更為欣慰的是,種植基地的運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增收。「日常在基地務工的村民有40多人,高峰期能達到60多人,每人每月能增加4000多元的收入。算上人工、地租等,我們每年為當地帶來的收益就有150萬元左右。」

而從今年開始,合作社在聯農帶農上又有了「訂單種植」的新嘗試——開闢70畝田地,引進千禧小番茄、青口蜜小番茄等品種進行試種,並與周邊城市一家商超簽訂收購協議。陳振平說,新品種長勢很好,預計畝產能達7000斤,「試種成功後,我們將把這些品種推廣給農戶們,帶動他們一起增收」。

多元發展

鎮域產業邁向現代化

在潮農種養專業合作社辦公場地旁邊的1200平方米空地上,鏟車、推土機等設備已進場施工。這裡是由樟溪鎮與合作社共同投入200多萬元建設的冷鏈物流基地。

「冷鏈物流是農產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也是不少鄉村產業在流通上的短板。誰搶先補齊短板,誰就能在鄉村振興中領先一步。」陳振平說,基地建成後,將延長農產品的保鮮期,蔬菜的產、銷、運一體化全產業鏈也將更加完善。

不僅推動產業鏈向現代化邁進,樟溪鎮還十分注重引進人才,為農業生產注入現代管理理念。2021年,該鎮引進畢業於香港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的張秀麗任潮農種養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在她的帶動下,如今已有7名本科生進入合作社工作。

「我們正努力向著專業化、規範化、標準化發展,推動合作社形成研發、生產、種植、銷售一體化鏈條,未來還計劃發展數字農業,賦能樟溪蔬菜產業的現代化發展。」張秀麗說。

扶持壯大蔬菜產業,樟溪鎮一直在路上。樟溪鎮委書記楊業昭告訴記者,他們將繼續把發展蔬菜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通過政策引導、壯大主體、科技創新、項目支撐等措施,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水田墾造和人才培養、健全產銷銜接對接機制等方面,持續推動傳統粗放農業向高效精準農業轉型,通過強產業、促增收,推動鎮域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南方日報

【文/圖】楊可

【作者】 楊可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