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選好歌手旗號,走唱跳選秀的老路,《中國好聲音》已黔驢技窮

娛圈有癮 發佈 2024-03-04T20:44:36.016504+00:00

提個問題:你知道上一屆2022年《中國好聲音》前三強是誰?再問一個問題:2022屆《中國好聲音》中,劉德華擔任什麼角色?

提個問題:你知道上一屆2022年《中國好聲音》前三強是誰?

至少90%點進文章的讀者答不上來。

再問一個問題:2022屆《中國好聲音》中,劉德華擔任什麼角色?

讀者:......

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觀眾已經不愛看《好聲音》了

可又不得接受一個事實:2023年的《好聲音》如期而至。

從各種資料上可以看到,全國各大賽區已經在海選了,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的《好聲音》就要來了。

只是熱搜可以知道,今年的《好聲音》竟然增加了唱跳賽道。

從選人要求來看,要求1996年到2005年階段出生的選手,要麼會唱跳,要麼會RAP,如果再加上練習兩年半和籃球,那不就是致敬某位知名蔡姓明星。

當然也有點像當下熱門的《浪姐》,同樣是又要會唱會跳,同樣是越來越沒有意思。

這一屆的《中國好聲音》要變味了?

如果是這樣,那《好聲音》不就成了《青春有你》《中國有嘻哈》的融合了?

在一些選秀節目被禁的大環境下,《中國好聲音》主動向「選秀」屬性上靠,著實難以理解。

從負責人口中可以知道,選擇增加唱跳賽道是讓一些學員從「聲音的擔當」變成「才華擔當」。

只是這樣的舉措是不是過於理想化了,因為從近幾屆的《好聲音》學員來看,很多人連唱歌都還沒唱明白,更別提唱跳RAP了。

其實可以理解負責人要改變《中國好聲音》現狀的想法,因為這一檔節目已經從第一季的7.9分掉到了4.1分。

強行增加「唱跳賽道」更像是病急亂投醫的做法,因為觀眾越來越不喜歡看好聲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可製作組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觀眾為什麼不愛看《好聲音》了,原因有三

1、導師不固定且沒綜藝感

《好聲音》這麼多屆,導師一直換得很勤快,前面幾屆的導師總體評價都比較高,包括劉歡、 那英、楊坤、庾澄慶、汪峰、周杰倫、謝霆鋒、齊秦、李健等人都貢獻過不少名場面。

可是越到後面,導師陣容越不行,尤其是在那英這個元老看到節目口碑實在無法拯救最終選擇退出後,整個導師陣容就顯得比較乏善可陳。

尤其是22年的這一屆《好聲音》,四位導師甚至看不出有多少看點。

梁靜茹沒有自己的特點、選人沒有標準;李榮浩算是元老了,可是綜藝感也沒發揮出來;廖昌永本來是有資歷,可是作為導師表現的過於活躍,最後物極必反;李克勤更像是走過場完成任務。

這一群導師都玩不動,那就更不要提帶著學員一起把節目做得精彩,全是在走過場。

2、學員不出眾,商業化明顯

在文章一開始就問過讀者是否知道最近一屆《好聲音》的四強學員,因為現在的學員們真的缺少個人特色。

不難發現,現在的選手都是千篇一律,大多數還是學院派出身,千篇一律的風格,聲音也沒特色,能出現一個單依純已經是很難得了。

當然這也和節目的出發點有關係,一般能走到最後的選手多少都是得有商業價值,也就是意味著要簽約。

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個性歌手就失去了機會,剩下一堆為了唱歌賺錢的歌手留到最後。

既然如此,那還能指望歌手在節目中能唱的有多好呢?

仔細回想下,以前姚貝娜、周深這樣的歌手在《好聲音》都能被淘汰,現在商業化更加明顯的大背景下,非科班歌手想出頭有多難呢?

再看歷屆《好聲音》前三強名單,只能感嘆一屆不如一屆。

3、節目形式不新穎且拖沓,廣告太多

其實《中國好聲音》口碑和收視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節目形式太乏味了

看了這麼多年這檔節目,現在真的沒有新意,反正給人的感覺就是:學員自我介紹和唱歌時間比較少,大部分是看導師在上面唇槍舌戰。

原本這是一檔選好歌手的節,最後變成了一群人嘮嗑的脫口秀。

最最最重要的是整個節目從第一屆開始就一直有推廣告的傳統,最開始靠華少的「快嘴」念廣告詞,而現在則是在關鍵時刻總是能合理的進廣告。

難怪有觀眾吐槽,完全就是在看廣告的間隙看一檔無聊的嘮嗑節目。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好聲音》不變也沒辦法,變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國內綜藝、真人秀突出一個「敢抄」,而且這已經是常態。

抄別人的抄多了,也就失去了創新能力,這一點和國內編劇特別像,大部分節目製作人想不出好法子,那就只能當「融合怪」。

這種情況在這一屆《中國好聲音》上就很明顯,既然找不到好改變的方法,那就在資本的裹挾下「娛樂至死」。

反正總有品牌方會上當,總有觀眾會無聊點進去。

「唱跳賽道」的加入或許能給《中國好聲音》帶來一時的熱度,可風光過後,這檔節目還能活幾年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