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沒出一分錢,用拿破崙國民的錢,來買法屬路易斯安娜

蔣南強讀歷史 發佈 2024-03-04T23:32:47.649784+00:00

這句話成為拿破崙的由衷之言,打仗表面上是在拼軍事上的實力,實則更是拼財政金融方面的實力和現代金融資本的運作能力。

拿破崙時代,有人問他戰爭有哪幾個要素,拿破崙講戰爭有三大要素,就是金錢、金錢、金錢。這句話成為拿破崙的由衷之言,打仗表面上是在拼軍事上的實力,實則更是拼財政金融方面的實力和現代金融資本的運作能力。

雖然拿破崙憑藉徵兵制創建了強大的軍隊,並以此征服了歐洲,但最終失敗,軍費不足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拿破崙的徵兵制,的確大幅縮減了軍費,但一旦到了向歐洲各地派兵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因為武器、軍糧等軍需用品的調配需要花費大量的財力。

可是拿破崙,恰恰不具備籌集資金的現代金融知識和手段,也就是軍事天才的拿破崙碰到財政以後,就變成了徹徹底底的門外漢,做出了一系列的錯誤決定。

一是丟失世界金融中心。1806年,拿破崙將法國的附庸國巴達維亞共和國改為「荷蘭王國」。委派自己的弟弟路易·波拿巴擔任國王。當時,位於荷蘭王國的阿姆斯特丹是世界金融中心,來自全世界的大量資金匯集於此。如果拿破崙能夠巧妙運用這一有利條件的話,那麼籌集軍費一事也就變得輕而易舉。

但是拿破崙認為經濟成為政治附屬品,一切經濟活動服從政治需要。拿破崙要求荷蘭也必須參加大陸封鎖體系,路易認為荷蘭是個商業民族,如果完全割斷同英國的商業聯繫,則荷蘭的經濟就會遭到徹底破產。可是,拿破崙沒有聽從弟弟的建議,向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家們施以高壓。迫於此,許多金融家逃到了倫敦。於是,世界金融中心便從阿姆斯特丹轉移到了倫敦。

當時的法國正處於難以從國外籌集到錢款的狀態。因為法國大革命前的波旁王朝反覆出現無力償還債務的情況,從而導致法國在金融市場徹底失去了信譽。於是,拿破崙決定通過向領地收取賠償金的方式填補軍費缺口。但是,這種方法的效果畢竟還是有限的。

二是不懂現代資本運作。面對軍費缺口,怎麼辦,中國古語「崽賣爺田心不疼」,拿破崙決定將法屬北美殖民地以1500 萬美元賣給剛剛獨立的美國。這塊被拿破崙賣掉的殖民地就是今天橫跨路易斯安那州、艾奧瓦州、德克薩斯州等15 州的廣闊地區,相當於美國領土總面積的23%。1500萬美元按GDP折算一下,相當於今天的4000億美元。拿不出這麼多的錢的美國政府,採取的辦法和今天一樣,發債券。負責賣債券的是一家英國銀行。

怪了,拿破崙賣地就是為了籌集對英戰爭軍費,怎麼英國銀行還幫助法國,這英國銀行也不是不愛國,只是人家把錢都送到自己臉上了,大利當前,這英國銀行也不講什麼愛國心了,又與一家荷蘭銀行聯手,用洗錢的辦法將錢轉到法國帳戶里去,買債券的主要是荷蘭人和法國人,也都是拿破崙的國民,這些人又把債券賣掉,賺了不少。

這真是皆大歡喜,兩家銀行賺了300萬美元手續費,買債券的轉手也賺了一筆,也就是說,老美沒出一分錢,用拿破崙法國國民的錢,就買了拿破崙法國的路易斯安娜。如果拿破崙有一點點現代資本運作的思想,也不至於做出如此荒唐的結果。

三是恢復鹽稅民生凋零。1805年拿破崙決定恢復被法國大革命廢止的鹽稅。鹽稅是以鹽為徵稅對象的一種稅,是君主專制時代法國的主要稅源。因為鹽稅會附加在鹽價上,所以對老百姓來說,這無疑增加了他們的生活負擔。

四是增加國際貿易壁壘。拿破崙恢復了海關稅,實行了關稅保護政策和大陸經濟封鎖,增加了國際貿易間的壁壘。這一政策使得海外貿易猛跌,貿易順差從1806年到1809年的4.65億法郎跌到3.33億。這期間法國國際貿易上的信用也是污點重重,甚至用一些卑劣的手段來轉移國債。

由此,不懂現代資本的拿破崙只能出此下策。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拿破崙是根本籌集不到軍費的,這將法國的經濟推回到封建小農經濟時代。與此同時,拿破崙最大的敵人——英國人又在靠什麼攢軍費,英國通過稅制改革、發行國債等現代資本運作手段,籌集到了充足的軍費,簡直是高下立判。

所以,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拿破崙的失敗是一種必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