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二里頭多進院落宮室被後世宮城繼承

洛陽晚報 發佈 2024-03-04T23:59:11.361285+00:00

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趙海濤結合考古發現,繼續解讀二里頭都城規劃的「密碼」。

在二里頭都城「井」字型框架的中心區域,是面積將近11萬平方米的宮城。「這是我國古代都城中最早的宮城遺存。」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趙海濤結合考古發現,繼續解讀二里頭都城規劃的「密碼」。

整個宮城平面略呈縱長方形,最初考古人員在這裡沒有發現城牆,只能將其稱為宮殿區。後來,考古工作者在較晚時期的宮殿區周圍發現了2米寬的宮城城牆遺蹟,城牆建在「井」字形大道內側,採用夯土版築而成,圍起的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才將這裡稱為宮城。在考古人眼中,儘管它僅是明清時期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卻正是後世中國古代宮城的鼻祖,相當於3700多年前中國最早的「紫禁城」。

在這一區域內,考古人員發掘到2萬多平方米的夯土建築,是當時最高級的貴族居住區域。趙海濤說,這些建築規模宏大、形制規整、排列有序,說明它是當時政治和宗教權力集中分布區,被後世商周等很多朝代所繼承發展,一直到明清紫禁城達到顛峰,這也是二里頭對後世文明進程引領的重要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宮殿區發現的兩座早期大型宮室建築都是多進院落的布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曾提到,屬於二里頭文化晚期的1號宮殿內,寬廣的庭院可容納數量龐大的臣下,高大的門塾建築帶有三個門道。

「庭院深深深幾許」。因為中國土木建築難以高聳,作為身份地位象徵的宮室建築不得不往縱深發展。二里頭遺址內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5號基址,經考古發掘證實至少由4進院落組成,每進院落有主殿和貴族墓葬。

「這種多進院落、院內有貴族墓葬的建築格局和內涵,構成了二里頭文化早期宮室建築、宮殿區布局的獨特特徵。」趙海濤說,在此後3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多進院落成為中國古代宮室建築的主流。從這個意義上講,二里頭遺址的布局首開中國古代都城規劃制度的先河。

(洛報融媒記者 智慧)(圖片為資料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