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苦少年變「富二代」,央視新劇拍成這樣,導演不羞嗎?

置身事內 發佈 2024-03-05T01:33:15.773615+00:00

根據路遙小說《人生》改編的年代劇《人生之路》,在央視開播了。小說本身就是大IP,書粉眾多。所以該片開播前就備受關注,結果播出後發現,這部劇的味道不對啊。整個故事的劇情和基調,和原著差距較大。儘管在場景、畫質和運鏡上表現不錯,但這部劇不是紀錄片。年代劇,要的是接地氣和厚重感。

根據路遙小說《人生》改編的年代劇《人生之路》,在央視開播了。

小說本身就是大IP,書粉眾多。所以該片開播前就備受關注,結果播出後發現,這部劇的味道不對啊。

整個故事的劇情和基調,和原著差距較大。儘管在場景、畫質和運鏡上表現不錯,但這部劇不是紀錄片。

年代劇,要的是接地氣和厚重感。

原著中家境貧寒的高加林,被《人生之路》的一段「飆車」戲刻畫成了「富二代」。

車,是自行車。那個年代流行的交通工具——二八大槓。

別小瞧這個「二八大槓」。

那時候流行的「鳳凰」、「永久」牌自行車,售價要上百元。

普通家庭買它,都要做很久的思想工作。但在劇中,家境貧寒的高加林,騎著「二八大槓」在各種崎嶇陡峭的山地里疾馳,一路火花帶閃電,還時不時來次漂移。

甚至還有「飛車」的場面。自行車在山間小路上騰空而起,重重落下,這哪裡是去考試,這是趕去投胎。

年代劇要的是接地氣,結果《人生之路》搞成了「接地府」。

導演這麼拍,可能是為了追求視覺效果,突出趕考的緊張感,甚至還覺得「用自行車來拍飆車戲」是個好主意,但卻完全拋開了時代背景,最終效果就是觀眾看得直發懵——這是嘛玩意兒?

更離譜的是,高加林哥倆趕到學校後,自行車隨手一推就倒在地上,因為路上「飆車」導致車軲轆都飛了起來,結果人家愣是看都不看一眼,就這麼將車撇下了。

筆者出生在城市,在我的記憶里,爺爺和父親家也有「二八大槓」,愛惜的程度堪比如今大家對待新買的汽車。

新買的自行車,車座子後面都要塞上一塊棉布,方便隨時擦拭。隔一段時間就要給鏈條上油,「大槓」是要用黑色塑料條纏起來保護的。

所以在《人生之路》中,高加林飆車的這段戲,看著熱鬧,實則全是槽點。

相比之下,2022年的熱播劇《人世間》,就對這些細節處理得很好。

同樣是自行車閃亮登場。

周秉昆攢了很久的錢,給鄭娟買了一輛「永 久」牌自行車,鄭娟心裡美得,上哪兒都推著它。後來車放院門口被偷了,周秉昆和鄭娟心急如焚,大半夜打著手電筒滿大街找。最終還是沒找到,鄭娟還因此心疼了好幾天。

這才是現實,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反觀《人生之路》,不僅處理得不真實,還總給觀眾一種畫蛇添足的感覺。

比如李沁飾演的女主角從拖拉機上下來的一個鏡頭,導演用一種觀眾根本沒見過也不會想到的方式呈現出:在停下拖拉機後,李沁用了腿直接從方向盤上撩過的高難度方式下車。

不知道導演想在此處表現什麼,是要表現大大咧咧、勤勞能幹的農村姑娘形象嗎?

在觀眾眼中,這個畫面給人的感覺只有浮誇。

還有李沁的臉妝,黑得那麼不自然。

是想展現女主角在經歷風吹日曬後,儘管皮膚顏色變黑了,但依舊彈性十足,緊 致光滑的意思?

這不就是「美黑」嘛!

看看《山海情》中的黃軒和熱依扎的妝容,就知道《人生之路》在這方面是有多敷衍了。

最近幾年,影視劇尤其是年代劇,常常採用方言來表現,這樣做能更好地體現「年代感」。

但《人生之路》的做法很離譜:村里人說得是陝北話,男主女主講的卻是標準的普通話。同樣是一個村子裡的人卻有著兩種說話方式,觀眾瞬間出戲。

這方面,還是得向《山海情》多學學。

《山海情》的方言版,全員都要講。黃軒和熱依扎講的是甘肅方言,郭京飛講得的福州話。

為了滿足那些聽不慣方言的觀眾,人家《山海情》還專門搞了一個普通話的版本。

這就叫用心。

《人生之路》槽點太多,有時候覺得導演是不是不知道早在1984年,小說《人生》就被改編成電影了。

能稍微學學人家是怎麼拍的嗎?

在這部39年前的老電影中,「大帥哥」周里京將高加林的那種內向、社恐的性格詮釋得非常到位。

吳玉芳飾演的巧珍,更是體現了那個年代農村女孩的堅韌和淳樸,吳玉芳也是憑藉在這部劇中的精彩表現,獲得了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

在很多觀眾心裡,周里京、吳玉芳版的《人生》無 法 超 越。

話雖如此,但如今已經是2023年了,電視劇版的《人生》就算不能超越電影版,起碼也別「反向而行」吧。

原著中不善言辭的高加林,被電視劇版刻畫成了「鄉村演說家」,動輒就對著眾人侃侃而談長篇大論。

女主角更是「家裡有礦」,家裡竟然有輛拖拉機。那個年代,拖拉機這種東西是集體的,村集體都不一定能有一台拖拉機。

《人生之路》中的一些細節,根本看不出導演的用心,感覺到的只有敷衍。

比如劇中有學生下館子的場景。

先不說那個年代學生能不能掏得起這筆錢,只是看了他們吃的是南方的「粉兒」,就知道這導演根本不懂陝北。

陝北人吃的那叫粉條,不是「米粉」。

還有巧珍在家鄉的山崖放飛氣球的那段戲。

氣球準確地飛到了高加林在縣城參加考試的上空,這種偶像劇的虛假可笑就不提了,但拜託導演能不能稍微接一點地氣,那個年代的農村,有氫氣球嗎?

這種「譁眾取寵」的博眼球方式,真是讓該劇玩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一部好的「年代劇」,不是穿上幾件舊衣服,把臉塗黑就能糊弄過去的。

人家路遙老師寫得《人生》是講那個年代鄉村環境下年輕人的情感、追求和掙扎。電視劇《人生之路》卻披著「年代劇」的外衣搞「偶像劇」套路,引來一片差評,也就不奇怪了。

——END——

點個關注不迷路,置身事內,了解更多明星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