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畢業生「收破爛」,不必刻板看待學歷與職業| 新京報快評

新京報評論 發佈 2024-03-05T02:01:12.259830+00:00

不管有什麼樣的學歷,就業都要看個體有怎樣的能力。資料圖。求職者在了解招聘企業信息。圖/新華社文 | 熊丙奇據北京時間報導,近日,河南鄭州大學95後畢業生靠創業「收破爛」月入五位數衝上熱搜榜,引發輿論關注。

不管有什麼樣的學歷,就業都要看個體有怎樣的能力。

資料圖。求職者在了解招聘企業信息。圖/新華社

| 熊丙奇

據北京時間報導,近日,河南鄭州大學95後畢業生靠創業「收破爛」月入五位數衝上熱搜榜,引發輿論關注。

根據當事人黃女士介紹,她2018年畢業,之後換了三四份工作,因不想再重複機械性的工作開始創業「收破爛」,目前採用傳統的線下上門回收方式,有時候也會通過短視頻運營。黃女士稱,自己最初也怕被歧視,但後來認識到這些不重要。她說,不該讓學歷成為束縛自己的枷鎖,希望大家勇敢做自己想做的事。對她來說,「收破爛」是創業的第一步,後續還希望能將回收和家政服務聯繫起來。

對於黃女士的選擇,有網友點讚稱「想做就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不起」,也有網友質疑這是教育浪費、人才浪費與炒作。

怎麼看待211院校畢業生「收破爛」?首先應該明確,黃女士所謂「收破爛」,嚴格來說是一種創業,而且在這個項目中運用了很多企業經營的思維,不宜將其簡單等同於刻板印象中的「收破爛」。

其次,每個人有不同的職業規劃與未來設想,討論211畢業生黃女士「收破爛」,絕不意味著支持大學生都去「收破爛」,也不是在傳達大學生「收破爛」就是正確的職業選擇導向。每個高校畢業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與當前的就業環境,做出適合自己的發展規劃。

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達到1158萬,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需要大學畢業生做出理性的選擇。不得不承認,有時候,學歷確實是部分學生求職的「包袱」,但以學歷論職業,本就是脫離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陳舊觀念,這個「包袱」早就該拋掉了。

也不免有些人會疑問,既然是「收破爛」,為何當初要上大學?這一疑問,存在兩大認知問題。一是認為上大學,就是為了找更光鮮的工作。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之下,難免會有更多大學生找不到所謂體面的工作。

其次,認為一個人「收破爛」,就一輩子「收破爛」,而沒有思考擁有更高的素質,會對傳統的行業、職業進行升級換代,推進社會的發展,也是一種固化的思維。

我國已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59.6%。這必然要求淡化學歷,強調能力。簡單來說,不管有什麼樣的學歷,就業都要看個體有怎樣的能力。這不是以個體的意志為轉移的,每個個體要獲得職業和事業的發展,就得需要拋開學歷身份,分析自己有怎樣的能力,究竟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以往的社會觀念中,不少人秉持「考上大學就好了」「考上名校就前程似錦」的觀念,實際上,這是屬於精英教育時代的教育觀和成才觀,就現在而言,早已並不適用。

從個體角度看,每個大學生都不妨擺脫學歷社會思維,形成能力社會思維,在客觀評估自己的能力基礎上,規劃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活出自己的精彩。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陳荻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