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晶片迎來好消息,EDA工具取得新進展,「中國芯」開始反擊了

科技銘程 發佈 2024-03-05T04:58:04.972706+00:00

近日,國產EDA有了新突破,該公司表示核心關鍵產品突破3nm工藝節點,具備了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構建了較高的技術壁壘。

近日,國產EDA有了新突破,該公司表示核心關鍵產品突破3nm工藝節點,具備了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構建了較高的技術壁壘。

這家公司就是概倫電子,公司於2010年創建,主要從事EDA工具的自主設計及研發,通過戰略合作、自主研發不斷完善產業鏈,推動國產EDA的發展和生態建設。

還有一家企業華大九天,是國內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完整、綜合實力最強的EDA工具提供商,能夠提供模擬電路、集成電路、平板顯示以及晶圓製造領域的EDA工具。

華大九天也公告:公司部分EDA工具可支持5nm先進工藝製程,並且已經實現商業化。

兩家公司的公告無疑是振奮人心的,這標誌著國產EDA工具已經打破了國外的壟斷,為國產晶片打造全產業鏈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今天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EDA工具,以及國產EDA工具的發展狀況。

EDA即電子設計自動化

提起EDA來,很多網友感覺有點陌生,單單從字面來看,就是一個「英文三字經」,根本無法理解。

其實EDA就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縮寫,翻譯成漢語就是電子設計自動化,是晶片設計的核心工具,因此也被稱為EDA工具或「晶片母機」。

在EDA工具出現之前,工程師們只能徒手畫晶片的設計圖、布線圖,當然那時候的晶片十分簡單,只有幾十組電路。

隨著晶片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布線圖也越來越複雜,徒手繪畫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人們開始著手研究如何利用計算機繪製設計圖。

1980年,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被提出,晶片開始利用程式語言來設計,一年後,EDA工具開始商用,自此晶片的複雜性開始快速的增長。

EDA的出現,對開發大型晶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於是世界各國紛紛布局這一行業,其中美國速度最快,

1981年,明導國際創建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威爾遜,通過多年運作後,這家公司成為了EDA三巨頭之一,2016年被西門子以4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1986年,新思科技在美國加州創建,公司主要提供EDA解決方案,晶片接口IP、信息安全服務等,是EDA三巨頭最具實力的公司。

1998年,同樣在美國加州,三巨頭的最後一家公司鏗騰電子成立,提供智能設計策略,硬體、軟體、IP服務。

你無法想像,「晶片母機」EDA工具三大服務商居然全部誕生在美國,但事實如此,我們只能一聲嘆息。

我國晶片一直處於「卡脖子」狀態,尤其是在製造端,在設計端出現了華為海思這類國際領先的企業,這一度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晶片設計很簡單,其實並非如此。

EDA設計流程包括:前端設計和仿真、後端設計及驗證、後仿真、signoff檢查、數據交付代工廠等,每一項工作都很複雜。

前端設計:主要是模擬電路設計和Verilog代碼;仿真就是功能和性能的仿真。

後端設計:從設想到實體,也稱物理設計和版圖設計。將用器件符號和字母組成的數據轉換為圖形。製造廠商將以此作為掩膜版的製作依據。這個過程會引入寄生電容和寄生電阻。

驗證就是確認邏輯代碼是否符合預期的要求,是否符合原來定義好的規範,包括隨機驗證和形式驗證。它是晶片設計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也占用了設計企業相當多的時間。

後仿真:前端設計無法預料到後端設計的全部內容,因此在布線、引入電容、電阻時按照理想狀態來設計。此時,後仿真就是一個驗證過程,如果無法通過就必須返回重新設計。

Signoff, 翻譯成中文為「簽核」,即按廠家的要求做最後一次的規則驗證,通常我們在設計的時候,會將廠家要求的標準提高一些來做。

數據交付:以gds的形式,同時確保驗證和仿真全部通過。

這些操作都要依靠EDA工具完成,而且很多流程只靠一家EDA工具無法滿足需求。因此,許多晶片設計大廠選擇了最強的三家,也就是「EDA三巨頭」。

國產EDA一度自廢武功

其實早在美國的EDA三巨頭創建之前,我國就著手研發EDA工具了,可以說起步不算晚,甚至說起步很早,那為什麼「趕了一個晚集」呢?

1978年秋,在廣西桂林召開了一個「數字設計自動化學術會」,這個研討會就是討論如何發展國產EDA工具,並做到世界領先。

當時參會的單位達到了67個,行業技術人員多達140多名。會後,他們撰寫並刊登了18篇文章,涉及排版布線、自動邏輯、模擬技術、電路分析等。

這個會議拉開了國產EDA研發的序幕,但當時研發機構大都各自為戰,研發進展緩慢,而且並沒有什麼好的成果。

80年代,EDA工具受到了國外的限制和禁運,國內晶片研發受到了嚴重影響,晶片產業意識到必須要自主研發。

很快,國家層面動員了17家科研單位,共200多名相關專家赴京,共同研發自己的EDA工具。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獨有的優勢。無論是大生產還是搞研發都不在話下。1993年,第一款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EDA工具問世,命名為「熊貓系統」,寓意珍貴且稀有。

熊貓系統斬獲多項國家級大獎,一舉打破了國外的壟斷,而且價格只有進口工具的1/10,不僅在國內熱銷,甚至很多外企也選擇了熊貓系統。

熊貓系統不斷的完善系統,代碼達到了180萬行,設計工具也有28個,電路模擬、仿真、自動布線、行為功能、驗證、測試碼等功能一應俱全。

短短几年,熊貓系統就開發出了200多種晶片,安裝了55萬套系統,建成了7個單元庫。整體性能與世界先進EDA工具差距5年。

這下急壞了海外三巨頭,三家公司主動說服了美國政府,「禁令」被打破,三巨頭迫不及待的湧入中國市場。

1994年,新思科技向清華大學捐贈了價值約500萬美元的20套Design Compiler軟體。這對當時的我國來說,就像是雪中送炭。

就這樣新思電子敲開了中國的大門,在1995年時就攜手清華大學,成立了「清華大學——新思科技高層次電子設計中心」。

此後,新思電子與國內大學合作呈現了野火燎原之勢。就這樣,「捐贈+培訓」就攻陷了中國市場,而且這種方式很奏效,讓國人認為「造不如買」。

國產熊貓系統性能不足,而海外系統連送帶培訓,關鍵很好用,就這樣熊貓系統被打入了冷宮。

在今後的10多年中,海外三巨頭攻城略地,兼併重組。而以熊貓系統為代表的國產EDA軟體則原地踏步,甚至不進反退。徹底失去了追趕超越的絕佳機會。

如今,隨著中興華為事件的爆發,國產晶片再次被「卡脖子」,我們才重新意識到了自主研發的重要性。

為什麼EDA一定要走自主研發之路

EDA工具究竟有多重要呢?晶片產業需要EDA工具,就像打字需要Word一樣,關鍵EDA比Word更高級,技術含量也更高,有了EDA工具才能有晶片設計,才能去製造、封裝、使用。

目前,全球EDA市場約120億美元,但是它能夠撬動5500億美元的晶片市場,以及1.5萬億美元的電子信息市場,甚至40萬億美元的應用市場。

而華大九天副總經理郭繼旺甚至認為,「沒有EDA就沒有IC!」

僅從經濟上來看,設計14nm晶片的成本是2億美元,設計7nm晶片的成本是6億美元,當然是藉助EDA工具。如果不使用EDA,其設計成本將直接攀升至1200億美元。

但實際上,沒有EDA工具,28nm邏輯晶片、存儲晶片根本就設計不出來,沒有設計,就談不上製造、封裝,使用更是無從說起。

於是,2008年成立「核高基重大專項」之後,EDA重新被提上日程,並在近十年積極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

EDA的國產化率提高了10%,而且部分領域突破了5nm、3nm,還湧現出了華大九天、概倫電子這類優秀的企業。

相信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企業的不斷研發下,追上「EDA三巨頭」是遲早的事。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人才是關鍵

EDA雖然是高精尖的產業,但全球從業人員只有4.5萬,並且大部分集中在新思科技、楷登電子、西門子EDA這三家公司中,其中新思科技就高達1.3萬人,是華大九天的30倍還多。

巨大的人才差距是我國企業最薄弱的環節,如何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讓人才學以致用,最大的發揮出潛能是我國科技企業需要學習的。

大膽嘗試創新

要想超越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唯有創新,用新事物打敗對手。

如果還停留在之前的技術中,我們永遠追不上對手。因為生態、資源、人才都被其壟斷了,我們怎麼玩?

所以,國內晶片設計企業要支持國產EDA,給予它們創新、試錯的機會,才有可能打造出「超越」的產品。

研發投入不足

科技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並且是持續性投入。

海外領先的EDA公司研發投入占到營收的35%甚至40%,正是這種高投入才保證了技術領先和市場份額。

2022年華大九天研發投入1.8億,而新思科技研發投入接近100億,如此巨大的差距,活該新思科技當老大。

寫到最後

EDA在全球晶片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70%以上市場被「海外三巨頭」把控,國產EDA廠商雖然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與之仍然差距巨大。

未來,我們更應當重視人才的培養,研發的投入,決不能再抱有「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想法。我們應當自主研發,主動「反擊」。


我是科技銘程,歡迎共同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