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的社交媒體做IAP,捆在一起干不過TikTok

白鯨出海 發佈 2024-03-05T05:47:38.056173+00:00

Apptopia 數據顯示,進入 2023 年到 3 月之前,TikTok 的內購收入比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Snapchat 內購收入的總和還多 2.05 億美元。在我們看來,這些功能可能有點「沒用」,但對於低年齡段的用戶來說卻很有吸引力。

從 2021 年上半年 IDFA 政策正式落地之後,各家的廣告業務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坐擁流量池的社交媒體們首當其衝,損失百億美金不是夢...

因此,我們看到從 Snapchat、到 Twitter、再到 Meta,全都做起了 IAP 的生意,畢竟電商帶貨被驗證了很難跑通。而最近三方數據機構發布的數據很有意思,在做內購這件事情上,TikTok 的內購收入最高,甚至比其他所有大公司 App 的 IAP 相加還要高。

Apptopia 數據顯示,進入 2023 年到 3 月之前,TikTok 的內購收入比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Snapchat 內購收入的總和還多 2.05 億美元。

TikTok 沿用了國內直播打賞這個最賺錢的變現手段,IAP「很能打」,可能並不意外,但要注意的是 Meta。更確切的說,Facebook 也早就採用了打賞變現,在美國 iOS 暢銷總榜,基本沒有下過 Top150,近兩年最好一個季度也能變現 2000 萬美金+,但是進入 2021 年以後,IAP 和廣告一樣進入了下降通道,且沒有回頭跡象。相較之下,Snapchat 雖然變現收入的體量還很小,卻比較平穩且有後來居上的趨勢,Twitter 則是天天站在風口浪尖賺著不怎麼多的錢。

TikTok 在內的社交媒體們,如何在廣告收入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直接從 C 端賺到錢,這背後有各家公司對自己產品的定位、對於自身產品提供服務的價值認知、也有對自身用戶畫像的理解,還是挺有意思的,我們也借著這個數據,來簡單地討論一下。

各 App 內購項一覽 |只有 Snapchat 是「真社交 App」?

先來看一下各 App 在內購上開始的時間、發力重點和整體成績。

時間線:

內購設置重點:

1. 其實早在這一波 IAP 大潮之前,Facebook 和 Instagram 就做了內購。

Facebook 中主要包含用於打賞的虛擬產品 Stars 和訂閱創作者的 Supporter。但是 Facebook 允許創作者繞過應用商店設置訂閱費,所以 Supporter 的部分收入可能無法被三方數據平台抓取到。

Instagram 的內購項也主要是訂閱創作者,訂閱用戶可以查看創作者的專屬 Stories、帖文、Reels、直播、與創作者限時聊天、獲得訂閱者圖標。

除了這些較早的內購項,Meta 在 2 月 19 日推出了 Meta Verified,這項功能最主要的就是和帳戶安全相關,花錢來獲得一個藍色的驗證徽標,不讓別人山寨你的帳戶、在反饋帳戶相關問題時能找到「真人客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增加 Meta Verified 用戶發布內容的覆蓋面和可見度,也就是在搜索結果、評論和推薦等位置獲得更多曝光。這更偏向於錨定的是 toB 客戶或者創作者。Meta Verified 單月費用 14.99 美元(PC 端購買的話是 11.99 美元/月)Facebook 上和 Instagram 上需要分別認證,如果 2 個平台上都要拿到認證,則需要花費每月 27 美金。Meta Verified 首先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測試。

扎克伯格在發布財報時提出,2023 將會是 Meta 注重效率的一年。而 Meta Verified 似乎就是 Meta 找到的方法之一,最近有網友在 Twitter 反映,在他購買「Meta Verified」之後,好幾年沒恢復的廣告帳戶被恢復了,雖然感覺哪裡不對,但這個方法可以一試....

而無論是從 2018 年開始做內購,還是這一波做 Meta Verified 訂閱,Meta 很明顯都是從「內容創作——內容消費」的角度入手來賺錢。

2. Twitter 其實也是一樣。Twitter 在 2021 年 6 月推出了自己的首個訂閱服務 Twitter Blue。馬斯克接管 Twitter 之後,新版 Twitter Blue 在 2022 年 12 月再次推出,現在 Twitter 的這項內購服務共覆蓋到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

Twitter Blue 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和帳戶認證有關,另外還能撤銷推文、自定義 App icon 等,美國地區的定價如下。

Twitter 的訂閱內容,也表明這個平台的重心更偏向影響力,也是內容創作與消費的關係。Twitter 的平台特點很強,用戶一般在裡面獲取內容,而非做日常交流,筆者平時用 Twitter 也是有點類似於用即刻,行業交流偏多。圍繞知識點/興趣點展開社交行為,更符合 Twitter 目前的定位。

如果扎克伯格讓認證 Meta Verified 的用戶首先解決廣告帳戶問題多少有點「跑偏」,那無獨有偶,馬斯克也有類似操作。前兩天馬斯克發推明確通知 Twitter 用戶「一分價錢一分貨」,付費用戶在面對機器刷評和噴子的評論時,受到的保護是未付費用戶的 1000 倍以上。不能讓用戶免費試用、躺著賺廣告費的當下,兩位創始人為了提升內購收入確實在不遺餘力。

3. TikTok 先不提,從 Snapchat 推出的訂閱服務來看,Snapchat 唯一一個始於社交、現在也以社交為中心的產品。Snapchat 2022 年 6 月推出訂閱服務 Snapchat Plus,是面向普通用戶的訂閱制方案,裡面的服務內容也是針對如何「發展壯大的社交關係」展開的,定價為 3.99 美元/月。下面,我們重點討論下 TikTok 和 Snapchat 2 個優等生。

內購成績單:TikTok 稱霸,Snapchat 成新秀

TikTok 的內購收入最高。Apptopia 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 Q4,TikTok 的內購收入連續 7 個季度增長,且 2023 年以來的收入數值比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Snapchat 內購收入的總和還多 2.05 億美元。

TikTok 之外的 App 中,Snapchat 和 Facebook 算是 IAP 收入相對高一些的,而 Snapchat 剛剛添加內購項不久,已經開始有超過 Facebook 的趨勢了。

點點數據顯示,Facebook 在 2021 年初迎來一個快速增長之後,內購收入就逐漸趨於穩定,自 2022 年以來,單日全球內購收入基本能落在 15-18 萬美金的區間。

Snapchat 去年才開放內購,單日的內購收入波動明顯。從下圖可以看出,每個月 10 號左右是 Snapchat 的付費高峰期,之後的內購收入就會明顯下降(Snapchat 推出 Snapchat Plus 後迎來的第一波付費高峰在 7 月 10 日,此後應用商店按月扣費,也就造成前期內購收入峰值出現在每月 10 號)。而進入 2023 年,Snapchat 的內購峰值不再明顯,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這也在一定程度說明,Snapchat 的 IAP 方案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

據 Apptopia 統計,從 2 月 9 日開始,Snapchat 的單日內購收入就一直比 Facebook 高,平均高出 20% 左右。筆者手動統計,進入 2 月之後,Snapchat 的單日內購收入大約在 16.6 萬-24.5 萬美金的區間。而 Snapchat 主要靠訂閱來變現,Facebook 還有打賞的地方,這說明,Snapchat 的訂閱方案做得真的不錯,下面會具體展開。

Twitter 和 Instagram 屬於最後一個梯隊,內購收入雖然都在 2022 年後半年迎來快速增長,但收入額整體不高,多數情況單日收入都在 10 萬美金以下。

TikTok:付費點多於國內,但主要內購來源和國內一致

筆者在上圖總結了用戶在 TikTok 內的付費點以及推出的時間,除了直播打賞和 TikTok Promote 和國內抖音提供的內購項類似,其他付費點都是目前抖音沒有的。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用戶付的錢都會被記作內購收入,這其中直播打賞、TikTok Shoutout、TikTok Promote 和視頻打賞會被算作內購收入,而標註綠色的小費、直播訂閱,因為走直接轉帳的形式,不記在內購收入中(可以類比電商 App 內購物來理解)。

購買虛擬貨幣是 TikTok 在應用商店內設置的唯一內購項目。單個金幣的價值會隨實時匯率和用戶單次購買的金幣數量波動,但基本是 1.5 美分/coin 上下。因為應用商店要抽成,App 端的單價要比網頁端貴不少,所以一個季度 IAP 快 4 億美金,並不是 TikTok 的全部實力。

直播打賞是 TikTok 用戶最常使用虛擬金幣的地方,開通最早、玩法也最成熟。用戶想在觀看直播時給創作者送禮物就要購買 TikTok 的虛擬金幣,然後兌換成禮物送出。

另外,和國內抖音一樣,在直播體系下,用戶也可以加入主播粉絲團,通過互動、打賞等行為提高在粉絲團內的等級。達到一定等級的粉絲,可以用金幣兌換對應的粉絲燈牌,換來的是觀看直播時更高的存在感,比如入場特效等等。

直播打賞一直是 TikTok 里唯一的付費點,直到 2021 年後半年,TikTok 才陸續新增了其他付費點。

Shoutout 類似於 Cameo 的功能,用戶可以花金幣購買喜歡的創作者給自己錄視頻,比如生日祝福。

Promote 功能也很常見,類似於抖音中的提升短視頻熱度的抖加功能,和企業在平台內投廣的商業行為不同,用戶可以直接在 App 內花費金幣給短視頻提升熱度。這一功能適用於平台內占比很大的 KOC。

視頻打賞是用戶給創作者發布的短視頻進行打賞。相較於直播打賞,視頻打賞中,用戶可以用金幣兌換的禮物種類要少很多。

上文 Apptopia 關於 TikTok 內購收入的圖顯示,TikTok 在 2021 年 Q4 的內購收入比 Q3 大約長了 1 億美金,從此內購收入上了一個台階。在筆者看來,那段時間 TikTok 新增的 Promote 和視頻打賞付費點可能是推動了平台內購收入上升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小費是 TikTok 同一時期添加的新功能,但並不屬於內購項。

用戶發現喜歡的創作者,可以直接在對方主頁找到 tips 的選項,選擇或自定義想給的小費金額,不用虛擬金幣兌換,而是直接添加付款方式打錢,類似在 Amazon 購物。TikTok 不會從小費中再抽成,只扣除 Stripe 的服務費後,剩餘小費就全部給到創作者了。系統會在小費版塊下公示小費打賞的排行榜,看看誰是創作者的真愛粉。

從創作者一側來看,創作者只需要有 1000 個粉絲就可以開通直播打賞,是平台內變現渠道中門檻最低的一種。而開通視頻打賞和小費的門檻高一些,創作者必須有超過 10 萬的粉絲基礎,且信譽良好。這其實也反向說明,能夠通過視頻就獲得用戶喜歡、甚至付費的門檻是要比直播打賞高很多。從打賞記錄裡面,也能看到 150 萬粉絲的打賞記錄和金額也很有限,2021 年 Q4 IAP 大漲,可能還是更多與在國內驗證過的 Promote 關聯更大一些。

在 3 月 7 日,TikTok 又新增了一個內購項 Series,用戶可以付費解鎖創作者的優質視頻合集,根據 TikTok 的演示視頻,購買內容合集也不會動用虛擬金幣,少了商店抽成,把錢更多給到創作者,但從之前的情況來看,在 TikTok 上直接靠視頻內容收費,還是挺難的,TikTok 也是在盡力給創作者更多變現的可能以應對市場競爭。

總結來看,會發現 TikTok 的內購收入主要依賴平台內較為成熟的直播生態以及創作者生態。

用戶內購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喜歡的創作者。有意思的點在於製作短視頻的成本很低,因此 TikTok 上人人都可以是創作者,創作者為了提升粉絲基礎也需要通過內購的形式增加曝光。Influencer MarketingHub 2023 年公布的數據顯示,近一個月內,至少有 55% 的 TikTok 用戶發布過視頻,另有 social insider 數據顯示,2022 年上半年,TikTok 用戶平均每月上傳短視頻約 20 條。而 TikTok 有超過 10 億的活躍用戶基數,為自己的視頻提升曝光,都會產生不小的收入。

其實,TikTok 的內購項也是 Instagram、Facebook 此前內購項主要探索的方向,但 Facebook 雖然在商業化上,把平台定義為一個靠注意力吃飯的平台,但很多用戶依然把它當做與家人維持聯繫的「場所」,而 Ins 本身是圖片分享起家、雖然也是 follow 的邏輯,但是除了粉絲之外不乏同學和朋友,這也是 Facebook 和 Ins 在模仿 TikTok 時,被用戶「瘋狂吐槽」的原因。自然,兩者的直播生態就更不及 TikTok,內容娛樂的屬性不夠鮮明、以及本身面臨的創作者參與度降低的情況使用戶的付費意願不強。

另外,有不少人認為,TikTok 推出虛擬貨幣的設置也很「狡猾」。創作者收到虛擬禮物之後,要想提現,需要先將禮物兌換成「鑽石」,鑽石的價值是硬幣的 2 倍(即:100 coins = 50 鑽石)。鑽石提現時,TikTok 還會進行一半的抽成。

國內的個人主播差不多也是相同情況,簽約公會的可能拿到更好的比例,而在美國,公會不發達,而且運作模式和國內非常不一樣。

如果說,TikTok、Facebook 和 Ins 的思路是以創作者和粉絲的關係鏈條去做變現,那麼 Snapchat 的內購則面向每一個 Snapchat 用戶。

Snapchat:抓緊核心定位,用訂閱包賣「QQ 秀」

還記得上小學時,自己 QQ 暱稱後面跟著的閃耀鑽石標籤嗎?個性化的 QQ 秀和 QQ 空間使紅鑽和黃鑽格外流行。青少年人群總有一些共性,追求個性、有點愛炫耀,愛比較,世界很單純,把友情/愛情看得很重。

Snapchat 推出的內購項目,在筆者看來就比較好的洞察到了青少年群體的偏好。

不同於 TikTok,Snapchat 只靠訂閱做變現,推出了 Snapchat+,單月收費 3.99 美元,全年 39.99 美元。從功能上來看,Snapchat 主要提供 2 類功能,一類是 App 內的個性化設置,另一類是圍繞熟人社交的設置。下圖筆者總結了 Snapchat+ 目前提供的功能,個性化設置的部分不再贅述,幾個熟人社交功能在備註中解釋。

註:

1.Story Boost 類似於 TikTok Promote,是用戶為自己發布的 story 提高熱度,但與 TikTok Promote 不同的是,Story Boost 只能幫助用戶的動態讓更多好友看到,且 Snapchat 會員一周只能使用一次 Story Boost。

2.Snapscore 是一個綜合用戶與好友交互頻次、動態和帖子發布頻率的分數。有點像「誰是班上最受歡迎的孩子」。

3.好友太陽系:如果自己是太陽,關係最好的朋友就像行星一樣圍繞在自己周圍。與用戶在 Snapchat 上互動最多的 8 個好友會構成用戶的「好友太陽系」。查看好友的「好友太陽系」可以知道你和他在彼此心中的分量是否對等。

總結來看,Snapchat 的會員功能一方面在幫助用戶在好友間更與眾不同,滿足他們的攀比/炫耀需求,另一方面在幫助他們查看更多他人的不可見信息,從而增加他們在友情/愛情中的安全感。在我們看來,這些功能可能有點「沒用」,但對於低年齡段的用戶來說卻很有吸引力。看看以往能藉助 Snapchat 火起來的 App,Wink、Sendit,以及去年在青少年之間火起來的 Gas 就知道,「找到更多的 Snapchat 好友」、「被別人誇獎」、「在別人心中自己分量更高」對於 Snapchat 用戶來說是有多麼剛需。但從用戶畫像來看,

Snapchat 的用戶年齡層已經更多樣化,選擇這一部分低齡用戶變現,而不是去推「中年人」更喜歡的直播打賞或創作者訂閱,也表明了 Snap 更清晰地了解自己作為 Z 世代社交 App 的定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