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四島究竟屬於誰?中方用巧妙的回答,讓日本如鯁在喉

歷史求知所 發佈 2024-03-05T07:29:52.083174+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占領了日本北部的四個島嶼,其中兩個被認為是日本領土的一部分。幾十年來,日本一直試圖奪回這些島嶼,但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占領了日本北部的四個島嶼,其中兩個被認為是日本領土的一部分。

幾十年來,日本一直試圖奪回這些島嶼,但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拒絕了他們的要求。由於涉及領土和主權問題,在政治和歷史上都非常敏感。

在此基礎上,雙方多次談判交涉,但至今未達成一致。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蘇聯曾經提出一個條件,只要日本同意,就可以把這些島嶼的一半還給日本。為什麼日本不接受這個條件?

歷史留下的爭端

要理解日本政府為何拒絕蘇聯提出的條件,就需要了解這段歷史。

北方四島就是在國際上常常稱呼的南千島群島,因為這四座島嶼目前是俄羅斯所掌控的領土,北方四島的名字只是日本方面的叫法。

千島群島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它位於海洋的冷,暖流交匯處,使得這裡的魚類資源非常豐富。

附近的居民藉助這個優勢,在這裡建立起非常發達的捕魚業。島上除了捕魚業,礦產資源更是豐富。

經過現代技術的勘探千島群島上,不僅有著有色金屬和礦石,還有豐富的天然氣及石油,更別說成千上萬的黃金白銀了,所以日本與俄羅斯都不會放棄這片區域。

事實上,因為這片島嶼距離兩國都非常靠近,所以在最開始這裡的歸屬還沒有這麼明確時,最開始俄羅斯的漁船頻繁前往,於是逐漸的把島上的居民納入俄羅斯。

幾十年後,日本才對北方的千島群島展開開發,但是日本國土面積本就小,而且還是島國,看到額外的領土,又怎麼會輕易放棄這片資源豐富的香餑餑。

於是兩國在這個問題上展開談判,終於在談判桌上一番唇槍舌劍後,1855年順利簽訂的條約瓜分了資源豐富的千島群島。

日本自身的生存環境,導致他對領土和資源有極度的追求。隨時可能發生的地震,時不時就會匱乏的生存資源。

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覬覦釣魚島,甚至二戰時期,覬覦整個中國的原因。

1875年,日本通過簽訂一個交換條約,獲得了北千島群島的歸屬權,於是獲得了整個千島群島的歸屬權。

但是這種情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就又是新的變數。日本投降後,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敗方,自然在領土爭端問題上沒有話語權。

於是歸還了很多非法侵占的領土,包括我國的台灣島,還有廣州灣等地。而爭端的領土就歸戰勝國分配。

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於不讓自己後院起火的考慮。蘇聯和日本曾簽訂過「和平協定」約定兩國互相互不出手。

在戰爭的僵持階段蘇日兩國,為了保證自己無法陷入顧頭不顧尾,拉大戰線的被動局面。他們默契地將和平協定執行到底。

而英美也很清楚日蘇之間蠅營狗苟的事情,所以向蘇聯承諾,只要蘇聯出兵中國東北,進攻日本關東軍,便將北方四島還給蘇聯。

但是史達林始終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直到美終向日本投出的原子彈之後,蘇聯意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

如果再要不向中國東北關東軍出兵,那以後北方四島的事情自己就別想參與了。

英美明知輸的人是在鑽空子,但也無可奈何。

最終在協議中規定北方四島雖然屬於日本領土,但實際的控制在於蘇聯,等同於割地賠款。算作對於日本引發二戰的賠償。

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和沉重的人員傷亡。反思這段歷史以便從中吸取教訓,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日本在二戰中犯下的滔天大罪,無法原諒。南京大屠殺,30萬人的死亡。我們需要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危險。

許多城市被轟炸,無數人流離失所。長期的戰爭還導致了許多人的心理創傷。我們需要珍惜和平,避免戰爭帶來的破壞和痛苦。

蘇聯的半個方案

日本在二戰中成為軸心國之一,占領了亞太地區的大量領土。這些戰爭罪行對日本政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但是剛剛投降的日本根本就沒有搞清楚自己戰敗國身份。與此同時,在日本人的思維裡面,他們對於自己的戰敗是不理解的,也對自己納粹主義思想,沒有清晰明確的認識。

即便是戰敗,他們對北方四島依舊賊心不死。向蘇聯施壓,想逼迫蘇聯歸還北方四島。

被搞得有點有些生氣的蘇聯,乾脆來個釜底抽薪,將島上的日本人全部驅逐,並正式將北方四島劃分蘇聯行政管轄內。

國與國之間終究還是要憑藉實力說話,對日本這種無賴似的做法,蘇聯選擇了不搭理。並且不斷的向北方四島移民,從文化讓其徹底成為蘇聯的領土。

日本方面,二戰後,日本政府面臨諸多挑戰,包括重建經濟、改革政治體制、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以及處理他們在戰爭中犯下的罪行。

這些問題給日本政府帶來了巨大壓力,造成了一些困難和挫折。

然而,儘管存在這些挑戰,日本政府仍在努力地在國際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並重新獲得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

然而,日本政府在國際社會的形象一直飽受爭議。但是日本政府並沒有真正承認自己在戰爭中犯下的錯誤,也沒有真正向受害者道歉和賠償。

相反,日本政府似乎試圖淡化他們在戰爭中的行為,並試圖在國際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這種態度引起了很多國家的關注和批評,也引發了一些爭論和矛盾。

日本在看到自己這樣做的根本不會改變什麼,何況自己的努力也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得到相應的結果。

於是借著美蘇爭霸的局勢,讓美國幫助自己,向蘇聯施壓,要求歸還北方四島。

由於當時蘇聯國力還是與美國有差距,心裡雖然很不痛快,但是迫於形勢,答應歸還其中兩個島。

也就是「半個方案」或「半個計劃」。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否決了蘇聯提出的歸還兩島,不僅削弱日本影響力,又表達蘇聯軟化態度的「半個方案」。

日本要求四個島全部歸還,看到日本如此蹬鼻子上臉,蘇聯政府徹底被激怒,當場就掀翻了談判的桌子,便不再搭理此事。

之後美國也反應過來,不願意被日本當槍使,再加上韓戰和歐洲局勢的影響。也不參與這件事情了。

此時的日本也已經心灰意冷,也不再就北方四島問題上生事端。從日本這一決定表明了日本政府對歷史事實和真相的態度,就像日本也覬覦釣魚島一樣。

日本政府的決定導致這一問題無法解決,也影響了蘇日兩國的合作。

蘇聯提出的「半個計劃」是基於歷史和地緣戰略的考慮,而日本政府的決定則是基於國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這一決定背後的利益衝突和政治考量,使兩國的談判和磋商十分艱難。

這個問題的複雜性源於歷史和政治因素的交織。歷史上,北方四島曾是日本領土,二戰後被蘇聯占領。

在此基礎上,蘇聯曾提出歸還一半島嶼的條件,顯示了蘇聯對日本領土主張的軟化態度。

然而,這一計劃背後隱藏著政治考量。起初蘇聯認為,通過實施這個計劃,可以改善兩國關係,但也可以將日本置於蘇聯的影響之下。

相反,日本政府也無法真正接受這樣的條件。這從根本上涉及國家的主權和領土資源,相當於是日本的「命脈」之一。因此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地緣政治問題。

蘇聯提出的條件

事實上,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十年裡,經歷了快速而巨大的變化。

在經濟上,日本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從一個貧窮的農業國家轉變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之一。

在政治上,戰後日本實行民主制度,成為一個穩定國家。從文化上看,日本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包括動漫、音樂、電影等等。

但是,日本的發展看似發展迅猛的背後,是美國在幫助日本重建。

天上不會掉餡餅,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日本淪為美國的軍事殖民國家,也是美國如今的霸權表現。

即使日本知道自己的問題,這樣做的代價。但是面對軍事實力強大的美國,日本只能夾起尾巴做人。

可是日本這個國家的野心卻一直沒有褪去,給蘇聯施壓沒用。也無法和蘇聯直接爆發軍事衝突。

但是對於領土和資源的渴望越發的嚴重。日本便有事沒事就譴責蘇聯,搞得蘇聯很煩,很是無奈。於是最為有意思的事情來了,蘇聯為了讓日本閉嘴,主動找到日本。

蘇聯表示,只要日本能驅逐自己領土上的外國軍隊,就歸還四島的一半。就北方四島歸屬權可以坐下來談判。

雖然之前蘇聯提出的「半個計劃」被日本拒絕,是因為日本沒看清現實,蘇聯也是形勢所迫。

但這一次,蘇聯主動提出的要求,日本更加不能接受。這次可不是因為對自身實力的誤判或者背後有人撐腰壯膽。

而是這實打實地直戳日本痛點,又給予一定的反擊。讓日本認清現實,弱國無外交。

如今的這種局面,不僅影響了兩國的關係,也持續影響著國際社會對這兩個國家的看法。使兩國關係更加緊張和複雜。

事實上,這一事件背後涉及的問題非常複雜,包括歷史、政治、地緣戰略等各個方面。

雖說第一次日本政府拒絕了這一條件,使得問題並未得到解決。而之後的蘇聯更是在日本口水仗下,被煩得無可奈何。

面對如同身邊嗡嗡不停的蒼蠅,蘇聯直接使出一招絕殺技。

第二次提出的歸還條件,看得出蘇聯的態度,並不想理會這件事。沒有地緣戰略的考慮,只是給予日本一個態度,也提醒日本自己戰敗國身份。

雖然日本政府第一次硬氣拒絕了蘇聯提出的條件,但是面對對於第二次的條件,更是在兩個大國的威懾影響下,不敢接受。

儘管如此,丟失的土地,尤其日本是島國,對領土的分割,如鯁在喉。在此後的幾十年裡,日本政府一直在尋求解決與俄羅斯領土爭端的途徑。

2019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再次提出「半個計劃」的設想,但俄羅斯總統普京並未正面回應。

北方四島的問題,儘管雙方談判進展緩慢,但日本政府仍在積極與俄羅斯尋求解決方案,以期達成共識,維護兩國關係。

2022年3月,俄烏衝突爆發,日本再一次跟風作勢,俄羅斯被美國和其盟友制裁。同時再一次就北方四島問題作妖。

作為中國人,日本對我國進行過多次侵犯,很難對日本有什麼好感。日本的種種行徑,也讓人感到無恥至極。可是我們依舊尊重別國。

中國外交部就此事發言稱:「北方四島屬於兩國內政,我們無權干涉,也無權過問。但是中國始終尊重二戰勝利果實」。

不得不感嘆中國外交部的發言水平之高。不卑不亢,講真話;引經據典,表態度;蘊含深意,展風采。

總結  

這起事件對我們的啟示和教訓很多。它提醒我們要尊重歷史事實和真相,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與各國搞好關係。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促進世界的發展,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同時,這一事件也提醒我們關注國際關係中的公平正義問題,思考如何為國際社會的長治久安做出貢獻。

然而,歷史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它也是我們未來的重要基石。我們要以史為鑑,尊重歷史事實和真相,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我們可以通過更多的研究和交流來加深對歷史的了解,促進兩國的友好關係。只有這樣,我們以後才能做得更好。

再結合我國遭遇的近代屈辱的歷史。雖然不喜歡日本,但是如今的日本在美國的霸權主義下,已經失去了國家尊嚴。

謹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經驗!我輩當奮發圖強,為中華之崛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