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更進一步,出手就是重磅級,俄軍用上軍用北斗,障礙已經掃清

湘評中外 發佈 2024-03-05T09:08:58.255523+00:00

隨著一場全球矚目的高級別會晤在莫斯科舉行,中俄兩國在許多領域的合作也更進了一步,而且出手就是重磅級。

隨著一場全球矚目的高級別會晤在莫斯科舉行,中俄兩國在許多領域的合作也更進了一步,而且出手就是重磅級。

俄羅斯媒體日前發現,中俄已經決定組建專門的統籌機構,推進雙方在全球衛星導航領域的合作。雖然具體的工作還未展開,但相關消息的出現,已經預示著,中俄未來有望一同組建一個更加完備的衛星導航體系。

據俄衛星通訊社報導,日前,俄政府命令俄航天集團等部門與中國有關部門展開磋商,儘快簽訂一份議定書,統籌建立一個隸屬於兩國首腦定期會晤籌委會的分委會,專門負責兩國在全球衛星導航領域的合作,提升兩國相關系統的兼容性和互補性。

中俄兩國在全球衛星導航領域的合作始於2014年,雙方當時便明確提出,要在增強系統性能、兼容性、應用推廣等重點領域加強合作。此後,雙方的合作就在不斷加速。特別是在2022年,雙方先是在2月簽署了《時間互操作協議》,向著建立通用模塊邁出了關鍵一步,同年9月,雙方又決定分別在對方國境內修建本國衛星系統的地面站。而中俄在全球導航系統上的一系列合作,起到的絕對是「1+1>2」的作用。

首先,我們要清楚,衛星導航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過時間測距或都卜勒測速,獲得用戶與衛星間的一些關鍵參數,從而確定用戶的位置、速度矢量等信息,進行定位導航。一般情況下,用戶所在區域的衛星數量越多,定位導航能力就會越強。

這也就導致,任何一國在建設衛星導航系統時,都會優先在本國所處的緯度部署衛星。具體到中俄兩國便是,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的衛星和地面站,大多位於高緯度地區,而中國「北斗」系統的衛星,在中低緯度地區更加密集。雙方只要能夠實現兼容互補,就可以起到「補盲」的作用。

其次,便是「格洛納斯」和「北斗」系統在技術上各有所長,可以互相輔助,打造出一套更加完備的導航定位系統。

簡單來說,雖然起步較晚,但「北斗」系統後發先至,在導航定位精度上已經遠強於「格洛納斯」系統,在軍用和民用領域都可以比肩GPS,並且擁有全球唯一的短報文系統,實現了定位導航系統兼職通信。

俄方的「格洛納斯」系統,雖然建設過程磕磕絆絆,衛星數量、導航精度上都不如「北斗」,但在技術上也有著其獨到之處。在目前全球的四大定位導航系統之中,美國的GPS、中國的「北斗」和歐洲的「伽利略」使用的都是碼分多址的信號傳輸模式。而俄方的「格洛納斯」系統使用的是頻分多址的信號傳輸模式,這也就使得「格洛納斯」系統的抗干擾能力更強。

此外,中俄在衛星導航系統領域快速深化合作,也從側面反映出,兩國對於未來國際安全局勢的一種擔憂。要知道,中美俄歐四方在發展自己的導航定位系統時,首先考慮的都是在軍事和安全領域的用途,中俄能夠在這一領域展開合作,也是由於雙方的軍事互信已達到了一定水平,同時保守導航系統老化之苦的俄軍使用軍用北斗的障礙,也將被掃清。

此外,如果能夠將「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和短報文能力,與「格洛納斯」的抗干擾能力相結合,實現強強聯合,中俄兩國軍隊應對未來更複雜戰場條件的能力,將得到質的提升。

在民用領域也是如此。由於美國的GPS系統起步較早、應用較廣,當前全球大多數的船舶和飛機,都是使用GPS系統進行定位。這也就讓美國有了隨時讓他國定位導航系統陷入癱瘓的能力。在俄烏衝突爆發,西方揮舞起制裁大棒後,俄方就擔心美國以GPS為武器,影響俄民用交通行業。去年4月時,俄航天集團就提議,為俄境內各機場和各航司的客機配備「格洛納斯」系統,併兼容使用「北斗」系統,確保俄航空客運的順利進行。

當然了,中俄兩國衛星導航系統的整合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兩國在對方國境內修建的地面站應該還未完工,俄方也需要在「格洛納斯」系統上「補補課」,替換一些相對老舊的衛星,並且提升一下衛星的數量。不然的話,俄方的系統恐怕很難與中國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的「北斗」系統兼容。

但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中俄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上實現兼容互補的收穫,是絕對要大於付出的。我們甚至可以期待,在中俄的共同努力下,「格洛納斯」與「北斗」能夠真正實現強強聯合,為全球用戶提供一個GPS之外的絕佳選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