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說「今年清明不一般,上墳別犯禁忌觸霉運」啥禁忌?真的嗎

劉哥文化驛站 發佈 2024-03-05T13:13:13.362533+00:00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它‬於‬每年的公曆4月4日至6日交節。它反映的是氣溫、降水、物候變化以及農事活動的一個節氣。《歲時百問》曰:「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回升,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清明節為何要上墳掃墓呢?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它‬於‬每年的公曆4月4日至6日交節。它反映的是氣溫、降水、物候變化以及農事活動的一個節氣。《歲時百問》曰:「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回升,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清明節為何要上墳掃墓呢?

雖然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它也是唯一的一個以節氣命名的節日,清明節的主題就是上墳掃墓,緬懷先人。上墳掃墓的習俗由來已久,據史料記載,清明節上墳掃墓的習俗源於「寒食節」,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為了紀念「舍肉救己」的介子推被火燒死後而設的節日。每逢「寒食節」這天,要求全民禁火、寒食、掃墓,以此紀念介子推。

因「寒食節」在清明的前一天,兩節日子相近,久而久之,「寒食節」也就和清明節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了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了清明節的一種習俗,上墳掃墓祭祖也成了清明節的主題。因此,清明節上墳掃墓的時間並不限於清明節當天,有清明節前一日上墳掃墓的,也有清節當天上墳掃墓的。

上墳掃墓這既是對‬先‬人‬的‬尊重也是活著的人對‬死‬者‬的‬一種追憶方式,更是一種感恩和‬傳統孝道文化的展現。今年的清明節是公曆的4月5日,也就是農曆的閏二月十五日,國家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

「今年清明不一般」

在歷史上,清明節通常要做貢品全族人一起去集中祭祀,規模盛大且隆重。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大規模的祭祀方法漸漸被小規模的祭祀活動所取代,清明節也多以小家庭上墳拜祭的形式為主,但仍不失嚴肅、莊重、認真的祭祀場面。

上墳添土、掃墓除草、焚香燒紙、供品敬酒等,這既是對祖先和已故親人追思之情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在傳承感恩孝道的中華文化。農村老人說「今年清明不一般」,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今年清明節在閏二月,又是個雙春年。俗話說「十年難逢閏二月」,也正因為閏二月少見,才有了今年清明不一般的說法。在老一輩眼裡,閏月是一年中多岀來的一個月,沒有五行之氣,偏偏清明節又在閏二月,因此,也就有了「閏月不上墳」、「閏月送月鞋留雙親」、「閏月不動土」等等的說法。

其實,閏月很正常,這是由於陰陽合曆不能形成統一,也就是為了平衡日期,協調農曆年與回歸年之間的差距,防止農曆年與四季、節氣脫節的一種方法。清明節上墳和二十四節氣不同,上墳是必須的事,畢竟這是傳統的重大節日。

但古人卻不能夠正確理解這些,畢竟「靈魂不滅」的思想一直深深地影響著他們,在老一輩眼中,清明節就是個「鬼節」,一些事情在冥冥之中都會受其「鬼」的影響,為了平安幸福便也有了不少的習俗和講究。老人們說「今年清明不一般,上墳別犯禁忌觸霉運」,說的是什麼禁忌呢?

一、今年清明宜早不宜晚

意思就是說今年清明節不‬同‬往‬年‬,‬閏‬月‬逢‬清明是‬恩‬賜的一個‬節‬日,‬清‬明節‬這天晩上‬要‬關‬地‬門‬,‬太‬晚地‬門‬要‬‬關‬,‬先‬祖‬就‬會‬‬回‬去‬,‬不能得‬到‬祭‬拜‬,‬後‬人‬所‬祭‬祀‬的供‬品‬有‬可能會‬讓‬關‬在‬地‬門‬外‬的孤‬魂‬野‬鬼‬收‬去‬,‬而‬招致厄‬運‬。‬

其實,這也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之所以說上墳的時間宜‬早‬不‬宜晚,‬也是提‬醒‬人們,‬別‬忘了先‬人‬,‬寒‬食‬節‬才‬是‬祭‬祀‬的日子,‬清‬明‬已經推‬後‬了‬一‬天‬,‬再‬則‬說‬清‬明‬初‬暖‬乍寒,‬傍晚時分尚有涼氣,容易造成人‬們‬身體不適,‬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二、穿著要莊重忌穿光鮮亮麗的衣服

雖然人們都很講究穿著光鮮亮麗,但上墳畢竟是寄託哀思的,不‬說‬大家也‬明白,‬如果穿著鮮艷顯‬然‬與祭‬祀‬的‬場合格格不入。雖然穿著打扮不可能散財,但讓外人看到會認為自己不莊重不嚴肅,在以後的某些交往中也就會自然人氣不足而招致霉‬運‬。

三‬、‬上墳掃墓時忌踐踏別人的墳地及對別人的墳墓品頭論足。

老人們說,如果路過別人的墳墓時品頭論足,說一些不尊重的話或踩別人的墳而過,就會有不好的東西纏上自己,導致很多不好的事情發生。雖然這樣的說法有點迷信,但不胡言亂語不踐踏別人的墳墓,也是對別人的先人的一種尊重和本人文明的體現。

四、今年清明節不動土、不立碑

老人們認為,閏月五行之氣不足,如果在這個時候為死者立碑五行之氣混亂,不利於死者的靈魂安息,不吉利。不但得不到先人的佑護,還容易招致霉運。

雖然老一輩對於閏月有著不動土立碑的說法,但立碑也是某種意義的一種紀念,具體情況還是需要根據當地習俗和信仰而定,因為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是不同的,對時間的認知和理解也有可能會有所差異。老人們既然這樣說,閏月不去動土立碑計較點也好,免得日後遇到什麼不好的事,心裡膈應而往這方面猜思,從而影響心情壞了自己的運氣。

五、清明上墳掃墓忌‬諱‬兄弟姐妹不‬同‬行‬

清明節是祭祖的一個重大的節日,先‬人‬是‬兄弟姐妹‬共‬同的先‬人‬,‬上墳掃墓兄弟姐妹應該一起去上墳祭祀‬。如果後人單獨上墳,你祭你的,我拜我的,這也就意味著親人之間不和睦,‬這也是先人不想看到的。

雖然先人不可能看到,但街坊鄰居也會背‬地‬議論‬,‬畢竟一‬年‬才‬過‬一‬次‬清‬明‬節‬,‬在‬重‬大‬的節日裡‬,‬雖然沒‬了‬以前大‬家‬族‬的祭‬祀‬形‬式‬,‬但‬小‬家‬還‬是‬要‬講究的‬。‬

六、上墳忌諱拍照、‬嬉笑‬打鬧

上墳祭祀是對先人的感恩和尊重,一定要莊重,嚴肅。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在墳前看到一些新鮮事就拍照發朋友圈,或嬉笑打鬧。老人們說,先人地下有知,這樣就不會得到佑護,‬還‬會‬招致霉‬運‬。‬雖然先人佑不佑護是一回事,但‬最少這樣的做法是對先‬人‬的不尊重,也是沒教養的表現。

七‬、‬上墳「‬燒紙錢」‬忌諱不燒乾淨離去

雖‬然‬多‬地‬已‬明‬文‬規定禁止「‬燒‬紙‬錢‬」‬,‬‬但‬畢竟這‬是古‬老的傳統習俗,「‬燒‬紙‬錢‬「‬也‬在‬所難免。老‬一‬輩認‬為‬,‬如果「‬紙‬錢‬」‬‬不‬燒‬干‬淨‬不‬能‬離‬去‬。‬在‬老‬一‬輩的認‬知‬里‬,只有把紙錢燒乾淨了,先人才能在另一個世界如數地收到錢,如果紙灰上的火還沒熄滅就離開,先人收到的錢就會殘缺不全,‬先‬人‬就‬不‬會‬佑‬護‬。‬

「燒紙錢「其實是商人的一種促銷伎倆,它和現在閏月給父母送鞋子一樣,也是人們的一種俗信。但要根據當地的習俗和政府的規定去做,以免引發火災事故的發生而招致霉運。

今年清明說一般也一般,每年都有一次上墳掃墓的日子,說不一般也不一般,畢竟今年閏月,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有著一定的要求,總之,一些該忌諱的事還是要忌諱的,畢竟緬懷先人也都是為了繼承之優良傳統,希望把生活過得更好一些,如果一點不講究,還真可能犯法觸霉頭。大家認為老人所說的是不是很在理呀?不同的看法請留言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