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有癌,體重是信號?再次提醒:體重異常減輕,要小心5種疾病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發佈 2024-03-05T15:04:51.412825+00:00

有位粉絲給小艾發來私信:我爺爺今年76歲了,他以前很胖,最近兩個月,人卻一下子瘦了足足有十來斤,整個人變得非常低落,經常難以克制地想哭,有時候還有輕生念頭。他這到底是怎麼了?爺爺以往身體都挺健康的,很少生大病,他突然這樣,家人們都很擔心。

有位粉絲給小艾發來私信:

我爺爺今年76歲了,他以前很胖,最近兩個月,人卻一下子瘦了足足有十來斤,整個人變得非常低落,經常難以克制地想哭,有時候還有輕生念頭。他這到底是怎麼了?爺爺以往身體都挺健康的,很少生大病,他突然這樣,家人們都很擔心。

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相比中年發福、老年超重,老年人似乎瘦一點對健康比較有好處。然而,人的體重一般會保持平衡狀態,若是突然體重驟降、身材消瘦,很可能是疾病侵襲的信號。

一、體重異常減輕,或是大病和癌的信號

沒有刻意減肥、節食或是其它計劃影響,體重卻突然變輕,醫學上稱之為「非自願性體重減輕」。有臨床意義的體重減輕,一般指體重在6-12個月內相比平常體重下降了5%以上。

出現「非自願性體重減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吸收得少或消耗得多。而任何器官系統的慢性疾病都可能導致身體吸收、消耗異常。若是發現自己出現「非自願性體重減輕」,很可能跟以下5種疾病密切相關。

1、胃腸道疾病

胃腸道遭到損傷,患者會出現厭食、腹痛、早飽、吞咽困難、吞咽痛、腹瀉等異常,嚴重影響患者攝入食物,無法靠食物獲得能量來維持體重,患者也就容易出現體重下降的問題。

2、甲亢

甲亢會使患者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誘發機體代謝亢進,使基礎代謝率增加而導致熱量消耗過多、體內的脂肪和肌肉組織被大量分解,引發體重下降。

3、抑鬱症

抑鬱症雖然是精神疾病,但也會引發軀體症狀。抑鬱症往往讓患者失去進食的欲望,甚至感到厭食,吃什麼都覺得味同嚼蠟,長久以往,體重也就跟著下來了。

4、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由於體內胰島素減少或喪失功能,患者無法合理利用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導致即便吃得更多,體重也會下降。

5、惡性腫瘤

一項發表在《BMJ》的牛津大學研究顯示,體重突然減輕者在六個月內診斷癌症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若體重突然減輕,同時還伴有一些臨床特徵或體徵以及血液檢測指標異常,則要警惕是癌細胞在「搗鬼」。

其中,肺癌、結直腸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和淋巴瘤等是比較常見的癌症病因,因此,體重莫名減輕患者,要同時關注自己身體是否出現腹痛、食欲不振、咯血、背痛、非心源性胸痛、腹部腫塊、胸部症狀、缺鐵性貧血、黃疸、淋巴結疾病和靜脈血栓栓塞等異常症狀,以便早期發現癌症。

綜上,若體重出現不明原因的減輕,特別是中老年人,要警惕是身體的「報警信號」,及時就診查明病因,針對性治療,做到早診早治。

二、老年人到底是瘦好還是胖好?

雖然經常有聽到「千金難買老來瘦」,但實際上,老年人太瘦要警惕「肌少症」。

肌少症,即肌肉減少症。人體肌肉有其規律的新陳代謝過程,從30歲開始,骨骼肌肌量達到峰值,此後逐年下降,50歲後每十年約下降15%,70歲以後每十年約下降30%。

當骨骼肌肉減少等變化達到一定的醫學標準時,就患了肌少症。全身肌肉的衰減,不僅影響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還會增加感染風險,導致骨質疏鬆症、跌倒、骨折、殘疾及過早死亡的風險升高。

既然「老來瘦」不好,那麼胖一點是不是好些呢?答案是否定的。研究已證實,肥胖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腦血管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尤其對老年人來說,肥胖更是健康路上的絆腳石。

綜上,老年人太瘦「扛不住病」,太胖又容易「招來病」,那應該保持什麼樣的體重才算健康呢?

《流行病學年鑑》上一項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相關研究,在對35萬名參與者進行了長達73年的研究調查後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若BMI指數在27.5左右,全因死亡風險最低。而當BMI指數位於22~23的正常體重範圍,反而可能增加死亡概率。

BMI指數是判斷身材的標準之一,計算方式為:BMI(體質指數)=體重(kg)/身高(m)²。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對於普通成年人來說,體質指數在18.5~23.9kg/m²範圍內算正常。而老年人的體質指數若能保持在20~26.9kg/m²,即是一個「微胖」的狀態,身體會更健康。

三、保持健康體重,老年人堅持2件事

1、管住嘴

要想控制好體重,老年人第一要注意的就是飲食搭配。

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很重要,老年人可以在無禁忌症的前提下多吃些大豆及其製品、雞蛋、豬牛羊肉等,還可以結合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考慮補充乳清蛋白等。瓜果蔬菜也要根據自身體質搭配著吃,補充維生素以及纖維素,保證身體營養吸收充足。

2、邁開腿

除了飲食外,適量的運動也是控制體重的好辦法,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等,鍛鍊鍛鍊肌肉,減少長期靜坐/臥的時間,防止過早出現「肌無力」的情況。

總而言之,體重與健康、壽命都有關聯,想要「老來壽」,保持健康的體重很有必要。

參考資料:

[1]Prioritizing patients with unexpected weight loss for cancer investigation. Retrieved Aug 17 ,2020.

[2]張浩,李建新.老年人的低體重指數與其死亡風險的關係[J].人口與經濟,2018:85-95.

[3]《老年人如何管理健康體重?胖與瘦的標準是什麼?》.梅森健康.2021年7月12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