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相機鏡頭下,廣東省鳥驚現白雲山

光明網 發佈 2024-03-05T15:47:51.127087+00:00

2022年11月,科研團隊通過布置紅外相機對白雲山野生動物進行監測,獲取了一批寶貴的野外動物資料。近期,白雲山風景區向傳媒公布了這批最新影像資料。

2022年11月,科研團隊通過布置紅外相機對白雲山野生動物進行監測,獲取了一批寶貴的野外動物資料。近期,白雲山風景區向傳媒公布了這批最新影像資料。

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監測累計30個捕獲日,共拍攝到150多張獨立有效照片及一些視頻。經專業人士鑑定,共涉及6目7科10種鳥獸,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鷳,國家三有動物鼬獾、赤麂、赤腹松鼠、黑領噪鶥、黑喉噪鶥等,以及省級重點保護物種倭花鼠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紫嘯鶇。

得益於科技的不斷創新進步,我們能夠利用紅外線相機等設備遠程監測野生動物的活動,獲取野生動物相關信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與野生動物的直接接觸,避免影響其原有生活,了解其原始的生活狀態,進而能夠更準確地制定保護措施,更有效地保護野生動物。

下面給大家介紹紅外相機鏡頭下的幾種可愛的小動物。

白鷳

白鷳,被譽為「林中仙子」,雉科鷳屬大型雞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廣東省省鳥。雄鳥上體白色而密布以黑紋,頭上具長而厚密、狀如髮絲的藍黑色羽冠披於頭後;雌鳥通體橄欖褐色,羽冠近黑色。

「林中仙子」林中漫步。

白鷳因為啼聲喑啞,所以稱為「啞瑞」,在中國文化中自古即是名貴的觀賞鳥。白鷳喜在白雲山山林下層活動,主要以昆蟲、漿果、種子、嫩葉、苔蘚等為食,4月開始繁殖,一雄多雌。《禽經》記載「似山雞而色白,行止閒暇」,因此宋代李昉所畜養的五種珍禽中,白鷳即被稱為「閒客」。唐代李白曾作詩《贈黃山胡公求白鷳》。清朝更把白鷳作為為五品官服的圖案。

黑領噪鶥和黑喉噪鶥

黑領噪鶥,中型鳥類,體長28-30厘米。上體棕褐色。後頸栗棕色,形成半領環狀。性喜集群,常成群活動。

兩隻黑領噪鶥,前面那隻找到食物了。

黑喉噪鶥,中型鳥類。額基、眼先、眼周以及頦和喉黑色,額基黑色上面有一白斑,頭頂至後頸灰藍色,其餘上下體羽毛多為橄欖灰沾綠至棕褐色。

還是這個老樹樁,黑喉噪鶥也喜歡在這周邊活動。

它們在白雲山較為常見,多在林下茂密的灌叢或竹叢中活動和覓食,時而在枝葉間跳躍,時而在地上灌叢間竄來竄去,一般較少飛翔。性機警。主要以甲蟲、金花蟲、蜻蜓、天蛾卵和幼蟲以及蠅等昆蟲為食,也吃草籽和其他植物果實與種子。秋冬季節,它們經常在白雲山林間地表翻樹葉覓食。

紫嘯鶇

紫嘯鶇,全身羽毛呈黑暗的藍紫色,各羽先端具亮紫色的滴狀斑,嘴、腳為黑色。此鳥遠觀呈黑色,近看為紫色,棲息於多石的山間溪流的岩石上,往往成對活動,常在白雲山灌木叢中互相追逐,邊飛邊鳴,聲音洪亮短促猶如鋼琴聲。常在地面上或淺水間覓食,以昆蟲和小蟹為食,兼吃漿果及其他植物。繁殖於4-6月,巢築在水邊岩隙間、樹杈或山上廟宇的橫樑上。

紫嘯鶇通體暗紫,滴狀斑點綴其間,獨特迷人。

赤腹松鼠

白雲山最為常見的松鼠科動物是赤腹松鼠,又稱紅腹松鼠,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赤腹松鼠個頭大,尾巴蓬鬆,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森林,是樹棲動物。它食性較雜,既吃果實也吃禾草、農作物和昆蟲、鳥卵、雛鳥及蜥蜴等動物。它坐著進食,以前足送食入口。終日均活動,一般早晨或黃昏前活動較為頻繁,活動時有一定的路線。善於高攀和跳躍,尋食時經常從一樹跳往另一樹,遠達5—6m,故有「飛鼠」或「鏢鼠」之稱。行走在白雲山景區,每當聽到樹上「悉悉索索」的聲音,循聲望去常常能看到它們嬉戲追逐的身影。

赤腹松鼠蓬鬆的大尾巴幾乎要趕上身體的大小了。

赤麂

赤麂就是大家常說的「黃猄」啦。它是麂類中體形最大一種,體長約1m,體重25~30千克,主要分布於中國的亞熱帶地區,能在繁茂的灌叢和縱橫交錯的樹枝間自如穿行,取食多種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枝葉、幼芽,也吃花和果實,喜歡獨居或雌雄同棲,膽小謹慎,多在夜間或清晨、黃昏覓食,受驚時能發出極為響亮的類似狗吠的叫聲。活動範圍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時,無論跑多遠,最後又會回到自己原來的活動區域,是不是有點像傻狍子?在白雲山赤麂較為常見,遊客經常能與其偶遇。在本次監測中,赤麂的豐富度最高,每部紅外相機均有拍到赤麂。

赤麂清晨單獨外出覓食。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全傑 通訊員 汪張躍

來源: 大洋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