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行書《青山吟、白雲吟》冊頁 董其昌題跋

東海書畫 發佈 2024-03-05T16:38:10.551269+00:00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趙孟頫。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趙匡胤的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趙孟頫。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趙匡胤的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偶發現趙孟頫行書《青山吟、白雲吟》冊頁 ,且為彩色原版,甚是欣悅。因為之前我們見過拓本,也見過黑白影印本,今天和這彩色版本的冊頁相比,果然讓我們耳目一新,於是剪輯,配文並發表,其中董其昌的跋文有兩個字不太有把握,希望朋友指正。

釋文:青山吟。我愛青山青,千仞如潑淀。丈夫何事翳雙眸。不識青山常覿面,青山不高還不低。青山不禁行人歸。自從客忘賓主,客對青山默無語。喧空瀑韻雜松濤,驚起鐵牛騎石虎。道人不管伸腳眠,青山倒卓雙眉尖。不撥萬象體獨露,釋迦醉倒春風前。有問此山青來是幾載?古人何緣盡把黃金買?黃金有日化蓬塵,唯有青山無變故。寄言四海住山翁,莫只管向虛空畫五彩。

白雲吟。我愛白雲白,萬里同一色。不加洗濯體自明,未曾展布虛空靈。道人家住白雲鄉,白云為屋還為房。飢則煮白云為食,寒則裁白云為裳。心與白雲了無異,任運乾坤無所系。不學迦文放出眉間光,豈效少林鼓成粥飯乞。唯有禪月不肯輕,白雲笑言不與風雨會。緬思未出雪山時,寥寥太古含冰肌。無端吹出雪後為憐,片片沾塵泥。爛錦床屏填繡褥,朱絲玉管相隨逐。沉沉醉耳喚不醒,漫把白雲覆高屋。

董其昌跋文:吳興此書為中年用意之作,余藏有相鶴經用筆悉類 亦中年所書也。甲戌(1634年)中秋後三日 其昌


題識

鈐印:趙氏子昂(朱文)、華亭王氏真賞(朱文)、趙(朱文)

題識:中峰和上作,弟子趙孟頫書;甲戌中秋後三日,其昌。

題簽:蓬城龔題簽,蓬城(朱文)

收藏印:董氏玄宰(白文)、玄賞齋(白文)、陳氏書畫(朱文)

王鴻續收藏印:鴻緒之印(白文)、橫雲山人(白文)、儼齋(朱文)

雲間王鴻緒鑑定印(朱文)、儼齋珍玩(朱文)


把之前的版本和彩色版本比較【1】

把之前的版本和彩色版本比較【2】

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三者表現的為同一作品。趙孟頫所書元代高僧中峰和上《青山吟》《白雲吟》二詩,為其中年(40歲)用意之行書代表作。其結體得歐書之深穩嚴謹,用筆頗具二王端莊俊秀之姿態,行氣委婉連綿、圓轉酣暢。此帖無論在氣韻、筆性、結字、章法上,皆與二詩意境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予人以姿態朗逸、爽利遒美之感,堪稱趙體行書完美之作。此帖又稱「元趙孟俯書中峰和上詩」,現代多家著錄出版。明代至清初先後得董其昌、王鴻緒等愛重遞藏,可謂傳承有序,難得之珍。

王鴻續(1645-1723),清代官員、學者、書法家。字季友,號儼齋,別號橫雲山人。康熙十二年進士,授編修,官至工部尚書。為《佩文韻府》修纂之一。後居家聘萬斯同共同核定自纂《明史稿》三百一十卷。一生精於鑑藏書畫。書學米芾、董其昌,具遒古秀潤之趣。董其昌再傳弟子,著有《橫雲山人集》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