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美國本來有機會限制中國,但不得不放棄機會

素年文史 發佈 2024-03-05T16:53:31.083792+00:00

而現實是,歐巴馬在上任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從未調停過一處國際糾紛,甚至還在美國陷入次貸危機之前,想要重挫中國的經濟。

2009年10月9日晚,一則令人瞠目結舌的消息從大洋彼岸傳遍了整個世界。

挪威諾貝爾評審委員會宣布:美國總統歐巴馬將確認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回顧以往比較出名的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有大慈善家簡、商人瓊·亨利·杜南、作家兼國際和平局局長埃利·迪科門、奧地利女作家貝爾塔·馮·蘇特納等等。

這些都是從個人實際出發,反對戰爭,並為世界和平貢獻出一生力量的功德深厚之人。

而作為一個剛剛上任9個月的美國總統,僅僅是計劃將自家的大兵從伊拉克、阿富汗等地撤出,就獲得了前人一生的成就,難免令人質疑該獎項的專業性。

為此,諾貝爾和平獎評審道:「我們是從歐巴馬總統的外交和與各族人民之間的合作中的貢獻做出的決定」。

而現實是,歐巴馬在上任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從未調停過一處國際糾紛,甚至還在美國陷入次貸危機之前,想要重挫中國的經濟。

歐巴馬的這一私心,在其2020年11月所出的一本自傳《應許之地》中有著「露骨」的體現。

其在書中的經典涉華言論有:「一個貧困的中國,要比一個富強的中國更容易對美國造成威脅」「中美關係在外交禮節的背後,暗藏長期的角逐與不信任」。

歐巴馬甚至還坦言:美國原本有機會遏制中國的崛起,只可惜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導致美國放棄了這一機會。

今天的故事將帶領大家走進歐巴馬時期的中美關係,通過其回憶錄去重新解讀歐巴馬時期的對華政策,並找到美國當年放棄制華的根本原因...

歐巴馬的性格養成決定其對外政策風格

2009年1月,歐巴馬正式成為美國總統,正如往屆總統那般,一上任就要進行一番振奮人心的就職「演說」,「中國」二字,毫無例外地出現在了白宮的上空。

談到對華關係的展望,歐巴馬說出了美國高層的心裡話:「中國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而是對手」。

此言一出,中國立即對未來4到8年內中美關係的走向,有了基本判斷。

就川普總統上任後的對華操作來看,歐巴馬時期的中美關係總體是趨穩的,雖有波折但沒有造成什麼巨大的影響,這一點和歐巴馬本人的性格與經歷有著一定的關係。

歐巴馬是非裔美國人的後代,父母早年離異,母親改嫁,幼年時期已見識過了形形色色的「美國人」,對生活在中下階層里的人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正是這份從煙火中走出來的經歷,使歐巴馬培養出了喜歡聆聽和愛交流的習慣。

這對於其後來考上哈佛大學,能結識一大幫精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能直接體現歐巴馬性格的一點,就是其在代表美國從事外交活動時的處事風格。

想當年,小布希總統2001年剛上任,就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兩年後又發起了伊拉克戰爭,直接將美國陷入中東的泥潭裡數十年未能翻身。

而歐巴馬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制定從伊拉克、阿富汗撤軍的計劃。

歐巴馬任期內從未對外發動過戰爭,比起老布希和小布希父子倆,歐巴馬更希望通過「對話」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言不合就派兵轟炸幾個小國來彰顯美國實力。

但這並不意味著,歐巴馬會放棄美國在硬體實力和軟體實力上的優勢,俯下身來與全世界國家「平起平坐」。

從美國國家利益及當前的國際格局形勢來看,歐巴馬與其他時期的總統並無不同。

其在進行某一種外交模式之前,首先要確保美國的利益要絕對至上,其他的則要根據國際經濟形勢,進行調整。

具體到對華關係上,歐巴馬認為中國既不是「朋友」,可以有摩擦,但也不是「敵人」,摩擦中亦有合作,是「競爭對手」,即在摩拳擦掌中憑藉各自的智慧,爭取到對本國最大的利益。

當年在歐巴馬尚未啟動新一輪對華政策之前,美國對華方針總體是不變的,即與中國保持合作的同時,要絕對遏制中國的崛起。

禁止向中國大陸出口高科技產品,並在中國飛速崛起的板塊實施打壓,在中國的薄弱板塊採取包圍遏制的手段。

雙方的相處模式,大體處在「包圍和反包圍」、「遏制和反遏制」的階段,並在這兩種模式中,找到中庸之道繼續發展雙邊貿易。

但不久之後,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小布希「臨危」卸任,千瘡百孔的美國經濟爛攤子,落到了歐巴馬一個人的頭上...

因為金融危機,美國放棄制華機會

從20世紀70-80年代開始,美國為了改變經濟滯脹的現象,開始推行一種「新型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即促進消費,打擊工會,增強民間經濟自由權,降低政府對金融和勞動力市場的主觀干預,以刺激經濟增長。

當時的美國,因為自身經濟增長十分強悍,尚能應對部分金融機構的資金鍊斷開或倒閉問題。

但到了2006年以後,美國多個次級抵押貸款、基金機構相繼宣布破產,陡然引起全球股市震盪。

使得當時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場,歐盟和日本、香港等地的股市也跟著受牽連,全球金融都出現了資金流動不足的現象。

具體到美國本地,直接導致美國最大的房地產貸款公司的股價瞬間蒸發,那些購買了大量美國房貸公司債券的金融機構一夜被清洗乾淨,迫使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出面接手這兩塊「燙手的山芋」。

民生方面,大約有4500萬美國人依靠食品卷保障生活,有將近500萬人失去了房子。

此舉波及全世界,特別是與美國經濟高度密切的歐洲國家,有3000萬人失去工作崗位,五千萬人邁入貧困線以下,在中東地區還直接引發了宗教革命。

再加上美國急於從危機中脫身,又悄悄塞了77000億美元給銀行,保障了資本家的利益,最終為全世界帶來了12.5%的通脹。

具體到中國,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的對外出口貿易,美國和西歐國家因為資金流動性不足,經濟增長緩慢,對進口貨物的需求也開始表露「疲態」,直接導致我國出口貿易額下降,經濟增長也跟著變慢。

基於這場金融風暴,歐巴馬不得不調整對外策略,首當其衝要改變的是上一任政府的對華政策。

因為中國有著22726億的美元外匯儲備,而美國財政部所公布的,2009年財政赤字高達1.42萬億,勇創美國200年歷史之最。

如果不說服中國繼續購買美債,恐怕美國的財政支出和收入差額將繼續增大。

當時《紐約時報》曾說:「伴隨著金融危機的加劇,中國不再願意購買美國國債,這樣會讓美國日子變得更加拮据」。

這麼一來,歐巴馬制定的刺激經濟的計劃,到了「國債」無人接盤這一板塊就被卡住了脖子。

為此,2009年11月,歐巴馬任職不到一年便決定訪華,除了對外宣稱要與中國商討氣候變化、伊朝核問題、參與「阿富汗問題」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繼續遊說中國接著購買美國國債。

當時我國已經接盤了8000多億美債,但因我國外匯儲備量龐大,購買力驚人,依舊成為了美國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首要依靠。

時至2010年,我國增持的美國國債已經從8000億上漲到23991.52億。

美國在拿到中國匯過去的巨額資金之後,直接將其轉入到瀕臨倒閉的金融機構與製造業,並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另外,我國對美國出口的大量廉價商品,也幫助美國平抑了部分通貨膨脹。

當然,在出口貿易這方面,中美是互利的,但放眼整個世界,能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同時還能源源不斷輸送品質優秀的輕工業商品,並幫助美國盤活內部經濟的,僅有中國一家。

這正是歐巴馬在2020年的自傳《應許之地》中所言:「假如美國沒有遭受經濟危機的束縛,我本能在中國貿易問題上採取更加強硬的做法」。

可惜他不能,因為「金融危機」,美國和全世界的經濟都陷入了大蕭條時期。

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歐巴馬有求於中國,故而錯過了制止中國經濟崛起的最佳時期。

到了川普時期,美國已經從次貸危機中存活過來,歐巴馬認為美國的確沒有必要再與中國繼續所謂的「平等貿易」。

「對華實施更大的壓力」在如今的歐巴馬看來,是極有必要的,因為這是他在任期內想做卻又無法做到的事。

正如歐巴馬在剛上任時所說:中國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而是對手。歐巴馬對中國清晰的定位,使得民間對美「出爾反爾」、「過河拆橋」的評價也顯得有些「有氣無力」。

因為不是「朋友」則不必顧忌顏面,因為不是「敵人」又有迴旋的餘地,因為是「對手」又可以肆意採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

而我國要做的,就是停止幻想,未雨綢繆,在預判到美國可能對華實施的各種政策和卡脖子手段中,提前鋪設好退路。

美國剛喘息,歐巴馬就「變了臉」

2011年,美國的經濟剛剛出現了緩慢回升的跡象,11月,歐巴馬總統就在夏威夷APEC峰會上,對外宣布了關於美國重返亞洲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為了這一「戰略」,歐巴馬開始實施一系列明目張胆且有「針對」性的外交行動。

如默許一些與中國有著領土爭端的國家,諸如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在我國周邊不停搞事情,如頻繁參加亞洲論壇,去東亞及東南亞各國訪問等等。

與其說是「亞太再平衡」戰略,倒不如說是美國為了針對中國,刻意拉攏其在亞洲的盟友,充當其與中國對峙的「馬前卒」的伎倆。

畢竟,美國已經從次貸危機當中,深刻了解到了中國的發展速度與不可阻擋的實力。

當西半球因為經濟危機而民生哀怨時,亞洲以中國為主體的國家卻「風景這邊獨好」就顯得格外「突兀」。

2011年,《美國國家軍事戰略》開始製造輿論,並污名化中國經濟和軍事力量提升的現象。

將中國的飛速發展定性為「展示民主主義和自信,順便挑戰美國「夥伴」的韌性和領導能力」的一種體現。

基於此,歐巴馬政府便有了十足的藉口,繼續監視中國,並頻繁躥騰周邊小國在我國經濟專屬區進行非法偵察和挑釁活動。

如2010年,挑唆日本在釣魚島與中國發生摩擦後,派軍艦來釣魚島附近展開大規模軍事演習。

如為了堂而皇之的「護台」行動,向台灣提供了122.5億美元的武器,公然干預中國內政。

除此之外,還在2012年公布了美國「領導全球」的《21世紀國防戰略重點》。

即整合美國的三軍資源,禁止中國及與中國有著相同「意向」的國家,在戰略地區展現影響力。

而令人感到諷刺的是,歐巴馬政府一邊致力於在中國周邊搞事情,一邊又尋求與中國在經濟貿易上的合作。

另一方面歐巴馬又在菲律賓訪問時宣稱:「中國與美國在許多國際問題上保持著一種「建設性關係」,美國十分歡迎中國的和平崛起」。

對於美國政府高調在中國家門口搞演習,又頻繁增加軍費的操作,歐巴馬又說,「那些僅僅是為了保障國際規則和準則得到尊重」。

可見,美國永遠都是那個美國,自詡為「國際秩序的締造者」、「全球戰略核心領導」、「關心亞太時局的總統」。

其在外交上展現美國力量的同時,卻從未真正體現大國格局,更沒有讓這個世界減少戰爭、疾病和痛苦,反而一直將精力放在掌控戰略區域,和排擠潛在對手之上。

基於歐巴馬對華態既矛盾又強硬的表現可知,美國永遠不會與中國成為朋友,更無法容忍中國和平崛起。

他們的對華策略永遠不會改變,而中國也不可能對美國寄予任何期望。

所謂「美國霸權」看似堅不可摧,實則搖搖欲墜,這世界看似混亂,卻始終在潛移默化之中頻生新的契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