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宋金戰爭:女真快劍不再鋒利,三路攻宋卻全都半途而廢

減水書生 發佈 2024-03-05T19:33:43.924940+00:00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初一,女真撤軍北歸、北宋宣告滅亡,靖康之變自此結束。但宋金戰爭,還遠沒有結束。或者說,宋金戰爭自靖康之變後才正式開打。為了讓北宋滅得更為徹底,女真人扶植了偽楚朝廷,擁立原北宋宰相張邦昌做偽楚皇帝。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初一,女真撤軍北歸、北宋宣告滅亡,靖康之變自此結束。

但宋金戰爭,還遠沒有結束。或者說,宋金戰爭自靖康之變後才正式開打。

為了讓北宋滅得更為徹底,女真人扶植了偽楚朝廷,擁立原北宋宰相張邦昌做偽楚皇帝。

但是,也就一個月的時間,這個偽楚朝廷竟自己解散自己,張邦昌還政趙氏。

公元1127年,靖康元年,五月初一,康王趙構在商丘登基為帝,改元建炎。

這就是南宋。

四月初一,扶植偽楚、滅掉趙宋。五月初一,偽楚解散、趙宋復國。

對女真大金來說,這個形勢變化相當於哐哐打臉。張邦昌就是叛徒,趙構就是小人。

於是,第三次攻宋戰爭立即提上日程。

第一次攻宋,表面是為了報復,實質是為了搶錢;第二次攻宋,表面是為了三鎮,實質還是為了搶錢。但第三次攻宋,無論表面還是實質都是為了報復。自詡為天朝上國的女真大金,更看重面子,而不在意金錢。

六月,金太宗在燕山府打造船艦、集結軍隊。

九月,女真人再次南下、席捲河北。

十二月,金太宗做出戰略部署:以左副元帥完顏宗翰為統帥,兵分三路、渡過黃河。

女真東路方向,以三太子完顏宗輔為統帥,以四太子完顏宗弼輔助,自滄州方向渡過黃河後,向山東方向進攻,然後自東向西迂迴開封。

女真中路方向,以完顏宗翰為統帥,自河陽渡過黃河後,向河南方向進攻,然後自西向東直接進攻開封。

女真西路方向,以完顏婁室為統帥,自山西永濟渡過黃河後,向陝西方向進攻,然後一直向西掃蕩陝西。

其中,東路方向,屬於女真東路軍。因為二太子斡離不在靖康之變後病逝,所以換了統帥,由三太子完顏宗翰和四太子完顏宗弼擔任統帥。完顏宗弼這個人需要關注,他就是金兀朮,未來女真軍隊的掌門人。

中路和西路方向,屬於女真西路軍。實際統帥是粘罕,也就是完顏宗翰。靖康之戰打得太順手。所以,粘罕和西路軍立即生出一種獨孤求敗的感覺。光打一個河南沒啥意思,必須把河南和山西捆在一起打。

對於女真大金的這個鋪排,北宋會怎麼反應?

反應特別無恥。

金軍北歸時,趙構尚能有所勇武,不僅下令追擊金軍,而且擺出了主戰態勢。但這時候,一看金人真要動手,這傢伙立即認慫。而且,認慫認得特別徹底,連跟金人談判的步驟都省略了,直接向南逃到揚州。

金軍十二月份渡過黃河,趙構十月份就渡過淮河。所以,指望趙宋官家和南宋廟堂迎戰金軍,永遠不可能。

於是,迎戰金軍的任務,就落到汴京留守、副元帥宗澤身上。

除西路殺向陝西外,其他兩路金軍的目標都是汴京。汴京要承受整個女真東路軍和粘罕西路軍主力的進攻壓力。

所以,汴京仍然是此次宋金戰爭的關鍵所在。

那麼,沒有了趙宋皇帝和大宋廟堂的汴京,能夠抵擋住女真人的進攻嗎?

自第一次汴京保衛戰以來,我們一直在強調一個道理,那就是:宋朝肯定能夠守住汴京。

之所以守得窩囊,比如第一次汴京之戰,是因為廟堂人格分裂,守還是不守、戰還是不戰,即便兵臨城下,仍然猶豫不決。

之所以沒能守住,比如第二次汴京之戰,是因為皇帝戰和不定,汴京外城已被攻破,而北宋皇帝還在指望女真大金的仁慈。

只要鐵了心要戰、鐵了心要守,汴京肯定能夠守住。

第一次汴京保衛戰開始,北宋皇帝和北宋廟堂就已經蛻變為投降政府。但這一次投降得太徹底,直接逃到揚州,想投降都來不及派出使者。

既然投降主義的政府已經跑路,那汴京以及中原地區就全是最為強硬的主戰派。

這夥人可能還會很蠢,還會逃跑,甚至還會投降,但都不足以影響主戰的大戰略。

所以,女真第三次攻宋,才是宋金兩軍的真正較量。

東路軍進攻山東,但山東僅是副線任務,主線任務仍然是汴京。所以,進入山東之後,東路軍立即撲向汴京,而且仍然第一個衝到汴京城下。

但是,東路軍這一次碰到了硬釘子。

宗澤不僅早已布防汴京,而且搞了堅壁清野。還未抵達汴京,金軍就遭遇糧食危機,只能沿著黃河搶劫州府。

雖然汴京是關鍵,但宗澤並未搞被動防守,而是主動出擊,派將軍劉衍支援滑州、將軍劉達支援鄭州,以此減輕金軍對汴京的壓力。在金兀朮率軍奔向汴京的時候,宋軍還打了一個防守反擊。

東路金軍突然發現汴京已經不再軟弱,於是自己直接變得軟弱,不碰汴京這個硬釘子,而是轉攻山東。但這時候,五馬山寨的抗金義軍開始在河北搞事情。金太宗擔心河北義軍與中山府的宋軍形成聯合,所以急令東路軍回師河北、討伐義軍。

粘罕的中路軍自雲中南下,直撲黃河岸邊的河陽渡口。在河陽渡口,被宋將鄭建雄堵住,死活過不了黃河。但粘罕畢竟是粘罕,派奇兵從上游渡過黃河,繞到宋軍背後,一舉奪下河陽。

之後,快速行軍,在偃師擊敗宋將姚慶、在洛陽趕跑宋將孫昭遠,然後大踏步向鄭州進軍。

宗澤派閻中立、郭俊民、李景良三將領兵阻擊。宗澤的打法非常靈活。雖然汴京是關鍵,但他從來沒想著把主力都集中到汴京打保衛戰,而是該援助就援助、該野戰就野戰。汴梁成了支援各路宋軍應戰金軍的大本營。

但是,閻郭李這三名宋將的水平太差,一個戰死、一個投降、一個逃跑。所以,粘罕的西路軍順利抵達汴京城下。

汴京保衛戰立即爆發。

粘罕本以為可以再一次攻入汴京、再一次教訓北宋。然而,這一次卻死活攻不進去。汴京成了真正的堡壘。汴京一旦強硬,金軍立即不再糾纏。所以,粘罕立即轉向河南、湖北的其他州府,實施大縱深地大搶劫。

大縱深進攻沒有問題,但一定要有目的。比如第一次、第二次汴京之戰,女真東西兩路鉗形進攻,就是大縱深進攻。目的是包圍汴京、攻克汴京,然後逼著北宋投降。

這時候,粘罕雖然從山西干到湖北,但目的是什麼?沒有什麼目的,非要說個目的,那就是因為沒能打下汴京,所以發發火。

這就是兵家大忌。

西路方向已經進入陝西,不管勝負,肯定來不了汴京;東路方向已經轉戰山東,不管勝負,也肯定來不了汴京。所以,粘罕的西路軍主力孤軍深入。對於宋軍來說,這就是機會。

但當時的宋軍還不夠強大。所以,沒能抓住這次機會。建炎二年的正月,金太宗下令中路軍撤退北歸。

三路大軍中,戰果最豐、破壞最大的,是進攻陝西的西路金軍。

這支軍隊直接打穿陝西、打到甘肅。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完顏婁室的金軍就橫掃了關中平原。

此時的大宋西軍已經不副當年之勇。陝西宋將要麼戰敗、要麼投降、要麼逃跑。

金軍在熙河路遭遇了一次重創,但隨後就殺了一個回馬槍,又重創了宋軍。在轉戰涇原的時候,完顏婁室遭遇了宋將吳玠,被擊敗了一次。但西路金軍的主力猶在,而且士氣高漲,所以一直打到建炎二年四月。

而到了這時候,金軍就扛不住了。不是糧草不濟,而是天氣太熱。來自北方的金軍認為這時候已經是夏天,沒法繼續打仗。同時,東路方向和中路方向的金軍已經撤退。於是,金太宗命令西路方向的金軍也趕緊撤退。

第三次宋金交戰,吹虧的一方還是北宋。

但金軍也沒占到便宜。相比第一次和第二次攻宋,這一次就算失敗。因為金軍打仗的直接目的是搶錢。搶不到錢就發不出軍餉,發不出軍餉就直接影響後期的戰爭意願。

所以,第三次南下攻宋,金軍連報復北宋的目的都沒有實現,僅是一次半途而廢的對宋戰爭。至於原因有三:

一是金軍沒有目的。前兩次的戰略目的是搶錢。但這一次完全沒有。報復這個目的太過抽象。報復到什麼程度為止,完全說不清楚。所以,三路金軍中,只有中路和東路還算有個目的,再去汴京搶一波。而戰果最豐、破壞最強的西路金軍,卻完全不知道自己去陝西幹什麼。

二是宋軍學會打仗。在靖康之前,宗澤僅是磁州知府。甚至,在這之前,宗澤已經告老還鄉,趕上大赦才又重回官場。在靖康之後,宗澤這個火箭提拔的副元帥,竟能把戰爭打到這種水平,完全超越了老將种師道。面對金軍的第三次進攻,宋軍根本沒有死守開封,而是以開封為支點實施防守反擊。

三是兩河後方發力。要進攻北宋,金軍就必須穿越兩河。但兩河,尤其是河北,一直沒有被金軍全部拿下。河北軍民的抗金意志非常之強。所以,金軍一旦南征南宋,就一定要操心河北這個後方。金太宗始終擔心河北得而復失,所以才急令勢如破竹的金軍趕緊撤退。

女真大金之所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主要是因為自己是一把無所顧忌的快劍。

滅遼之後,這把快劍開始有所顧忌。這個顧忌,就是契丹大遼的大片山河。特別是幽雲十六州,女真快劍在這裡變得遲疑。

但是,女真大金從一個頭分裂成兩個頭。

東路軍的東朝廷和西路軍的西朝廷,相當於自家的兩個藩鎮諸侯,進取心和戰鬥力比阿骨打時期還強。於是,女真人從一把阿城快劍,變成了兩把東西快劍,繼續快劍出擊。

但是,當東朝廷拿到河北、西朝廷拿到山西,這兩把快劍也就不再鋒利。

東路軍有自己的利益,那就是河北;西路軍也有自己的利益,那就是山西。金太宗則更有自己的利益,河北、河東、幽雲、草原以及東北都死自己的利益。這就相當於快劍配上了寶石劍柄,再也無法再肆無忌憚地頻頻出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