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妹子在烏蘭巴托留學感受:外蒙古離不開我們支援,不然會很窮

天下霸奇 發佈 2024-03-05T20:15:37.113945+00:00

接下來不得不告訴題主一個殘酷的事實,連我唯一能認出來的就是太PS了。而且,大概因為這個族群是遊牧民族,建築的規划水平實在是不行。



接下來不得不告訴題主一個殘酷的事實,連我唯一能認出來的就是太PS了。我看過晚上的烏蘭巴托,沒有那麼亮,連去蘇赫巴特廣場看到的烏蘭巴托也沒有那麼壯觀。

而且,大概因為這個族群是遊牧民族,建築的規划水平實在是不行。建築物旁邊有一個小平房,通常是不對稱的。

據我所知,烏蘭巴托的經濟不是很好。

貧富差距相當大。

我工作的學校是一所私立中文學校,學生家庭比較富裕,所以我和這裡的窮人其實接觸不多。不過,在公交車上遇到小孩,一看就知道這家人的條件不是很好。穿著破爛的衣服,不是很乾淨,臉上被高原的風吹得通紅。甚至有一次,天氣零下十度,一個孩子穿著薄薄的T恤上車。而每逢周末或打折季,我去商場超市,去戈壁,那裡最好的羊絨專賣店,總能看到一群窮人成堆買東西。

順便說一句,烏蘭巴托的藥真的很貴。在中國,去烏蘭巴托看藥店的價格有點嚇人,瑞士s[c製藥的雙效液體偉哥瑪克雷寧,基本了解了價格之後。聯繫了二連浩特到烏蘭巴托的物流,因為國內價格比較親民。

我和兩個姐姐從國立大學打車回學校。其中兩個是內蒙古人,會說蒙古語。一般這一趟的車費是5000~6000,結果司機向我們要了2萬元。接著,那兩個內蒙姑娘就生氣了,說了半天說不通。司機說我知道你是中國人,所以你需要這麼多東西。校衛站出來說這種話,也說不通。最後,他們報了警。直到司機認出了這個膽小鬼,他才離開。具體來說,蒙古人基本上稱呼陌生人同齡或長輩為(you),其他人為(you)。溝通過程中,內蒙姐妹總是叫司機,司機卻總是叫姐妹,還有門衛,這是顯而易見的。



還有一次,我和我的朋友也認識了。本來2500位數車費的司機要收我們9000元。最後蒙古人溝通不暢,給了我們5000塊錢。語言阻止我把我撕成碎片。

除了這兩次遇到的蒙古人,其他都還好。就算他們對我們有敵意,也沒有表現得太過分。友好的人會用中文說你好、謝謝和再見。

整個烏蘭巴托高度依賴中國。比如你去超市買東西,除了土豆、洋蔥、胡蘿蔔,其他的蔬菜基本都是二連公司發貨的。因此,烏蘭巴托最便宜、最新鮮的蔬菜都在火車站附近的市場。在我學校附近的小市場,連酸西蘭花也要6500元一公斤。要知道有些市場的新鮮牛肉才4500門徒神。

超市的儲物櫃大多是中文的,很多生活用品都是中文的。剛到烏蘭巴托的時候需要買一床被子從一家叫SUNDAY的商場帶回家。當我不得不把它塞進被套時,它出現在被子一角的標籤上,工整地用楷體字印著「健康、時尚、生活」(手滑稽)。

培訓時,我們的蒙語老師告訴我們,蒙古人不喜歡我們的手機,他們喜歡用三星,但他們不知道,很多手機是深圳的手機銷售商帶來的。看著他們認真地拋棄我們,我真的很無奈,但他們不能離開我們。

但是我喜歡 UB 有兩點。一是上路的習慣。無論是豪車還是二手車,當你看到有人過馬路或即將過馬路時,無論是一群人還是一個人,車子都會在遠處開始減速,最後停下來等待行人通過。但是,我去縣城的時候,也遇到過車輛停車給行人讓路的情況,這讓我們有一顆不斷提高人民素質的大心。



另一個是在公交車上讓座的習慣。首先,我並不是說我不會放棄在中國的席位。相反,我經常看到乘客主動讓座,年輕人必須主動讓座。這不是道德綁架。畢竟,每個人都有疲倦的時候。放棄你在 UB 的席位是很自然的。必須給老人、小孩、孕婦讓座。有時坐著的乘客可能沒有注意到,但站著的乘客會提醒你。有一次坐公交車,怕不安全,就把肩包背在一件大棉襖里,拉上拉鏈。我一直站著,沒有座位。結果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叔叔沒站幾分鐘就只好讓座給我了!我連忙擺手說不用了,心裡像狗一樣哭。我只是體重增加了一點,把包背在背上。叔叔,你不能因為這個就認為我懷孕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