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突訪基輔,韓印德三國釋放對日善意,美國策略正初步得逞

鍋博士 發佈 2024-03-05T22:10:42.161124+00:00

近來日本在國際社會上賺足了眼球,也在從側面預示著一場大的「風暴」正圍繞日本而展開。據日本《讀賣新聞》等媒體報導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結束新德里訪問後,突然宣布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行程。

近來日本在國際社會上賺足了眼球,也在從側面預示著一場大的「風暴」正圍繞日本而展開。

據日本《讀賣新聞》等媒體報導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結束新德里訪問後,突然宣布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行程。

這是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G7國家最後一位訪問基輔的領導人。

在此之前,岸田文雄在東京接待了韓國總統尹錫悅與德國總理朔爾茨的造訪。

一時間,日本外交事業似乎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時代,而在這背後是日本對整個西方立下的「投名狀」。

日本作為二戰時期的戰敗國,在政經和軍事上都無法實現真正的獨立,而唯一行得通的辦法則不得不成為美國的「馬前卒」。

拜登上台以來,全球冷戰氛圍持續加重,地區陣營化也更加明顯。

就亞太地區而言,美國先是牽頭組建「四國談話機制」,令日本與印度、澳大利亞有明顯的交集,又想辦法緩解日韓關係。

尹錫悅是韓國國內典型的「親美親日」派,即便頂著在國內輿論上被嘲笑成眾矢之的,也要親自訪問東京緩解兩國關係。

二戰時期的勞工與慰安婦問題,一直是橫在兩國政府與民間的隔閡,朴槿惠、文在寅兩屆政府都對此持十分強硬的態度。

可近兩年,國際形勢正發生變化,大國關係逐漸緊張,地區形勢刻不容緩。具體到韓國問題,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安全威脅,不得不求助於美日軍事同盟。

朔爾茨訪問日本,則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歐洲對日本和美國亞太戰略的「積極態度」,聲稱日本長期生活在「挑釁國家的處境」,願為兩國在未來進行更廣泛的軍事合作奠定基礎。

繼英國之後,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願意在日本駐軍,這極大程度上提升了西方在東亞地區的軍事存在感。

另一方面,日韓對北約組織也持十分積極的態度,在步入信息化作戰的時代背景下,以美國為中心的軍事聯盟正在逐漸形成。

此時岸田文雄突擊訪問基輔,不僅是日本對俄烏衝突本身的一種表態,因為眼下莫斯科也在迎來重要的外事活動。

俄日關係也十分複雜,雙方有主權領土之爭,同時又有重要的能源貿易。

俄烏衝突爆發後,日本也曾藉機要挾俄羅斯,甚至在爭議地區提高自衛隊活動的頻率,意圖擴大對相關地區的實質控制權。

普京態度十分強硬,即便深陷烏克蘭的戰爭泥潭,也不會讓步在遠東地區的利益。

因此,日本雖受國際約束無法對烏克蘭直接提供軍事援助,但在經濟援助上會不斷加磅。從某種角度而言,日本與烏克蘭在利益方面是休戚與共的,俄羅斯越是衰弱,越有助於兩國提高地區影響力。

總而言之,針對日本近期在國際社會上的「合縱連橫」,可以粗淺分析以下三點。

第一點,日本積極提升本國影響力。

日本作為亞洲第一個發達國家,其經濟能力不容小覷。有人說這是「日本經濟消失的二十年」,但日本對亞洲其他國家的投資是每年都成倍增長的,金融事業突飛猛進。

美聯儲加息縮表,對日本財政也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進而可能帶崩其他亞洲國家。

日本只能相應地提升地區影響力,讓美國高層真正認識到日本的作用,才會放鬆被做空的風險。

第二點,美國在背後助推日本。

當今世界中,任何複雜的國際關係其背後都離不開大國博弈的身影,而美國深耕霸主地位數十年,其影響力自然不言而喻。

日本能先後與韓國、德國、印度、烏克蘭進行友好溝通並受益匪淺,極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戰略。

美國雖習慣性地坑盟友,但在無形之中提供一個平台,充當起中間人、掮客的身份。

第三點,國際形勢必將更加激烈。

日本早已跟隨美國戰略步伐,但韓國、印度、德國的態度已經有些動搖,明顯是貪戀美日給出的蛋糕。

如果陣營劃分已成既定事實,那接下里的步驟就是對抗。

這種對抗將會是全方位的,在政治、經濟、文化甚至是軍事上的,這個過程將十分危險,甚至是不可控的。大國之間在尋求溝通,但在小國之間的博弈必將更加激烈,烏克蘭決不是第一塊倒下的骨牌。

最後,我們只能呼籲全球共識是合作而非對抗,持續做不利於世界和平、穩定的事情只會玩火自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