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騙出了隆裕太后私藏慈禧遺留的三十幾箱金條,一頓吃飽!

養了許多銅錢草的子望 發佈 2024-03-05T22:16:51.073236+00:00

這一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爆發了一場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各地的會黨、民軍也揭竿而起,神州大地風起雲湧,清王朝搖搖欲墜。

1911年,辛亥年。

這一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爆發了一場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清軍武昌新軍第八鎮揭竿而起,打響了旨在推翻清王朝的槍聲。

各省紛紛相應獨立,許多地方的清軍反正參加了革命。各地的會黨、民軍也揭竿而起,神州大地風起雲湧,清王朝搖搖欲墜。

這場革命,史稱「辛亥革命」。

牆倒眾人推,就連清政府體制內的軍校學生,也有不少人站到革命軍這一邊。當年年僅18歲的廣西陸軍小兵白崇禧,竟也「自費」一路趕到漢陽,參加了革命。

這些「吃皇糧」的學生在關鍵時刻給了自己老東家臨門一腳。可見清王朝的民心已不可收拾。

情急之下,清政府指派皇族內閣成員、陸軍大臣蔭昌(滿洲正白旗)率軍南下,鎮壓起義。

有意思的來了,蔭昌帶的兵實在不成規矩,不僅行軍毫無秩序,而且快到漢陽了才發現沒帶炮彈或者炮彈型號不對,然後又緊急調換,又磨蹭了一個多月。無形之中,讓起義軍有了足夠時間通電過全國人民。

慶親王奕劻知道蔭昌不中用,就呼籲重新起用袁世凱。

攝政王載灃也同意,先是給袁世凱封了兩湖總督。袁世凱認為軍權沒給他,婉言拒絕出山。清政府只好加碼,封了袁世凱欽差大臣,並下令軍權歸他指揮。袁世凱這才如願以償,同意出山。

清政府臨時抱佛腳。10月30日,載灃以溥儀的名義下了一份《罪記詔》,向人民認錯。

當日,取消了「皇族內閣」,五天後,讓清末新政時期的議會「資政院」擬定《重大信條十九條》,以求挽救民心。

這個《十九條》總的意思是:請人民維護我們滿清的皇權,我們則承諾把國家許多重要的大權還給人民。

不過,這時已經太晚了,人心已去。

清政府不光在老百姓心中已死,在清軍將領中也有人調轉槍口了。當時就有高級將領、第六鎮統制吳祿貞反正,不料被袁世凱派人殺死。

還有更刺激的,距離北京咫尺距離的灤州爆發了清軍倒戈的「灤州起義」,當年馮玉祥就參加了這場起義。後院起火,清政府極為恐慌,結果被反應迅速的袁世凱集團鎮壓了下去。

袁世凱就是在風雨飄搖中,走上了征途。

袁世凱幹了幾件大事,

第一件:騙官騙權。上面已經有所提及,最終袁世凱當上了清廷內閣總理,掌管軍權。

第二件:騙錢。袁世凱說鎮壓起義軍的軍餉不夠,不想幹了。隆裕太后政治經驗不夠,趕緊把慈禧太后遺留的金條全部交出,一共有三十幾箱。這樣就榨乾了清廷的財產,免除了袁世凱後患。

第三件:騙革命黨人,竊取辛亥果實。

辛亥革命時,孫中山還在英國,發回了電報,意思是說:如果袁世凱在這個關鍵時刻能夠倒戈推翻清廷,就可以推選袁世凱當中華民國總統。

孫中山為何要把大總統位置讓給革命黨的頭號軍事大敵袁世凱呢?

主要原因是:當時的革命軍,沒有錢和袁世凱的清軍打仗。真打下去,也確實沒有勝算。而如果能議和,並通過和平方式逼迫清帝退位,在當時就是成本最低的方案,也是最好的結果。

在這種「戰不能戰,和也難合」的過程中,袁世凱扮演了漁翁得利的角色。

袁世凱一方面借著革命黨人的力量來壓服清廷,另一方面又挾持清廷來和革命黨人討價還價,從而使自己漁翁得利、登上寶座。

在那段最後的日子裡,清廷就像一個被烤熱的鍋,鬧個不停,會議不斷。隆裕太后直接跟袁世凱說:「你看著怎麼辦好,就怎麼辦吧!無論大局如何,我都不會怪你。皇帝將來長大了,有我在,他也不會怪你。」

歷史上欺負孤兒寡母的情形太多了,只是又多了一次。

袁世凱忽悠說:為了皇室安危,最好是改成君主立憲。但現在革命黨又不甘心。如果一定要共和政體,那就必須優待皇室。

在袁世凱的指示下,清軍前方重要將領段祺瑞1912年1月26日對清廷發電報,意思是請清廷改制共和,革命黨答應給皇室優厚的歲俸。這份電報,對清廷震動很大,因為連前線的高級將領都不願打下去了,這是真的糟了。

最終,促使清廷退位的,除了革命黨的軍事威脅、清軍骨幹在內部相逼外,就是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對清廷開出的「優待條件」的利誘。

經過討價還價,清帝退位後,歲用四百萬兩白銀,改鑄新幣後,改為四百萬元,又中華民國撥用。

最後,隆裕太后自己拍板,接受了「優待條件」,並通告全國,清帝退位。

這樣,統治了中國268年的滿清王朝,轟然倒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