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傲慢的「家校群」,還有什麼存在意義?

成都商報教育報道 發佈 2024-03-06T03:11:11.258704+00:00

老師在班級群布置作業,家長除了「收到」,還能有別的回覆嗎?最近,河南一位家長嘗試了其他的回覆,但他很快就付出了代價。

記者丨李宇欣

老師在班級群布置作業,家長除了「收到」,還能有別的回覆嗎?最近,河南一位家長嘗試了其他的回覆,但他很快就付出了代價。


據媒體報導,最近在河南某家長群,老師布置作業後,一名三年級學生家長在群里回復了一句「家長又有作業了」,他先是被踢出家長群,第二天還接到老師專門的電話「教育」。


隨後,當地教育部門表示已介入處理。由於孩子還在這所學校、這個班級上學,這位家長也選擇了「息事寧人」,刪除了發布的視頻。


群聊截圖


事兒雖然算是平息了,但此事引發不少家長共鳴,有網友公開質疑,老師的做法未免太過粗暴,如此傲慢的班級群,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起到家校溝通的作用了嗎?給到家校溝通的空間了嗎?


一方面,我們先來分析這到底是家長作業還是學生作業。報導截圖顯示,作業不僅要求三年級學生上傳圖片、寫300字心得體會,還要上交電子稿,並在11點前完成。而家長回復的時間接近晚上10點。從現有報導來看,尚不知道這個「11點前完成」說的是當晚11點還是次日上午11點。但是,從時間來看,無論是當晚11點,還是次日11點前,孩子深夜寫完心得體會已不容易,要讓孩子繼續自己完成顯然都不太可能,所以上傳電子稿多半還是家長的「作業」。若孩子是由祖父母照看,輸入字符較慢,提交電子稿更加費工夫。


因此,家長帶著吐槽意味的一句「家長又有作業了」,也不是全無道理——啥作業非要晚上來布置,早點通知不行嗎。再說,時間要得這麼急,這不是「家長作業」又是啥呢?


況且,這位家長拒絕把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也是有規章支撐的。2019年 6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


教育部官網截圖


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這位老師的處理方式。


晚上10點布置作業,難道家長們也必須齊刷刷回復「收到」?就不能有一點疑問?如果有了疑問,難道也只有把家長踢出群的處理方式嗎?解釋一下很難嗎?


事發場合是在班級群,而班級群作為重要的家校溝通平台,老師如果一言不合就這樣踢人,既不利於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也未做到為人師表應有的尊重示範。即使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來說,這樣的粗暴方式,也屬實有些不體面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