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內訌」公開化,是敵手的離間計還是自己有意為之?

耿來意 發佈 2024-03-06T08:19:34.998049+00:00

俄羅斯華格納僱傭軍在巴赫穆特爭奪戰中一戰成名,光芒四射,讓烏軍及外國僱傭軍聞風喪膽,然而在戰功顯赫的同時,關於華格納與正規軍、與俄羅斯政府部門的「內訌」新聞也不斷傳出來,全世界都沸沸揚揚。

俄羅斯華格納僱傭軍在巴赫穆特爭奪戰中一戰成名,光芒四射,讓烏軍及外國僱傭軍聞風喪膽,然而在戰功顯赫的同時,關於華格納與正規軍、與俄羅斯政府部門的「內訌」新聞也不斷傳出來,全世界都沸沸揚揚。


這些「內訌」 ,有的通過對手的媒體披露出來,如據美國的《新聞周刊》報導說,俄羅斯國防部在戰報中不提華格納集團的作用,戰功被完全忽略,華格納集團創始人普里戈津十分不滿。

更多的是通過普里戈津的嘴說出來,在這樣的新聞里,普里戈津仿佛是一個憤青,一個受氣的小媳婦,牢騷滿腹,一刻不停地發泄著對俄羅斯高層、對地方政府、對正規軍的不滿。


一會兒炮轟俄羅斯內部的腐敗和官僚機構,一會兒炮轟俄羅斯正規軍深陷「軍事官僚主義」,一會兒抱怨自己的士兵死於沒有足夠的彈藥,「那些決定提供給我們彈藥的人必須負責!」一會兒抱怨普京和國防部切斷了「和我聯繫的渠道」,一會兒抱怨「往車輪里插棒子的舉動」,一會兒抱怨一些地方政府拒絕為戰死的華格納士兵提供墓地。


普里戈津的每一次出現,給人的感覺都是在抱怨,給人的印象就是華格納處境艱難,處處受氣,不受待見,爹不親娘不愛,讓人懷疑是不是真像一些西方媒體分析的那樣,俄羅斯要借刀殺人,借烏克蘭人之手滅了華格納啊。

華格納「內訌」的消息,其中一些屬於敵對方的輿論戰需要是肯定的,故意離間華格納與俄羅斯政府和正規軍的關係,削弱他們的戰鬥力。但普里戈津做為一個戰場指揮官,卻高調將「內訌」公開化,頗讓人費解。


在戰爭中,各方面的協同非常重要,「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普里戈津不會不懂這些道理,在各方協同過程中,各種各樣的矛盾不可避免,需要去解決,但像普里戈津這樣公開把矛盾泄露出來,類似於泄密,難道不擔心矛盾被敵方利用嗎?對普里戈津的做法,俄羅斯高層難道一點都不擔心一點都不加以勸阻嗎?


有理由相信,所謂華格納「內訌」,只是俄羅斯施放的一顆煙幕彈,故意將自己的缺陷暴露出來,干擾對手的判斷。

軍事實踐上,有示弱誘敵的策略,運用牽制、欺騙之類的手段引誘敵方,調動敵人,使敵人產生錯覺,發生過失,然後抓住機會,一舉消滅敵人。


普里戈津的抱怨,很可能是一種欺騙性「示形」,「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普里戈津牢裡牢騷,讓烏軍誤以為華格納彈藥也不足,處處受排擠,士氣受影響,可以被打敗,本來應該從巴赫穆特撤退了,也不撤退了,而且還要增兵支援,誓死不退,這樣就可以把烏軍栓在巴赫穆特予以大量消耗。


巴赫穆特是一個消耗戰的最佳場所,在消耗戰中烏克蘭處於明顯不利地位,因此烏克蘭軍方,以及美國軍方,都主張從巴赫穆特撤軍,以保存烏軍有生力量。澤連斯基不同意撤軍,要集結四萬大軍,增援巴赫穆特,這是否是普里戈津「示形」所要達到的目的?


有一種可能,澤連斯基已經被普里戈津成功調動了,澤連斯基正在集結的大軍,真令人捏一把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