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時期,募兵制下的基層武官都是怎樣的呢

辰光歷史匯 發佈 2024-03-06T08:41:39.368714+00:00

關於唐代的募兵制度已經有較多學者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關於唐代的募兵制度已經有較多學者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楊鴻年在其《唐募兵制度》對於募兵制在唐代的發展脈絡表述的較為清晰,表示募兵之制唐初就有了,前期對士兵稱招募,對武官稱拜募

募兵制在唐玄宗開元十年,張說建議之後,開始大興;募兵制盛行後還有其他兵源,如官方子弟、土團兵:當募兵有條件;募系自願;募兵沒有地域地方等多方面限制。

唐耕稱在其 《唐代前期的兵募》中主要將募兵稱為兵募,此時還不是固定的兵制,沒有固定 的兵員和編制,有事就振募,無事即歸家。

唐前期的募兵與基層武官

唐代的募兵制度一直都是存在的,《唐六典》卷五兵部有對於唐前期募兵的記載:「凡天下諸州差兵募,取戶殷丁多,人材曉勇:選前資官、勵官、部分強 明勘統攝者,節級權補主帥領之。其義征者,別為行伍,不入募人之營。」

氣關於募兵下各級武官將領方面,較少有學者涉及,只有唐耕稱先生對於其主帥應如何擢補進行了簡單的論述,如「選前資官、動官、部分強明勘統攝者,節級權補 主帥領之。

對於「前資官、勵官」在唐耕稱先生文中已有簡單的論述,對於唐代前期的兵募有很高的價值。唐前期的募兵多為臨時之舉,招募到士兵之後,經常會在應募士兵之中選拔一些身材魁梧,精明能幹之人臨時臨時擔任各級將領,負責統率士兵前往指定地點,而這些被選之人就被稱為「部分強明勘統攝者」。

從這其實也可以看出,唐代前期的募兵軍隊中更加注重自身的能力,讓更多人看到了從行武之間建功立業、出人頭地的希望,這是唐朝前期募兵軍隊中一個比較 鮮亮的特徵。募兵之法促使基層武官在唐前期又有哪些發展性的表現呢?

唐初募兵促使基層武官來激的多樣化

從李淵起兵開始至建立唐朝,唐軍的主力並不單單是府兵,而是由二部分組 成—是由他原來統領的隋軍,大量是其率領的原府兵和州郡兵,這支以府兵為主的軍隊在戰場上的作用並不是特別突出,不過從原來府兵中選出的大量武官在帶領募兵軍隊的過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二是李世民、長孫順德等在起兵前臨時召募的軍隊。李淵起兵進軍長安途中,把戰鬥部隊由原來的三萬迅速擴大到二十 多萬,其軍隊組成主要是依靠招募新兵和收編敗軍。

在唐朝建立至消滅敵對勢力、完成統一,在其過程中依靠的也是召募之兵,而且許多的大將就是以百姓之身從軍,最後建立豐功偉業,成為一代佳話。

可以說唐朝的成功就是建立在大量招募之軍基礎上的,這個時候的基層武官來源也是頗為豐富多樣

物利賞級刺激了基層武官積極向上的勇敢之心

武德四年二月,李世民派使宇文士回朝上奏請求進軍包圍 東都洛陽,唐高祖對宇文士及說,「歸語爾王:今取洛陽,止於息兵,克城之日, 乘輿法物,圖籍器械,非私家所須者,委汝收之;

其餘子女玉帛,並以分賜將士。」 唐朝的統治者及其軍隊將領其實都很在乎戰利品的種類作用及數量多少,但是在 統領部下時大多遵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觀點,用豐厚戰利品作為激勵軍隊士氣 的工具,以達到取得戰爭勝利的目的。

歷代王朝均以封爵、名秩、金帛、車服等賞賜手段,褒獎、勸勉為國效力、建功立業之人。同樣,高官厚祿、金銀珠寶作為褒勉將士的重要手段,也是朝廷內部 以武裝暴力方式奪取政權的強大助力。

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戰場磨練下,往往也能尋得不少將才,唐代大將薛仁貴就是在高麗戰場上大放異彩,唐初的很多應募之士都是因為本身具有超凡武藝從而脫穎而出,他們沒有薛仁貴那麼好的運氣被皇帝親眼看見,但也得到了上級將軍和朝廷的認可,授予他們一些官職。

唐玄宗時期募兵的制度化

在唐代前期,往往募兵之法存在很大的臨時性,其下的基層武官一般都是由 朝廷臨時指派委任,或因戰功,或因其為召募出力方,沒有建立系統的選任升遷制度。

開元十年,唐玄宗同意了張說的建議:「請召募壯士充宿衛,不問色役,優為之制,捕逃者必爭出應募」。很快朝廷募得精兵十二萬,號「長從宿衛」,後又更號為「鎮騎」,在此之後, 全國大力推行擴騎之制。

唐代募兵之法直到這個時期才制定了其明確的制度,彍騎之建制與府兵有著極大的相似,「又擇材勇者為番頭,頗習彎射」則顯 現了募兵之軍更看重個人的才能和武藝,其「番頭」的選拔類似於一場弩射比賽, 如「及第者有賞」雲,能夠勝任基層武官者大概皆是能及第者。

募兵制度化帶來基層武官升遷制度也更加的系統化、制度化,從開元和天寶年間的武官仕途歷程中,就可見在募兵之法制度化時期,武官升遷都是有章可循的了,很少有武官升遷時出現唐初和唐末時官員職務跳躍式發展的情況。

要想從事光榮的軍隊事業,常見的入圍方法有:一、憑藉門蔭,以弱冠之身宿衛皇闔, 付出自己的艱辛勞動得以封官拜爵,如苑守福、李煥等人。二、以自身高超武藝, 通過武舉之途,以應天闕擢第,如公孫思觀、董虔運、趙潔等人;三、在軍中, 以功入圍,如王慶、公孫孝迀、梁詢等人。第三點也成為這個時期沒有官宦家族 支持的基層武官得以升遷的重要途徑。

唐後期募兵制改革與基層武官的變化

隨著募兵制的盛行,唐代後期軍隊建制模式出現地方化、差異化,以唐朝校尉級別的武官為例,在唐廷中央的禁軍之中的校尉們可能是負責看守城門的監門校尉,也稱為城門郎,只負責城門看守事宜。

而在地方上的藩鎮軍隊中可能 是擔任虞候、押衙等職,負責監管軍隊紀律和押送軍營物資等事,在軍隊中越來 越受到重視,其地位自然隨之水漲船高。而節度使府直屬的牙兵組織其中的牙將 等官職,剛剛開始只屬於地方上的私人武裝,並沒有官職品階,但是這些當初的 流外官日益重要,甚至成為影響各方勢力的人物。

唐代後期很多基層武官就是依靠這種類似的擁立之功,快速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和聲望。

募兵的基層武官要比府兵的基層武官承受更多的誘惑和壓迫,同時,唐代後期募兵之法的改革忽視了朝廷治兵強幹弱枝的原則,各方將官對兵權的掌控也是日勝一日,節度使為保府邸與自身安全,需擁有強大的私人武裝力量,這些經過節度使訓練與提拔的職業武將則成為其心腹。

唐代後期多種牙兵及私人武裝集團的出現,反映了脫離農業生產的職業軍人 已經大量出現,這種同經濟利益直接掛鈎的募役體制,打破了唐朝軍隊內部等級森 嚴的上下級關係。在其中處於直接統率兵士的基層武官武將們在軍事戰爭中更是 處於重要地位,更容易得到重用。

而且使軍隊內部遷轉的人身依附關係也有所變 化,一朝統帥一朝將成為藩鎮軍隊指揮階層一個鮮明的標誌。新舊心腹的替換更 替,造成一批基層武官在心理上的動盪不安,也使得軍隊內部的上下級關係變的微 妙,「變易主帥如同兒戲」的情形時有發生,直接統率兵士的基層武將們在軍隊 內部爭權鬥爭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各式軍隊的出現造成基層武官索質參差不齊

在唐代後期的軍隊體系中出現了一些新興形式的軍隊,如「土軍」、「客軍」 以及以少數民族為主的沙陀軍。在這些新型形式中,又各自有著其獨特特色的軍隊 統領風格,關於「土軍」、「客軍」問題可以參考朱先生的力作。

其大致要 點如下:「土軍」是指來自本土的武裝力量,比較適合守衛本地城池,保衛兵士 的家鄉,「土軍」的軍事組織基本與府兵的基本建置相似,但是其武官文職化,戰鬥力低下;而「客軍」是指在外地招募而來的、非本地的軍事力量,其戰鬥力強博,比較適合攻城,是唐朝中央仰賴平定南方叛亂的主力軍隊。

另外,沙陀軍作為少數民族軍隊的代表,其沙陀族人在各級武官將士的占比中占有絕對的優勢, 因此得以保持著沙陀族其強悍的戰鬥風俗,成為平定黃巢起義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

唐後期冗雜而繁亂的軍隊體系,直接給軍隊內部管理帶來了嚴重的困難,如果不能因軍治軍、靈活掌握,那麼這些因素就絕對會是制約唐代晚期軍隊作戰高效化的最直接原因。

而唐代兵制轉變帶來的義務兵役制向職業僱傭兵轉化的現象,也影響了唐代軍隊指揮和管理的形式,各級將士不再惟令是從,而是惟利是從。

特 別是貞觀時期那種因維護國家政權、保衛國家疆域,所激發的廣大民眾積極應募軍隊的現象直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經濟金錢與賞賜所交織的僱傭合作形式。

以經濟方式出現的僱傭關係則給軍隊中等級森嚴的上下級關係產生了巨大鬆動,「以下凌上」的叛亂行為與節度使大肆殺戮將士的行為都說明了在這種變化下,各級將 士不再惟令是從,而是惟利是從,唐代前期軍隊中所體現出的國家榮譽感和責任感喪失殆盡。

這樣的軍隊往往戰鬥力極其低下,處於基層的軍事指揮官往往唯利是圖,遇到軍事戰鬥一觸即潰,甚至普通老百姓都能將這樣的正規軍擊敗。

作為國家正規軍隊的昭義軍,下層的將士兵卒們只管進行各自地劉掠,其軍隊居然虛弱到到被市坊民 眾打敗甚至殲滅。由此可見兵制改革所帶來軍隊內部服役制度與基層武將官員素 質的變化,直接影響了唐代後期軍隊中的將士們的戰鬥力。

所以說,自安史亂後,唐代從盛世走向衰落,而不斷發生的募兵制改革影響著唐代軍隊的各個方面。處於軍隊下層的基層武官們作為維護軍隊穩定和有效管理的支柱,也不可避免的隨之 發生變化,這也與唐後期社會風氣這個大環境的變化是分不開的。

而自安史之亂起,隨著邊疆節度制推向全國,節度使自主召募之法的在全國各地的盛行,唐之中央政權逐漸喪失了對於各方軍隊的控制權,藩鎮割據,唐王朝最終進入墳墓。真是成也募兵,敗也募兵!此悲劇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唐朝中央喪失了掌管募兵之法的主動權,從中央募兵變成了地方募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