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修建唐太宗昭陵的九峻山上為何堆滿了厚厚的羊糞?

十三哥喂 發佈 2024-03-06T08:47:08.258028+00:00

記得小時候父親送給我一本書《王羲之的傳說》,其中後半部分我並不喜歡看,因為後半部分已經沒有了王羲之的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對王羲之的名帖——蘭亭序的各種爭奪。

天下第一陵:唐昭陵

記得小時候父親送給我一本書《王羲之的傳說》,其中後半部分我並不喜歡看,因為後半部分已經沒有了王羲之的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對王羲之的名帖——蘭亭序的各種爭奪。因為都是歷史的真實發生,所以自然不如前半篇的傳奇故事好看。

而對蘭亭序的爭奪,也牽涉到了盜墓這回事兒。

主要是還因為唐太宗這人吧,也算文武全才,對於蘭亭序也是愛不釋手,臨終前囑咐千萬要把蘭亭序和他一起葬了。

不過之後的五代十國又是個盜墓的高峰期,唐代十八陵全都被盜,也正因為如此,王羲之的蘭亭序又得以重現天日,在民間歷盡波劫。

而人們對蘭亭序的痴迷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還記得有個小故事,有個人無意中得到了蘭亭序——似乎還不是珍本,而是高仿臨摹,也是喜愛的不行,總是隨身攜帶,有一回坐船遇到風浪,此人不慎落水,結果這傢伙居然高喊:你們不救我可以,但是千萬救救我手上的蘭亭序啊。

結果後來這貼蘭亭序還真被救上來了,被稱為落水蘭亭;另外還有個定武蘭亭,也是經歷了無數坑蒙拐騙和害命圖財。


更有意思的是前面說過的為了得到蔡邕遺墨,不惜盜取好友的墳墓,可到了五代時期,他的墳墓也被一個駐守長安的節度使叫溫韜的盜取,所有珍藏的書法名帖都被溫韜盜走。這也算是天理循環吧。


這個溫韜在長安做了七年的官,把轄地被所有能找到的古墓都給挖了,唯有乾陵在被挖掘的時候風雨大作,溫韜覺得不詳,所以才作罷。

不過也多虧了溫韜,讓原本已經失傳的很多文化書法的估計股本能夠重新流傳於世,這也算是對傳統文化的保留與傳承做出了一些貢獻吧。

不過作為大唐盛世,也不過是光輝一時,最終在盜墓賊的瘋狂進攻下,唐十八陵最終是無一倖免。

這又讓我想起莊子的《秋水》一文來,什麼三皇五帝的豐功偉業,在時間的長河中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


不過在修建唐昭陵的時候卻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

修建唐昭陵的時候雖然廣招民夫,但由於山勢險峻,依舊進度緩慢。

這時有個當地的民夫表示,不想和大家一起干,讓把屬於他的那份搬磚運瓦的工作直接分給他。

負責官員雖然覺得有點奇怪,但也想看看他有什麼絕活能保證完成工作量,於是就分給了他。

結果第二天這個民夫果然如期完成了工作量,甚至還多做了一些,就很奇怪。

一查才發現,原來這個民夫家裡養了一群山羊,他把磚瓦讓羊駝上了,然後趕上山,不但順利完成了工作任務,順便還把羊給餵飽了。

官方受到啟發,於是徵募了大量山羊用於搬磚運瓦,足足運了十三年。

畢竟翻山越嶺,山羊比牛馬等蓄力都強的多。

不僅如此,十三年的運輸還給唐昭陵所在的九峻山上留下了一層厚厚的羊糞,據說至今還隨處可見。

而每年雨季發洪水的時候,羊糞會被衝下來,成為山下附近農家的田園。

因此當地有云:唐王陵上的羊糞,肥了南坡下的趙鎮。

這一說法真實度似乎非常高,因為現在九峻山還有大量的羊糞存在,而訓練山羊作為蓄力雖然很小眾,但也是有的。

頭些年痴迷於「末日求生」的時候,曾經看到過一個紀錄片,在歐洲有個末日生存的團體就訓練山羊作為基本蓄力,並且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組織,叫山羊俱樂部。

只是據說山羊脾氣不好,並不那麼容易心甘情願的給人類做牛做馬。


我是十三哥,謝謝大家的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