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和內核的發展史

賀浦力特 發佈 2024-03-06T15:20:08.985395+00:00

一 瀏覽器的發展史Mosaic瀏覽器NCSA Mosaic ,或簡稱Mosaic ,是網際網路歷史上第一個獲普遍使用和能夠顯示圖片的網頁瀏覽器。它是由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NCSA組織在1993年所發表 ,並於1997年1月7日正式終止開發和支持。在當時人氣爆發大受歡迎。

一 瀏覽器的發展史


Mosaic瀏覽器

NCSA Mosaic ,或簡稱Mosaic ,是網際網路歷史上第一個獲普遍使用和能夠顯示圖片的網頁瀏覽器。它是由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NCSA組織在1993年所發表 ,並於1997年1月7日正式終止開發和支持。在當時人氣爆發大受歡迎。Mosaic的出現 ,算是點燃了後期網際網路熱潮的火種之一。

後來網景導航者瀏覽器的開發工作 ,聘用了許多原有的Mosaic瀏覽器工程師 ,但是沒有採用Mosaic網頁瀏覽器的任何代碼。傳承網景瀏覽器代碼的後裔為Firefox瀏覽器。

發展歷程

1993年3月 ,第一個面向普通用戶的 Mosaic 預覽版發布 ,不過僅針對當時少數的Unix作業系統 ,它的最大特色就是具有方便易用的圖形界面。

1993年11月 , Mosaic1.0 官方版發布。

1995年10月 , Mosaic2.0 正式版發布。

1997年1月 , Mosaic3.0 正式版發布。這個版本支持更多的平台 ,不過這也是 Mosaic 的最後一個版本 ,雖然 Mosaic 從此停住了前進的腳步 ,但是他對後來出現的瀏覽器影響深遠。事實上 , Mosaic 並不是第一個具有圖形界面的網頁瀏覽器 ,但是 , Mosaic 是第一個被人普遍接受的瀏覽器 ,它讓許多人了解了Internet 。

1993年1月 ,NCSA(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 ,美國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完成革命性的創新 ,在Unix平台上開發出了第一個圖形化的網頁瀏覽器Mosaic(Alpha 版) ,同年九月發布的1.0正式版實現了在Apple Macintosh和Microsoft Windows平台上的運行 ,一時間Mosaic儼然成為Web瀏覽器的標準。隨後NCSA將Mosaic的商業運營權轉售給了Spyglass公司 ,該公司又向包括微軟公司在內的多家公司技術授權 ,允許其在 Mosaic的基礎上開發自己的產品。

1994年Mosaic研發的核心成員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幾何圖形發生器的發明人吉姆·克拉克(Jim.H.Clark)共同創立了Mosaic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同年11月為了避免與NCSA的法律糾葛 ,公司更名為Netscape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即網景公司 ,並一直沿用。其中後者還先後創立了Silicon Graphics(視算)公司和Healtheon(永健)公司。

在二人領導下 ,公司合力進行超越以往瀏覽器的新一代瀏覽器的研發 ,試圖打破Mosaic的壟斷並取得業界的領導地位。所以對新瀏覽器名為 Netscape Navigator ,即「導航者」。對內其1.0版本的研發代號則為Mozilla!Mozilla一詞是由「Mosaic Killa」(Mosaic殺手/終結者 ,Killa是俚語中Killer的拼法)和「Godzilla eat the Mosaic」(Godzilla ,即「哥斯拉」 ,日本遭受核打擊和「第五福龍丸」事件後創造的經典虛擬生物)合成而來。即Mosaic+ Godzilla+Killa=Mozilla!網景公司員工也常將其稱作Moz或Mozzie。

1996年 ,微軟從Spyglass手裡拿到Spyglass Mosaic的原始碼和授權 ,開始開發自己的瀏覽器IE。後來 ,微軟以IE和Windows捆綁的模式不斷向市場擴展份額 ,使IE成為市場的絕對主流。裝了Windows系統的電腦基本無法卸載IE

Netscape網景瀏覽器

網景瀏覽器(Netscape )是一個是由 Netscape 通信公司開發的網頁瀏覽器。它雖是一個商業軟體 ,但它也提供了可在Unix ,VMS ,Macs ,和 Microsoft Windows 等作業系統上運行的免費版本

發展歷程

1994年12月 ,Netscape Navigator發布1.0版瀏覽器。這個版本支持所有的 HTML2 語言的元素和部分 HTML3語言的功能。

1995年4月 , Netscape 發布 1.1版。這個版本增加了對表格的支持。

1995年7月 , Netscape 發布 1.2版。這個版本升級到支持 Windows 95的用戶界面。

1996年3月 , Netscape 發布 2.0版。這個版本增加了一些 HTML 3 的新元素和框架 ,以及對 Java和 JavaScript 的處理能力。

1996年8月到 1997年10月 , Netscape 發布 3.0-3.04 版 , 這個版本增加了很多新的插件 ,以及對表格背景顏色 ,字體下劃線以及框架邊緣控制和字體樣式的支持。

1997年6月到 1998年11月 , Netscape 發布了 4.0-4.08 版。其變化是增加了更多 CSS 的支持 ,另外 ,對象元素的支持也是在這系列的版本中出現的。

1998年1月 , Netscape 公司宣布 Netscape 免費 ,同時 ,開發愛好者可以通過 Internet 免費下載 Netscape 的原始碼 ,從此命名為 Mozilla 的項目開始。

1998年10月至2002年8月 , Netscape4.5-4.8 發布。

1998年11月 , Netscape決定將自己的新翻譯引擎 Gecko 集成至 Mozilla(6.0)中。不久後 , AOL 收購了 Netscape 。

2002年8月 , Netscape 7.0 發布 ,程序建立在 Mozilla1.01 原始碼的基礎之上。

2003年5月 ,微軟和 Netscape的母公司達成一項協議 ,微軟支付 AOL7.5 億美元 , AOL 繼續使用和推廣 IE ,取代 Netscape的位置。

2006年5月 ,Netscape 8版本發布。一個令人爭議的改變 ,是Netscape Browser只有Windows版本。而且使用「雙排版引擎」——Internet Explorer核心(Trident)及Mozilla Firefox核心(Gecko)。

2007年1月23日 ,網景確定Netscape Browser 8系列將由第9版取代。新版本繼續基於Mozilla Firefox 2.0 ,以及支持Firefox的add-on和插件。新版瀏覽器 ,回用網景系列最初名稱:Netscape Navigator(網景導航者)。官方聲稱這決定是為了避免用戶混淆網景其他的產品

IE瀏覽器

Internet Explorer簡稱IE瀏覽器 ,是微軟(Microsoft)所開發的圖形用戶界面網頁瀏覽器

從1995年開始 ,內置於Windows作業系統的各個版本 ,是微軟作業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現已停止支持)

Internet Explorer曾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瀏覽器 ,在2002~2003年使用值達到頂峰 ,微軟以捆綁的方式 ,贏得了與Netscape的第一次瀏覽器大戰

2008年 ,隨著Firefox、Google chrome等瀏覽器的推出 ,IE瀏覽器的市場占有率逐步下降

2022年5月16日 ,微軟官方發布公告 ,稱IE瀏覽器將於6月16日正式退役 ,此後其功能將由Edge瀏覽器接棒。

2022年12月 ,在微軟系統推送的更新計劃文檔中明確表示 ,微軟將於2023年2月14日關閉IE瀏覽器 ,取而代之的是Edge瀏覽器。

2023年2月14日 ,微軟永久禁用IE。

IE瀏覽器的研發背景

IE開發計劃開始於1994年夏天 ,微軟為抵抗當時主流的網景瀏覽器(NetscapeNavigator) ,要在Windows中開發適合自己的瀏覽器。但微軟並沒有時間從零開始 ,因此微軟和Spyglass合作 ,於是IE從早期一款商業性的專利網頁瀏覽器Spyglass Mosaic派生出來 ,雖然Spyglass Mosaic與NCSA Mosaic(首款應用得最廣泛的網頁瀏覽器)甚為相似 ,但Spyglass Mosaic則相對地較不出名並使用了NCSA Mosaic少量的原始碼

IE發行歷史(主要版本)

IE1.0 1995年8月16日首次亮相 ,是一個由Spyglass Mosaic重新設計而出的版本(並在幾個月後推出1.5版本)

IE2.0 1995年11月22日 ,專門為Windows 95、Windows NT 3.5、Windows NT 4.0設計

IE3.0 1996年8月13日發布 ,首個脫離Spyglass原始碼發展的版本(但仍使用Spyglass的「技術」) ,是首個支持CSS技術的主流瀏覽器 ,並內置於Windows 95 OSR 2中 ,被認為是首個受歡迎的IE瀏覽器版本 ,但在發行後的數個月後亦被黑客發現數個安全性和隱私漏洞

IE4.0 1997年9月 ,用戶亦可透過Active Desktop將網頁瀏覽功能嵌入於窗口桌面上。這樣的集成行為亦受到不少的批評 ,因此在後期移除

IE5.0 1999年3月18日 ,引進雙向文字、旁註標記、XML、XSL及將網頁存儲成MHTML格式的功能

IE6.0 2001年8月27日 ,包含增強版DHTML、內部網頁框架的內容限制和部分支持CSS level 1、DOM level 1和SMIL 2.0 ,能配合WindowsXP的Luna界面

IE7.0 2005年2月15日 ,微軟主席比爾·蓋茨於舊金山的RSA討論會中 ,宣布新版本瀏覽器將會發布 ,2006年 ,支持Windows XP SP2以後的作業系統 ,新版本包括修復一些程序中的錯誤 ,加強對網頁標準的支持 ,加入標籤頁瀏覽 ,還有一個支持各搜尋引擎的搜索框 ,2008年 ,微軟以「安全原因」通過Windows Update把所有Windows系統的瀏覽器強制升級到7.0版本 ,但由於Windows 2000並不支持7.0版本 ,所以沒有強制升級

IE8.0 2009年3月19日 ,IE8正式版發布

IE9.0 2011年3月14日 ,Internet Explorer 9採用全新的JavaScript引擎「Chakra」 ,界面十分簡潔 ,界面主要有前進、後退按鈕及地址欄 ,速度也有很大進步 ,而且IE9是IE中第一個帶硬體加速的版本

IE10.0 2012年發布IE10.0 ,不支持Windows Vista

IE11.0 2013年6月26日 ,在Build Windows 2013大會上 ,Microsoft發布全新Windows 8.1預覽版 ,Windows 8.1內置Internet Explorer 11預覽版 ,10月17日正式發布

2022年6月15日停止支持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的最新可用版本IE 11 ,轉而只提供其當前的瀏覽器Microsoft Edge

Opera瀏覽器

Opera瀏覽器 ,是一款挪威Opera Software ASA公司製作的支持多頁面標籤式瀏覽的網絡瀏覽器 ,是跨平台瀏覽器可以在Windows、Mac和Linux三個作業系統平台上運行。Opera瀏覽器創始於1995年4月。

發展歷程

1995年4月 , Opera1.0 正式版發布。

1996年7月 , Opera2.0 正式版發布。

1997年12月 , Opera3.0 正式版發布。這個版本增加了對 Javascript ,SSL 和插件的處理能力。

2000年6月 , Opera4.0 正式版發布 ,這個版本支持大部分的 CSS2 ,所有的 CSS1 , HTML4 , XML 和 WML語言。

2000年12月 , Opera5.0 正式版發布。

2001年11月 , Opera6.0 正式版發布 ,這個版本改善了圖形界面 ,而且性能也有明顯的提高。

2003年1月 , Opera7.0 正式版發布 ,這個版本除了圖形界面的更新 ,並重寫了翻譯引擎 ,提高了程序執行的效率和能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增加了對 DOM 技術的支持 ,並增加了一個新的郵件客戶端。

2005年4月 , Opera 8 版本發布。在Opera8中增強的安全性能針對釣⻥式欺詐攻擊 ,它能夠顯示網站的安全證書-在可信賴的網站上顯示⻩色掛鎖圖標 ,幫助用戶判斷網站的可靠性。Opera8還能夠顯示彈出式窗口的「來源」。

2006年6月 , Opera9.0 正式版發布。

2008年12月 , Opera10α 發布。

2012年11月 , Opera12.10 正式版發布。

2013年2月宣布放棄Presto ,轉為Webkit。 12.17版本之前採用 Presto內核

2013年7月 , Opera15 正式版發布。

2014年3月 , Opera20.0.1387.64 正式版發布。

2016年2月11日 ,挪威瀏覽器廠商 Opera發布公告 ,宣布了確定被 360 和崑崙萬維收購的消息

2018年6月29日 ,Opera向SEC提交了上市申請 ,股票交易代碼為OPRA。 [2]

2018年7月27日 ,Opera(OPRA)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Mozilla Firefox(火狐瀏覽器)

Mozilla Firefox ,中文俗稱"火狐"(正式縮寫為Fx或fx ,非正式縮寫為FF) ,是一個自由及開放原始碼網頁瀏覽器 ,使用Gecko排版引擎 ,支持多種作業系統 ,自Firefox 29起 ,瀏覽器界面有很大程度改變。

名稱由來

該項目定名時幾經波折。項目最初取名「Phoenix」(Phoenix首個版本0.1於2002年9月23日發布) ,但因為和鳳凰科技(Phoenix Technologies)的名稱衝突 ,於是於2003年4月14日改為「Firebird」。後來 ,這個新名稱又與另一個開源的資料庫系統Firebird發生了衝突 ,Firebird的開發社區要求以全稱「Mozilla Firebird」來標識這個項目或重命名 ,避免混淆。

2004年2月9日 ,Mozilla Firebird決定改稱Mozilla Firefox ,簡稱Firefox ,正式縮寫為Fx或fx ,不過仍然常被稱作FF(FireFox)。Firefox在英文俗語裡指的是「紅熊貓」 ,但開發小組卻採用將「Fire」和「fox」分開來直譯蘊意 ,把吉祥物及官方圖標都設計為火紅的小狐狸。

發展歷程

Mozilla Firefox(火狐瀏覽器)發展歷程源於Asa Dotzler的介紹。Asa Dotzler是Mozilla基金會的社區協調員 ,在組織FireFox開源瀏覽器社區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色。最開始他是Netscape的志願者和雇員 ,之後又加入了Mozilla基金會。

1998年1月:Netscape Communications宣布發布瀏覽器原始碼的計劃 ,目的是「激發網上數以千計的開發人員的創新能力」。

1998年5月:Netscape在mozilla.org網站發布Communicator 5.0原始碼以供下載。

1998年11月:AOL宣布收購Netscape(1999年5月完成)。

2000年11月:Netscape 6發布 ,但被發現存在許多bug。

2002年6月:Mozilla 1.0發布。這款Internet程序套裝包含Web瀏覽器 ,Email和新聞組客戶端 ,IRC客戶端和HTML編輯器。

2002年9月:獨立的Web瀏覽器Phoenix 0.1版本發布。

2003年4月:由於出現商標爭議 ,Phoenix改名為Firebird。

2003年5月:AOL同意在未來七年內將微軟Internet Explorer做為其在線服務訂戶的默認瀏覽器。

2003年7月: AOL解僱其Netscape子公司中50名和Web瀏覽器開發相關雇員。Mozilla基金會開始運作 ,AOL出資200萬美元 ,Lotus創始人MitchKapor出資30萬美元。

2004年2月:Mozilla基金會再次被迫將Firebird改名為Firefox ,因為和另一個開源項目的商標名衝突。

2004年9月:Firefox 1.0 PR發布。大約在同一時間SpreadFirefox社區市場網站上線 ,幫助Mozilla基金會實現 10天 Firefox下載量突破100萬的目標。

2004年10月:Mozilla基金會號召支持者捐款以在《紐約時代周刊》購買一張整⻚廣告宣傳11月的Firefox 1.0首發。短短10天的募捐活動共得到來自1萬人的總數為25萬美元的捐款。

2004年11月:Firefox 1.0發布。 Firefox 1.0中文正式版也於2004年11月24日發布。

2004年12月:《紐約時代周刊》打出相關廣告。

2005年5月: IBM鼓勵員工使用Firefox ,允許他們從公司內部伺服器下載該軟體 ,並且可以從公司的helpdesk部⻔得到技術支持。

2006年7月: Firefox 2_0 Beta1簡體中文版發布。

2007年11月13日 ,百科編輯器升級 ,支持Firefox。此前 ,由於種種原因的限制 ,Firefox瀏覽器的用戶無法在百科編輯器中正常插入標籤(包括粗體、斜體、連結和標題)。通過技術升級 ,已經可以支持這一功能。

2007年12月6日 ,百度簽約謀智網絡 ,火狐內置百度搜索。

2012年10月4日 ,在新發布的Nightly 18版本中 ,針對Windows 8 ,Mozilla在Firefox中先行加入了Metro UI。

2013年9月 ,Windows 8版Firefox進入Aurora開發階段。採用Modern/Metro界面的Firefox仍在開發中 ,並計劃於2014年1月發布。

2017年10月 ,Mozilla宣布 ,火狐瀏覽器將會在2018年8月 (Firefox 52 ESR支持結束) 徹底終止對已經停止服務的Windows XP和Vista版的支持。

2017年11月 ,Mozilla向Windows、Mac、Linux、Android和iOS發布了Firefox 57 ,也就是火狐量子(Firefox Quantum)瀏覽器。該瀏覽器號稱是2004年火狐1.0以來最大的更新 ,不僅大幅改進了性能 ,還改版了視覺效果。

2021年1月26日 ,Mozilla 正式發布火狐瀏覽器 Firefox 85 版本。此次大版本更新帶來了超級 Cookie 保護功能、更易用的書籤管理 ,以及一鍵刪除密碼功能。另外 ,此次更新也正式停止了對 Adobe Flash 的支持

2021年7月消息 ,Mozilla官方在官網發出通知稱 ,(火狐瀏覽器輕量版)已經於2021年6月30日正式停止開發和支持。

2021年7月14日 ,火狐瀏覽器 Firefox 90 版本正式發布 ,包含桌面版和 Android 版。

2022年5月31日消息 ,Mozilla 發布了 Firefox 101 正式版更新。

2022年6月5日消息 ,Mozilla 為 Firefox 火狐瀏覽器推出了一個可以離線工作的翻譯插件 Firefox Translations。

2023年1月17日 ,Mozilla推出了 Firefox 109 正式版。

2023年1月31日 ,火狐瀏覽器 Firefox 迎來 109.0.1 正式版更新 ,修復了 Windows 版字體渲染效果不佳問題。

2023年3月14日消息 ,火狐瀏覽器 Firefox 迎來 111.0 版本更新 ,為 Windows 用戶帶來了原生通知 ,體驗更好。

Safari 瀏覽器

Safari是蘋果公司所開發的網頁瀏覽器 ,並內建於MacOSX。MacOSX中的圖形技術能確保系統中所有軟體 ,從iPhoto到FInalCutPro輸出的圖片都絢麗無比。Safari是唯一採用高級色彩管理、以最準確的色彩顯示網絡圖片的瀏覽器。

產品歷史

Safari在2003年1月7日首度發行測試版 ,並成為Mac OS X v10.3與之後的默認瀏覽器 ,也是iPhone與iPad和iPod touch的指定瀏覽器。Windows版本的首個測試版在2007年6月11日推出 ,支持Windows XP與Windows Vista ,在2008年3月18日推出正式版 ,現已支持windows 7。2012年7月26日 ,隨著蘋果的"山獅"系統發布 ,Windows平台的Safari已經放棄開發。

2012年12月3日 ,蘋果Safari仍領跑全球移動瀏覽器市場 ,份額達到了61.5% ,谷歌的Chrome在整個移動市場的份額為1.14%。

開發歷程

在1997年以前 ,麥金塔電腦是預裝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的 ,之後微軟以開發蘋果版的Microsoft Office作為條件 ,要求蘋果改用Internet Explorer for Mac。至2003年6月 ,蘋果推出自家的Safari瀏覽器 ,微軟也終止開發蘋果版的IE瀏覽器。在Mac OS X 10.3版仍有保留IE ,至10.4版蘋果僅預裝Safari瀏覽器。 Safari使用蘋果自家的WebKit來進行網頁排版及執行JavaScript ,當中WebKit內含WebCore排版引擎及JavaScriptCore引擎 ,分別從KDE的KHTML及KJS引擎衍生而來。WebCore及JavaScriptCore與KHTML及KJS一樣 ,同是自由軟體 ,並以LGPL方式授權。蘋果對KHTML的一些改進併入Konqueror計劃。另外 ,蘋果方面也推出了附加的源始碼 ,以類似BSD執照般的開放原始碼方式授權。

2005年6月 KHTML的開發人員曾批評蘋果不去整理產品改動的記錄 ,蘋果方面遂把WebCore及JavaScriptCore的開發及錯誤回報交予opendarwin .org負責。WebKit本身也是以開放源始碼方式發行 ,但瀏覽器自身的外觀 ,如使用接口等 ,則維持專有。

2005年4月29日 Safari 2.0版推出 ,內置RSS及Atom閱讀器 ,其他新功能計有隱秘瀏覽、收藏及電郵網頁、搜尋網址書籤等 ,其速度是1.2.4版本的1.8倍。

2005年4月Safari的開發人員之一Dave Htatt ,就他為Safari進行除錯的進展方面提交文件 ,使之能通過Acid2測試。4月27日 ,Hyatt宣布其內部試驗版本的Safari通過了Acid2。至10月31日 ,Safari 2.0.2版正式推出 ,成為首個通過Acid2測試的瀏覽器。

2007年6月11日 ,蘋果公司推出了同時支持Mac和PC的Safari 3 Public Beta版 ,在推出的前三天 ,Beta版的下載量就突破了百萬大關。同時iPhone的瀏覽器也是基於正式版的Safari 3。

2008年6月2日Safari 4推出 ,提高了java性能和速度。

2010年6月7日Safari 5推出 ,加入閱讀器功能。

2012年6月11日Safari 6隨OS X Mountain Lion推出 ,增加了分享列表等特性。

2013年6月10日Safari 7在蘋果公司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上公布。新版本重新設計了閱讀列表和Top Sites版面 ,又在側邊欄加入了「共享的連結」 ,顯示用戶在社交網絡上已關注的人所發布的連結。Safari 7亦採用了 Nitro Tiered JIT 和 Fast Start 技術 ,提高網站瀏覽速度。新版本的節能技術會將在背景運行的網站所使用的系統資源減低 ,提高電池續航力。Safari 7將會預載於OS X Mavericks上。

2013年8月18日IOS7正式版推出 iOS 7 中的 Safari 令瀏覽更強大、更出色、更美觀。按鈕和工具欄 ,如綜合智能搜索欄 ,會隱藏起來 ,除非你通過滾動操作將其調出。因此 ,你會在屏幕上看到比以往更多的內容。只要輕掃一下 ,你就能向前或向後翻動頁面。一切設計 ,都令你的瀏覽快速順暢 ,全無障礙。

2014年9月17日IOS8正式版推出 iOS8 全新的高效率、安全性和設備管理功能讓它比以往更加出色。

google chrome 瀏覽器

Google Chrome ,又稱Google瀏覽器 ,是一個由Google(谷歌)公司開發的網頁瀏覽器。該瀏覽器是基於其他開源軟體所撰寫 ,包括WebKit ,目標是提升穩定性、速度和安全性 ,並創造出簡單且有效率的使用者界面。軟體的名稱是來自於稱作Chrome的網絡瀏覽器圖形使用者界面(GUI)。

版本說明

Google Chrome存在六個版本分支:

Stable Channel(穩定版/正式版):適合追求穩定的普通用戶使用。

Beta Channel(測試版):適合喜歡較穩定又可嘗鮮的朋友下載使用。該版本是新的正式版發布前的公開測試所用 ,版本上的新功能不會作太多修改 ,主要為安全上的測試 ,但可能會存在不穩定情況。

Dev Channel(開發版):適合開發人員使用。主要為功能上的測試 ,可能存在穩定性問題 ,通常更新速度為一周一次。

Canary Build(金絲雀版):僅適合開發人員或追求最新版本的用戶使用。2010年7月加入 ,比開發版更新快但更不穩定 ,相對的也會加入更多測試性的新功能。Canary Build有一個特色是它可以獨立安裝 ,不會覆蓋原本的「Google Chrome」版本 ,讓系統中可以同時擁有兩套安裝版「Google Chrome」。

Chromium(開源版):開源版本 ,也可作為獨立的瀏覽器 ,但終究還是Chrome的開源版本。

Chrome Lite(移動簡化版):被運用於Android作業系統中。

Microsoft Edge (邊界瀏覽器)

Microsoft Edge(簡稱ME瀏覽器)是微軟基於 Chromium 開源項目及其他開源軟體開發的網頁瀏覽器。

2015年4月30日 ,微軟在舊金山舉行的Build 2015開發者大會上宣布——Windows 10內置代號為「Project Spartan」的新瀏覽器被正式命名為「Microsoft Edge」 ,其內置於Windows 10版本中。2018年3月 ,微軟宣布Edge登陸iPad和Android平板。這意味著Edge瀏覽器已經覆蓋了桌面平台和移動平台。用戶被允許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上下載Edge

2022年5月16日 ,微軟官方發布公告 ,稱IE瀏覽器於2022年6月16日正式退役 ,此後其功能將由Edge瀏覽器接棒。

當地時間2023年2月7日 ,微軟發布新版必應及Edge瀏覽器 ,正式引入ChatGPT技術。

發展歷程

2015年4月30日 ,微軟在舊金山舉行的Build 2015開發者大會上宣布——Windows 10內置代號為「Project Spartan」的新瀏覽器被正式命名為「Microsoft Edge」 ,其內置於Windows 10版本中用戶被允許在Google Play 和App Store上下載Edge。

2018年12月 ,微軟正式確認 ,新的Edge瀏覽器將從EdgeHTML內核遷移為Chromium內核 ,同時還會登陸到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8.1、安卓、iOS和macOS平台 。基於Chromium開發的Microsoft Edge測試版分為Beta Channel、Dev Channel和Canary Channel ,其正式版已於2020年1月15日正式發布。

2020年8月 ,微軟宣布在2021年3月9日結束對舊版 Microsoft Edge(EdgeHTML內核)桌面應用的支持 ,轉而支持新的 Microsoft Edge(Chromium內核)。這意味著舊版桌面應用將不再接收安全更新。

2021年4月份 ,微軟Edge瀏覽器在預覽版上線了「發送網頁」功能 ,可以一鍵將網頁發送到用戶的其他設備。6月 ,該功能在穩定版推出。

2021年5月19日 ,微軟宣布IE瀏覽器將在次年退出市場 ,2022年6月15日 ,大多數版本的Windows 10系統不再支持IE瀏覽器 ,取而代之的是更新、更快、更安全的Edge瀏覽器。微軟在瀏覽器方面主推Edge ,這款產品於2015年啟用 ,與谷歌旗下的Chrome瀏覽器基礎技術相同。微軟建議仍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的用戶在2022年夏天之前更換瀏覽器。

2022年3月消息 ,據 Neowin 報導 ,微軟離向所有用戶發布 Edge 瀏覽器 100 穩定版又近了一步。

2022年4月15日消息 ,Reddit 用戶 @Leopeva64-2 發現了一個 Edge 瀏覽器的新功能 ,可以幫助用戶自動保存密碼。

2022年5月 ,微軟在一項聯合計劃中宣布 ,將致力於在未來一年 ,在其控制的所有移動、桌面和瀏覽器平台上打造無密碼登錄系統。

2022年5月16日 ,微軟官方發布公告 ,稱IE瀏覽器將於6月16日正式退役 ,此後其功能將由Edge瀏覽器接棒。

2022年6月15日 ,IE瀏覽器被永久關閉。 [25] Microsoft Edge成為微軟唯一正在運營的網頁瀏覽器。

2022年8月 ,Edge瀏覽器「雙擊關閉標籤頁」功能正式上線。

2022年9月2日消息 ,微軟 Windows 11 和 Windows 10 等平台的 Edge 瀏覽器 105 正式版已經面向穩定渠道用戶推出 ,為 IE 模式的雲站點列表管理體驗帶來了安全性改進和增強等。

2022年10月 ,微軟Edge瀏覽器迎來了106穩定正式版。

2022年12月6日 ,Microsoft Edge瀏覽器推出108版本更新。在最新推出的 108.0.1462.41 版本更新中 ,微軟共計修復了25處漏洞 ,其中就包括已經被黑客利用的 CVE-2022-4262 漏洞。

2022年12月8日 ,最新的微軟 Edge Dev 開發版現在只面向 Windows 10 和 Windows 11 用戶開放。

2023年2月7日 ,微軟Edge瀏覽器官方再次發布提醒 ,告知用戶將在本月14日正式停止對IE 11的支持。

2023年3月14日 ,微軟發布Microsoft Edge瀏覽器v111.0穩定版 ,引入集成 AI 工具 Edge Copilot 的增強型側邊欄 ,提供了諸多新功能 ,可以提高用戶的工作效率、便利性和用戶體驗。

2023年3月17日消息 ,微軟再次為Edge 111 穩定版瀏覽器推送了小版本更新 ,Edge 瀏覽器版本號將從 111.0.1661.41 升級到了 111.0.1661.44。此次小更新主要是將 Adobe Acrobat PDF 引擎原生嵌入到 Microsoft Edge 內置 PDF 閱讀器中 ,這項變化是分步推送的 ,大部分用戶尚未獲得。

名稱由來

Microsoft Edge早期代號為「Project Spartan」 ,在微軟Build 2015大會上 ,其被正式命名為「Microsoft Edge」。之所以命名為Edge ,官方給出的解釋為「Refers to being on the edge of consuming and creating.」(指的是在消費的和創造的邊緣)。表示新的瀏覽器既貼合消費者又具備創造性。

Microsoft Edge的LOGO

Edge瀏覽器將使用一個「e」字符圖標 ,這與微軟IE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自1996年以來一直使用圖標有點類似。但微軟作業系統業務主管喬·貝爾菲奧雷(Joe Belfiore)表示 ,當前所使用的「e」圖標與過去所使用的圖標完全不同 ,有著更好的寓意。

基於Chromium的新Edge使用了不同於基於EdgeHTML的Edge的新logo。

Microsoft Edge四個渠道版本

分別為Stable、Beta、Dev、Canary ,每個版本對應不同開發階段 ,對應功能側重點也大不相同

1. 正式版本(Stable穩定版)

Stable版本為Microsoft Edge的正式版本 ,也名為穩定版 ,是當前在市面上被廣泛使用的版本

2. 測試版本(Beta)

針對用戶開發的測試驗證版本 ,是正式發布前的候選版本(每6周更新一次)

3. 開發版本(Dev)

Microsoft Edge的開發分支版本 ,能搶先體驗最新特性 ,但與此同時也要在該版本中忍受各種問題 ,通常比Canary版本更為穩定 ,不建議普通用戶使用(每1周更新一次)

4. 金絲雀版本(Canary)

該版本融入大量最新功能 ,包括最前沿並且有風險的內容 ,因此Canary版本一般情況下更新都較為頻繁 ,並且該版本不穩定 ,不建議普通用戶使用(每天更新)

Microsoft Edge的EdgeHTML內核

EdgeHTML是由微軟公司發布的網頁瀏覽器Microsoft Edge所使用的網頁排版引擎(以下簡稱內核)。由微軟在原IE瀏覽器的Trident內核基礎上 ,刪除了過時的舊技術支持代碼 ,增加了對現代瀏覽器技術的支持 ,是一個全新的內核。

2018年12月7日 ,微軟宣布將放棄基於EdgeHTML的Microsoft Edge的開發。

2020年1月15日 ,微軟正式發布了基於Chromium開源項目的Microsoft Edge。

EdgeHTML內核的版本更新

2015年7月29日 ,Windows 10正式版上市 ,EdgeHTML的正式版本號定格為12.10240。

2015年9月19日 ,Windows 10 10547預覽版的發布 ,標誌著EdgeHTML的版本首次升級到13(13.10547) ,並且移除了IE11對EdgeHTML的支持。

2015年11月 ,微軟發布EdgeHTML13 ,隨Windows 10 第一次重要更新(Build 10586)的推送。

2016年 8月 ,微軟發布EdgeHTML 14 ,隨Windows 10 年度更新(Build 14393)推送。

2017年 4月 ,微軟發布EdgeHTML 15 ,隨Windows 10 創意者更新(Build 15063)推送。

2017年10月 ,微軟發布EdgeHTML 16 ,隨Windows 10 秋季創意者更新(Build 16299)推送。

2018年 4月 ,微軟發布EdgeHTML 17 ,隨Windows 10 2018四月份更新(Build 17134)推送。

2018年10月 ,微軟發布EdgeHTML 18 ,隨Windows 10 2018十月份更新預覽版(Build 17763)推送。

2018年12月7日 ,微軟宣布將放棄基於EdgeHTML的Microsoft Edge的開發 ,轉而投入開源項目Chromium ,並以Chromium為基礎開發新的Microsoft Edge。

2020年1月15日 ,微軟正式發布了基於Chromium開源項目的Microsoft Edge ,以後會通過Windows Update 進行推送。

Microsoft Edge放棄EdgeHTML內核的理由

微軟認為 ,他們保留Edge瀏覽器這個品牌 ,但放棄EdgeHTML ,轉而投入Chromium開源項目 ,是因為

加速發布版本更新的頻率。

登陸 macOS 系統、安卓、iOS ,以及 Windows 7 和 Windows 8/ 8.1 系統。

提高兼容性和 Web 標準支持 , 並為Web開發人員減少Web的碎片化。


二 瀏覽器大戰

第一次瀏覽器大戰 1995 至 1998 年

Netscape 和微軟 IE 是第一次瀏覽器大戰的主角

為了能主導全球資訊網聯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簡稱 W3C)的標準 ,微軟和網景在自己的瀏覽器里加入了互不相容的 HTML 擴展代碼 ,為的就是爭得某項技術在行業標準里的控制權。

網景還率先將 JavaScript 作為草案 ,提交給歐洲計算機製造商協會(ECMA) ,希望能將 JavaScript 做成行業的標準 ,而微軟則仿造 JavaScript 搞出了一個 JScript。

1996 年 ,微軟推出 IE 3.0 ,從這個版本開始 ,IE 市場占有率開始追趕 Netscape。

1998 年 ,微軟將 IE 5.0 新版本與新發布的 Windows98 系統捆綁在一起銷售 ,而且與系統深度集成無法卸載 ,卸載之後 ,系統的很多關聯功能就無法使用了。Netscape 瀏覽器的市場占有率馬上大幅下滑 ,不久後就被 IE 超過。網景退出歷史舞台。

微軟通過捆綁作業系統來推廣 IE ,將當時占市場90%的網景 Netscape 瀏覽器徹底擊敗。這次大戰微軟留下三個隱患:

為對抗 Netscape 微軟在 IE 里加入了很多非標準的專屬標籤 ,致使後來的的 IE 6 成為開發者的噩夢 ,破壞了開放標準;

捆綁銷售 IE 的做法被指壟斷 ,受到反壟斷的壓制;

網景為吸引開發者開放原始碼創造了Mozilla ,雖未能挽回 Netscape 的市場占有率 ,但是它衍生出了Phoenix ,即現在的 Firefox 火狐瀏覽器。

第二次瀏覽器大戰 2005年到2007年

1998 年 ,被微軟打敗的網景決定背水一戰 ,向全世界公開了瀏覽器原始碼 ,然後成立了 Mozilla 組織 ,讓它來繼續協調瀏覽器的開發。Mozilla 總結了之前失敗的原因 ,決定徹底重新編寫瀏覽器 ,經過了幾年的沉澱 ,終於在 2004年11月9日 , Firefox 的瀏覽器登場。

與此同時 ,重返蘋果的賈伯斯對 Mac 作業系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為了扭轉 Mac 下沒有原生瀏覽器的局面 ,蘋果很早就接觸了 KHTML 排版引擎。經過 5 年的研發 , 2003 年在舊金山 Macworld 大會上 ,賈伯斯親自發布了 Safari 瀏覽器。

瀏覽器越的選擇來越多 ,就連老牌瀏覽器 Opera 也變成了免費軟體 ,微軟終於感受到了挑戰。

2006 年 ,由 Mozilla、Apple 和 Opera 三家公司一起組成的「網頁超文本應用技術工作小組(簡稱 WHATWG)」成立。它們試圖跳開由微軟把持的 W3C 聯盟 ,然後推動新的 HTML 技術發展。

這次大戰其實也可以不算一場大戰 ,只是firefox挑戰了IE的地位 ,但並未成功 , Firefox 在北美 ,歐洲等地區的占有率接近甚至超過了 20% ,微軟全球範圍內的份額也從 IE 6 高峰時的 96% 先是下降到 85% ,最後 07 年末的時候穩定在 60% 左右 ,IE不再是「唯一的瀏覽器」了。

第三次瀏覽器大戰 2008年到現在

2008 年 ,Chrome 瀏覽器正式上線。

Chrome 打敗 Safari

2008年 ,谷歌發布了 Android 行動作業系統 ,進軍移動網際網路。

得知消息後 ,賈伯斯極為震怒:「我們沒有進軍搜索業務 ,他們卻進軍了手機業務 ,別搞錯了 ,他們想幹掉iPhone」。一時間 ,谷歌和蘋果進入了全面競爭狀態 ,就連瀏覽器業務也未能倖免。

2013年4月 ,谷歌宣布 Chrome 將棄用 WebKit 而改用 Blink 排版引擎 ,原因是蘋果在沒有協商的情況下 ,單方面推出了 WebKit 2。

谷歌認為 WebKit 2 里有太多蘋果專用的代碼 ,不但對谷歌沒有作用 ,而且還要花時間去處理兼容性的問題。而谷歌提交的很多修改 ,又最終很難獲得蘋果的同意 ,雙方就 WebKit 的發展方向產生了極大分歧。

最終 ,谷歌選擇了另立山頭 ,從 WebKit 中分支出來了 Blink 排版引擎。

沒有了谷歌的共同研發 ,WebKit 就成為了蘋果系統下的專屬 ,自己玩自己的了。此後甚至還學起了微軟 ,每一次 Safari 的更新都是隨著 Mac 的更新而更新

Chrome 打敗 Opera

蘋果和谷歌分道揚鑣之後 ,其他的開發者會選擇到那一邊呢?

大多數人都選擇了谷歌。相比之下 ,谷歌更像是一個積極開放的領袖 ,而蘋果則像是一個保守封閉的領導。

2013 年 ,老牌瀏覽器 Opera 宣布放棄自己的 Presto 內核 ,轉而使用谷歌的 Chromium 內核。

不少用戶唏噓不已 ,Opera 曾經給瀏覽器帶來了諸多的特性 ,比如標籤頁瀏覽、快速撥號、滑鼠手勢都是 Opera 首創 ,而隨著 Chrome 的強勢崛起 ,Opera 就顯得稀鬆平常起來。

最後在 2016 年 ,Opera 還因經營不善被 360 公司收購 ,上演了「落魄貴婦下嫁暴發戶」的戲碼

Chrome 打敗 Firefox

Firefox 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它的快速和安全 ,當然更重要的還為它的擴展系統。

Firefox 擴展的功能非常強大 ,使用 XUL 語言編寫的擴展 ,可以輕鬆地改變瀏覽器的功能和界面 ,這讓 Firefox 有著無與倫比的定製能力 ,也成為了 Firefox 的殺手鐧。

而隨著 Chrome 也加入擴展系統 ,Firefox 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了。而且 ,Chrome 從一開始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它將所有有關於瀏覽器本身修改的操作都鎖死 ,而擴展也只能作用於網頁。

這種設計就好比是「扁平化設計」 ,目的是為了讓用戶的注意力集中在網頁內容上 ,而不是瀏覽器本身。

事情也證明了 Chrome 的設計更具前瞻性。

而 Firefox 由於瀏覽器架構的原因 ,擴展成為了瀏覽器的負擔 ,瀏覽器變得臃腫起來 ,再加上 Flash 經常性出錯導致瀏覽器崩潰 ,越來越多的 Firefox 用戶開始轉投 Chrome 瀏覽器。

時間來到了 2017 年。在「改革可能會死 ,但不改革必定會死」的情況下 ,Firefox 拋棄了原有的內核架構和擴展體系 , 啟動了全新 Firefox Quantum(量子火狐)。

新版 Firefox 在速度上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因為就是模仿了 Chrome 的那一套體系 ,只不過換了個實現方法。

儘管當時有不少老用戶痛心疾首 ,直言 Firefox 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 Firefox 了 ,但後來的發展證明當初的決定是對的。而 Firefox 接下來要做的 ,就是向 Chrome 靠攏的同時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Chrome 打敗 IE

打敗其他瀏覽器之後 ,Chrome 的對手就剩下最後的王者 IE 瀏覽器了。

2009 年 ,微軟在嘗試 Windows Vista 失敗之後推出 Windows 7 ,與此同時 IE8 也一同出現。不過 IE8 並沒有太多改進 ,就連圖標都還是一樣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 ,IE8 仍然不支持 HTML5。

此時國內各大銀行、學校以及政府機構的網站 ,仍然都只能用 IE 瀏覽器來訪問。

於是國內各大軟體廠商抓住這個需求 ,將 IE 和 Chromium 封裝到一個瀏覽器里 ,推出了許許多多的雙核瀏覽器。

在這種情形下 ,網站通常需要製作兩個版本 ,一個是 HTML5 的通用版本 ,一個是 IE 的專門版本。

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於是開始有人製作搞笑圖片來嘲諷 IE 瀏覽器 ,人們對 IE 瀏覽器的不滿情緒終於得到釋放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也加入了嘲諷的行列。

到了 2011年 ,在網友無盡的嘲笑中 ,微軟放下了「高傲的頭顱」。

而且一改以往「推出新作業系統時推出新瀏覽器」的做風 ,單獨推出了新版 IE9 瀏覽器 ,新版本不但啟用了新的圖標 ,而且終於支持 HTML5 了。

可微軟「將作業系統與瀏覽器綁在一起」的策略還是沒變 ,微軟宣布 IE9 將不會支持 Windows XP ,你想要用新的瀏覽器 ,那就要用新的作業系統。

而在那個盜版泛濫的時代 ,Windows XP 系統普遍都關閉了系統更新 ,這導致一個龐大的用戶群體被忽視 ,IE9 也因此喪失了很好的過渡期。

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 ,人們的上網習慣也逐漸從電腦轉移到手機和平板上來。

微軟在轉型的考慮下 ,在 2012 年推出了 Windows 8 作業系統 ,與此同時 IE10 一同出現。當然不出意外 , IE10 也只能在 Windows 8 上運行。

而 Windows 8 的市場反應不佳 ,於是微軟次年又推出了 Windows 8.1 系統 ,IE 瀏覽器也升級到了 IE11。

然而微軟的轉型希望再次落空 ,IE 瀏覽器在行動裝置上毫無作為 ,最後只能留在了桌面電腦這座孤島上。

2015年 ,微軟痛定思痛 ,全新推出了 Windows 10。

不過這次瀏覽器迎來的不是 IE12 ,而是全新的品牌 Edge。因為 IE 給人的印象已經很難再有扭轉局面的機會 ,微軟想要翻盤 ,就必須要推倒重來。

可依舊還是那個老問題 ,Edge 瀏覽器只能在 Windows 10 上運行 ,Edge 瀏覽器再次成為「下載瀏覽器的瀏覽器」。

更加要命的是 ,Edge 瀏覽器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兼容問題 ,微軟意識到自己當年對別人用過的伎倆 ,現在全報應在自己身上了 ,微軟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

2018 年 ,微軟宣布放棄自家的內核 ,轉而使用 Chromium 內核來開發 Edge 瀏覽器 ,微軟也終於意識到要把瀏覽器與作業系統解綁。

只是微軟還是很傲驕的說:「此舉的目的是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好的 Web 兼容性 ,並為所有 Web 開發者減少 Web 碎片化 ,微軟以後會成為 Chromium 項目的重要貢獻者」。可大家都知道微軟已經是徹底服輸了 ,Chromium 版的 Edge 瀏覽器已經與之前的 IE 瀏覽器沒有任何關係了。

2020 年 10月 ,Chromium 版 Edge 正式現身。

2021 年 1 月 ,Adobe 宣布 Flash 徹底退休 ,屬於 Flash 的時代結束了 ,屬於 IE 的時代也一同結束了。

結尾

Chrome 最終贏得了第三次瀏覽器大戰的勝利 ,成為了新的王者。

IE 瀏覽器的失敗 ,說到底是因為微軟採用了作業系統與瀏覽器綁定在一起的策略。而網際網路的浪潮變化極快 ,綁定策略只會讓微軟顯得保守封閉 ,逆潮流而行。

顯然 ,瀏覽器已經成為另一個賽道 ,這裡的戰爭也不會結束 ,新的瀏覽器大戰也正在發生


三 瀏覽器的內核

渲染引擎

瀏覽器最重要的部分是瀏覽器的內核。瀏覽器內核是瀏覽器的核心 ,也稱「渲染引擎」 ,用來解釋網頁語法並渲染到網頁上。瀏覽器內核決定了瀏覽器該如何顯示網頁內容以及頁面的格式信息。不同的瀏覽器內核對網頁的語法解釋也不同 ,因此網頁開發者需要在不同內核的瀏覽器中測試網頁的渲染效果。

瀏覽器內核又可以分成兩部分:渲染引擎(layout engineer 或者 Rendering Engine)和 JS 引擎。瀏覽器內核負責取得網頁的內容(HTML、XML、圖像等等)、整理訊息(例如加入 CSS 等) ,以及計算網頁的顯示方式 ,然後會輸出至顯示器或印表機。瀏覽器的內核的不同對於網頁的語法解釋會有不同 ,所以渲染的效果也不相同。所有網頁瀏覽器、電子郵件客戶端以及其它需要編輯、顯示網絡內容的應用程式都需要內核。

JS 引擎則是解析 Javascript 語言 ,執行 javascript 語言來實現網頁的動態效果。火狐使用JS引擎有Rhino , SpiderMonkey , TraceMonkey , JägerMonkey ;谷歌使用JS引擎 V8; 微軟使用Chakra(查克拉) , JScript; 歐朋使用 Carakan;Safari使用Nitro(原名SquirrelFish);

最開始渲染引擎和 JS 引擎並沒有區分的很明確 ,後來 JS 引擎越來越獨立 ,內核就傾向於只指渲染引擎。有一個網頁標準計劃小組製作了一個 ACID 來測試引擎的兼容性和性能。內核的種類很多 ,如加上沒什麼人使用的非商業的免費內核 ,可能會有 10 多種 ,但是常見的瀏覽器內核可以分這四種:Trident、Gecko、Blink、Webkit。

五大瀏覽器

1.IE瀏覽器:

IE是微軟公司旗下瀏覽器 ,是目國內用戶量最多的瀏覽器。IE誕生於1994年 ,當時微軟為了對抗市場份額占據將近百分之九十的網景Netscape Navigator ,於是在Windows中開發了自己的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 ,自此也引發了第一次瀏覽器大戰。結果可想而知 ,微軟大獲全勝 ,網景不得不將自己賣給AOL公司。但實際上事情並沒有結束 ,網景後來開發了風靡一時的Firefox火狐 ,至今Firefox也成為世界五大瀏覽器之一。

1996年 ,微軟從Spyglass手裡拿到Spyglass Mosaic的原始碼和授權 ,開始開發自己的瀏覽器IE。後來 ,微軟以IE和Windows捆綁的模式不斷向市場擴展份額 ,使IE成為市場的絕對主流。現在裝了Windows系統的電腦基本無法卸載IE。

2.Opera瀏覽器:

Opera是挪威Opera Software ASA公司旗下的瀏覽器。1995年 ,opera公司發布第一版Opera瀏覽器 ,使用自己研發的Presto內核。當時opera公司的開發團隊不斷完善Presto內核 ,使Opera瀏覽器一度成為頂級瀏覽器。直到2016年奇虎360和崑崙萬維收購了Oprea瀏覽器 ,從此也丟棄了強大的Presto內核 ,改用當時Google開源的webkit內核。後來Opera瀏覽器跟隨Google將瀏覽器內核改為Blink內核。自此Presto內核也淡出了網際網路市場。

3.Safari瀏覽器:

第二次瀏覽器大戰是從蘋果公司發布Safari瀏覽器開始的。2003年 ,蘋果公司在蘋果手機上開發Safari瀏覽器 ,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手機市場份額使Safari瀏覽器迅速成為世界主流瀏覽器。Safari是最早使用webkit內核的瀏覽器也是現在蘋果默認的瀏覽器。

4.Firefox瀏覽器:

Firefox瀏覽器使Mozilla公司旗下瀏覽器 ,也是剛才提到的網景公司後來的瀏覽器。網景被收購後 ,網景人員創辦了Mozilla基金會 ,這是一個非盈利組織 ,他們在2004年推出自己的瀏覽器Firefox。Firefox採用Gecko作為內核。Gecko是一個開源的項目 ,代碼完全公開 ,因此受到很多人的青睞。Firefox的問世加快了第二次瀏覽器大戰的開始。第二次瀏覽器大戰與第一次二元鼎力的局面不同 ,這一次的特點就是百家爭鳴 ,也自此打破了IE瀏覽器從98年網景被收購後獨步瀏覽器市場的局面。

5.Chrome瀏覽器:

Chrome瀏覽器是google旗下的瀏覽器。Chrome瀏覽器至發布以來一直講究簡潔、快速、安全 ,所以Chrome瀏覽器到現在一直受人追捧。最開始Chrome採用webkit作為瀏覽器內核 ,因為蘋果推出的 WebKit2 與 Chromium 的沙箱設計存在衝突 ,所以 Chromium 一直停留在 WebKit , 2013年 ,google宣布不再使用蘋果的webkit內核 ,開始使用webkit的分支內核Blink(後由 谷歌 和 Opera Software 共同研發)。

四大內核

四大內核分別是:Trident(也稱IE內核)、webkit、Blink、Gecko。五大瀏覽器採用的都是單內核 ,而隨著瀏覽器的發展現在也出現了雙內核。像360瀏覽器、QQ瀏覽器都是採用雙內核。

作為前端開發 ,熟悉四大內核是非常有必要的。四大內核的解析不同使網頁渲染效果更具多樣化。下面總結一下各常用瀏覽器所使用的內核。

1.IE瀏覽器內核:Trident內核 ,也是俗稱的IE內核。 曾經幾乎與 W3C 標準脫節(2005年) 且大量 Bug 等安全性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

2.Chrome瀏覽器內核:統稱為Chromium內核或Chrome內核 ,以前是Webkit內核 ,現在是Blink內核;2013年4月3日 ,谷歌稱將與蘋果的開源瀏覽器核心 Webkit 分道揚鑣 ,在 Chromium 項目中研發 Blink 渲染引擎。

3.Firefox瀏覽器內核:Gecko內核 ,俗稱Firefox內核; 因IE沒有使用 W3C 的標準而崛起

4.Safari瀏覽器內核:Webkit內核;使用Webkit 的鼻祖其實是 Safari。2008年 , 谷歌發布了 chrome 瀏覽器使用的內核命名為 chromium(fork 自開源引擎 webkit)

5.Opera瀏覽器內核:最初是自己的Presto內核 ,opera自研的內核 , 2016年奇虎360和崑崙萬維收購了Oprea瀏覽器 ,從此也丟棄了強大的Presto內核。後來是Webkit ,現在是Blink內核;

6.Edgehtml內核: Microsoft Edge早期使用的內核 , ,由微軟在原IE瀏覽器的Trident內核基礎上 ,刪除了過時的舊技術支持代碼 ,增加了對現代瀏覽器技術的支持 ,是一個全新的內核.後被放棄改為blink內核。

7.360瀏覽器、獵豹瀏覽器內核:IE+Chrome雙內核;

8.搜狗、遨遊、QQ瀏覽器內核:Trident(兼容模式)+Webkit(高速模式);

9.百度瀏覽器、世界之窗內核:IE內核;

10.2345瀏覽器內核:以前是IE內核 ,現在也是IE+Chrome雙內核;

11.UC瀏覽器: U3 (據說獨自研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