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犯困,警惕這種怪病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發佈 2024-03-06T16:01:34.367557+00:00

人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良好睡眠是健康的源泉。然而,臨床統計發現,近幾年人們的整體入睡時間延遲,睡眠質量和時長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睡眠障礙人群不斷擴大、年輕化。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是「良好睡眠,健康之源」。人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良好睡眠是健康的源泉。然而,臨床統計發現,近幾年人們的整體入睡時間延遲,睡眠質量和時長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睡眠障礙人群不斷擴大、年輕化。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潘集陽教授介紹,優質的睡眠可以提高身心健康,增強個體免疫水平,以下幾種睡眠障礙要特別警惕,一旦出現不適需積極就醫,查明原因,對因治療。

晚上睡覺打呼嚕,白天幹活直犯困

——小心OSA伴白天過度嗜睡

王先生今年45歲,平時應酬多,這些年日漸發福。近來,王先生感到力不從心,經常在白天工作時感到過度疲倦,昏昏欲睡,難以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也明顯下降,還經常感到頭痛、頭暈。他以為是自己晚上沒睡好,於是就儘量早睡,但在睡覺時不知為什麼會突然醒來,影響了睡眠質量,第二天仍然感覺非常困和疲倦。

平時王先生開車在十字路口等紅綠燈如果時間久一點,竟然也會打瞌睡。妻子發現,王先生晚上睡覺時會出現響亮的打鼾聲,並且經常突然醒來,呼吸急促。妻子還觀察到他經常在睡覺時停止呼吸,嚇得趕緊推醒他,才能把那口氣續上。

為了查出原因,王先生前往醫院睡眠門診進行了檢查,在檢查期間,醫生發現他的體重超過了正常範圍,血壓也有些偏高。考慮到他有睡眠呼吸暫停和白天嗜睡的問題,醫生建議他進行下一步的檢查。於是他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進行了夜間多導睡眠監測(PSG)及多次睡眠潛伏時間試驗(MSLT)。

多導睡眠監測結果顯示,王先生患有中度到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在睡眠過程中,他出現了多次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阻塞,導致氧氣水平降低和多次醒來。潘集陽根據其臨床表現及相關輔助檢查結果考慮王先生為阻塞性呼吸暫停(OSA)合併白天過度嗜睡(EDS)。

專家解析:

潘集陽介紹,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睡眠呼吸疾病,臨床表現有夜間睡眠打鼾伴呼吸暫停和白天嗜睡。由於呼吸暫停引起反覆發作的夜間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腦血管疾病等併發症及交通事故,甚至出現夜間猝死。如果你患有OSA,呼吸道在睡眠期間會反覆阻塞,限制吸入肺部的空氣量。此時,你可能會鼾聲如雷或發出窒息的哽咽聲,大腦和肢體缺氧可能會使你憋醒。這種情況每晚可發生幾次甚至幾百次。

睡眠呼吸暫停最常見的症狀是打鼾、白天嗜睡或疲勞。然而,並不是每個打鼾的人都患有睡眠呼吸暫停。潘集陽提醒,如果發現身邊的人鼾聲後伴有無聲的呼吸暫停,或伴有窒息的哽咽聲或喘息聲,那麼很有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暫停,建議到醫院進行檢查。


總感覺各種不舒服,做什麼都力不從心

——小心失眠合併焦慮障礙

李大爺今年53歲,在商場做保安。近2年李大爺總感覺身體各種不舒服,後腦勺緊繃繃的,整個腦袋懵懵的,身體一會發冷一會發熱,很容易累;睡眠差,入睡困難,躺在晚上幾個小時都睡不著,經常一整晚只能睡3小時左右,白天感到非常累,記性變得很差,注意力很難集中,做什麼事情都感到力不從心。

近幾個月,李大爺又開始頻繁出現頭暈,因為實在難以忍受,就到當地醫院就診。由於李大爺5年前就被診斷為高血壓和糖尿病,醫務人員第一時間給李大爺測量了血壓,發現血壓明顯超出正常範圍,查空腹血糖也顯示超出正常範圍。李大爺感到很困惑,自己一直有按照醫生的要求服用降壓藥和降糖藥,確診的第一年自己也去醫院監測過幾次血壓和血糖,都是在正常範圍,為什麼這次複查血壓和血糖變化這麼大呢?醫生為李大爺重新調整了降壓和降糖方案,同時考慮到李大爺存在長期的失眠症狀和多種軀體不適,建議李大爺進一步前往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門診就診。

潘集陽接診了李大爺並對其進行詳細的病史採集及精神檢查,原來李大爺最近2年發生了一些家庭變故,因此經常會感到緊張、擔心,也正好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李大爺出現了身體的各種不舒服,而失眠的情況其實是在30多年前就開始反覆出現了,只是每次持續的時間不長,對自身影響不是很大就沒放在心上,也從來沒看過醫生。隨後潘集陽又讓李大爺前往睡眠醫學中心完成夜間多導睡眠監測(PSG)。結合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結果,潘集陽診斷李大爺為慢性失眠障礙合併焦慮障礙,並給予了抗焦慮、改善睡眠的藥物治療。

專家解析:

潘集陽介紹,失眠作為一種症狀通常是指睡眠的時間不足(比實際需要的睡眠時間短)或者睡眠質量差。當這種失眠症狀頻繁發生(每周至少3次,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並對白天的工作、學習、日常生活等帶來不良影響,也就達到了慢性失眠障礙的診斷標準。需要注意的是,失眠不僅對日間活動造成不良影響,還會增加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死、2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風險,甚至與更高的死亡率密切相關。而當失眠合併軀體疾病時,兩者間往往存在相互促進作用,從而導致惡性循環。

此外,失眠與焦慮、抑鬱等精神障礙共病的情況也普遍存在,兩者間同樣存在著相互促進作用,導致社會功能的明顯損害,同時也影響著軀體疾病的轉歸。上述的李大爺就是屬於慢性失眠障礙共病焦慮,其軀體不適症狀除與原有軀體疾病控制不佳相關,也是焦慮症狀在身體上的表現,當然,失眠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潘集陽提醒,無論是出現情緒症狀或失眠症狀,都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及時前往專科就診評估,並進行個體化治療,以防止情緒症狀的進一步加重以及失眠症狀演變為慢性失眠障礙,避免失眠與共病的精神障礙以及原有軀體疾病之間相互促進導致更嚴重的危害。

「一言不合」就打瞌睡

——警惕發作性睡病

25歲的小白是個博士,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本來挺優秀的小伙子,但老闆及同事對他的評價有點負面:「小白很優秀,名校畢業,工作能力很好,只是……」「挺好的,就是讓人有點緊張」。面對同事的評價,小白也很尷尬,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原來,小白自入職以來,工作任務完成度相當高,但坐在工位上的他不是在打瞌睡,就是在打瞌睡的邊緣,在開會或者領導視察時,他不小心就睡著了。有時甚至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倒地。就在大家都以為小白是因為熬夜或休息不好才導致白天睏倦時,小白道出了真相。

原來,小白這幾年來一直都有白天過度嗜睡,白天經常感到昏昏欲睡,不管他晚上睡了多久,他都經常會在開會或開車時打瞌睡,這導致他經常錯過很多重要的事情,甚至出現交通事故。他也會經常在大笑或者憤怒時突然感到腿部肌肉喪失力量,進而摔倒在地上。

在朋友的介紹下,小白來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門診尋求幫助,在詳細的病史採集過後,潘集陽還了解到小白會常在入睡或醒來時出現生動且可怕的幻覺,有時還會出現「鬼壓床」的情況。為進一步明確小白的睡眠問題,建議他進行夜間多導睡眠監測(PSG)及多次睡眠潛伏時間試驗(MSLT),以求進一步明確診斷。根據其臨床表現及相關輔助檢查結果,潘集陽考慮小白為發作性睡病。

專家解析:

潘集陽解釋道,發作性睡病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會影響大腦調節睡眠-覺醒周期的能力。據估計,每1000人中約有2人受到影響,但目前仍有許多病例未被及時診斷出來。

發作性睡病的標誌之一是白天過度嗜睡。發作性睡病患者可能會突然和無意地入睡,即使在駕駛或工作等活動中也是如此。這些睡眠發作可能對日常生活造成危險和破壞。

得了發作性睡病的病人,就像一塊蓄電池,容量比平常人小,時時刻刻需要斷電充電。這些外人難以體驗的複雜症狀,導致這些病人經常被誤診為癲癇和精神病。不少患者在確診之前,已經走了好幾年的「彎路」。甚至有些已經出現發作性睡病症狀的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得了這種病。

潘集陽介紹,遺憾的是,目前尚無治癒發作性睡病的方法,但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控制症狀和改善生活質量。一些藥物可以幫助減少白天過度嗜睡和猝倒,而生活方式的改變,如定期運動和避免咖啡因和酒精也可以改善生活質量。因此,對於存在白天過度嗜睡的人群,應儘早發現並及時治療,以期更好的得到診治並提高生活質量。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張小濤、張燦城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