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早年間身體強壯,為何僅51歲就英年早逝?其不外乎兩重原因

苗侃歷史 發佈 2024-03-06T18:08:00.261267+00:00

根據史料記載,李世民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君主,不僅有著深謀遠慮的政治才華,身體素質也十分強健,能夠親自上陣殺敵。

在如今的世界上,說起中國和中國文化,五湖四海的人們第一時間一定都會想到的是「唐人街」。光是從這個名稱就能看出,唐朝,這個我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偉大朝代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多大的震撼。

唐代的文化、經濟和政治都空前發達,呈現出一派繁榮的大國氣象。而這個盛世的締造者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唐太宗——李世民。

根據史料記載,李世民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君主,不僅有著深謀遠慮的政治才華,身體素質也十分強健,能夠親自上陣殺敵。然而,就是這麼一位能力極強的皇帝卻沒能像我們以為的一樣長命百歲,而是在五十一歲的壯年便早逝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李世民並不是父親唐高祖欽點的太子,他的上位歷程中少不了腥風血雨。當時為了爭奪皇位,他不惜與兄弟撕破臉,發動「玄武門政變」,靠著培植親信,排除異己才最終登基。

可以說,李世民的前半生是踏著無數鮮血才取得了如此之高的成就。

即位以後,李世民為了鞏固統治,也採取了不少措施。政治上他選賢任能,每日上朝,親自處理繁重的政務;經濟上,他大力削減皇室的日常開支,為百姓減輕賦稅;文化上更是大力向世界開放,讓大唐盛世成為當時每一個百姓心中自信的來源。

李世民統治之下的唐朝,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天朝上國」了。但是,這樣的太平盛世卻隨著李世民的英年早逝而受到了不小的衝擊,究竟是什麼會讓當時在百姓們眼中宛若神人的唐太宗早早地隕落了呢?

關於李世民為何沒能長壽,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學者專家進行了推測和研究,各類猜測也是眾說紛紜。

在許多野史的記載中,唐太宗因為追求長壽而大量服藥最終中毒而死的說法是最主流的,流傳也很廣泛。然而,人們根據唐史記載,發現李世民所服食的丹藥並沒有讓他的身體出現明顯病變,因此這個說法是不可信的。

現在我們常見的關於李世民死因的推測,其實是與他早年的經歷和後期貪圖享樂的思想都息息相關的。

我們都知道,古代人的平均壽命肯定是遠遠比不上現代人的,生活環境惡劣,醫療技術落後,這些都是制約古代人壽命長短的因素。像李世民這種早年長期征戰的人,必定受過不少戰傷,即使傷口恢復,也可能留下複雜的後遺症。況且軍隊長期奔襲,要面對各種惡劣的氣候和自然環境,伙食和作息也不能保證,恐怕他在年輕時就已經積累了許多慢性病。

登上皇位後,病魔的困擾也沒有消失,因為生活條件好,營養過剩加上運動減少,高血壓、冠心病等「富貴病」就會找上門來。李世民勤勤懇懇,每日處理政事到深夜,再加上皇家的生活水平比起之前大幅提高,患上這些疾病也是很有可能的。

而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就連李世民這樣的明君也沒能逃過千古以來帝王共同的錯誤,那就是沉迷美色。

根據唐史記載,唐朝的後宮制度規定皇帝可以擁有足足二百多個女子,而李世民身邊能叫得出名字的嬪妃就有七八人。

貞觀五年以後,李世民的大唐天下已經呈現出海晏河清的樣貌,一下子鬆懈下來,他也就無法避免地開始沉迷於欲望。而後世的研究也表明,自那以後已經有跡象表明李世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貞觀八年以後,他只有一個孩子出生,而他一生中共有三十多個子嗣。

初出茅廬,李世民驍勇善戰,輔佐父親打下了大唐的江山,身體卻也已經早早出現了問題;盛世奠定以後,精神的放鬆,肉體的縱慾又為他埋下了短命的伏筆。縱觀這位傳奇帝王的一生,功績無數,但英年早逝,也實在令人嘆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