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駛抵」中國舞台

中工網 發佈 2024-03-06T18:59:57.454530+00:00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鄭 娜巨幅天幕與投影組成的恢弘的火車站場景,朋克風的火車頭載著滿滿的「旅客」,緩緩向觀眾「駛來」……近日,俄羅斯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的「列車」駛抵北京,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開啟為期四天六場的巡演,獲得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鄭 娜

巨幅天幕與投影組成的恢弘的火車站場景,朋克風的火車頭載著滿滿的「旅客」,緩緩向觀眾「駛來」……近日,俄羅斯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的「列車」駛抵北京,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開啟為期四天六場的巡演,獲得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北京中演文化服務有限公司、柏亞(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製作出品。作為首部從俄羅斯原版引進的中文版音樂劇,該劇獲得了原版製作人獨家授權。

如果說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紀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皇冠上的明珠,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則是俄羅斯當代藝術的國寶級佳作。該劇由俄羅斯輕歌劇院創排,有「俄羅斯四大吟遊詩人之一」之稱的尤利·金將原著濃縮為2小時的劇本,負責作曲、編舞、舞美、造型的都是該領域的名家,2016年一經推出,即穩坐俄羅斯音樂劇「票房神話」。

音樂劇以著名的火車場景啟幕,利用燈光和音樂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多媒體謎題」。花樣「滑冰」、現代舞、芭蕾舞、宮廷舞、俄羅斯民族舞蹈,以及縱貫古典、流行和搖滾的40餘首唱段,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盛宴,以炙熱而充滿張力的音樂劇語言探討著愛情與死亡、自由與命運的哲學命題。

作為輕歌劇升級版,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更偏向歌劇的表演方式。其引入音樂劇的框架,打破流行文化與歌劇之間的壁壘,充分體現音樂劇在內容表達、形式選擇上的高度包容性。

俄羅斯的舞台藝術非常講究細節和群像。中方團隊執行導演雷悅表示,她在該劇的排演中保留並放大了這一特點:「十幾位角色演員,每個人在舞台上都有自己的故事,所有人構建了一幅鮮活的畫面。最重要的是抓住群像的氛圍感,只要抓住了這個劇的精髓——群像的細節,就能構建出嚴謹的、壯美的、龐大的視聽享受的舞台。」

「繁複璀璨,浪漫悲愴,俄式審美讓我震撼」「要把如此厚重的原著濃縮在2個小時內並非易事,導演、演員還通過各種巧思埋入劇情的暗線,真是常看常新」……演出結束後,觀眾們紛紛表達他們對劇目的喜愛之情。有的觀眾看過一遍未能過癮,連續「二刷」「三刷」之後,激動地寫下上千字的評論。

此前,受新冠疫情影響,一些原版引進的劇目難以到中國演出,觀眾對高品質引進劇的渴求為中國音樂劇市場帶來了機遇。從配置靈活的中小劇場到大IP大劇場,中文版音樂劇吸收不同國家劇目的優質內容和多元演出形式,讓更多人走進劇院,感受沉浸現場的無限魅力。

《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豐富了百花齊放的國內音樂劇市場,為熱愛音樂劇的中國觀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金生說,該劇不僅保留了原著巨大的藝術感染力,還集中展現了俄羅斯深厚的文學、戲劇、音樂、舞蹈底蘊,「是用中國語言解讀世界,用中國語言講好世界故事的有益嘗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