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新說(十三)契丹太子

旅順口畫傳 發佈 2024-03-06T19:00:30.409321+00:00

老鄒 旅順口大型畫傳 2023-03-19 19:14。中國北方的一代超級大強人在唐末登場了。契丹大魔頭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


老鄒 旅順口大型畫傳 2023-03-19 19:14

中國北方的一代超級大強人在唐末登場了。

契丹大魔頭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

他的長子耶律倍被立為皇太子。

說到這位耶律太子,那可是個人物,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喜歡漢文化,學習漢文化。

不過有個不良嗜好:

喜歡喝美女的血,

是個有才還有些變態的知識分子。


天贊五年(926年)七月二十七日(9月6日),阿保機在出征渤海還皇都途中病逝於扶餘(今吉林四平西),終年55歲。諡升天皇帝(一作大聖皇帝),廟號太祖。

天顯二年(927年)葬祖陵(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統和二十六年(1008年),進諡大聖大明天皇帝。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加諡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次子耶律德光繼位,是為遼太宗。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去世,本來皇長子耶律倍已經被耶律阿保機立為太子,明確了皇儲的地位,然而耶律阿保機皇后述律平不喜歡耶律倍,想讓二子耶律德光即位。於是,在皇后述律平的策劃下,述律平把文武百官都召集到上京,讓長子耶律倍與次子耶律德光騎馬並排站在百官面前,對百官說:「先皇駕崩了,國不可一日無主呀,必須選擇一個皇子繼位。耶律倍與耶律德光都是我生的兒子,我對他們同樣喜歡,讓誰當皇帝,令我十分為難。現在我請各位大臣選擇你們認為的人選,去牽他的馬韁繩。」

述律平為了讓耶律德光繼位,是煞費苦心的。耶律阿保機還沒下葬,兩位重臣就死於非命,這個就極有可能是述律平幹的好事。因為這兩個人就是支持耶律倍繼位的。耶律倍在這個時候不僅遠離政治中心而且手裡沒兵,沒有說話的權利,決定權完全在述律平手裡。這兩個人雖然被殺,仍然有人支持耶律倍。述律平在太祖死後,據說也是想殉葬的,群臣勸阻她,她才打消念頭,其實這就是作秀。述律平雖有威望和功勳,但是還有百餘人的人支持耶律倍。述律平把這些人叫過來,說:"你們想念先帝嗎?",他們毫不猶豫地回答:"先帝的大恩大德,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哪能不想?"述律平說:"那你們去先帝那裡報恩吧。"一群人就被上帝召喚了。下葬當天,述律平對幾個大臣說:你們去給我捎句話。說完就把他們在太祖靈前殺了。後來出現了個人比較好玩,這個人就是趙思溫。述律平玩慣了陪葬,跟趙思溫也玩這套。人家早就研究過她的戰術,淡定地說:您跟先帝最親近,您先上,我再來。述律平蒙了,遲疑一會,說:我兒子還小,國家還不安定,我要主持大事。於是拔刀斷腕,陪葬太祖,赦免了趙思溫。後來太宗時期還建設了"斷腕樓"。

這樣,原本支持耶律倍的且倖存的,改變了觀點;保持中立的,選擇了耶律德光;原本支持耶律德光的,堅信了觀點。述律平還不忘作秀,讓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兩個人,騎著馬溜達,讓大臣們選:你們支持選就投誰一票。

這文武百官自然領會述律平的弦外之音,心知肚明,便爭先恐後地拉住耶律德光的馬韁繩,高喊:「願事元帥太子(耶律德光)!」毫無例外,都飛奔向耶律德光。皇太子耶律倍洞悉了母親的心思,無奈之下,只好"與群臣請於太后而讓位焉"。率領群臣向述律平請命:"大元帥(德光)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屬,宜主社稷。"主動要求將契丹皇位讓給母親喜愛的弟弟。人沒有信念可以,沒有生命那就啥都沒了,契丹人也很單純,其實任何人都會將生命優先考慮。述律平這手作秀也是有必要的,儘管之前殺人堵住了大臣的嘴,而且耶律倍主動要求立耶律德光。但是這只是現在,現在權利在她手裡。

述律平走了一個過場,裝模作樣地說:「大家的意圖是擁立耶律德光為皇帝,我怎能違背呢,就按百官的意見來!」

由之,在述律平的操縱下耶律阿保機的次子耶律德光登上皇位,讓做為皇長子的耶律倍倍感失落,心中有苦說不出。

天顯元年七月二十七日(926年9月6日)遼太祖死後,述律皇后稱制,耶律德光總攬朝政,927年12月11日,在述律皇后的支持下即位,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應天皇太后,立妃蕭氏為皇后。

耶律德光登上皇位,耶律倍失意地回到自己的封地渤海國,內心氣惱又窩囊,還不敢表現出來,但還是處處受到剛即位的弟弟耶律德光的猜疑與限制,僅僅空有渤海人皇王之名,所有的渤海軍政都落到耶律羽之身上。

耶律羽之(890年-941年),乳名兀里,字寅底哂。契丹迭剌部人。遼朝宗室,大臣,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堂兄弟。耶律羽之年少時即跟隨耶律阿保機征戰草原,契丹征服渤海國之後,設立附庸於大遼王朝的東丹國,耶律羽之出任東丹國中台省右次相。

剛剛收復的渤海境內,反叛不斷,耶律羽之率兵四下平叛征討,招撫四鄰各部,在渤海境內威望極高,也得到新繼位的遼太宗耶律德光的信任,名正言順地升任渤海國左大相。

轉眼來到天顯四年(公元929年),耶律羽之上表建議把渤海都城遷往遼陽一帶,便於統治與安撫,奏章說渤海民眾叛服無常,「遼地形便,可建幫家於是」,把他們遷徙,「成聖祖未集之功,貽後世無疆之福」。耶律羽之的奏章恰合耶律德光之意,不由龍顏大喜,完全採納耶律羽之的建議,下詔把東丹國國都遷到梁水一帶,由耶律羽之全權代理。

耶律羽之授命,深感遼太宗對他的信任,主持在原有的城池基礎上擴建遼陽城,然後把渤海京城連同大量渤海老百姓遷到遼陽,歷時一年,遷渤海都城順利完成。

契丹天顯五年(公元930年),東丹人皇王耶律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徹底被架空,處處受到耶律德光的監視,唯恐不測,便帶著自己寵愛的妃子高美人以及親信隨從,從渤海逃往後唐的都城洛陽,並立木海上,刻了一首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耶律倍出逃後,遼太宗耶律德光並沒有再任命新的東丹國主,耶律羽之成了渤海國實際的「國主」,全面執政渤海國,軍國大事有條不紊,充分體現了他卓越的才幹,此後一直管理渤海八年之久。



天顯二年(927年)底,耶律德光即皇帝位即遼太宗,可是他對哥哥耶律倍並不放心,對其實行了監視。為此,兄弟之間的關係惡化,矛盾進一步加深。

耶律倍的處境被後唐明宗李源嗣所知,出於政治目的,他派人持書密詔耶律倍。

天顯五年(930年),耶律倍投奔了後唐。

當他在旅順即將上船時,面對故國,悲憤滿腔,在海邊立了一塊小木牌,上刻《海上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他把「大山」比作自己,「小山」比作二弟,寥寥幾筆,勾勒出契丹皇室內部矛盾的尖銳。

可是儘管述律平機關算盡,耶律德光死後,卻還是耶律倍的兒子在一場軍事政變後做了皇帝。

耶律倍的兒子一開始和他爸逃亡了,後來回到了遼國。

耶律德光也是個怪人,雖然對自己的哥哥不好,但是對這個侄小子卻很好,象對自己的兒子一樣。

在一次征戰的過程中,耶律德光死在路上。

出征的大臣擁戴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稱帝,史稱遼世宗。

這個時候,遠在京城的皇太后述律平,卻擁護自己的三兒子,即耶律阮的三叔即皇帝位。

於是,親祖孫、親叔侄又幹起來了。

耶律阮大勝,回到京城,和他的奶奶當面對質。

兩個人一開始互相大罵,

「你奶奶的」

「你TMD」…

罵來罵去,發現罵的都是自己家人

耶律阮流淚了,開始回憶當年奶奶對他怎麼好,怎麼帶著他玩。。。

述律平也流淚了,同意自己的孫子即皇帝位。

一場大分裂就此打住。

不過,耶律阮掌握大局以後,馬上把他奶奶和三叔軟禁起來了,一直到死。

他的三叔的兒子後來謀反,牽連到他三叔,一直在獄中到死。

政治鬥爭是不講親情的。

唐朝以後,旅順的歷史,基本是遼金的歷史,中原王朝沒有統治過這裡。當時,由於高麗擊敗北燕,大唐又擊敗高麗,旅順這塊地方幾經戰火,已經沒有了什麼人煙。

到了遼金時期,也再沒有興盛過,總之,歷史上沒有名。

耶律德光當政時,中原已經建立了宋朝。當時遼東地區屬契丹人所建的遼國管轄。但女真回跋部每年都通過旅順等沿海港灣乘船渡海,向宋朝進貢。遼國「怒其朝貢中國」,
便在北方通往遼東半島的路上修築了三道土木混合結構的關牆,名叫「哈斯罕關」,即滿語「木柵」的意思,其目的就是要阻止宋朝與東北其他部落交往。
旅順土城子是「三關」的附屬部分,後因木柵損壞,便改用土壘,故名「土城子」。可見,土城子在宋代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


宋朝沒有統治過旅順口。旅順口的歷史是一部遼和金的統治史。

金國時候,在現在的金州一帶設置蘇州府,管理現在的遼南地區。

再後來,蒙古滅金,旅順口是蒙古的屬地。


也別說,趙宋還真來過旅順口,也不算太丟人。

蒙古大軍南下攻打南宋,讓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什麼的給拖住了,南宋的一個將軍陳佑來了個奇襲,高唱著岳元帥的《滿江紅》

從山東打到了旅順,總算是為南宋掙了點小面子,在有宋以來第一次踏上了東北的土地,不過不久就讓蒙古人又打了回去。

元朝建立後,當時的旅順口叫做「獅子口」。

元以前,旅順口其實在中原王朝手裡沒待幾年。燕國管過,其實政治觸角也沒有延伸到這裡。漢武管過,也就是建了一個海防城堡。。漢以後,唐以前,基本都在少數民族手裡,你方唱罷我登場。
唐初開了兩眼井,就算統治了,唐以後又在少數民族手裡了。
而且歷史上好幾次地大屠城,因此根本沒有像中原那樣留存下來的古老家族。
明朝建立了,雖然也是帶管不管的,但最起碼正式歸入中央政權的統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