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東地中海地區大國爭霸中的米坦尼王國

光明日報 發佈 2024-03-06T19:18:55.826797+00:00

米坦尼王國是胡里安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建立的一個古老國家,首都是瓦舒卡尼,其核心統治區域是幼發拉底河左岸的哈布爾河流域。米坦尼王國的領土範圍大致與今天的庫爾德斯坦地區重疊,包括現今土耳其東南部、敘利亞和伊拉克北部。

米坦尼王國是胡里安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建立的一個古老國家,首都是瓦舒卡尼,其核心統治區域是幼發拉底河左岸的哈布爾河流域。米坦尼王國的領土範圍大致與今天的庫爾德斯坦地區重疊,包括現今土耳其東南部、敘利亞和伊拉克北部。公元前16世紀至前13世紀,米坦尼王國與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巴比倫第三王朝和位於安納托利亞的西臺新王國並立為當時西亞北非的四大強國,在該地區大國爭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隨著西臺新王國和亞述人的興起,米坦尼王國逐步走向衰落,最終在沙圖瓦拉二世(約公元前13世紀前後在位)統治期間,米坦尼王國滅亡。

胡里安人與米坦尼王國的崛起

作為一個青銅時代的民族,胡里安人約在公元前4000年興起於安納托利亞高原東部。在公元前兩千紀初,胡里安人南遷至兩河流域北部。胡里安人使用蘇美爾人發明的楔形文字書寫自己的語言,胡里安語屬於印歐語系,與烏拉爾圖語和亞美尼亞語有著親緣關係,但不同於兩河流域的任何一種語言。由於後世對胡里安語知之甚少,這導致米坦尼王國不像古埃及、西臺、巴比倫、亞述等國在歷史上有著清晰的存在。後世對米坦尼王國的了解,主要通過《阿馬爾那文書》,在西臺首都哈圖沙、敘利亞沿海古城烏加里特、兩河流域北部的約爾干丘等地發現的考古資料,以及2010年以來對米坦尼古城扎希庫的多次發掘。關於米坦尼國家的早期歷史,可以確定的是,在古亞述國王沙姆什阿達德一世去世後,漢謨拉比統治下的古巴比倫帝國和米坦尼王國先後支配著古亞述。而作為米坦尼王國的早期國王之一,基爾塔(約公元前16世紀前後在位)被後世視為米坦尼王國的奠基者。

米坦尼的崛起面臨著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其時,古亞述王國和巴比倫第二王朝正走向衰落;而在穆爾西里一世去世後,西臺王國陷入王位爭奪的內戰之中,從而無暇他顧;埃及正處於分裂、混亂的第二中間期。藉助這種權力真空期,米坦尼王國在基爾塔、舒塔爾那一世、帕拉塔爾那等早期國王的領導下實現了迅速崛起。米坦尼之所以能夠崛起,還與胡里安人善於冶煉青銅、馴養馬匹密不可分,已知世界最早的《養馬手冊》就發現於米坦尼王國,當這兩項技術被應用於軍事時,即將馬拉戰車的戰術使用與其為戰馬、戰車士兵發明的盔甲相結合,便賦予了米坦尼王國以極大的軍事優勢。

米坦尼王國與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交往

米坦尼王國存在的時間為公元前16世紀中期至公元前14世紀中期,與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大體同時,而第十八王朝是埃及歷史上第一個洲際軍事帝國,也是埃及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這一方面決定了米坦尼王國與第十八王朝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也註定了米坦尼王國在古代東地中海地區大國爭霸舞台上的落寞。戰爭、聯姻和結盟成為米坦尼王國與第十八王朝的主要交往方式。

為爭奪對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控制權,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期間對亞洲發起了17次遠征,發生在公元前1482年5月9日的美吉多戰役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有明確記錄的戰役,也是米坦尼王國與第十八王朝長期戰爭的開始。在公元前約1445年,圖特摩斯三世水陸並進,打敗米坦尼王國,奪取了幼發拉底河西岸的大片土地。而繼位的阿蒙霍特普二世延續了其父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擴張政策。迫於埃及持續的軍事壓力,米坦尼國王帕爾薩塔塔最終被迫求和。此後,由於認識到不可能戰勝埃及,再加之西臺新王國崛起帶來的威脅與日俱增,因此從阿爾塔塔馬一世開始,米坦尼王國試圖通過與第十八王朝結盟以消除來自北方的安全威脅。

米坦尼王國與第十八王朝的聯姻始於圖特摩斯四世,由於古埃及「只娶不嫁」的外交婚姻政策,因而兩國聯姻具體表現為米坦尼公主遠嫁埃及法老。圖特摩斯四世迎娶了阿爾塔塔馬一世的女兒,阿蒙霍特普三世先後娶了舒塔爾那二世和圖什拉塔的女兒(即塔杜·赫巴),以上外交婚姻在《阿馬爾那文書》中有著明確記載。編號為EA:23的書信這樣寫道:愛你的岳父,米坦尼國王圖什拉塔這樣說道,對我來說,一切都很好;願你、你的家、我的女兒、你所愛的妻子塔杜·赫巴一切安好……你的馬匹,你的士兵,你的國家和你所有的一切都好。

藉助外交婚姻,米坦尼王國與第十八王朝結成了同盟。與埃及的持續聯姻,對米坦尼王國產生了重要影響:一方面它對西臺新王國發揮了一定的威懾作用,從而保證了國家安全;另一方面,它鞏固了米坦尼的地區大國地位,並為米坦尼的對外擴張消除了後顧之憂。

米坦尼王國的衰落

從公元前14世紀初開始,米坦尼王國國勢日衰,至公元前14世紀中葉,在西臺新王國和中亞述的夾擊下,曾在歷史舞台縱橫兩百年的米坦尼王國最終走向衰落。米坦尼王國的消亡是內外雙重因素驅動的結果,對外它受制於古代東地中海地區大國爭霸,對內則受困於政治體制引發的不穩定。

米坦尼王國藉助公元前16世紀的有利環境登上歷史舞台,但這種紅利期並未持久。在鐵列平對王位繼承制度進行改革後,西臺新王國結束了為爭奪王位而持續數十年的內戰,西臺王權由此得到鞏固,國力日益強大。西臺新王國趁阿蒙霍特普四世專注於宗教改革之際,大肆侵奪埃及在亞洲的領地,從而對米坦尼王國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西臺國王蘇庇路里烏瑪一世時起,米坦尼王國逐步淪為西臺新王國的附庸。與此同時,在亞述烏巴利特一世繼位後,中亞述日趨強大。被夾在西臺新王國與中亞述之間的米坦尼王國因此面臨著強敵環伺的惡劣地緣環境。公元前14世紀中葉,亞述烏巴利特一世與西臺新王國結成同盟,兩國對米坦尼王國發起聯合進攻,無力抵擋的米坦尼王國由此正式滅亡。

古代埃及內外政策的變化是米坦尼王國處境惡化的又一重要原因。如上所述,自圖特摩斯四世以來,米坦尼王國通過聯姻與第十八王朝建立了穩固的同盟關係。但阿蒙霍特普四世對宗教改革的過度關注,使得埃及的亞洲領地被忽視,這或許也意味著第十八王朝關於亞洲政策的重大轉變,其結果導致列萬特地區陷入混亂,埃及的亞洲領地也因此陷入搖搖欲墜的境地。阿蒙霍特普四世改變支持米坦尼王國的傳統政策極大加劇了後者的困境,使其進一步淪為西臺新王國的附屬國。

米坦尼王國雖然名為中央集權制國家,但實際上其內部十分鬆散。一方面,米坦尼王國本質上更像是一個由眾多胡里安人小城邦組成的聯合體,在米坦尼王國的核心統治區——哈布爾河流域尤其如此;另一方面,米坦尼王國雖然由胡里安人建立,但非胡里安人尤其是來自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此外,米坦尼王國的王位繼承問題和由此引發的政治不穩定也是米坦尼王國衰亡的重要原因,如阿爾塔舒瑪拉即被其兄圖什拉塔所謀害並被篡位,而圖什拉塔後亦死於阿爾塔塔馬二世發動的宮廷政變,這加劇了米坦尼王國的內部混亂。

公元前14世紀中葉,米坦尼王國最終消失於古代東地中海地區大國爭霸的歷史舞台。米坦尼王國的悲劇在於,它藉助短暫的權力真空期實現了崛起,但卻不得不面對更加強大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臺新王國和中亞述,這使得處於強敵環伺之中的米坦尼王國進退失據,難以逃脫被滅國的命運。今天的敘利亞曾是米坦尼王國的核心統治區域,進入新世紀以來,外部大國對敘利亞的爭奪在某種意義上可被視為米坦尼王國的命運在當代的重演,它也反襯出敘利亞的地緣重要性亘古未改。鑑古可知今,因而深入了解米坦尼古王國的歷史,對深刻把握當前中東地緣政治的現實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作者:張燕軍 張杰,分別系西安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教授,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和國別史研究重點專項課題「敘利亞古代史研究」〔2018VJX086〕的階段性成果)

關鍵字: